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本文是东沙群岛邻近海域深海鱼类研究的第三篇报道,共记述我所1979—1982年在南海东北部所采集9种深海鱼类,分隶于5目、5科、7属,其中6种为我国鱼类新纪录。文内对新纪录种类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以及深度分布作了概述,并附有插图,其它种类则仅列出体长和采集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双星藻科转板藻属2新种及此属1种和水绵属2种为我国新纪录,并根据我国的标本对其形态特征和有关文献上的错误作了讨论和校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域一些水螅水母类种类名的订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振祖 《台湾海峡》1993,12(3):197-204
本文订正了中国海水螅水母类分类学名31种,其中有3种新组合,例如青岛双手水母,新改级;厦门枝刺水母,改隶新组合;胶州和平水母,改级新组合。并报道一种我国新纪录的柯氏侧丝水母。  相似文献   

4.
福建海产鱼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溥钦 《海洋与湖沼》1982,13(2):179-194
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对鱼寄生虫进行了调查,采得一批海鱼寄生吸虫标本,经分类鉴定有30种,分隶于12科21属,其中有2新属13新种;13种是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下。标本均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5.
台湾东北和西北部沿岸海域的浮游多毛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瑞平  黄将修 《台湾海峡》1998,17(3):351-354
本文报道东北季风初期台湾东北和西北部沿岸海域的浮游多毛类,计11种。文中对2种新纪录种类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6种采自青岛地区的土壤纤毛虫,包括两种国内新纪录:尖顶管叶虫,苔藓长颈虫。文中对所涉种类的活体形态、银线系和纤毛下器等做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
孙静  黄勇 《海洋科学》2021,45(1):14-21
在对东海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进行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中,发现2个我国新纪录种并进行了描述.深海螺旋球咽线虫Spirobolbolaimus bathyalis Soetaert&Vincx,1988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表具显著的环纹,头感觉器呈乳突状,化感器螺旋形,口腔中部具有一个背齿以及一对亚腹齿,咽前后各有一个咽球;具有...  相似文献   

8.
为统计大连海域红藻的物种多样性,在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进行标本采集时,发现了红叶藻科入侵海藻牛岛薄膜藻Haraldiophyllum udoense M.S.Kim et J.C.Kang,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rbc L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藻体直立;呈暗红色或红褐色;高7~30 cm,宽6~25 cm;叶片状,薄膜质;藻体除基部和生殖结构外为单层细胞。②rbc L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本研究的6个样本间无碱基差异,与产自韩国的牛岛薄膜藻无碱基差异。牛岛薄膜藻是在我国海域首次发现的新纪录种,同时薄膜藻属Haraldiophyllum Zinova为我国新纪录属,认为船舶压舱水及海水流动是该种入侵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将丰富我国红叶藻科海藻的多样性,同时为外来海藻的入侵途径及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位于北纬21—29度之间,山峦起伏,河谷幽深,地形错综复杂,海拔自100公尺至6000公尺,兼有热带和寒温带的气候,小气候显著,澜沧江、怒江、元江、牛栏江、南盘江等纵横,生物资源丰富,寄生蠕虫种类繁多。1979—1980年,我们对30余种淡水鱼进行了检查,检得寄生蠕虫30种,分隶于15科20属,其中有9新种,2种为我国新纪录。现将新种和新记录记述如下。标本均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0.
我所于1981年12月—1982年7月对南海东北部海区(112°30′—119°E,18°—23°N)进行了海洋综合调查(站位见图1),所获棘皮动物标本共计6615个,经初步鉴定为67种,分隶于5纲,12目,27科,48属,其中未定种及我国过去尚未报道过的新纪录有28种(这些种类有待于继续研究和今后专题论述)。本文仅阐述南海东北部海区棘皮动物的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采自中国南沙及北部湾的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真寄居蟹属Dardanus Paul’son 1新纪录种:丽螯真寄居蟹D.callichela Cook,1989。提供了形态描述、形态特征图及分种检索表,并讨论了其与近似种的区别。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MBMCAS)。  相似文献   

12.
作者继续整理1977年在西沙群岛采集的鱼类复殖吸虫标本,共得4科19种,其中有7新种。分别描述于后(新种的鉴定见表1)。其它为地区或宿主新纪录(种名见表2)。测量一律用毫米,卵子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肖丽婵 《海洋与湖沼》2014,45(1):212-216
本文记述了采自中国南沙及北部湾的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真寄居蟹属Dardanus Paul’son 1新纪录种:丽螯真寄居蟹D. callichela Cook, 1989。提供了形态描述、形态特征图及分种检索表,并讨论了其与近似种的区别。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MBMCAS)  相似文献   

