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完全晒退/晒退不均现象是冰川沉积物释光测年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一问题限制了传统颗粒沉积物释光方法在冰川沉积物测年方面的应用。最新发展的岩石释光埋藏测年技术,可以根据释光-深度曲线判断砾石是否经历过充分曝光,是解决冰川沉积晒退不均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工作选择青藏高原东部硬普沟现代冰川前沿为研究对象,采集130个年轻冰川沉积砾石样品,包括93个现代样品和37个小冰期样品,其中20个现代样品采自地表。首先,运用表~2 mm/饱和信号法区分不同冰川沉积环境中砾石样品的晒退程度;再基于SAR和SGC法初步估算样品的等效剂量及其高估情况;然后,统计砾石样品的特征(磨圆度、球度、颜色、晶粒大小、晶粒相对大小、砾石大小等)与晒退程度的关系,找寻晒退良好的砾石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大部分采样点的砾石样品呈现了被晒退的特征,平均20.6%的埋藏砾石的岩芯晒退良好,剂量高估程度低;不同沉积类型样品的晒退程度不一,侧碛垄顶部砾石样品晒退程度最好,冰水阶地和现代冰河砾石样品次之,现代冰川后退碛垄间洼地的冰水沉积砾石样品晒退程度最差,剂量高估较严重;磨圆度较差、球度较低、浅色的花岗岩砾石晒退程度较好。综上,冰川沉积砾石的晒退程度与沉积环境、沉积过程、搬运距离、砾石特征等相关,在进行岩石释光埋藏测年采样时,应综合考虑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2.
冰川沉积物成因确定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冰川沉积物的成因鉴定一直存在争论,尤其是体现在讨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的成因确定问题方面,传统地质学从冰川沉积物的沉积学和地貌学特征方面来讨论其成因受到了挑战,本文试图从沉积砾石中寻找与冰川成因直接相关的应用信息,进而提出用砾石的声发射应力测量法确定其冰川成因的新认识,首先对现代冰川砾石进行声发射应力测量,将此测量值丙与 石所受的实际铅直应力值比较,研究显示二者对应很好,说明冰川砾石是能够记忆上覆冰层所造成的应力,其次,无争议的第四纪冰川砾石亦具有对应的应力记录,最后讨论了有争议的庐山地区第本四冰川沉积,研  相似文献   

3.
华北板块南缘新元古界罗圈组为一套特殊的杂砾岩层,其是否为冰川成因对于新元古代冰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本研究对鲁山地区罗圈组岩性、岩相特征及冰蚀遗迹进行探索,恢复其沉积环境,结果显示:罗圈组底部存在冰溜面,主体为块状杂砾岩,砾石砾径差异较大,呈棱角及次棱角状,地层中含有砂岩透镜体及出现坠石构造;镜下观察砂岩分选磨圆差、颗粒支撑。上述特征说明豫西鲁山地区罗圈组为冰川成因,推断其为陆相冰碛岩及冰水环境形成的产物。本文建立了罗圈组冰川相、冰水相的沉积模式,对于确定该地区古环境、古地理及新元古代冰川发育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新发现的旁多群中部的打鲁雄剖面及其含有典型坠石的沉积特征。该剖面旁多群中部以陆源碎屑少、悬浮泥质沉积为主的欠补偿的深水盆地相沉积为特征,同时夹有水下冰碛岩、重力流沉积等。纹层状一薄层状的粘土质岩层内分布着粒径是基质的100-1000倍的棱角状一次棱角状、长轴垂直近垂直于纹层面或层面的碎屑和砾石。砾石上下的泥质岩具有顶凸下挠的现象。碎屑和砾石及其对上下地层的影响表明其为坠石沉积。旁多群中指示冰川、冰筏沉积作用存在的坠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青藏高原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相地层形成于受到冈瓦纳大陆冰川影响的海相环境。  相似文献   

5.
冰碛石的形态和表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中砾石的各种形态参数(磨圆度、球度和扁平度)及表面特征对研究搬运介质和沉积过程是很有用的。有些作者的工作表明,冰碛中的砾石随搬运距离的增加,其磨圆度和球度的提高是明显的;还有人用A.Cailleux的计算磨圆度的公式(2R/a×100)成功地揭示了冰碛、冰水沉积、冰川接触沉积和融冻泥流沉积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山西宁武吕梁山北段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宁武吕梁山北段,平均海拔约2000米,相对高差数百米至千米左右,属中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十分发育,类型多种多样,特征明显。冰川遗迹有:U形谷、刃脊、角峰、冰斗、冰窖及分布于U形谷中的大量冰川漂砾、冰碛、冰水堆积、冰臼、变形砾石、条痕石等。该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不仅证明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有大量第四纪冰川运动存在,而且冰川规模之大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为研究该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提供重要依据,为我国第四纪冰期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7.
山地冰川沉积相模式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之久  熊黑钢 《第四纪研究》1989,9(3):254-268,292
山地冰川沉积研究在中国有特殊重要性。因为欧、美对冰碛沉积研究多限于大陆冰盖,沉积环境比较单纯,冰水沉积比重很大,而中国山地冰川多限于山体内部,冰水沉积极不发育,且沉积环境很复杂,亚相变化也大。此外中国山地冰川多属大陆性,与欧、美海洋性冰川在物理性质和沉积特征上都有不同。如冰川磨蚀作用弱,冰碛中粉砂少,冰上融出碛发育而流碛和滞碛不发育,原生(同生)构造如粗糙斜层很发育等。这些都将丰富冰碛沉积学内容,并对科学地鉴别中国东部各种混杂堆积的成因有重要意义。如据现代冰川沉积指标庐山就没有任何冰川堆积。  相似文献   

