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虾养殖要想获得高产、高效,不论是海南高位蓄水养虾方式,还是山东海阳卓格庄精养模式,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增氧机的应用。增氧机的种类很多,但目前在对虾养殖中最实用的要数叶轮式增氧机,它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可粗略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虾养殖净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养殖是海洋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对虾养殖净收益直接影响对虾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虾养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文章以山东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对虾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对虾养殖净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对虾养殖净收益的3个主要因素是:①每年对虾养殖的造数;②是否参加对虾养殖农业合作社;③对虾出塘的销售价格。对虾养殖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混养其他品种生物,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对对虾养殖净收益影响不显著。基于回归结果,笔者提出完善对虾养殖基础设施;发展对虾养殖农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建立稳定的对虾市场价格调控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工基质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近海养殖水体日益恶化、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被滥用和水产品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对虾集约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选择一种更加健康、绿色和安全的养殖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介绍人工基质这种新型水处理技术表面生物膜的结构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其功能性(水质调节、饲料补充和病害防治)机理,对其在对虾养殖业中的实际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流行特点及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超群 《海洋科学》1994,18(6):9-10
广东目前人工养殖的对虾有班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国对虾(P.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日本对虾(P.japonisu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近缘新对虾(M.affinis)等,是我国南方养殖对虾的重要产区之一。近几年养殖对虾疾病呈加重趋势,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近两年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的流行特点及病因。1概况以斑节对虾为主,多品种、多造次交替养殖,即以养殖…  相似文献   

5.
养殖水体环境与对虾白斑综合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养殖对虾病害频发的现状,就养殖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微藻、细菌与对虾白斑综合症(WSS)的相关关系,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将引起养殖对虾WSS的爆发,微藻、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也与养殖对虾WSS发生有一定关联,提出通过观测水质和藻相可以预警养殖对虾WSS的爆发,构建良好的藻-菌关系和调控良好水质对养殖对虾WSS的预防控制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地区对虾养殖示范园的对虾绿色生态调控养殖试验为基础 ,侧重阐述虾池移植伪才女虫、石莼、藻钩虾、蜾蠃蜚、拟沼螺等生物群落 ,分别取得 (2~ 30 )× 10 3 尾 /m2 ,总生物量 2 0 0 g/ m2 以上的效果。以及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及其二茬养殖方式的生长模拟、生长比较等 ,得出中国对虾 >南美白对虾 >日本对虾的结果。初步探索出 1条移植生物群落为主的生态调控养虾之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海水和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对温度突变和非离子氨的耐受性,设置了温度突变和非离子氨胁迫2组急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养殖条件、温度突变和时间三者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温度由22℃分别突变到7、12和37℃时,2种养殖条件下对虾的存活率均随突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海水养殖对虾高、低温突变幅度均不宜超过10℃;淡水养殖对虾高温突变幅度不宜超过10℃,低温突变幅度不宜超过5℃。淡水养殖对虾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低于海水养殖对虾,对高温的适应能力高于海水养殖对虾。(2)非离子氨浓度、养殖条件和胁迫时间对对虾的存活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非离子氨对海水养殖对虾的96hLC50和安全浓度SC分别为1.612和0.161mg/L,对淡水养殖对虾的96hLC50和安全浓度SC分别为0.629和0.063mg/L。各时间点的LC50均是海水养殖对虾高于淡水养殖对虾。海水养殖对虾对非离子氨的耐受能力高于淡水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8.
对虾、缢蛏混养不仅能提高虾塘的利用率,而且一定程度上促进虾塘养殖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对虾养殖稳产高产,提高了对虾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虾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我国对虾资源较丰富,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资源衰退。为了满足国內外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对虾的人工养殖事业。人工饵料是现代化养殖事业中重要的一环,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大大促进人工养殖。对虾消化酶的研究可以为人工饵料的合理配方提供依据;因为对虾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其食物有不同的需求,而消化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它的这种生理状况。比较理想的人工饵料,应该是  相似文献   

