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玉磊  郑勇 《海洋测绘》2011,31(5):41-43
确定区分星点与背景的阈值是星空图像处理的重要环节。介绍了根据背景灰度统计特征确定阈值的算法,根据星空图像灰度直方图的走势,提出一种基于灰度直方图的阈值算法;通过对实际拍摄大视场星图的处理,基于统计的阈值容易将亮背景中的亮噪声误认为星点提取,而基于直方图的阈值能够滤除这些噪点;针对星图中星点亮度不一的情况,提出在全局阈值的基础上应用Bernsen算法计算局部阈值提取暗星点,实验证明该算法能较充分地提取暗星图像。  相似文献   

2.
将Adler关于二维随机波场跨水平特征量的理论应用于二维线性随机海浪,严格导出了二维海浪波包的跨水平特征量表达式,并利用该式讨论了给定时刻二维海浪的一种几何结构——大波簇集情况。对于海面上波高均超过较高参考水平的一簇大波,给出了一个计算其中波峰平均个数的公式,它与Glazman所给出的公式不同另外还给出计算上述大波簇平均面积的公式。最后结合现有的海浪万向谱给出一些具体计算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围填海SAR图像分水岭分割方法,首先对机载MiniSAR图像进行灰度共生矩阵纹理滤波,获得纹理特征图像,再对纹理特征图像进行分水岭算法分割,将获得的形态学重建图像进行门限阈值分割,得到最后的二值化分割结果。该方法一方面通过调整灰度共生矩阵纹理滤波的窗口大小,抑制了斑点噪声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分水岭算法对边缘模糊杂乱图像的优势,提高了围填海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高分辨率SAR图像围填海监测图像的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油膜检测技术难以准确测算油膜面积且检测精度受天气条件影响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图像的海面油膜面积测算方法。采用波段为 8耀14 滋m 的红外热像仪获取海面油膜的热红外图像,对采集的油膜图像进行预处 理 (灰度化、中值滤波和锐化);基于图像灰度分布特征分割油膜区域 (感兴趣区域,ROI),采用形态学操作对 ROI 进行填充、腐蚀与膨胀,并对 ROI 进行数学表征;通过像素面积法计算 ROI 实际物理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外界天气环境下 (如海浪、海风、海雾、不同光照等环境),该方法对不同黏度的石油样品在海面形成的油膜均有良好的检测精度, ROI 面积计算平均误差为 3.77%。  相似文献   

5.
一般不同底质的海底声纳图的纹理特征不同。重点分析了不同底质声纳图像纹理特征的差异,为底质分类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并提取了海底声纳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将灰度共生矩阵的统计特征作为特征向量。最后应用自组织迭代(ISODATA)分类算法依据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从而实现了海底底质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三维完全欧氏距离变换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欧氏距离变换是对由黑白像素构成的三维二值图像中所有像素找出其到最近黑色像素的欧氏距离。在对现有三维欧氏距离变换算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二维欧氏距离变换的结果,进一步减少参与距离计算和比较的黑点个数,进而提出了三维完全欧氏距离变换的改进算法。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3log n)/φ(n))。并将该改进算法应用于海底污染源的扩散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贾彬鹤  李威  梁康壮 《海洋学报》2021,43(10):61-69
传统的四维变分数据同化方法在同化观测资料的同时可以对数值模式参数进行优化,然而传统的四维变分方法需要针对不同的数值模式编写特有的伴随模式,因此算法的可移植性差,同时计算时耗费大量资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解析四维集合变分的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以迭代搜索得到的模式参数为基准展开扰动并构建样本集合,由此显式地计算协方差矩阵,并得到代价函数极小值的解析解,从而避免了伴随模式的使用。基于Lorenz-63模型对该方法进行单参数和多参数数值试验和优化效果检验,并在不同的同化时间窗口长度和观测采样间隔情况下,采用传统四维变分方法与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新方法表现出与传统四维变分相同的优化性能,都能有效收敛到真值,而新方法不需要计算伴随模式,可移植性好。本文还测试了不同的集合成员个数和模式参数真值的情况下新方法的同化效果,结果表明,新方法对集合样本个数及模型参数真值不敏感,采用较少的集合样本即可完成数据同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ADI的有限差分方法对不可压缩流体二维浅水环流方程离散和求解,建立水动力数学模型,用迎风格式离散赤潮生物动力学方程,通过水动力学和生物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二维赤潮生态数学模型。将所建立的二维赤潮生态数学模型应用于渤海,针对渤海海域2004年6月11~16日发生的棕囊藻赤潮进行了数值计算。对EOS/MODIS卫星拍摄的2004年6月份的渤海海区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处理,提取出海水中的赤潮信息,并计算出赤潮面积,使其与模型计算出的赤潮面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赤潮的生消过程,为渤海地区的赤潮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联合光谱和纹理特征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先通过计算灰度共生矩阵得到纹理影像,然后将纹理波段与光谱波段进行叠加形成一幅多波段影像,再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该影像进行分类,从而得到最终的滩涂提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滩涂及周边地物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个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CM)的舰船目标检测算法。其中心思想是将SAR图像中的各像素点灰度值视为样本集,然后利用FCM算法对该样本集聚类,并利用聚类结果计算图像分割全局阈值。与目前流行的恒虚警率(CFAR)检测算法相比,所给检测算法具有参数少、计算量与图像大小成正比、舰船轮廓保持良好的特点,为高分辨率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李爽  詹文欢  姚衍桃 《海洋通报》2019,38(2):210-216