8.
论冰碛石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泥石流石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尚哲 《冰川冻土》2021,43(3):683-689
长期以来流行的球度和圆度概念不足以刻画冰碛石及其他成因砾石的细微特征,需要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有判别价值的标志性特征。针对冰碛石与泥石流石辨识的疑难问题,提出外接圆特征、粗糙度特征、圆度-体积特征以及混杂堆积砾石形态构成特征等几个概念。通过这些特征研究,结合真实的冰川擦痕、颤痕等标志,可更加准确地进行冰川沉积物与其他成因沉积物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从李四光创立我国第四纪冰川学说以来,至今半个世纪,在中国东部仍然存在着有无冰川和冰川作用次数与规模大小之争。皆因何谓冰川沉积?它有哪些特殊标志尚未能统一认识。我们想以西部高山及邻近地区冰碛与非冰川沉积为例,从砾石与碎屑矿物表面形态入手,研究其砾石表面形态和碎屑矿物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的表面微结构等特征。希望和从事冰川地质、地貌及第四纪沉积研究的同志们一起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乙、主要属于褶皱带的地域ⅩⅢ.九鼎山——龙门山山地这一地域属加里东褶皱带及部分的中国陆台边缘部分,环绕四川盆地西北及北部,构造线亦即由北东转向东西。褶皱及断裂甚烈,但属于基底褶皱者很多。褶皱基底为寒武纪到志留纪岩层组成(主要为石灰岩及页岩),盖层有泥盆纪至三叠纪的下部构造系(石灰岩、页岩为主),侏罗纪至白堊纪的上部构造系(砂岩及页岩为主),此外,第四纪沉积则仅有河床的冲积砾石层,山坡山的碎层堆积及冰川与冰水沉积(雅安砾石层),此冰水沉积可达巨大厚度。  相似文献   

11.
本区发育有十数条叶状石冰川,主要由倒石堆或岩屑锥演化而来。单个的石冰川一般宽60—150m、长35—100m、高30—40m,其顶部有反倾坡和槽脊,其前缘坡脚有挤压翘起平台。对2号石冰川上500块砾石的组构量测表明:1)此类石冰川各处AB面和A轴倾向与各自所处的沉积面坡向较为一致;2)各处AB面比A轴具有更为优势的组构倾向;3)其运动方向是自谷壁向外并垂直于表面等高线方向流动;4)其流动特征与阿尔卑斯舌状石冰川不尽相同,主要是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发育连续.特征的冰碛及冰水堆积地貌有:冰水堆积平原或冰水堆积平台、冰碛丘陵等.挤压构造遗迹有:褶皱、断裂表皮构造、压坑、压裂构造、变形砾石等.ESR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冰碛形成的最大年龄为2.33Ma.依据冰碛、冰水堆积的特征、分布和形成年代等,区域冰川发育由老到新可划分出:7次冰期、6次间冰期、1次冰缘期、1次新冰期.该区是目前所知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发现最多、保存最全和发育最连续的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的第四纪冰川演化研究、冰期的划分和对比、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贡嘎山东麓第四纪冰川作用与磨西台地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01,23(3):283-291
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m)东麓磨西河流域发育了三次更新世冰期,分别为雅家埂、南门关、贡嘎冰期,其中燕子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南门关冰期)的冰川一直伸到磨西镇下街磨西饭店北,古冰川阻塞主谷,在新兴与南门关沟之间的堡子坝区形成冰川阻塞湖,在磨西镇上街东,该期古冰川覆盖在谢家河坝东面山坡上,融水切形成峡谷,冰退过程中又在峡谷西基岩丘社形成该期古冰川覆盖在谢家河坝东面山坡上,融水深切形成峡谷,冰退过程中又在峡谷西基岩丘陵旁形成冰水湖,南门关冰期后的间冰期时,小湖变干发育了红色古土壤层,该期的红色古土壤层在磨用镇下街南的古冰川与冰川泥石流沉积层顶面也有保存。证明磨西台地的主体为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川堆积物,其中也包括有冰水砂砾层透镜体和冰湖相等沉积,磨西台地出露地表的巨大砾石,直径在10-20m之间,多数为冰川表面的消融碛,也可能有冰川泥充夹带的大岩块,磨西台地两侧断续分布有4级冰水阶地以及磨西饭店以下的磨西台地尾部均为末次期后期至全新世的冰水沉积,其中也含有泥石流堆积物。  相似文献   

