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紫外线照射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雌核发育二倍体。用强度为2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小耳幼虫发生率逐渐降低,照射30 s时小耳幼虫发生率降为0。受精后35 min,显微镜下观察到有20%~30%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用浓度0.5μg/m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 min,诱导出刺参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发育速度低于正常二倍体。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3.3%。  相似文献   

2.
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方法,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青蛤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核内同源染色体排列整齐,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5~26℃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受精后5~10 min,精子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成球形;分别在10~15 min、20~25 min受精卵进行两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一、第二极体;30 min左右,精、卵核体积膨胀,形成弥散状的雌、雄原核;35 min,雌、雄原核在卵子中央发生原核联合,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40~45 min,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分裂球;55~60 min,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70 min左右,胚胎开始第三次卵裂。另外,在青蛤受精过程中发现了约1%的多精入卵现象,且入卵精核均能形成雄原核,但多精受精对成熟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有很大影响,往往造成成熟分裂紊乱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分离异常。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了铜藻雌雄生殖托的形态、精子卵子的排放和受精卵的发育过程。研究发现,铜藻的雌雄性生殖托均为圆柱状,而雄性生殖托比雌性生殖托更加细长。生殖托发育成熟后会形成生殖孔,卵从生殖孔排出,靠粘液附在生殖托表面等待受精,且有8个核,被透明壁包围。而精子则呈放射状排列在生殖孔周围,排出的精子具有明显的鞭毛结构,游动到卵子周围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后的卵由8个核融为1个中央大核,受精卵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后形成假根芽。然后,脱落在培养容器底部,发育成带有假根的幼孢子体。8周后生长成带有2~3个叶的幼苗,幼苗长达18 mm。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威  尤锋  张培军  许建和 《海洋科学》2005,29(12):75-80
对大菱鲆(Psetta maxima)的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大菱鲆从精子入卵、皮层反应、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直到舍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与其他已经报道的硬骨鱼的受精程序基本相同。在受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观察过的受精卵都只发现一个精子形成原核,并最终与卵原核结合形成舍子,由此判断大菱鲆的受精方式是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5.
对虾受精过程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受精细胞学目前已成为对虾生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近十几年来科研人员对对虾的受精过程、特点及影响条件,受精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单肢虾、褐对虾、白对虾、鹰爪虾、中国对虾等虾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表明,对虾的受精过程包括精子的顶体反应、卵子的激活(卵子发生皮层反应形成孵化膜、减数分裂的恢复等)、精卵的结合(包括精子的入卵、雌雄原核的形成及融合等)。这些过程同其他动物的受精过程有些相似,但也有明显的不同,而且不同的对虾也有各自的特性。目前对锐脊单肢虾已研究得比较深入,而对其他虾类…  相似文献   

6.
通过组织切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这一过程包括精子入卵、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直到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在受精的整个过程中所有观察过的受精卵都只发现一个精子形成原核,并最终与卵原核结合形成合子,由此判断牙鲆的受精方式是单精受精.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从理论上丰富海水鱼类的受精生物学基础研究资料,又可为生产中牙鲆染色体操作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杂交过程中精卵的结合以及相关生物学特征,作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卵子形态结构以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时的精子入卵过程。结果发现,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云纹石斑鱼卵表面布满纵横交错、走向不确定的网纹,在受精孔区可观察到前庭、受精孔和微小孔。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受精后0~25 s,可观察到精子附着在卵子受精孔周围;受精30~45 s,已有精子进入卵子,并且明显可见精子尾部留在受精孔外;精子入卵后,受精孔内有受精锥形成,周围可观察到絮状的受精塞,将受精孔封闭;授精90 s~3 min,卵表面处于修复状态。