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映秀地区花岗岩属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彭灌杂岩”南段之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云闪长岩为主,少量花岗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经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8个花岗岩单元。其岩石为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倾形式的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酸性侵入岩,分属造山前陆弧I型花岗岩的成分演化序列及造山晚期S型花岩的结构演化序列,其形成时代为中一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康定—泸定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变质侵入岩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北段。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岩石组合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其中以中酸性岩为主,具有钙碱性演化特征;长石成分主要为钠长石—更长石—中长石,含水矿物角闪石、黑云母广泛存在;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该变质侵入岩样品均投影于火山弧区域。综合以上特征表明康定—泸定地区变质侵入岩在新元古代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3.
漳浦复式岩体是一个主要由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晶洞碱长花岗岩组成的大型中生代复式岩体。通过详细的室内外调查研究,根据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化学、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等特征,以成分演化单元为基本单位,漳浦复式岩体可划分出早侏罗世—晚白垩世共16个基本单元,归并为古美山、漳浦、漳洲3个超单元及4个独立单元。R1R2图解及巴尔巴林岩浆构造分类,漳浦复式岩体中各超单元(单元)侵入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据岩浆演化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该复式岩体是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等5个构造—岩浆活动旋回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单元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属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岩浆带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超单元——佩古错超单元。研究表明,该超单元为S型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商丹地区变形中酸性侵入岩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先治  李厚民 《西北地质》1995,16(4):20-24,7
北秦岭商丹断裂北侧分布着众多的变形线状中酸性侵入岩体,吊庄石英闪长岩就是其中一例,是从丹凤岩群中解体出来的变形侵入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钙-钙碱性系列,属I型花岗岩类,兼具有M型花岗岩特点,由基性岩浆分异演化而来,源岩为壳幔混源,为岛弧型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北秦岭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青岛小珠山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汝国 《山东地质》2001,17(6):32-38
青岛小珠山花岗岩体为中生代偏碱性侵入岩,过去通称小珠山岩体,通过1:5万区域地质填图,将其划分为15个单元,划归为大店和崂山两个超单元。对各单元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应属A型花岗岩,为燕山晚期之产物。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地块南西缘钙碱性侵入岩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金地块南西缘钙碱性侵入岩带由余个大小不等的花岗岩体组成,其岩石类型主10要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对带内有代表性岩体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其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闪长岩全岩—等时线年龄为,确定为晚震RbSr575 Ma旦世产物。这一发现,对于深入研究阿尔金地块活动机制,再造震旦期造山过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家振  张爱民 《现代地质》1997,11(2):253-260
摘 要  北淮阳金寨—苏仙石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出露面积约150km 2 ‚按岩石谱系单位的划 分原则‚可分为3个超单元(包括10个单元)和3个独立单元。根据主要造岩矿物及副矿物组 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判别结果‚岩体成因类型以 I 型为主‚少数为 A 型和 S 型。岩 浆来源约30km 深处‚相当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位。岩体形成深度约3~4km‚压力约0∙1 ~0∙2GPa。形成温度约866~1150℃‚氧逸度 log f O 2 平均为—10∙97。进一步讨论了岩浆的 水逸度、水压及岩浆密度、岩浆演化和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花岗岩类属华南褶皱系五指山坳陷带西段“儋县岩基”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少量英云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类划分为9个单元,归并为2个超单元和1个独立单元。其岩石为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侧斜型式。分属于加里东造山运动晚期板内裂谷型花岗岩和海西造山运  相似文献   

10.
华南绍兴-恩平富碱侵入岩带的厘定及其动力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根据野外地质及室内岩相学、矿物成分和岩石化学的研究,从华南腹地厘定了一条重要的中生代NE向富碱侵入岩带-绍兴-恩平富碱侵入岩带。该岩带全长约1400km,宽100-150km,不仅发育有狭义的碱性岩(方沸黑云橄榄黄长岩、白榴黄长煌斑岩、霞石正长岩、霓辉石正长岩、黑榴石正长岩和含霓石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钠闪石花岗岩、霓辉石钠闪石花岗岩),还发育有大量的正长岩类-二长岩类-碱长花岗岩或晶洞钾长花岗岩。这些富碱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晚中生代。绍兴-恩平燕山期富碱侵入岩带的厘定将对研究华南中生代的动力学的背景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16(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山造山带古生代侵入岩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初步厘定不同构造带侵入岩浆序列及形成构造环境。天山地区古生代侵入岩主要包括奥陶—志留纪俯冲期钙碱性花岗岩、泥盆纪后碰撞型正长花岗岩、石炭纪中早期俯冲型钙碱性花岗岩、石炭纪晚期后碰撞型正长花岗岩、石炭纪末后碰撞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二叠纪早期后造山型碱性花岗岩及洋壳残片等。俯冲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同碰撞期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后碰撞期为组成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后造山期为正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合。认为该地区古生代侵入岩与Terskey洋、北天山洋、南天山洋等洋盆演化密切相关,并建立了天山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  相似文献   

13.
