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对凯尔海姆(德国)地区受污染的地下水中砷和硒的浓度和分布进行了长期监测。大多数地下水井的水中都含有高浓度的铁、锰和硫。利用高效液态色谱法(HPLC,磷酸盐缓冲液和收集的馏分为基础),对砷(Ⅲ)、砷(Ⅴ)、硒(Ⅲ)和硒(Ⅵ)进行分离。由于基质的复杂性。利用氢化物生成-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HG—AAS),对馏分中的元素进行了特定分析。由于作者试图开发一种操作简单且可靠的、适于长期监测物种分布的方法(涉及德国饮用水条例规定的每种元素,其临界值为10微克/升),因此,把HPLC和HG—AAS方法相结合起来。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质量控制试验。对凯尔海姆(德国)地区地下水井中的地下水样品进行的分析表明,砷(Ⅴ)和硒(Ⅵ)是地下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根据地下水中存在的有机物质,来证实地下水中存在砷(Ⅲ)和硒(Ⅳ)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为了初步掌握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状况和特征,在中国69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检测与特征研究,采集地下水样品791组,采样井均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水井;依据USEPA8260B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器(P&T—GC/MS),分析和测试了氯仿、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二氯甲烷等15种挥发性卤代烃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791组地下水样品中,有406组样品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组分被检出,检出率为51.33%;各组分中,氯仿的检出率最高,为20.35%,其他组分的检出率为0.25%~5.06%;氯乙烯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有13组样品的单项组分超标,超标率为1.64%;超标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四氯化碳(0.76%)、氯仿(0.25%)、1,2-二氯乙烷(0.25%)、三氯乙烯(0.13%)、1,1,2-三氯乙烷(0.13%)、1,2-二氯丙烷(0.13oA);超标井均为非供水水源地水井。检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检出率较高,检测的69个城市中719/6的城市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被检出,且潜水的检出率高于承压水,但总体超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评价Hisar市地下水质量,目的是检验该市的饮用水是否适宜饮用。分析采自水井(部分采自城市供水系统)和手动泵提水的分散式供水井的水样的物理化学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总溶解盐、总硬度、总碱度、钠、钾、钙、镁、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结果表明,镁、钠、钾、硫酸盐特别是氯化物的浓度都高于WHO饮用水标准。此外,对哈里亚纳邦各个城市和城镇的地下水中的氟化物(F)的浓度进行对比发现,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浓度较高,增加了氟中毒的风险,因此,在饮用之前,必须进行处理。本文讨论了选用本地材料防治氟中毒有前景的降氟技术和方法,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评估,以寻找有助于监测地下水质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钟红  魏淑英 《吉林地质》2014,(3):110-112
变形监测在工程项目中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获得原始监测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预测对项目的安全实施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长春某段地铁监测数据为例,分别用丹麦法稳健估计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丹麦法稳健估计在单一状态抗拒粗差方面优于最小二乘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联通管原理,多个测点连通,利用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系统及应用压力传感、数码传换技术实施自动测量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位,并联网实现同步监测、网络化管理,监测数据并入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种监测数据(水量、水位、水准点和分层沉降等)的信息处理,分析,为控制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上苏多格达地下水水源地区域内的临测工作开始于水源地开采之前,因担心环境遭到破坏而反对开采水源地的当地居民的积极行动,促进了监测工作的进行。居民的行为有助于全面研究抽水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监测系统可以评价抽水对环境(地下水、地表水和植被)的影响以及居民饮用水的保障系统。监测数据分析可以提出不给自然界带来不良后果的最佳抽水状态的论据。建立最佳的监测系统,是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必要条件,该监测系统同样也有助于生态调查领域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价了印度集中产粮区农业活动引起的饮用地下水中NO3—N和氟化物(F)的潜在污染。从不同深度、不同类型水井中共采集了342个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地下水样品中NO3—N和氟化物的含量以及pH值和导电率(EC)。也收集了研究区内有关主要种植模式、肥料和杀虫剂使用情况等数据。地下水样品中NO3—N的含量较低,浓度范围为0.01-5.97mg/L,仅6.7%的样品中NO3-N的含量大于3.0mg/L。居民区地下水样品中的NO3-N含量高于农田区。但所有样品中NO3州的浓度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NO3—N的容许浓度。地下水样品中NO3—N的含量随水井深度的增大而减小(r=-0.297,P≤0.01),而随含氮肥料施肥率的增加而增大(r=0,931,P〈0.01)。种植浅根性作物地区地下水中NO3—N的浓度高于种植深根性作物的地区。