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国家地震局测量大队、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在天津联合召开了跨断层地形变测量专题学术总结交流会。会议以短水准、短基线监测预报地震能力的评价和形变台(点)干扰因素与地震异常识别的研究为其宗旨。18个单位、55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于 2 0 0 1年 12月 5日到 10日在海南召开学术年会暨陈鑫连研究员 70华诞学术报告会 ,到会的代表来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  相似文献   

3.
1982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会邀请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测量大队、第二测量大队等单位有关同志,商讨筹备成立地壳形变专业委员会事宜。 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会秘书长陈鑫连同志讲了话。他对筹备成立地壳形变专业委员会的工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于1988年4月13日至14日在武昌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地震、教育、水电等部门的六十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赖锡安副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秘书长徐宗和研究员分别代表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学会到会祝贺。国家地震局测量大队、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所、四川省地震局雅安测量大队、湖北  相似文献   

5.
2000年9月17日至21日在武汉召开了高精度GPS观测资料处理、解释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和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联合主办、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承办、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协办的。到会代表共76人,分别来自中国地震局系统的地震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分析预报中心、福建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上海天文台、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所;解放军总参系统的西安测绘研究所、信息工程大学;高等学校中的同济大学、华中…  相似文献   

6.
受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委托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超宽频带数字地震测试中心于 2 0 0 2年 5月 12日至 2 1日在武汉举办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维护研讨班。来自新疆、西藏、海南等边远地区的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了研讨班。本次研讨班的主要宗旨是 :针对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 ,解决边远地区台网维护的技术问题 ,提高台站人员的维护能力 ,保证“九五”建成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正常运转 ,并为“十五”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二期扩容作好技术储备。研讨班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提高学员的实际动…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国家地震局(89)震发科字第312号文件精神,为全国定点形变连续观测台站从1987年元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修订的《地倾斜台站观测规范》作好业务技术上的准备,地震研究所按局(86)震科字第111号文件于9月20~24日在上海举办了一期《地倾斜台观测规范》 (下称《规范》)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综合计划  相似文献   

8.
地壳形变测量的任务是应用大地测量和定点地形变测量,测定和研究地壳外表的形变运动,协同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海洋、气象诸学科查明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活动规律,确定未来地震的时、空、强及其在地表表现的方式,对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研究,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以捕捉临震的形变前兆信息,用于震前的短临预报。本文对以上三个步骤以实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形变数据处理及提取形变前兆信息的方法,同时给出了预报地震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断层形变测量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述了我国断层形变测量的新进展。对观测技术与监测系统、板内断层运动的各种状态、理论研究、分析方法及预报实践进行了评述,并与美、俄、日等国的有关研究作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台站地形变测量资料更有效地用于地震预报,本文提出了处理台站地形变测量资料的一套系统的方法。这一系统方法包括由测量、数据处理到预报地震的多个环节,从而构成了一个“测报”动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反馈功能,初步形成了自身优化的多层次的良性循环,不断对各子系统、各元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找系统的最佳输出。文中给出了初步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研究了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在隆起区边缘的形变高梯度带上,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说明大面积地形变与断层形变观测相结合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于1991年5月9日至11日在武昌召开,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增补的新委员和特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共4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根据中国地震学会的统一安排进行专业委员会换届,成立第二届委员会;二是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三是讨论专业委员会工作,重点讨论如何贯彻国家地震局[1991]129号文件精神,在推进全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山西及邻近地区的GPS测量资料,给出山西裂谷带水平形变场演化图像,研究山西裂谷带拉张、挤压等受力状况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探讨预报地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建设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的建设。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结合精密水准、精密重力和流动地磁测量,将3者重合到GPS观测基准站上获取观测信息,初步构成一个时空相结合,点线面与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观测网络。该网络可动态监测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壳运动变化,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背景信息,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形变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福建省地震局承办的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研讨会,于2005年6月25日至27日在厦门召开。会议围绕GPS在地震预测研究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GPS与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地建设设计规划和研究思路以及GPS最新发展等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全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正在青海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际,3月27日至4月1日,省委举办了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研讨班,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为切实做好省国土系统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4月5日至6日,省国土系统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培训研讨班在贵德举办。厅党组书记、厅长林亚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巡视员兼人事处处长李发明主持会议,厅直属事业单位及各事业局负责人参加培训研讨班。研讨班上,林亚松指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关全省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事关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要深刻认识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改革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直面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