14.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碛物与冰雪融水混合形成的一种碎屑重力的沉积。综合泥石的砾石成分、冰川擦痕、冰冻痕、巨型漂砾等及其某些沉积特征和源区地质背景,认为鄂尔多斯东北缘早白垩世泥石流沉积为冰川泥石流成因,这一发现暗示了晋北隆起在早白垩世曾有山谷冰川存在,并对我国白垩纪陆地古冰川及其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庸市四都坪震旦系南沱组岩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湖南地质》1990,9(4):43-50
文中提出以砾、砂、泥作三端员成分进行陆源沉积岩结构分类的三角图解方案,并用于四都坪南沱组岩石的划分,将其划分为杂屑岩、角砾岩、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杂屑岩在南沱组剖面中占82%,其中的砾石成分复杂,有砂岩、板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大砾石表面有冰川擦痕和磨光面。角砾岩中角砾成分单一,无大漂砾,具颗粒支撑,并见夹有塑性变形的含锰灰岩。杂砾岩中发育砂纹层理及冲刷构造。因此,认为南沱组在成因上与冰川活动有关,在冰浅海环境中堆积,同沉积断裂的存在提供斜坡条件,冰川重力及埋藏冰消融等引发重力流,使冰川沉积不时受颗粒流、碎屑流干扰,而在冰期末又遭冰水及海水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冰川沉积物,尤其是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的成因鉴定一直存在争议,根据冰川沉积物的沉积学及地貌学特征来确定其是否冰川成因这一传统地质学方法,在中国东部受到了挑战。笔者利用砾石的声发射应力测量法(AE法)在冰川砾石中识别出与冰川作用直接相关的应力信息,从而对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的成因鉴定提供一种新的可靠方法。首先利用AE法对东昆仑山西大滩现代冰川砾石进行声发射应力测量,得到砾石的AE应力值,并将此值与砾石所承受的实际铅直应力计算值进行验证,发现二者吻合,证明冰川砾石是能够记忆上覆冰层所造成的应力。其次,在昆仑山垭口地区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四纪亚冰期划分之商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举例概述中国第四纪冰川流行之证据,包括漂砾、冰溜面及冰川刮痕、表皮构造、冰碛和冰水堆积、冰期时期冰川条痕砾和冰蚀地形等以及动植物遗迹。关于亚冰期之划分及其依据,有的地区亚冰期划分次数最多者可有五、六次。主要依据是:冰碛、冰水沉积特征与其所在地层层位以及新、老冰川地貌的叠加与其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18.
冰碛转化为冰川泥石流堆积过程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养鑫 《沉积学报》1995,13(4):37-48
冰碛与冰川泥石流堆积同是冰冻圈内的两种混杂堆积,前者是后者的物质来源,后者又是前者的再生沉积,在沉积特征上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点。本文阐述了由冰碛向冰川泥石流堆积的转化过程,并遵循多指标综合原则,提出了依据沉积构造、砾石组构、沉积韵律、粒度特征、石英砂表面结构、粒序垂向变化等10项区分二者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三明万寿岩船帆洞砾石层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三明万寿岩船帆洞遗留有古人类活动遗迹,经考古发掘出大量旧石器、哺乳动物化石及一面积逾百平方米的砾石层。详细论述了该砾石层 分布特征,应用沉积学原理系统分析其沉积特征,认为克石层是经地质作用自然堆积而成,但其顶面的砾石不具有自然沉积特征,应属人工铺就而成。  相似文献   

20.
释光测年是可对冰川地貌进行直接定年的一种测年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冰川沉积测年中,推动了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深入发展。但冰川沉积释光测年还没有达到标准化的程度,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探究,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冰川沉积物释光信号晒退不完全的问题,即样品在埋藏前因曝光机会有限导致信号没有归零或仅部分归零。冰川沉积释光信号晒退程度与地貌部位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冰川沉积释光采样需注意几个方面:(1)详细的地貌学和沉积学调查及对采样点的选择;(2)较适合释光测年的冰水沉积和冰缘风成沉积采集及其与冰川作用期次的联系;(3)冰碛夹层中的冰水砂透镜体的选取;(4)冰碛垄采样时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考量;(5)岩石释光测年的发展使砾石成为当前第四纪冰川释光测年采样的一种选择。室内进行释光等效剂量测试时,也有几个关键的选择:(1)粗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是末次冰期以来冰川作用的首选方法;(2)如果样品年代老于石英测年上限,或者石英不适合测试,则可考虑钾长石后红外高温释光测年方法;(3)单颗粒、小测片和岩石释光埋藏测年技术可以鉴别样品的晒退情况,是目前最适合冰川沉积释光测年的几种选择;(4)如有条件,尝试用不同矿物、不同粒径、不同方法进行测试对比和交叉检验。要获得第四纪冰川释光测年的最佳年代学结果,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