地下水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也普遍较低(0.02-1.19mg/L),仅2.4%的样品中氟化物浓度大于1.0mg/L,这对局部地区居民造成了潜在的氟中毒威胁。总的来说,研究区内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的空间变化和随含水层深度的变化不大,这表明,研究区的地层岩性是均质的。地下水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与农业磷酸盐肥料(普通过磷酸钙)的施肥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237,P〈0.01)。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内居民饮用的地下水是安全的,但集中产粮区有关的一些人为活动的确对地下水中NO3—N和氟化物的浓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孟加拉国居民的健康正面临着严重威胁,8,500,000人的饮用水和粮食作物受到了砷污染。孟加拉国的地下水砷污染问题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由于孟加拉国对地表水管理不当,97%居民的饮用水和家庭用水来源于地下水。在孟加拉国,地下水严重受到砷污染引起大量砷中毒事件。砷污染回顾着重于综述近年来砷污染的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尤其是土壤、水和食物的砷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砷的额定浓度为10μg/L。现有勘查着重于孟加拉国64个地区深水井的地下水中砷的浓度。调查结果显示:59个深水井的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大于10μg/L;43个深水井的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大于50μg/L。受砷污染的地下水常被用于浇灌水稻(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这种农业习惯(把受污染的地下水用于灌溉)引起土壤中砷的浓度增加。现有研究显示,稻米和蔬菜中85%-95%的砷是无机砷。在孟加拉国,土壤、地下水和植物中砷的浓度(基于孟加拉国4%的地区)超过报导的最大允许浓度或者正常范围,这(砷浓度大于最大允许浓度)对孟加拉国居民和家畜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强调了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例如,较好地描述自然环境中砷的存在形态以及确定所有潜在的砷污染途径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传正 《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
为了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危害,保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安全进行,实现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全面建立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体系已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了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原则和技术要求及监测指标体系;规划了监测预警站网的构成,即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体系由有资质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管理的监测站点所组成,包括1个国家(一级)站,约40个省组(二级)站,700年县级(三级)站和约10000个乡镇级(四级)站以及若干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监测预警试验区(站);列出了站网运行必须开展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撑项目和监测预警站网组织管理的总体要求、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复杂自然.技术系统(生态—地质,生态.水文地质,等)的监测问题。监测概念包括用于研究和预报目标状态的观测系统和信息搜集系统,其目的作出调整这种状态到最佳的管理决议。此外,赞成В.H.IIIecTaXOB的观点,即地下水监测的模拟定位是组织地下水监测的主要方法原理之一。该方法是指观测网的最佳布局,它可以不断确定和校正预报模型,提高其可靠性和精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关中盆地现有监测网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采用建设监测剖面与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相结合的方法,对关中盆地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4横5纵共9条监测剖面、239个监测点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其中潜水监测井120个,承压水监测井119个;利用原有监测井165个,新增监测井74个。新建监测网能够较全面地控制关中盆地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在2011年"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监测项目"中,以动态监测数据为依据,确定了主要干旱区位置,为政府应急抗旱找水打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氮同位素技术识别石家庄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地下水NO- 3污染是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地下水及其潜在补给源的氮同位素和水化学调查,确定和识别石家庄市地下水NO- 3污染程度和污染源。地下水中的无机氮化合物主要以NO- 3形式存在,浓度变化在 2.65~152.1 m g/L之间,均值为(54.88± 31)m g/L( n=44),48%的样品浓度超过国际饮水标准(50 m g/L)。地下水样品的NO- 3- 15 N值域+4.53‰~+25.36‰,均值+9.94‰±4.40‰( n=34)。34个样品中,22个样品(65%)的氮同位素值大于+8‰;与1991年相比,氮同位素组成指示地下水NO- 3的主要来源已由当时矿化的土壤有机氮变为现在的动物粪便或污水;结合Cl-分析,南部地下水NO-3还受到东明渠污水的影响。