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纪地层,前人将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部分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划归上泥盆统。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两者构成完整的浊积扇层序。粗粒碎屑岩层序中发现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说明两者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2.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系,前人将其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鉴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的部分被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划归晚泥盆世。对其沉积环境尚存在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浅海陆架相、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中也发现有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并且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说明两者的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将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南光组具有典型的鲍马序列特征,含有放射虫等海洋环境生物化石,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柴达木地区泥盆系较为发育,均表现为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沉积。前人将该地区泥盆系笼统地划归晚泥盆世牦牛山组,但其空间分布情况不详,划分与对比仍存争议。本文结合近些年在该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相关的科研成果等资料,重新厘定了东昆仑—柴达木地区泥盆系,将牦牛山组限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代表中—晚泥盆世陆相碎屑岩-火山岩沉积;重新启用契盖苏组,代表东昆北地区早泥盆世陆相碎屑岩-火山岩沉积;新建雪水河组代表万保沟地区早泥盆世陆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积。  相似文献   

4.
通过西藏九子拉地区1∶5万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开展,在西藏九子拉地区纳木错—嘉黎结合带内新识别出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依据采获的早泥盆世Ozarkodina spp.牙形石化石,厘定下泥盆统达尔东组;通过对该组单剖面沉积相分析及相剖面对比研究,得出工作区早泥盆世达尔东组属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结合冈底斯区域上古生代沉积特征,证实九子拉地区的早泥盆世沉积同属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古生代稳定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早泥盆世达尔东组沉积特征为古特提斯洋南岸典型的稳定型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  相似文献   

5.
新疆额尔宾山南缘泥盆纪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额尔宾山南缘泥盆纪火山岩位于库勒湖-大山口水电站一带,主要由一套中基性和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组成,呈NWW向带状展布,上被中泥盆统萨尔明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其下与晚志留—早泥盆世地层整合接触.向西与同期形成的哈尔克山北缘大量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酸性熔岩相接,形成一条晚志留—早泥盆世的钙碱性火山岩带,共同组成早泥盆世的哈尔克山-额尔宾山岛弧带.该套火山岩由于南天山南缘洋盆(黑英山-虎拉山间的洋盆)在早泥盆世中期向北俯冲而成.  相似文献   

6.
分布在湘中地区涟邵境内的跳马涧组可作新的划分。该组中下部含Protopteridium—Psilophytites等植物化石的紫红色碎屑岩系应为半山组。上部产Bothriolepis—Lepidoden-dropsis组合的浅色碎屑岩系则刚好相当于长沙地区的跳马涧组。 Protopteridium—Psilophytites组合与Bothriolepis—Lepidodendropsis组合既各具特色,但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Hostomella.Psilophytites.Dawsonites等分子在两个组合中都很丰富,且它们是国内外早泥盆世一中泥盆世早期的代表属种,可见跳马涧组的时代应与半山组一道,归于中泥盆世早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地区泥盆纪的生物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西南地区的早泥盆世以碎屑岩沉积为主。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随着海侵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大量碳酸盐岩的沉积。在此期间,同沉积的断层十分活跃,导致了一系列近岸浅水台地、孤立的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的分异。在台地内部和台地边缘底栖生物大量繁盛,碳酸盐岩沉积极为发育,并形成了规模不等、数量众多的生物礁。晚泥盆世晚期,中国西南地区发生海退,相应地出现了碎屑岩、浅水石灰岩和白云岩沉积。  相似文献   

8.
新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硅质岩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舒良树  王玉净 《地质论评》2003,49(4):408-412
新疆卡拉麦里构造带在奇台县南明水地区可划分为三个岩石一构造单元:①北带,由中泥盆世复理石组成;②南带,由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沉积岩—火山质碎屑岩组成;③蛇绿岩带。三者之间均为断裂接触。蛇绿岩套上部单元的红色硅质岩中发现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其时代确定为晚泥盆世法门期一早石炭世杜内期,代表卡拉麦里蛇绿岩形成的晚期年龄。  相似文献   

