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礼平 《气象科学》1991,11(2):214-218
用马氏距离客观确定样本的空间结构后,我们可定义在E最小意义下高维空间到低维空间的映射。根据这个原理,L(L>2)个预报方法可综合为2个新因子,最后通过点聚图分析作出预报决断。  相似文献   

2.
第七讲 气候状态变化的预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嘉佑 《气象》1995,21(11):54-57
第七讲 气候状态变化的预测模式黄嘉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研究区域气候变化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对它未来变化状态作预测或估计,本讲着重介绍如何在得到它们的变化规律性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式或模态,进一步作预测的方法。1趋势预测指长尺度的气候远景预...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产量综合预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立伟  王馥棠  王石立 《气象》1998,24(5):19-22
介绍了我国粮食产量综合预测方法及其预测系统的结构与特性。系统的模型体系包括气象预测模型、社会经济因素预测模型、社会经济和气象因子综合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了这3个不同预测模型的历史拟合情况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综合模型的预测效果比单一模型好,但其业务化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IAP/CAS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重光  李旭 《气象科学》2000,21(3):326-338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在气物理研究所(IAP/CAS)近十年来在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情况,首先介绍了近十年来准业务跨季度汛期降水预测的结果及评分,对预测的物理基础、预测可能性、集合预测方法、订正的必要性与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发现预测中可能出现多平衡态,可以应用来改进不同区域的预测,并对些方法所作预测的特点、与经验半经验统计的相互配合、不同地区预测效果的差异、如何选  相似文献   

5.
沈毅 《四川气象》1998,18(1):23-25
春季雪灾是导致我县牲畜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应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春季发量灾变过程的若干GM(1,1)模型,对理塘县未来几年内春季降雪量的灾变时间、灾变量值进行综合预测,以期对防灾减灾提供较准确的冷气服务  相似文献   

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预测系统1.0版(NUIST CFS1.0)是基于日本海洋科学技术开发机构(JAMSTEC)的SINTEX-F模式发展而来,可以实现对全球气候异常的季节-年际预测。对过去近40 a的集合历史回报预测试验结果的评估发现,该预测系统对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具有良好的预测技巧,并且该系统能提前1.5~2 a对ENSO(Nino3.4指数)做出有技巧的预测(即相关系数达0.5),同时也可以提前1~2个季节对印度洋偶极子(IOD)做出有较高技巧的预测,展现了对主要热带气候信号的良好预测技巧。但是与国内外所有动力模式预测系统类似,该系统对东亚地区的气候异常预测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考虑到ENSO对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强烈影响,本文尝试去除与ENSO预测相关的系统偏差来初步订正东亚地区夏季温度异常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测结果。对比订正前后的结果表明,这一简单的订正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国气候异常的预测准确率。同时选取2019年夏季气温异常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实时预测结果作为个例进行分析,发现订正能够提供一定的技巧改善,但与观测结果相比仍存在较大偏差,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此外,本文也初步评估了NUIST CFS1.0对我国冬春季的气候预测技巧,并提供了经简单订正后的2019/2020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的实时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物理量场在客观定量预报中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双一 《气象》1991,17(6):18-22
  相似文献   

8.
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和检验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利用改进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IAPPSSCA),结合IAPENSO预测系统所预测的1999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对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了适时集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IAPPSSCA较好地预测出了1999年夏季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场的异常情况,并较好地预测出1999年中国南涝北旱的大范围降水形势。IAPPSSCA对长江下游的强降水中心、中国南方大部夏季多雨的特征以及中国北方大部的干旱少雨形势的预测,与实测较相符。但IAPPSSCA预测的南方大范围雨带的北界比实测的略为偏北,北方的小范围的降水正距平区域也没有能预报出来。另外,对于月平均降水距平的预测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说明我们的预测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1 会议概况全国“提高短期气候预测质量研讨会”于 1999年 11月11~ 13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陶诗言、曾庆存和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王绍武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意见 ;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副局长李黄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及各区域中心和部分省的短期气候预测专家近 70人。2 会议主要内容这次会议既是对目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水平的检查和回顾 ,也是对 2 1世纪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方向的重要研讨 ,特别深入总结和…  相似文献   

