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馨菱 《地震学报》1990,12(2):218-220
鹫峰地震台是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今年是鹫峰台建台60周年,也是鹫峰台创建人李善邦教授逝世十周年,现发表秦馨菱教授的记述文章,以缅怀老一辈地震学家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除有数百名地震学家之外,已有地震台站645个.其中有人值守的专业台站292个,有人值守的地方台站113个,无线传输台站119个,有线传输台站121个.在有人值守的专业台站中,用于国际交换的Ⅰ类基准台24个,Ⅱ类基准台64个,以及部分资料用于国际交换的数字化台9个.以上数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我国地震事业六十年来,特别是建国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也是对老一辈地震学家的告慰.  相似文献   

2.
利用2020年5月1—7日乌加河地震台、乌力吉地震台波形数据,应用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PDF)方法,计算2个台站的台基噪声,分析了2种观察环境下的台基噪声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小于0.1 Hz频段乌力吉地震台台基噪声值明显大于乌加河地震台,说明地震计在小于0.1 Hz 频段受环境温度影响的特征较显著;在大于1 Hz频段2个台站台基噪声值均有台阶性升高频段,这是由在该频段台基噪声受人为活动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将沈阳台JCZ-1超宽频带地震计垂直向(UD)传感器LP通道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记录资料通过相应的手段和处理方法,进行固体潮分析研究,得到沈阳台超宽频带地震计2009年度数据不存在明显固体潮特征,与仪器本身及环境因素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震台典型数字记录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天然地震和诱发地震分类,以多震地区典型事件为例,分析并总结西安地震台数字记录震相特征,为地震台站进行震例分析和更深层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震台实时处理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软件作为对北京港震机电技术公司软件系统的一个补充,在中文Windows下研制,适用于数字地震台进行数字地震信号实时连续接收和处理。软件的研制充分考虑了台站应用的特点和需求,引入完整的软件工程学理念,采用了面向对象(OOP)的分析设计方法和软件组件技术(COM)。  相似文献   

6.
对太原基准地震台记录的核爆及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天然地震相比,核爆震相特征相对独特;②地震优势频率较窄,而核爆优势频率则较宽,即对于震中距相近、当量不同的核爆波形,太原台记录的时频变化特征相似;③对于震中距相近的天然地震与核爆波形,太原台记录的时频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震台阵的地震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地震台阵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地震定位方法,采用台阵的聚束方法得到地震方位角和视慢度,根据统计得到的视慢度——震中距表推算震中距。并结合了地震台网的定位方法,由单台记录的各类主要震相从JB走时表得到震中距,然后进行地震定位。该定位方法可对近震、远震进行定位处理,并由深震相得到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8.
引言 北京台从2001年8月开始使用数字化地震仪对所发生的地震事件进行分析处理,国际电报、地震月报自动生成,把原来诸多繁琐复杂的人工工作变成人机交互的工作,节省了时间,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也一直在使用与之配套的地震月报打印软件打印月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地震月报打印软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 地震月报打印必须要配备所对应的打印机;② 地震月报一次打印完毕。地震月报打印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比如打印机缺纸,就只能从头开始打印,而不能有所选择的对目标页进行打印;③ 不能预览打印结果,因此,不能预先检查错误。 为了保证月报的顺利打…  相似文献   

9.
前言一般来说 ,台阵各子台地震计所检测的地震信号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汇集到位于台阵附近的数据中心。如德国格兰芬堡台阵分为 3个子台阵 ,采用有线的方式先将各子台阵每一子台的地震信号传输到子台阵中心 ,然后再将汇集到各子台阵的地震信号再分别传输到埃尔兰根的台阵中心。又如加拿大黄刀台阵的初期 ,各子台的地震信号输出采用悬挂在木制三角架上的电缆传输到附近的控制中心。 1 986年加拿大政府对黄刀台阵进行了重大更新 ,除了在台阵安装不同频带的地震计外 ,还采用高分辨的数字化输出 ,并将地震数据通过 UHF数字无线遥测传输…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山西太原东山遥测地震台模拟记录与数字记录的特点,对1996年至2001年的模拟记录和2001年至2003年5月的数字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在选取的-≤5.0 s的近台记录波形中,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3种地震波形.指出,准确识别山西太原东山遥测地震台的小震活动,对监视太原盆地的地震活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会昌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到的多个地震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前者在记录带宽、获取更多的地震动物理量、记录波形能力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字观测完全可以取代模拟观测;对两种记录计算的地震震级进行了对比与统计分析,发现数字记录近震的震级比远震的偏差要大,远震震级可直接与全国地震目录接轨。  相似文献   

12.
选取德令哈地震台2007-2017年数字地震记录,对于国内外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典型中强地震,使用广东省地震局研发的单台分析处理软件MSDP,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波与P波震相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等方面,分析所选取地震震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区域的介质差异性及震源深度、地震波传播路径的不同,导致德令哈地震台记录的各地区地震震相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在青海、西藏和新疆3个地区建设地震台站。为确保高质量产出地震数据,以青海地区新增16个地震台站为例,围绕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基于数据连续率、台基噪声水平和事件波形记录质量,对地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青海地区新增地震台站观测环境较好,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适合进行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台站空间分布更加均匀,青海省中西部地区理论地震监测能力从约MS 4.5提升到MS 2.0,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本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提供了业务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及其观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地震震源过程和震源区的细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在减轻北京地区地震灾害方面作出贡献,中国地震局和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一项“中—德地震科技合作流动台阵近场地震观测和北京地区防震减灾”的地震科研课题(王培德,陈运泰,2001)。在这个课题中,由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研究院(BGR)提供9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构成流动台阵,在中国进行观测。该台阵布设在北京西北的延庆地区,称为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延庆数字地震台阵使用了一些国际地震观测技术中的新技术,本文对延庆数字地震台阵进行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5.
1997~2003白家疃地震台记录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从介绍白家疃台站的 Geodynamics TRG—1型潮汐重力仪数字化重力固体潮观测系统入手,对所记录到的1999.6~2002.6期间的重力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长达3年、变化幅度为130×10~(-8)m·S~(-2)的重力变化可能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场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6.
该软件主要用于地震台站的大量数据处理及行政管理,全部用关系式数据库DBASEⅢ编写,在主菜单的控制下,根据各个工作性质及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子菜单。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台站行政管理系统,(2)观测资料管理系统,以及每部分下相应的分支。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上海地震台阵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是由地震台阵、佘山数据中心、上海信息中心等部分组成,对各部分的功能及设备系统结构作了较为翔实的分析,并简要描述了台阵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上海地震台阵投入并网运行后表明,从根本上改善了地震波形、特别是远震波形的记录,并从总体下提出了上海地震台网的地震综合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临汾区域数字地震台的技术系统建设过程、技术构成及成果应用,并将其与同台基模拟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其监测地震的能力以及处理地震的速度明显优于模拟观测系统,山西临汾区域数字地城台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山西南部对震的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