10.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在当今中国对虾面临病害严重、国际市场呈萎缩态势的情况下,引进和发展养殖斑节对虾,使之渐次形成规模很有必要。 1 引种养殖斑节对虾是市场要素的驱动 斑节对虾人工养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斑节对虾又称草虾,它是对虾类中最大的一种。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和食性杂的优点。目前,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特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养殖事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养殖生产中,常常由于方法不够恰当而导致饵料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过高,生长情况不佳,养殖产量不够稳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因此,探求饵料合理的投饵方式已是生产上的当务之急。为进一步探索对虾对于饵料的利用规律,前人已做过大量的工作我们仅以本地养殖生产上常用的,来源较丰富、价格较低的饵料品种作为饵料对象,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进行了投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庆军 《海洋科学》1994,18(1):15-15
随着人工养殖对虾企业化的发展,对虾病害亦日益严重,尤其1993年暴发性的流行疾病,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对虾病害免疫防治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研究项目“海湾、湖泊水产农牧化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着重提高养殖对虾的品质,增强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以李光友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进行了中国对虾免疫系统的特点及作用方式研究、天然药物的抑菌实验、中国对虾血淋巴免疫因子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及血淋巴中抗菌、溶菌活力的研究等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现状,结合对虾养殖业自身的特点,概述分析了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零交换水系统、工厂化管理水平、养殖过程高效率化以及投资成本高、风险大等.提出了目前对虾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人工养殖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性别以及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粗蛋白含量从8月开始增加,至9月达最高值。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在8月以后逐月增加,增加幅度较大;其它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生长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2、无论是养殖对虾,还是天然对虾,雌雄虾之间其氨基酸含量几乎完全相同;3、无论雌雄,养殖对虾和天然对虾的氨基酸含量基本上一致。图6与图7所示甘氨酸和亮氨酸的差异,可能是分析上的随机误差,并非对虾本身差异所带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种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模式环境因子变化情况和对养殖效益的分析。实验分为3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对虾单养组、鱼虾混养A组、鱼虾混养B组。结果表明:pH变化范围在8.40~9.06之间,其中对虾单养组pH较之两组鱼虾混养组略高,最高值达9.06;COD变化范围在101~211之间,其中对虾单养组COD较之两组鱼虾混养组略高,范围在132~211之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为对虾单养组鱼虾混养A组鱼虾混养B组;异养菌数目和弧菌数目,随着养殖的进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对虾单养组1.1×106 CFU/mL、2.0×103 CFU/mL,鱼虾混养A组1.45×106 CFU/mL、1.80×103 CFU/mL,鱼虾混养B组1.20×106 CFU/mL、1.56×103 CFU/mL;养殖效益上,总产值、纯利润、亩利润、投入产出比均呈现出鱼虾混养B组鱼虾混养A组对虾单养组。由此可见,凡纳滨对虾和鱼类混养,可以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提高凡纳滨对虾养殖规格,提高投入产出比,增加养殖效益,是一种相较于凡纳滨对虾单独养殖优越的养殖模式;而不同规格和数量的鱼类和不同数量凡纳滨对虾的混养,又会产生不同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海水和淡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组织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水(盐度为28)和淡化(盐度为2)条件下养殖8周的凡纳滨对虾体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2种盐度养殖的全虾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淡化养殖的全虾灰分含量显著降低.从2种盐度养殖的虾壳、肝胰腺、肌肉与血清等组织的矿物元素含量来看,淡化养殖对对虾的组织矿化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淡化养殖的对虾血清蛋白含量下降,而肝胰腺指数却显著上升.2种盐度养殖的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与脂肪酸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淡化养殖的对虾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上升,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微下降.结果表明,盐度对对虾各组织成分的影响是对虾对不同盐度的生境进行渗透调节与离子调控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前言对虾增养殖事业发展很快,工厂化育苗和成虾养殖技术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已开始将部分虾苗进行放流.随着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致病性微生物对对虾养殖造成的危害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如从患病的养殖对虾鳃丝上分离到一种危害对虾的丝状细菌,由于细菌的病害对  相似文献   

19.
对虾池塘养殖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展角度而言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经历1982~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1993~1994年的急剧衰退阶段之后 ,近年来一直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的过程。本文试图将我国近年来对虾养殖业对虾池塘养殖最近的变化、现状和对虾池塘综合养殖现状作一总结 ,并探讨今后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1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1.1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4个阶段按集约化程度而言 ,我国对虾养殖业养殖模式的演变 ,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1.1粗放式养殖阶段 (1979~1984年 )养殖池规格2~10ha,一般3ha,不投饵 ,不施肥…  相似文献   

20.
摘除眼柄诱导中国对虾性腺成熟和提前产卵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开始了不同对虾种类的试验性和商业性养殖,但其种苗来源大多依赖天然虾苗或捕捞怀卵亲虾进行人工育苗。因此,养殖事业的发展常受到天然资源或捕捞怀卵亲虾数量的限制。为克服这种困难,保证育苗有足够数量的亲虾,因而蓄养亲虾性腺迅速成熟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