分维数是反映海岸线复杂程度的客观依据。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本文以漠阳江入海口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对研究区域提取瞬时水边线,并利用潮汐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海岸线;利用Fractal Fox2.0计算获得该海岸线的分维数为1.071;通过对研究区的分形机制分析,认为漠阳江附近的断裂构造对海岸起宏观控制作用,从而对海岸线的分维值也起了决定作用。根据断裂体系模型计算得到西侧海岸线的理论分维值为1.089,而对数螺线模型计算得到东侧海岸线的分维值为1.171;实际分维值相对理论值偏小,说明海岸带的沉积与侵蚀影响了分维值。此外,根据本区海岸侵蚀原因的分析,对分维机制进行了探究,初步论证的分维值大小可为海岸的冲淤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opy structure o! B. gymnorrhiza population are investigated by fractal dimension analysis in the National Shankou Mangrove Nature Reserve. The 3-year-old branches have box dimensions between 1.22 and 1.55, showing thecomplexity degree of branching structure and the ability of occupying and utilizing ecological space. It may be considered that fractal dimension provides a useful index for the study of light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and growth processes of B. gymnorrhiza.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two-surface method, the fractal dimensions for the crown pattern of individuals with ages of 20 to 50 years range from 2.21 to 2.54, indicating that the filling degree of foliage to a tree crown is relatively low and B. gymnorrhiza has the property of a sun plant.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s of individuals, the filling degree of foliage to a tree crown changes from high to low, and so does the fractal dimeilsion. The box dimensions obtained from the grayscale curves of population canopy are between 1.47 and 1.61. The greater the box dimension, the more loosely organized the canopy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more the light spots. The canopy structural information and complexity of a popul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captured by box dimensions obtained from canopy grayscale curves.  相似文献   

13.
海岸线是分形领域最传统的研究课题 ,但是在目前的海岸线研究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且根本性的问题 ,那就是海岸线分维数不同计算方法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分维数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在概述海岸线分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 :使用量规法、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数结果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差异 ,文中利用量规法计算所得的海岸线分维数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的海岸线分维数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分形理论对于海岸线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形插值方法作为处理此类问题的全新手段,可以根据少量数据刻划景物特征,产生预期的景物图像.扼要介绍了分形插值函数,据此可得到景物曲线的分形模拟图像、分维和长度.在此基础上,结合Visual Basic环境和国产全组件式GIS软件SuperMap Objects组件开发平台,开发相应的分形插值计算系统,然后以天津市海岸线为实例,实现海岸线的分形模拟图像,计算出海岸线分维,并归算得到海岸线的实际分形长度.结果表明,应用分形插值系统可以一举获得海岸线的分形模拟图像、分维和长度.  相似文献   

15.
