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北地区地下水的地质生态环境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针对西北干旱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 ,通过凝结水对沙生植物作用的分析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分析 ,探讨了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 ,认为地下水埋深及包气带水分运动状况 ,是主要生态环境指标 ,保持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是防治植物死亡和土地荒漠化的关键 ;维持适度的地下水位埋深 ,可以控制土壤水盐运移和均衡 ,达到改良土壤和改善地质生态环境的目的。文中还探讨了塔里木河和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环境水位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华北平原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的上限为防止土壤盐碱化水位。下限为地下水获得最大补给的理想水位。研究表明,华北平原防治土壤盐碱化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2~2.5m,有利于获得最大补给的地下水位埋深在山前平原为10m左右,中东部平原为3~5m。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表层土壤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为兴 《中国地质》2007,34(2):354-358
本文用地球化学指标和分级聚类模型中的积分值法,选取了N、P、K2O等16个指标对福州市表层土壤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分类。共划分为5个级别农业生态环境区。其中一般生态环境区面积最大,占全部面积58%。优良与良好生态环境区所占面积相对较小,两者合计面积同极差生态环境区面积相当,约占3%。各环境区多数富钾元素,贫中量、微量元素。并根据各个生态环境区的特点,对福州市农业规划与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活跃的生态因子。本文搜集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开展水位统测、地下水取样、土壤取样等野外工作,研究鱼卡—大柴旦盆地地下水表生生态环境效应,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以下结论:地下水位埋深1 m,以芦苇、苔草为优势物种的沼泽区,植被指数0.3,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地下水位埋深1~2 m,以芨芨草、盐角草为优势物种的盐生草甸区,植被指数随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含盐量增高而降低,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地下水位埋深2~3 m,以棱棱为优势物种的高大灌木区,植被指数随土壤含盐量的降低而升高,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地下水位埋深3 m,以驼绒藜为优势物种的矮小灌木区,植被指数不随地下水位埋深而变化,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5.
徐庆勇  林健 《城市地质》2021,16(1):56-61
基于目前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引起效应的浅层地下水状态和性质,遵循指标选取的原则,从成因和结果两方面构建了由7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成因指标分别是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类型和地下水可采资源量3项;结果表现指标分别是地面沉降、湿地萎缩、泉眼干涸和水质超标4项.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未来该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换式地于枯水期在鱼卡河冲洪积扇开采1.87×10~4m~3/d的地下水、丰水期在鱼卡河大桥上游取用1.87×10~4m~3/d的地表水,对马海盆地水资源的影响很小,但有可能引起开采区附近和下游马海盆地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局部泄出带流量减少、部分地段沼泽湿地轻微退化等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地下水位下降到“临界深度”以下时,有利于马海盆地土壤盐渍化不治自愈。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松嫩平原南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和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湿地土壤元素分布分配的地球化学规律。通过湿地的环境变化对土壤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从地球化学角度,分析了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径流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利用天然来水,修建平原水库,调洪蓄水、农业灌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由于水库的渗漏等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水库的健康发展和周边及下游灌区的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很大,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水库的渗漏、改善库区周边及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其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野外实测的泉口下移、扇前缘泄出带下移与泄出带低位沼泽湿地萎缩以及局地历次地下水位统测资料,认为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且表现为间接干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加剧了荒漠化和引起黄河源区黄河断流。  相似文献   

10.
浙北地区土壤硒元素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世纪  吴小勇  刘军保 《中国地质》2004,31(Z1):118-125
本文从土壤硒的集散规律出发,研究了浙北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成因、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浙北地区土壤硒可分为富硒、足硒、潜在硒不足3种类型,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成因类型(成土母质)密切相关,受成土改造作用、土壤质地、pH、Eh值和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状控制.依据硒元素的生物化学性状、分布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特点,参照国内外有关的硒生态景观评价标准对浙北土壤硒进行了初步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近50a来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新疆艾比湖是典型的干旱区湖泊, 具有特殊的湿地干旱生态系统. 晚更新世晚期开始, 由于气候逐渐变干, 艾比湖不断萎缩.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 由于湖区人口的激增及其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速了湖泊干缩的进程; 80年代后期至今, 随着新疆北部的气候向暖湿转变, 以及湖区人口和耕地增长趋缓, 艾比湖湖面出现波动扩张态势. 从分析湖泊水量变化入手, 对比湖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理化性状及植物群落特征, 讨论了湖区生态系统内部水、土、生物过程变化规律及其关联性, 指出要遏制当地生态的恶化, 必须采取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谢冰晶 《地质与勘探》2011,47(1):121-132
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地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沉积记录.本文重点对冈底斯中段第四系湖积阶地及剖面进行了研究,并采获了大量的孢粉和铀系等时线年龄值、ESR年龄值,通过分析冈底斯中段第四系的沉积环境,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不但使高原山区发生多期冰川作用,如且导致了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3.
霍林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山  周林飞  王教河  李兴春  李金祥 《水文》2006,26(4):27-31,84
根据霍林河流域的具体情况,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由河流基本功能生态环境需水量和通河湖泊湿地需水量组成。其中河流基本功能生态环境需水量又包括保持水体自净能力用水和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综合分析生态环境需水的现有计算方法。结合霍林河流域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建立适合于研究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以土地利用遥感动态分析为基础,对霍林河流域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计算,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基准年和各规划水平年生态环境需水量为85 976万m~3/a,再扣除产流量(18 865万m~3/a)和流域内三个自然保护区的沼泽湿地对应的多年平均降水量(17244万m~3/a),需要霍林河流域和外流域提供的水资源量为49867万m~3/a。  相似文献   

14.
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梯级开发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还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针对河流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河川流量、泥沙输移、水环境以及水生物等几个方面,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评述,并探讨了今后重点研究的几个方面:①如何应用可持续理念指导水资源开发与调度;②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水沙变化影响的量化研究;③失衡生态系统的自适应和自恢复机理研究;④水体富营养化最小临界流速研究;⑤如何通过水库联合调度,解决河流水电开发造成的环境胁迫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鉴SDS(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评价区气候条件、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植被条件、人类活动强度等控制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的基本指标,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海南省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两次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海水的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铅、锌、镉、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烃、硫化物、铜、铅、镉、汞、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测定结果,并结合2001年以来历史资料,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历史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该海域生态环境中除个别要素如活性磷酸盐、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他污染要素含量相对稳定且有下降趋势,2001—2005年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仅部分要素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地形地势独特,生态环境多样。但由于地域辽阔,环境条件恶劣等原因使得对其生态环境总体现状特征了解甚少。笔者利用多时像、多元遥感数据,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支持下,通过不同图像处理方法实验,优选使用了美国Landsat-5TM7.4.1图像提取了反映生态环境综合特征的遥感因子,参考过渡因子以及非遥感因子特征,对青海省生态环境进行了遥感分区,共划分出2个生态环境大区,7个亚区和31个小区。通过这一生态环境分区性遥感应用研究,不仅对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有了宏观性的了解,而且还达到了对应用中的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了讨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采用何种方法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四川省金堂县为研究区,以其生态环境质量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探讨,选取陆地卫星LandSat-5 TM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已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运用“3S”技术,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库,并对金堂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经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为68.002,属于“良”级;②研究区土地退化指数值为35.41,空气质量指数值仅为1.42,这说明研究区土地退化较为严重,空气质量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足于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内涵,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框架,以黄山高原地区泾河流域为例,估算其1970-1996年水土保持年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368亿m3.研究成果丰富了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理论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支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润秋 《中国地质》2001,28(11):20-24
从现代环境观的角度,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内涵、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特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的基本构架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