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利用藻类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 因 其有效、低廉和环保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藻类修复重 金属废水的应用概况, 总结了多年来在藻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途径、耐受机理、生物吸附机制、 模型解释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当前在这些方面尚存的不足, 并就今后继续 筛选、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高耐受、高富集性藻类, 进一步探求修复机理以及野外应用方 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当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在国内外都很严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技术,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某些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和转化,达到减轻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与传统的处理土壤污染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简单和高效等优点。简要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几种类型,论述了当前国内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涉及了其中的植物提取和植物稳定两种修复类型,当它们与其他诸如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相结合时,可以提高植物的修复效果。而超积累植物由于其独有的生理特性非常适用于大规模应用。最后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一些不足、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总结植物修复技术进展现状基础上,以株洲某工业区土壤及植物重金属含量数据为对象,分析在该区筛选重金属超累积植物及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工作的可能性。据研究区植物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认为该区可筛选出Cd等元素的超积累植物;据植物生物量估算,认为以菊芋等植物组合并辅以施肥等强化措施,可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4.
凤太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资源基地,多年来无序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重金属元素超标、地表水污染等问题。根据矿集区污染特征提出了电动修复法、含磷物质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含磷物质修复法可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状况施以不同类型的含磷化合物以降低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电动修复法具有修复时间短、修复彻底、不会引入环境有害物质等优点;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能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砷富集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水环境中砷的赋存形态和水生植物对砷的富集作用。水生植物富集砷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水体p H、氧化还原电位、磷酸盐含量和铁含量等)、植物自身因素(植物种类、植株的不同部位等)和培养时间与季节等。未来水体砷污染植物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砷超富集水生植物的筛选、砷富集功能基因的识别与克隆、富集砷的植物的处置与利用以及水体中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效果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对未知世界探索能力的提高,环境污染目前已演变成为全球性问题,即使是远离人类居住地的南北极地区也不能幸免。任何污染在极地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组成单调、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的地方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极地环境的污染治理尤为迫切。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极地环境的污染现状以及近年来应用微生物开展极地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的主要进展,并就研究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展开讨论。极地环境的污染治理与生物修复,将是21世纪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土壤重金属富集的梯度效应与来源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重金属富集已经成为区域主要的环境风险。通过对无锡市主城区表层土壤大面积的采样(1957个),运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工具,对无锡市土壤重金属富集的空间特征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无锡市土壤As、Cu、Hg、Pb和Zn空间变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均超出当地的土壤背景值,而Hg已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健康二级标准阈值,成为无锡市最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②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建设用地距离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距离梯度特征;③基于不同梯度表现,将无锡土壤重金属分为2种典型距离梯度区间1(0~10 km)和区间2(10~16 km),区间1土壤重金属富集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而区间2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④土壤自然特性(CEC、pH和P)与土壤重金属含量(Co、Cu、Fe和Zn)的富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⑤无锡市人类活动对于土壤重金属富集的影响范围在10 km左右,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区治理提供帮助,即对于0~10 km区域内的土壤可以通过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等为主的工程措施来解决;而在10~16 km区间则采用以超富集植物修复等为主的生态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在镍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虽然镍是一种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在较高含量时,对土壤微生物会造成毒害。在长期受镍胁迫土壤中,土壤细菌、真菌、内生菌根、外生菌根中的某些种类产生了体内和体外的抗性机制以减少镍的毒害作用。通过微生物的吸收、沉淀、络合等作用,可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毒性;另外,某些根际微生物还能提高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各地沿海滩涂出现了大面积生态退化。滩涂生态结构受到破坏、滩涂底质受到污染、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及生态功能丧失。滩涂退化的主要原因为填海造地侵占、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介绍了滩涂生态修复方法(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滩涂生态修复的研究方向:滩涂退化发生机理、滩涂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不同退化类型滩涂修复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蓬子和碱蓬修复滨海湿地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沿海开发、滩涂围垦、陆源污染、海水养殖、临港工业等引起的滨海湿地功能衰退和污染问题,使得应用耐盐植物修复滨海岸生态环境备受瞩目和重视,利用耐盐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已成为改良滨海盐碱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和碱蓬(Suaeda salsa)是两种典型的藜科(Chenopodiaceae)盐生植物,它们簇生于滨海湿地,是陆地向海岸延伸的优势群落。综述了海蓬子和碱蓬在盐碱诱导下的生理响应及其耐盐机制、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修复水体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化的潜力,并预测了两种盐生植物在生物修复技术上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由于其严重的生态退化、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而倍受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该地区注入大量经济援助和许多项目资助。许多研究论文强调了西部生态恢复对中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少有研究论文关注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冲突分析。本文分析了在目标和利益驱动下的主要冲突类型,这些冲突相互作用而且极易被忽视。