9.
昆仑造山带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型磨拉石建造,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产物;东昆仑晚泥盆世黑山沟组和哈尔扎组岩性组合特征与牦牛山组极为相似,均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的裂陷伸展型磨拉石建造,是晚古生代裂陷伸展盆地演化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准噶尔铁厂沟镇南部广泛出露泥盆纪陆源碎屑岩沉积地层,对其时代归属缺乏可靠的古生物化石依据,并一直颇有争议。前人根据岩石地层对比将其归为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在充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套泥盆纪地层中的岩屑凝灰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379.3±5.0)Ma(MSWD=0.45),表明新疆西准噶尔铁厂沟镇南出露的泥盆系时代跨度较大,其中存在晚泥盆世早期沉积,而不是前人所笼统认为的中泥盆世。因此,将这套前人所划分的中泥盆世库鲁木迪组地层沉积时代重新厘定为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更为合理。在详细测制地层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套泥盆系地层的岩石组合及沉积相,结果显示该套泥盆纪陆源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主体形成于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1.
依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等资料,将新疆巴里坤一带的一套早泥盆世地层厘定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并可分为下上两部分:下部以沉积碎屑岩为主,上部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从阿也尔苏剖面中采集到的Atrypa、Ca marotoechia、Howellella、Megastrophia和Leptaenopyxis等腕足化石,可与准噶尔盆地西部下泥盆统顶部的芒克鲁组、东部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等地层对比,化石组合呈现早泥盆世晚期(埃姆斯期)特征。生物地理区系分析认为,该地腕足动物同新疆北部准噶尔、东北北部、内蒙古等地同属老世界大区的巴尔喀什-蒙古-鄂霍茨克区。通过生物地层的分析,使研究区该组地质时代有了确切的化石依据,有利于该地泥盆纪地层层序的厘定和地层格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西准噶尔玛依勒山一带早泥盆世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新疆北部西准噶尔地区玛依勒山一带泥盆纪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沉积岩建造较发育,以往资料一般将其划为中泥盆统。本次工作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泥盆世的化石,为该套地层的时代确定提供了依据。根据岩石地层单位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下泥盆统马拉苏组和中泥盒统库鲁木迪组。  相似文献   

13.
一湖南宁远早—中泥盆世陆源碎屑岩地层剖面,位于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半山水库(以下简称半山剖面),厚471.03米,其岩性主要是一套紫红色砂岩、泥质粉砂岩,含植物化石碎片,上部含多层豆状赤铁矿,下部遗迹化石和各种类型的交错危理发育。虽然借助野外的宏观标志和室内分析,某些层位的岩相类型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但对整个剖面在岩相类型和旋回特征上的纵向演化系列很难把握。本文试图用马尔科夫概型分析,以剖面时间序列内部结  相似文献   

14.
(一) 多年来,在两北地区发现了不少泥盆纪植物化石。虽然对其正式研究报道的还不多,但积累的资料已相当丰富。这些化石所代表的植物群面貌,有的已研究清楚,有的正在进行研究。就目前所知,西北地区泥盆纪植物群的产地主要有新疆的西准噶尔、甘肃的北祁连山和西秦岭(包括四川最北部)地区。其中西准噶尔地区所产的植物群,以内容丰富、保存完美和时代齐全(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为特征,开始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西秦岭地区只见有早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植物群比较发育,北祁连山地区仅晚泥盆世植物群保存较好。此外,还  相似文献   