其余12个样品(35%)的氮同位素值变化在+4‰~+8‰之间,其中 15 N值较大的(+6‰~+8‰)指示来自土壤有机氮,较小的(+4‰~+6‰)指示来自氨挥发较弱、快速入渗的化肥厂污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下水监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土资源部门建设的地下水监测网点已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地下水开采区和主要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系统,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地(市)三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了专门从事地下水监测与研究的专业机构,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但是,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存在地下水监测点数量少、控制精度低、监测设施简陋、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等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多数废物堆都建造于多年以前,并且朱采取任何环境保护措施,把废物堆密封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再是环境危害物。所以,把废物堆密封后,砬该制定一项监测计划。如有必要对废物堆浸出液的特性进行研究.避免不可预测的问题出现。由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潜在污染主要取决于场地的物理特征(例如,孔隙度和渗透性)和地下流体的动态(例如,地下水位和水流方向)。因此,为了制定废物堆周围区域的监测计划,获得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是必需的。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废物堆周围区域和确定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基于葡萄牙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自1879年初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就已经开始了美国国家河流和地下水的监测和评价作。现在,USGS提供了有关问题的资料信息,诸如公共水源和灌溉水的适应性;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问题;农业和都市化对水源、酸雨的影响;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贴砾滤水管是一种新型的水井过滤器,是用人工合成树脂将合适的砾石,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贴在花管的外面(见图1)。贴层厚度约10~18毫米,孔隙率达23%。我处已初步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7.
浅层地下水卤代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某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三溴甲烷)的测试、研究和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卤代烃污染物主要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主要污染来源是露天堆放的垃圾场、排污河渠和特殊工业企业;确定了污染源分布和包气带岩性是决定该地区卤代烃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冲洪积扇顶部和潜水-承压水过渡带是卤代烃污染的高浓度区;最后对该地区卤代烃污染物的形成和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韩国正在考虑把地下水用作空间供热和制冷的热源。本项研究评价了韩国266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的地下水温度数据。地下水温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理纬度、气温和局部地形高程的影响。地下水温度的分布模式与环境空气温度的分布模式非常类似。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可以分为4种主要模式:P型(周期变化)代表地下水温度的年周期变化,大多数浅层地下水的温度变化都属于P型(62.5%);F型指地下水的温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深水井的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大多数属于F型(47.9%)。从表面上看,地下水水位的深浅似乎与地下水温度的变化模式有关。例如.温度变化属于P型或者WP型的地下水的水位最浅。而温度变化属于F型的地下水的水位最深。76.6%的浅水井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范嗣小于8℃,而97.1的深水井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范围小于8℃。通常,在最冷的月份(11月-月)地下水的温度最高,而在3—6月份(仅在最热的月份(7月—8月)之前)地下水的温度最低。研究发现.地下水温度和环境气温之间的相位差,与地下水温度的变化范同之间存在单纯的指数关系。这表明,气温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介质传导完成的。鉴于地下水温度的稳定性,为了有效地设计和维护热泵系统。利用温度变化属于F型的基岩含水层地下水是最适宜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地下水热泵系统.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潜在的环境变化进行详细勘查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水地质生态监测是地球物理-生态监测的一个方向,是动态观测地下水要素系统,其目的——通过解决人为(经济)作用研究课题实现水地质生态预报。指出,В.А.Мирон-енко所指的水地质生态监测系统——不仅是整体上的水地质生态学,而且要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本项研究中,利用光度测定法测定Mersin含水层地下水的重金属含量,确定默辛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控因素。利用Maplnfo GIS软件开展空间分析和集成,来绘制盆地饮用水水质图。根据重金属的光度分析可推断得出,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中铁、镍、锰、销和铜的浓度过高,是地下水不适于饮用的根本原因。同样,电导率(EC)专题图表明,盆地内大多数地区地下水的含盐最过高。地下水中多种重金属的浓度过高是由工业活动、石油管道泄漏以及较高的含盐度(由海水入侵导致)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