宋全友  秦勇 《西北地质》2002,35(3):99-105
冈底斯构造带为措勤盆地-主要Ⅱ级构造单元。该带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形成从中性闪长岩到酸性花岗岩完整的中酸性花岗岩侵入岩带。通过对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新特提斯洋壳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向北俯冲引起下地壳物质熔融向上侵入所致,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林来法 《福建地质》1991,10(4):297-308
茶地序列分布于福建西部上杭茶地一带,属钙碱性花岗岩,大小侵入体近30个,围岩为震旦系,其锆石U-Pb法年龄介于368-400Ma,时代属早古生代。根据侵入体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地质年龄,从早到晚划分为陈坑(片麻状似斑状中粒花岗岩),上三溪(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云山(白云母化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蓝屋(片麻状细粒碱长花岗岩)等4个岩石单元。由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岩石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元侵入体依其时代从早到晚,基本反映了同源岩浆继承,发展的演化规律。据此,将陈坑、上三溪、云山、蓝屋等4个岩石单元归井为同探岩浆演化序列——茶地序列,各单元侵入体具有同构造新整合侵入特征,属强力定位机制;形成于陆由板块造山带环境,属S型花岗岩,系加里东造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兴安岭南段主要分布有海西和燕山两个时代的花岗岩类,它们在产出构造环境、地貌形态、地质产状、岩石组合、侵位方式、造岩矿物、岩石化学、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及其矿产等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海西期花岗岩类主要与板块俯冲有关,属挤压环境下形成的造山钙碱性花岗岩系列。燕山期花岗岩类则主要与大陆边缘断裂活动有关,属引张环境下地幔上隆所引发的亚碱性—碱性非造山花岗岩系列,且随时间推移,拉张强度加剧,岩石碱性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燕山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化学成分资料,以及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初步总结了燕山造山带岩浆活动时间序列和岩性组合: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英安岩和玄武岩;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第四阶段为早白垩世早期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碱性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五阶段以120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与之相对应,燕山造山带侏罗纪—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后造山崩塌。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块北缘,构成了沿华北地块北缘呈近东—西向分布的上千公里的岩浆岩带。泥盆纪岩浆岩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虽然分布范围不及石炭—二叠纪岩浆岩广泛,但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泥盆纪岩浆岩被发现,其构造背景及意义也逐渐引起重视。对华北地块北缘近年来发现的泥盆纪岩浆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表明,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 Ma左右,其中碱性侵入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时代主要集中在400~380 Ma之间,沿华北地块北缘自东向西均有分布;火山岩则主要集中在400 Ma和360 Ma,主要分布在华北北缘东段的赤峰地区。泥盆纪侵入岩在岩石组合上以碱性杂岩及碱性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二长闪长岩、基性—超基性杂岩。泥盆纪火山岩则以变质流纹质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变质玄武安山岩、玄武岩(斜长角闪岩)为主,总体上具有双峰式岩石组合特征。综合研究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及泥盆纪岩石组合、弱构造变形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等,认为泥盆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地块在晚志留世发生弧—陆碰撞后的伸展背景有关。华北北缘泥盆纪岩浆岩带的形成对于认识古生代期间地壳增生过程、方式及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间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徽柯村A型花岗岩岩墙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村岩墙群岩石具文象结构,地球化学上具富硅、富碱、富Ga、Zr、Nb、F,低铝、贫水和Ba、Sr特征。在多种判别图上,均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分析,柯村岩墙群属非造山区裂图1柯村碱性花岗岩岩墙群地质略图Fig.1Thealkalinegranitedykecluster,Kecun.谷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保山地块作为冈瓦纳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缘发育有以平河岩体为代表的大量早古生代侵入岩,但由于缺少野外调查资料,其地质意义存在长期争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详实的野外接触关系证实平河岩体存在两期侵入岩.沉积作用及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赋予了其新的地质意义.潞西地区早期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应用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为488.3±3.9 Ma.通过主、微量元素分析,其岩石属高温富黑云母含堇青石过铝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岩石,具中等负Eu异常稀土特征,属"南岭型"花岗岩.结合沉积作用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该期侵入岩为晚寒武世保山地块与腾冲地块碰撞拼合后上地壳部分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部克拉麦里—哈尔里克造山带是代表塔里木和西北利亚两个古大陆碰撞拼合部位的上古生代造山带。此带的侵入岩主要有钙碱性花岗岩类、辉绿岩岩墙、钾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等。它们侵入在泥盆纪—石炭纪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中。 钙碱性花岗岩呈不同规模的岩基和岩株产出,岩石类型主要有含或不含角闪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其次是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是碰撞前在岩浆弧环境下形成的同熔型花岗岩,其年龄主要分布在368.4~312.1Ma之间。岩体中锆石的平均结晶温度为8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