10.
刘德  李永华 《四川气象》2000,20(4):45-46
介绍了势函数作为一种确定的非线性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利用势函数预报三峡地区夏季旱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统计模型基础上的旱涝趋势预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依赖于预测因子的选择和综合。该文在选择前期预测因子时, 既考虑了因子的物理意义, 又从尺度对应原理出发, 对与预测对象相应时间尺度的因子作综合处理, 最大程度保留了可用预测信息。对长江三角洲汛期降水场进行试验比较, 证明该方法能显著提高预测技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及其预测思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期气候预测依据大气科学原理,运用气候动力学、统计学等手段,在研究气候异常成因的基础上对未来气候趋势进行预测。虽然目前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水平还不高,但短期气候预测是国家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提高预测准确率是气象科研和业务人员的重要任务。该文从海洋、积雪等外强迫信号及大气环流大尺度变动等大气内部特性等角度概述了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简要回顾了近60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作者近十几年来研制短期气候预测客观统计学及统计与动力学相结合预测模型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顾节经  顾群 《山东气象》1997,17(3):54-56,59
本文提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基本时间单位应是年,这样可以与天为基本时间单位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预报中的某些思路和方法引进短期气候预测中来,如突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思路,多种方法相配套的预报思路,以天气过程为主要预报对象的预报思路和用概率表示预测结果的方法等,要大大开阔知期气候预测的思路和方法。经沈阳地区的预测试验,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S方法的风向预测方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OS方法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是要素预测较好手段,风向的释用预测方案一般采用标量式的释用预测方案,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给出一种基于MOS方法的风向矢量预测方案,利用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得到u风和v风在不同站点和不同时效的风向模型,根据模型预测u风和v风合成风向。试验选择风向矢量、风向标量和模式的直接输出三种方案进行对比。试验选择T639模式逐日多个物理量观测场,其中建模样本选择2008-2012年每年5月15日至9月15日的数据,验证样本选择2012年6月1-30日的数据,数值试验预测北京地区20个站点未来4个时次的定点定时风向。结果表明:基于MOS方法的风向矢量预测方案12、24、36h和48h的准确率比基于MOS的风向标量观测方案的各时效准确率分别提高了85.0%、26.3%、113.0%和19.9%,比模式直接输出结果方案的各时效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5.3%、20.2%、43.6%和21.0%。总体来看,基于MOS方法的风向矢量预测方案在风向方面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于个别站点,可能对因子模型的估计不理想或风向变化较为频繁,导致预测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我国天灾预测结果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是我国的一个重灾年,利用天灾(旱、涝、震)预测方法,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强震、西南地区2009-2010年秋、冬、春季连续大旱、汛期长江中下游和青海省多雨、2010年8月7日晚暴雨引发的舟曲泥石流等天灾的预测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涝、干旱和强震等天灾均可与地球外核的对流活动(Benard对流)相联系,外核对流上升体对壳幔层的顶托是地震形成的原因。由于上升体中心与附近下沉体中心连线的中点是垂直速度的水平切变最强点,很可能就是震中位置所在。两个对流上升体在其中点因共振而形成的"拍频"效应是暴雨形成的原因;而强震后地壳复原(拉伸)效应则是干旱形成的原因。为了与岩石圈中渗流体的"浅地下系统"相区别,把这些活动统称为"深地下系统演变"。  相似文献   

16.
1前言大气运动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性在数学上表现为非线性。欧阳首承[1]从实际出发,经过多年对流体演化特征和一系列非线性模型的研究和分析,指出在流体运动过程中非线性外迫力可导致原函数的连续性崩溃及逆转;而方程自身的非线性则可导致流体辐合,通过不连续逆转演变为辐散,并称这种过程为溃变,即旧结构的破坏,并通过不连续产生新结构。这种过程正好与天气演变中的转折性变化相对应。Zt意使型图1为概念化的系统演变的模型。fo表示初始时刻,t。表示终极时刻或预报时效,黑点表示一个孤立系统,矢量V可抽象地表示为系统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沈阳市气象局极为重视短期气候趋势预测,近年先后研制出了“模糊集汛期旱涝趋势预测方法”等科研成果并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伏旱短期气候概率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EOF和REOF将甘肃省信期降水分为7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选取一个代表站,设计出既能反映伏期降水多少,又能反映伏期旱段长度的伏旱强度指数。将伏旱强度与指数与伏旱发生的概率关系起来,通过对大气环流特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等因子的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级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甘肃省几个代表站的伏期干旱指数和概率预测方程,提出了集成概率预测的概念,最后给出了对伏旱概念率预测进行评估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沈阳地区50a资料,以旱涝灾害过程为预测对象,提出了用气候灾害过程相关的异常现象演变规律,进行气候诊断分析,可提前预测辽河平原5~10a的气候年景和气候灾害年。对20世纪90年代辽河平原的2次严重灾害过程均提前预测出来,并对未来10a的气候灾害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苏炳凯  徐玉貌 《气象科学》1991,11(4):437-443
本文针对预报量(降水)与预报因子之间的非线性特点,增添了幂函数型和交叉乘积型预报因子,同时采用“两段筛选”方法建立MOS判别方程。业务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它的击中率达87.5%,Hedij技巧得分为0.34,特别是对大—暴雨的预报能力明显提高。这对一般统计与MOS天气预报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