为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多方位的冲突管理必须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方式对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近年来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其中城市化和植被覆盖的减少,以及农业施肥量 的增加,是造成陆源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影响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主要陆源污染物(泥沙、氮磷营养元 素、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产生和迁移过程,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能 够影响陆源污染物质的产生和迁移,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降低陆源污染物质,改善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重要措 施。陆源物质的产生与水循环密切相关,利用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量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下的陆源物质产生、迁 移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倡导和建立了化学地理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推动了环境质量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背景、环境容量和环境治理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长期进行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及其环境病因与防治的研究,为上述疾病的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的医学地理学研究体系。2000年以后,在持续开展西部地方病地理流行规律和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重金属等污染物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拓展了区域碳、氮、磷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研究,强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健康保护的技术研究。实现了从化学地理到环境地理、从医学地理到健康地理的转变。未来的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研究将以地理环境的化学属性为重点,以人口健康保护为核心,探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在整体上协调的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存在着以石漠化为表现形式的土地退化过程,以景观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寻求人类活动与自然协调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无疑是实现石漠化土地持续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石漠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规划是基于格局优化的目标规划和基于干扰分析的问题规划的结合,并借鉴预案研究的方法和思路。首先确定退化土地安全层次和总体规划目标,提出多种预案进行评价比较,最终要落实到实施措施的空间定位。以桂花河流域石漠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规划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桂花河小流域石漠化土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中的分布,提出优先治理的几种预案,综合比较得出6类土地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模式和各项工程的空间布置。希望能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土地复垦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包括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地表整形工程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阐述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内涵、应遵循的原则与框架,论述生态、经济、社会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对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影响,以及我国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经济系统的失衡,一方面是受自然生态脆弱因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影响。生态恢复与重建不能仅限于生态系统层次,而应是多尺度、多等级的,应从生态系统到景观及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应是生态过程与经济过程的协同。在经济落后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约束下,唯有建立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系,才能改善区域人类生存、生产条件,使失衡的生态-经济系统得到稳定和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徐国良  文雅  蔡少燕  罗小凤 《地理研究》2019,38(12):2941-2956
人地关系是新时代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核心,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促进了人地矛盾的集中体现。同时,土壤圈是地球关键带中最活跃的圈层,在城市环境中成为人-地联系活跃的生态环节。城市表层土壤在区域小尺度水平人-地联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生态界面意义还未有专门的论述。虽然现在已有较多的学者研究报道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壤性质变化、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等问题,但对其中的源-汇正负反馈效应仍然认识不足。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种生态健康评价研究蓬勃开展。其中,土壤动物特有的生物学属性和环境敏感性,使之成为城市环境变化和生态健康风险评价优良的综合性指示因子,然而相关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就城市表层土壤对生态健康影响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城市表层土壤既是生物的聚居地,又与城市大气、水体存在密切的互作交流关系,对城市人类活动具有积极的正负反馈作用,成为城市人-地联系的关键生态界面。城市化背景下土壤表层生物、理化性质的变化不仅对土壤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增加了人居健康风险。最后,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应加强城市表层土壤的生态界面效应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建立长期、多尺度的城市土壤研究计划,以及推进区域城市表层土壤动物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站60年来,服务于国家需求,推动了沙漠科学的发展。在沙害治理、沙漠生态重建与恢复、荒漠生态系统长期生态学、沙地生态水文学\,人工植被稳定性及干旱胁迫生理生态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解决了在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沙漠地区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证实了通过人为促进生态恢复是可行的,创造了人类活动(治理和利用)与沙漠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模式;探讨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提出了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模式;理论上探明了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生态学机理,提出了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理论模型;揭示了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引领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其水文学研究;拓展了干旱逆境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沙坡头站已成为国际沙漠科学与荒漠长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任志远  刘焱序 《地理研究》2013,32(10):1771-1781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价值量为基础,采用部分生态估算模型为例,区分出生态系统服务和损失,分析在具体区域使用价值量比值形式表述生态安全程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表明: ①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损失的时间波动规律不一致,在陕北地区生态恢复背景下生态系统安全程度并未出现直线上升,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在地理-生态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复杂。② 使用SOM神经网络基于生态安全度将研究区划分为4 个子区域,并进行优化调控讨论。结果说明基于价值量的计算方法可以降低指标权重打分过程产生的不确定性,时空精度高,在实践中可以应用。由于生态估算模型本身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因此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多尺度、多方法相互对照评价是后续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