整个过程未发现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硬骨鱼类受精细胞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硬骨鱼类精子入卵的要素、单精受精的机制及雌、雄原核形成和结合等受精细胞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精卵识别的化学因素及精子入卵的机械动力因素的研究是目前精子入卵要素的主要研究内容。硬骨鱼类卵膜孔的特殊结构以及精子入卵后随即发生的皮层反应为其实现单精受精提供了保障。硬骨鱼类成熟卵处于初级卵母细胞中期 ,卵子产生后才逸出第二极体 ,雌、雄原核的结合方式应为嵌合 (或联合 )式 ,但其所经历的时间较短 ,与理论上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双壳贝类(扇贝、贻贝等)人工育苗中,采用阴干、流水、升溫等方法诱导成熟亲贝在短时间內集中大量地排放精卵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采用此法诱导鲍鱼效果不甚理想,至今在鲍鱼人工育苗中,大量地获得受精卵还沒有达到生产性的突破。 日本菊田省吾应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亲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文蛤孵化及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内外学者就盐度对文蛤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有过一些报道,但仅局限于浮游幼虫期,而对受精卵孵化和稚贝期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分别以人工获得的文蛤受精卵、人工培育的浮游幼体和变态稚贝为试验材料,探索盐度对文蛤不同发育阶段生存、生长的影响规律,为人工育苗及稚贝中间育成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亲贝取自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双台子河口中潮区砂岗,为3~4龄蛤。经阴干和流水刺激排放精卵,取适量受精卵为孵化期试验材料,其余受精卵在25℃水温下经人工孵化、选育后,在40m~3水泥池…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台湾东南和非律宾东北海域的黑潮,在沿台湾东岸北上的过程中,其表层流轴的位置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异。本文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主要是GEK资料),粗略分析了台湾以东及东海南部海域黑潮表层流轴的季节变异,并对引起变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季风和海底地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该海域中黑潮特有的路径特征,而季风是引起黑潮表层流轴季节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球中期预报模式T63L9,选取2004年6月4日至13日10d作为试验个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分析了不同集合成员个数对于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集合预报的技巧都明显高于单个控制预报。在集合成员较少时,随集合成员教的增加,集合预报的技巧提高明显,当集合成员数多于11个时,集合预报的效果提高缓慢。在中期预报时段内。集合成员数11为集合预报效果随集合成员教趋于饱和的临界值,如果继续增加成员数.预报效果提高较少,但计算量却大大的增加。本文只是单个试验个例的分析结果。为验证结论的普适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海州湾岸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湾位于黄海南部,除北端岚山头,南端连云港一带为基岩海岸外,其余为淤泥质平原海岸。 因区域构造差异,南北岸线变化表现不一,湾顶临洪口是过渡地段。本文着重探讨海州湾全新世特别是近一千年来海面变化特征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下荆江系统裁弯前后入湖和出湖水、沙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东、南洞庭湖淤积量的变化和淤积部位的变化,以及东、南洞庭湖的淤积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桶形基础负压沉贯的室内试验,中间现场试验,应用有限元法对负压沉贯的渗流场分析,负压对桶形基础沉贯阻力的影响,对土壤特性的影响,负压大小对桶形基础沉深,沉速的影响,研究了桶形基础在海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黃海冷水团的水温变化以及环流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管秉贤 《海洋与湖沼》1963,5(4):255-284
夏季潜居于黄海深底层的冷水团(“黄海冷水团”),是我国近海水文特征中一个突出而重要的现象。有关这一冷水团的调查工作,日本学者早在1921年春就开始了;在北黄海的个别断面上,迄今已累积了一定数量而比较系统的资料。但就整个黄海而论,特别是南黄海,系统性的资料还很缺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加速南四湖大水域开发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状做了分析,并提出今后发展应以大湖增、养殖为主,增、养、捕相结合的对策。利用湖区自然优势,充分发挥湖泊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我校与美国俄勒岗大学等单位联合黄河口调查期间,作者用简易方法对该区潮流铅直分布进行了专门观测。将获得的资料与一种浅海理论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首次计算了该区粗糙度参量Z_0值的分布。提出了最大潮流速铅直分布与相对粗糙度参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崔金英  罗平 《海岸工程》2000,19(2):65-68
桥梁钻孔灌柱桩偏位后,使原系梁受力趋于复杂;通过M法求最大弯矩,按偏心受压柱计算出配筋量,将系梁加强,做成承台连接其下三根桩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放大器,脉冲幅度鉴别器和由移位寄存器组成的延时器,是光电辨认机电子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简要地介绍了该机整体电子线路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前置放大器的输入耦合方式,高增益,低漂移问题,鉴别器自稳零电路和延时器电路。研究了电路参数与整机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这些参数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