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羽  李永军 《新疆地质》2012,30(4):487-492
数字剖面系统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实测地质剖面资料数字化入库,及剖面图成图与制图计算机数字化操作。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现行推广的主要技术手段,数字剖面测制和成图方法为主要环节之一。在野外和室内资料整理与入库、后期剖面图成图与制图过程中,仍有需注意和易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目前土方量计算有几种非常成熟的方法,但是它们各有相应的数据输入方法和一定的适用条件,各有优缺点.如何借鉴这些方法的优点,找出一种数据兼容更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法来快速地计算土方量是工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继承应用最广泛的格网法的原理,采用前沿的GIS技术,提出了基于GIS栅格数据的土方量计算方法,使方格网能够根据要求的精度随意切换,从而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土方量,同时研究中讨论了方格大小对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程亮  钟岩  刘继龙  赵延 《城市地质》2021,16(3):325-331
土方工程作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重要施工环节,面对复杂的场地地形条件,如何高效、精确的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土方量计算主要采用手工分区、分块后利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复杂地形场地,手工计算工程量大,且后期修改困难.基于项目案例,介绍了运用Surfer进行不规则场地建模的方法和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流程,对比分析了系统内置的各种建模方法,给出了系统内置插值方法的一般选用原则.根据数据集的差异化特点,从确立的数据分析目的出发,做到合理优选,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精度可靠、符合实际的可视化模型.与传统计算程序HTCAD的土方量计算结果作了对比验证,为后期基坑工程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航测数字化成图系统中成图子系统的研制情况及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CAD和“3S”的数字化地质填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虑地基沉降的基础上建立土方量计算模型,把土方量的计算分为两个构成要素,并结合现场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从而计算出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土方量的增加量,最终推导出堆载量的一个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宋志宏  周刚炎  周凤珍 《水文》2002,22(2):40-43
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同时采集多个测点水深,以条带方式对水下地形进行全覆盖测量,由后处理软件(CARIS软件)制作各种比例尺的水下地形图,特别是大比例尺1∶500、1∶1000,可方便地进行新老测图对比,计算冲淤量。整个系统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成图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由于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实时监测功能,可以现场监视水下地物地貌的细微变化,因而在堤防安全、溃口、崩岸监测及水下物体摸探打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雪云 《福建地质》2010,29(4):375-380
通过福建省晋江市区1∶500航测法数字化成图,介绍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一套航测法数字化成图后期编辑技术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满足更多用图单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心玉  张文国  肖娥 《江苏地质》2016,40(4):669-673
在没有相关专业软件的情况下,研究使用MapGIS软件,经过简单的工作程序,实现探槽数字化成图。介绍了将探槽上各要素特征点的野外测量数据在Excel中处理成带有图形坐标的文本数据,然后运用MapGIS软件的投影功能,实现探槽数字化成图的方法。通过在南京市江宁区孟塘普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具体说明该方法的成图过程,旨在提供一种制图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中的数字剖面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填图系统(RGMAP)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运用数字填图技术、自主研制开发的数字地质填图的GIS系统,它使传统的地质调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GMAP由两大部分组成地质路线系统和地质剖面系统;每一部分包含两个子系统野外掌上机系统和室内桌面系统。数字剖面系统的野外掌上机系统的使用,使实测剖面的全部野外观测记录实现了数字化采集。数字剖面系统的桌面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厚度,自动生成剖面图和柱状图,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剖面的测量与剖面图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地质填图系统的功能及其优点,该系统功能齐全,实用性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该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实测地层剖面过程中,由于方位角、坡度角和坡长的测量存在误差,随着剖面的增长,误差逐渐积累,最终导致剖面终点有时偏离实际终点比较远;在有放射性矿产远景区测量剖面时,需要进行能谱测量,而在数字剖面系统中无法将能谱数据直接融入系统中;在数字剖面系统中,地层厚度计算未考虑特殊剖面的岩层厚度计算问题,例如剖面由于地形、建筑物等影响,出现部分回测现象时,在数字剖面系统中回测部分地层厚度会重复累加;在数字地质罗盘中测量的产状需在平板机中进行数据转换,不能直接显示所测的产状,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数字地质罗盘的推广使用。文中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野外和室内工作体会,对数字地质填图系统的应用给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在Sun工作站上研制开发的油气藏综合解释系统(Express),它主要包括工区及数据管理、地震解释、测井解释和地质绘图等四部分。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功能以及运行环境。该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是油气藏工作者综合解释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张中昱  赵政 《物探与化探》2006,30(5):463-467
介绍了模糊评价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环境质量测评的典型实例——农业部环境数据分析系统;模糊评价的步骤和模糊评价在农业部环境数据分析系统中的实现情况,并且对环境数据分析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创新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成熟绘图工具AutoCAD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作为图件输出平台,以EXCEL表格形式整理输入数据及导出计算结果,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语言,开发出了具有自动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导线平面图功能的"实测地质剖面成图系统"。以西藏某矿普查地质剖面图绘制为例,对该系统绘制的图件准确性及精度进行了验证,满足了地质剖面图、导线平面图的制作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航空数字成图相机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数字成图相机系统是基于大面阵CCD的厘米级高分辨率多光谱全数字对地遥感成像系统,兼备传统航空摄影测量与现代光电子多光谱数字遥感的技术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大比例尺测图、高精度环境及地质灾害监测中,在数字城市和重大工程勘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南邦泪莫班塔西地区(370km2)是用矿产资源开发计划署提供的各种计算机程序进行首次地质综合研究的地区。通过SEDBA程序,150个以上数据组已被输入数据库。本文的地质图主要是由SUTOCAD程序完成的,磁性和放射性测量图主要是用GEOSOFT绘图系统软件包来处理和修饰的,而陆地卫星图象和投影图象是由MERIDIAN程序制备和修饰的。各种现有的信息,包括通过当前现有程序所获得的地质和遥感信息的数据汇编、提纯和解译,提高了地质制图及研究的质量。研究区主要由沉积于南部构造盆地中的沉积物两个群组成:时代最早的群为二叠纪动丕群(厚400m),产于东部,主要由开阔海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灰岩组成;二叠一三叠纪泪莫群(厚达200m)主要分布于东部,多数由东倾的与俯冲消减有关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时代最晚且分布最广的地层单元——三叠纪南邦群(3700m厚)为弧后沉降盆地的红一灰层、台地灰岩和厚层浊积岩。构造上,该区由一个在西北部和东部有小背斜的大向斜构成。航空地球物理数据和浅航天图象资料表明,该区曾属于与婚他和程逸主断层相平行的北东向断裂带。该区位于深浅不一的断裂基底之上。  相似文献   

18.
Bharali  Bubul  Rakshit  Raghupratim  Dinpuia  Lal  Saikia  Sowrav  Baruah  Santanu 《Natural Hazards》2021,106(3):2381-2405
Natural Hazards - Tw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ethods, Fuzzy Inference System (FI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re applied to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LSM), to compare...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化测图角度出发,对几种数字化测图软件的功能、数据组织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震旦系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旦系”是我国最早提出并普遍使用的一个时间地层单位。1922年葛利普在其论“震旦系”的文章里[1],大致规定它的含义是:“在寒武系之下,变质的更老岩系(五台或泰山岩系)之上的未变质或浅变质的沉积层”。1924年,李四光记述了长江峡东区不整合覆于变质的三斗坪群之上,整合伏于寒武纪含三叶虫化石的石碑页岩之下的一套不变质地层,并援引葛利普定义而命名为震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