分形几何作为定量描述自然界中复杂非线性现象的强有力工具,将其应用于南海南部断裂体系的研究中,通过数盒子法计算了断裂分布的分维值。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断裂分布的分维值能有效地描述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南海南部断裂体系在标度区间25~250km内具有很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全部断裂的分维值为1.6601,北东向断裂的为1.3875,北西向断裂的为1.2693。根据断裂分维等值线,沿西南海盆扩张轴,两侧断裂呈对称展布;北东向的与北西向的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互补性,这反映了两组断裂在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制约性。结合南海的构造演化及南海南部油气盆地的分布,初步探讨了断裂分形特征与南海的构造演化及断裂分形特征与油气盆地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南海南部断裂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形几何作为定量描述自然界中复杂非线性现象的强有力工具被应用于南海南部断裂体系的研究中,通过数盒子法计算了断裂分布的分维值.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断裂分布的分维值能有效地描述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南海南部断裂体系在标度区间25~250km具有很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全部断裂的分维值为1.6601,北东向断裂的为1.3875,北西向断裂的为1.2693.根据断裂分维等值线,沿西南海盆扩张轴,两侧断裂呈对称展布;北东向的与北西向的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互补性,这反映了两组断裂在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制约性.结合南海的构造演化及南海南部油气盆地的分布,初步探讨了断裂分形特征与南海的构造演化及断裂分形特征与油气盆地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形分析法用于海湾冲淤演化预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封闭或半封闭海湾的海岸线,引入分形分析法,预测其冲淤变化趋势。该方法基于海岸线在平衡状态下分形维数最小的思想,建立海岸线分形维数与其冲淤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为依据判断海岸线所处的冲淤演化阶段,预测其发展趋势。以胶州湾为研究实例,根据海湾的面积和总岸线长度的变化情况定性分析海岸线分形维数的变化,应用上述方法预测其冲淤演化趋势,得出胶州湾将继续淤积的结论。从分析过程和预测结果2个方面对这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初步证明这种方法的应用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相结合获取福建省1995、2001、2010、2017年共4期海岸线的时空分布情况,并结合网格法计算各时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结合获取数据分析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995—2017年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呈持续增加趋势,共增加388.99 km。从时间方面来看,2010年之后海岸线长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中2010—2017年是海岸线长度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从区域上来看,以宁德和莆田岸线变化最强烈,其他地市相对较稳定。1995—2017年研究区海岸线分形维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宁德、福州、泉州分形维数变化比其他地市要复杂。研究区历史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对各地市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统计分析表明,总体来看局部海岸线长度的增加或减小会导致整体海岸线分形维数增大或减小,且呈正比例变化。对1995—2017年研究区各时段海岸线变化对应的面积汇总情况来看,人类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相比,自然变化如河口淤积与侵蚀等对海岸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潮滩潮沟体系的分维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分形分维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潮滩和潮沟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潮滩和潮沟的分维值可以较好地反映潮滩潮沟的发育演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潮沟潮滩的进一步发育,黄河三角洲潮沟的分维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潮滩的分维值则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两者在分维值的变化上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时空谱系的建立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和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Here we apply quantitative technique to describe the seafloor seepages based on the multi-beam backscatter and bathymetric investigations to characterize the pockmark morphology. The variable seafloor backscatter strength for coarser seafloor sediments are related to the diagenesis derived from biodegraded seepages. In this regard, box counting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fractal dimension’ for backscatter imagery data of 398 blocks. These blocks are further sub-grouped into six classes depending on the spread of pockmark related seepages. The study area lies 102 km west off Marmagao along the central west coast of India which contains pre-dominantly (70%) gas-charged sedimen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stimated self-similar fractals reveals that there is approximately 97%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x (Dbox) and information (Dinfo) dimensions. Box dimension–derived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suggest that the seepages are more along the fault trace in deeper waters, in comparison to sparsely distributed shallow water seepages. Besides, this poor seepage is confined within the smooth to moderately rough seafloor.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high backscatter strength along the upper slope of the pockmark region having higher fractal dimensions reflects multifractal behavior of seepage distribution. Entire area indicates patchy seepage patterns as supported by estimated fractal values showing intermittent fluctuations, which emphasizes non-linear behavior. Estimated self organizing criticality (SOC) parameters for six representative blocks reveal that the nature of pockmark, fault trace, sediment nature coupled with slumping of pockmark’s wall, sediment movement due to bottom currents are controlling the dynamic balance in the area seepage system. Further, our study emphasizing the multifractal behavior of seepage blocks, clearly depicts the drift in the seepage patte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