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对辜鸿铭所翻译的《中庸》、《论语》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映出社会背景对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翻译的不同策略的影响。从而证明辜鸿铭译文的别出心裁出于强势语下的无奈。从翻译理论上揭示归化翻译的历史意义以及译品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语篇分析和语境角度探讨中国典籍中的一些概念的翻译,汉译英时对原文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应注意原文语篇意旨。译例证明:通过语篇分析和对语境的考虑,选择适当的译语表达源语概念是成功解决像《论语》和《庄子》这类中国古籍中概念翻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语篇分析和语境角度探讨中国典籍中的一些概念的翻译,汉译英时对原文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应注意原文语篇意旨。译例证明:通过语篇分析和对语境的考虑,选择适当的译语表达源语概念是成功解决像《论语》和《庄子》这类中国古籍中概念翻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阐释学的“视界融合”这一命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杨宪益和霍克思等人所翻译的《红楼梦》为译例,探讨了采取不同翻译策略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的文化视界,最后强调译者为获得最大化的文化视界势必配合各种补偿手段,以便成功移植原语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的英汉对比分析,揭示译者对读者身份的文化误读与理论译著文本的不可读性之间的相关性。理论著作重在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宜采取交际(而非语义)的翻译策略,可增强译作的可读性;如果没有准确预设读者的文化身份,采用语义翻译方法,则容易造成译作的晦涩难懂,不利于普通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鸠摩罗什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提出翻译理论——"味论",其主要特征为:注重简约、关照整体和语句通畅,以其代表译作《妙法莲华经》为轴心,通过与相关的竺法护译本的比较,认为:简约能使译文更精练,关照整体能保证前后译文的一致性,语句通畅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句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耳熟能详的经典,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语。近百年来,《共产党宣言》引导、激励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而《共产党宣言》第一版中译本,就是出自中国著名教育家、语音学家、革命前辈陈望道先生。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生动地讲述了陈望道在家乡翻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学生翻译能力情况,以PACTE翻译能力模式为分析框架对学生翻译实训中的日志和翻译习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翻译能力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学生对于翻译技巧、翻译策略、翻译工具、翻译技术的掌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物理”一词,现已为人所熟知。但是,对它的来源、涵义及词义的演变过程,尚不见经传。本文追本溯源讨论了从明代末年以来,“物理”一词在中、日两国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演变过程,从而对中国这一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概貌、源流和演变,勾划出一个轮廓,以便对此有个概括的了解。 古汉语中的“物理” “物理学”一词是作为一个科学名词从英语Physics翻译过来的。据说是本世纪初译自日文,实际上它是从中国古汉语中所借用的日文汉字。在中国,“物理”一词既不是新词,也不是外来词。该词始见于《淮南子·览冥训》:“耳目主察,不足以分物理”。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梁有杨子物理论十六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学中语义三角理论研究出发 ,分析了词义的选择、不同语言文化对概念的表达差异以及语义三角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探讨了跨文化语境下对等翻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日语谓语附加成分「のだ」及其派生形式是修饰、限定谓语部的中心词的,其蕴含着丰富的表意功能和感情色彩。因此,在汉译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完整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英汉散文语篇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 ,揭示了英汉散文语篇不同的结构特征 ,阐明了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语篇的模式和连贯性 ,使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好地表达原文。  相似文献   

13.
要做好 Cent- 4 ,Cent- 6中的英译汉试题 ,首先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 ,其次 ,考生准确地理解原文也致关重要。再则 ,合适的汉语表达更不容忽视 ,译文的质量最终取决于考生的汉语水平 ,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英语的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山水文化的发展促使山水文学真正确立,并形成了三个分支,其一是以隐逸文化为基础的田园诗歌;其二是以旅游文化为基础的山水诗歌;其三则是以贵族文化为基础的别业文化。这三个分支共同构成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乃中国绘画之大宗,山水画理论也是中国学术史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华美学精神形之于绘画,也以体现在山水画上最为清晰。山水画历史久远,它产生于魏晋六朝时期,而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两部山水画理论也产生在同时期,它的出现对前汉后唐两个时代艺术的总结和开拓起了转折与通筋舒络的作用,以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丰富了早期的中国美术史,并对后世中国画和画论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之后,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得以兴起。日本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亚洲最先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最长的国家。20世纪初日本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掀起了史无前例的高潮,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日本留学生等渠道传播到中国来,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等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通过翻译、比较、吸收、宣传,推动了中国早期革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代科学宗师,陈述彭先生是我国遥感地学分析的先驱、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开创者,陈述彭先生的逝世,不仅是我国遥感界甚至整个科学界的一大损失。值此逝世一年之际,回顾陈先生开创和繁荣遥感事业的历程,深刻缅怀陈述彭院士在推动我国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的重要语料。全面统计分析其中总括范围副词,分为新、旧两种,并逐一分析其语法功能、语法位置、与其它副词叠用情况以及语义指向等,以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总括范围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于系统研究汉语总括范围副词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