14.
舟山群岛属于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区,为世界著名渔场。从1987年以来,陆续发现6个新纪录动物种,其中:菱鳍乌贼、倭鳍带鱼、黄边副鳞鲆为浙江新记录,这些动物种的发展补充了浙江动物分布和区系。  相似文献   

15.
张昭  刘瑞玉 《海洋科学》2006,30(5):18-27
报告了蝉虾亚科Scyllarinae分类研究最新进展和中国海的种类。根据Holthuis 2002年在蝉虾属ScyllarusFabricius,1775之外为印度-太平洋的种建立了13个新属的最新研究进展,记载中国海蝉虾亚科8属12种,内含1新纪录;讨论了有关的分类问题和地理分布特点,纠正了过去的错误鉴定,分清了种的混淆。  相似文献   

16.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历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坚决支持我国政府一再声明的这一严正立场。 西沙群岛红藻的研究始于樊恭炬和王永川(1974)发表的“我国西沙群岛海藻的研究I.殖丝藻属”。文中把世界上分布较广的暖水性海藻Liagora farinosa Lamx移至一新建立的殖丝藻属,名为Ganonema farinose (Lamx.) Fan et Wang.1975年,樊恭炬等在同一题目的第二篇“Ⅱ.海索面科(红藻门)的一些新种及新纪录”中报告了以下各种: 中国粉枝藻 Liagora sinensis Fan, Wang et Pan 鼓苞粉枝藻 L. setchellii Yamada 纤细粉枝藻 L. filiformis Fan et Li 单轴殖丝藻 Ganonema pinnatiramosa ( Yamada) Fan et Wang 疣枝果丝藻 Trichogloeopsis hawaiiana Abbott et Doty 1976年,张峻甫和夏邦美在“中国江蓠属海藻的分类研究”一文中报告了西沙群岛产的弓江蓠Gracilaria artcuata Zanard.和凤尾菜G. eucheumoides Harv.两种经济海藻。 根据上述三个报告,连同记载在待刊稿上的17种,西沙群岛的红藻迄今所知者共有25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57、1958、1975和1976年先后四次派出调查队到我国西沙群岛进行海藻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为了弄清这一岛群的资源情况、海藻种类和区系组成性质并进而探讨与邻近地区海藻区系的亲缘关系等。我们正在对部分红藻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将陆续整理发表。 本文报告了下列六种红藻,其中的三种为西沙群岛的新纪录,包括一种为我国新纪录。一种系新种,绝大部分为罕见的红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海多穴苔虫属和格苔虫属新种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兴 《海洋与湖沼》1982,13(1):97-101
作者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收藏的苔藓虫标本中,发现无囊亚目片苔虫科(Hincksinidae)多穴苔虫属(Antropora)两个新种和三个新纪录。本文系根据1958—1962年和1975—1976年底栖生物拖网资料(共26号标本)整理写成,报告两个新种和三个中国近海的新纪录。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采集自我国广西涠洲岛海域潮下带大型海藻及死珊瑚上的附着底栖甲藻样品进行了分析。利用毛细管单细胞分离方法成功分离并培养了多株前沟藻属种类, 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对所获得的前沟藻株系进行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出前沟藻属3个种, 分别为具盖前沟藻(Amphidinium operculatum)、玛氏前沟藻(Amphidinium massertii)和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eterae), 其中具盖前沟藻和玛氏前沟藻为我国新纪录种。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间形态和系统发育的差异, 发现3种前沟藻的形态特征大体与相应模式种报道的一致。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前沟藻种类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化信息, 同时将两个新记录种具盖前沟藻和玛氏前沟藻的已知分布范围拓展到了我国南部沿海水域。  相似文献   

19.
肉芝软珊瑚属(Sarcophyton)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软珊瑚,具有极强的药用价值.我国肉芝软珊瑚种类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国内对此种珊瑚的分类研究处于停滞状态,肉芝软珊瑚外部形态差异较小,难以直接进行种类鉴定.本研究采集海南省三亚市西瑁岛、万宁市甘蔗岛和大洲岛珊瑚礁区的26个肉芝软珊瑚样品,根据骨针形态学初步鉴定,并分析线粒体msh1基因和COI基因序列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所有采集的26个样品,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Sarcophyton cherbonnieri、Sarcophyton crassum、Sarcophyton trocheliophorum、Sarcophyton glaucum和Sarcophyton ehrenbergi.其中S. cherbonnieri和S. crassum为我国新纪录种.本研究为海南岛附近海域肉芝软珊瑚的鉴定提供参考,并为我国软珊瑚种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2,(6):F0002-F0002,1,2
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再传捷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第四次下潜任务时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海试完成后第一时间,国家海洋局在京举行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视频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