15.
滇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9,35(3):244-248
本文论述了在滇西南沧源、镇康、永德一带发现的下三叠统。沧源一带含火山碎屑岩、含放射虫硅质岩之碎屑岩,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沉积,镇康、永德一带之碳酸盐岩为早三叠世奥仑尼克期的沉积。沧源一带有古生物依据的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厚约325.20m),与上覆下三叠统印度阶怕拍组关系不明,但确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之上。镇康、永德一带尚缺乏古生物依据的碳酸盐岩(厚约492.60m),与上覆下三叠统奥仑尼克阶、下伏下二叠统呈整合接触,有包含下三叠统印度阶及上二叠统(长兴阶、乐平阶)的可能。上述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及其与下伏二叠系呈整合接触关系的查明,表明区内并无晚华力西期及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博什库尔-成吉斯火山弧中的黑山头组分布于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西缘,主要为一套火山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组合,其中酸性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碎裂岩化安山岩、英安岩。通过对黑山头组中的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年龄为(331±2.4)Ma(n=13,MSWD=0.39,95%置信度),时代为早石炭世。证实博什库尔-成吉斯火山弧岩浆活动在早泥盆世以后并未完全结束,并延续到了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7.
泥盆纪时期龙门山构造带北段位于上扬子古陆的边缘,继承了陆棚斜坡断陷,沉积环境受斜坡区北川、南坝大断裂控制,在平面上由西向东分为海槽区、台缘浅滩区、开阔台地区和局限台地区。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使整个扬子地台上升为陆,为泥盆纪沉积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物质;早泥盆世,地壳下降、海侵开始,在青川—南坝断裂和马角坝—雁门坝断裂之间的甘溪、平驿铺和六合地区一带为浅海碳酸盐岩--滨岸碎屑岩沉积环境;中泥盆世,海侵更大、海域更广,天井山古隆起全被海水淹没并达汉南古陆边缘的朝天驿龙洞背附近;同时,川黔古陆地貌差异变小,物源供应减少,主要为一套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的混合沉积;晚泥盆世,随海侵的进一步扩大,海域终止于天井山古隆起的边缘,区内基本无物源的供给,主要为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龙门山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3个主要沉积旋回:平驿铺旋回、甘溪—观雾山旋回和沙窝子—茅坝旋回。总的格局为海侵延续时间较长且速度较缓慢,而海退延续时间较短、速度较快且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内蒙古基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实施中,对内蒙古北山地区三道明水一带原来划归上侏罗统赤金堡群进行剖面测制,发现其为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粉灰色、绿灰色细碎屑岩与紫灰色粗碎屑岩组合。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植物类及大型爬行动物类等生物化石,并对其进行了组合的划分。双壳类:Sphaerium cf.jeholense(Grabau)-Arguniella subcentralis Chernyshev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腹足类:Lioplacodes gansuensis Pan-Sinorificium yumenensis Guo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介形类:CyprideaMongolocypris-Lycopterocypris组合,多出现于早白垩世;苏铁类:Nilssonia sinensis YabeOishi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银杏类:Ginkgoites sp.组合,具有代表性,时代为早白垩世。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此套地层应归属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9.
阿尔泰山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从早泥盆世到早二叠世均有发育。其中中泥盆世北塔山组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并且底部含有厚度超过100m的苦橄岩;中泥盆世蕴都喀拉组为一套浅海相细碎屑沉积岩夹中性、中基性火山岩;晚泥盆世江孜尔库都克组为火山碎屑岩夹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而晚石炭世巴塔玛依内山组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夹凝灰岩、粉砂岩和炭质页岩。对这4个组火山岩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北塔山组和蕴都喀拉组为拉斑和钙碱性系列,并且均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而高场强元素与MORB相当,说明其为岛弧环境。江孜尔库都克组火山岩为钾玄岩系列,并且具有较高的LILE富集,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演化的晚期阶段;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为碱性系列,并且具有强烈富集LILE的特征,指示了其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因此,从火山岩的时间和空间演化来看,本区晚古生代火山岩与准噶尔洋板块向北的俯冲有关,西伯利亚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的碰撞发生在早石炭-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泥盆纪植物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中国的泥盆纪植物分布广泛,内容丰富。但在解放前知道得很少。解放初期,晚泥盆世植物群首先在我国东南部有所发现。近年来,在西南和西北广大地区采集和积累了大量早、中泥盆世植物化石,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展了我国泥盆纪植物群的系统研究,初步弄清了某些植物的地史、地理分布规律,建立了早、中、晚泥盆世的三个植物群和几个植物组合。为有关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古生态环境、古生物地理分区等,提供了古植物学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