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和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及数目、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等,可将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巢壁由结缔组织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分化产生卵原细胞和滤泡细胞;卵巢的结构单位是卵母细胞发育区.根据卵巢的体积、颜色和主体卵细胞的类型等,可将中国龙虾的卵巢发育分为形成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共五期.  相似文献   

2.
对潮阳县古埕村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成体病虾在光学显微镜下作病理组织诊断表明,被病原体感染的肝胰脏腺泡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核肥大,其内包含一些近似圆球形的包涵体,分别用苏木精-曙红、姬姆舍、孚尔根和Brown and Breen's Gram等染色剂作比较染色。致病细胞发育分:(1)指环期;(2)未成熟包涵体期;(3)成熟包涵体期。该病毒包涵体的形状、大小和形成部位、致病细胞发育期和组织病理初步分析等均与Lightner等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描述一致。  相似文献   

3.
南海野生斑节对虾亲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学和生理生化方法研究我国南海北部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亲虾在卵巢发育不同阶段的卵巢、肝胰腺和肌肉的脂肪酸(fatty acid,FA)组成及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亲体肝胰腺、卵巢和肌肉的脂肪酸中棕榈酸(16:0,17.61%-33.6%)、棕榈油酸(16:1n-7,8.08%-14.36%)、18:0(6.46%-17.15%)、油酸(18:1n-9,9.64%-18.81%)、花生烯酸(20:4n-6,arachidonic acid,ARA,4.8%-10.83%)、二十碳五烯酸(20:5n-3,eicosapntemacniocacid,EPA,4.64%-11.98%)及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ocosahexaenoic acid,DHA,2.23%-9.3%)占主要比例.在卵巢发育不同阶段,卵巢中的12:0、14:0、16:0、18:0、20:0及总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ion fatty acid,∑SFA)的含量逐渐上升,成熟期达到最高,产卵后下降;肝胰腺16:0和饱和脂肪酸(∑SFA)呈波动上升趋势;肌肉中的14:0、16:0、18:0、20:0及∑SFA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在接近成熟期(Ⅳ-Ⅴ)降到最低,产卵后回升到最高.在肝胰腺、卵巢、肌肉组织发育过程中,16:1、18:1n-7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 unsaturation fatty acid,∑MUFA)的含量均呈现波浪式上升,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2n-6、ARA及n-6 FA含量起伏波动,先升后降,成熟前期(Ⅲ-Ⅳ)达到最大值,在成熟期达到最小值.卵巢中EPA、n-3 FA呈现出下降趋势,成熟期(Ⅴ)接近最低,EPA、DHA及总的n-3 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ion fatty acid,∑PUFA)含量在卵黄囊发生期(Ⅲ)波动上升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步下降,Ⅵ期(产卵后)最低或回落到未成熟期水平.DHA/EPA、∑n-3/n-6及∑PUFA/SFA的比值波动变化,在卵黄囊发生期(Ⅲ)或成熟期(Ⅳ-Ⅴ)上升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步下降,Ⅵ期(产卵后)最低或恢复到未成熟期(Ⅰ)水平.在自然海区性成熟的斑节对虾亲体组织中,∑SFA:∑MUFA:∑PUFA比例近似为35%:30%:35%:n-3与n-6、∑PUFA与∑SFA及DHA与EPA达到近似的平衡状态.研究结果为斑节对虾亲虾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和组织结构特点,首次对日本新糠虾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进行分期,并对各期卵巢发育时间及卵巢长与体长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呈“H”形,分左右两叶,两叶间有呈近三角形横桥连接,横桥内侧为生殖上皮。卵巢实质不分叶,卵细胞由横桥向两侧卵巢迁出并逐渐发育变大。卵子的发生经历5个阶段,分别为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滤泡细胞随着卵细胞的迁移而迁移,卵细胞发育后期出现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相融合现象。卵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未分化期(以卵原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18d)、小生长期(以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2d)、大生长期(以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5d)、成熟期(以成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8d)和退化期(为排卵后卵巢,约为孵化后的32d)。退化期卵巢中未见有结缔组织增生,而实质中存在着大量早期卵细胞,滤泡细胞呈多层分布于卵细胞周围。输卵管自卵巢末端生出,开口于第6胸肢基部内侧腹甲上,随卵巢发育,管腔渐增大。日本新糠虾卵巢长与体长间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性腺发育是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个体生长及繁育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良种培育的基础。采用外部形态观察及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分析了罗氏沼虾初次性成熟过程中性腺外部形态及内部组织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性腺颜色、体积及细胞组成、分布均随性腺发育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卵巢发育划分为8个时期,精巢发育分为4个时期。卵巢外部形态发育与内部组织学变化同步性高,随卵巢成熟度增加,不同阶段生殖细胞由生发区向外形成环状分区, Ⅰ~Ⅲ期卵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及性腺指数(GIS)增长缓慢,主要进行生殖细胞数量积累, Ⅳ~Ⅶ期卵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及GIS增长迅速,生殖细胞在增殖同时,营养物质积累迅速。可根据卵巢颜色、体积、色素分布等推测其内部组织细胞的发育情况。精巢形态发育和组织发育同步性较差,精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种类及GIS在精巢成熟过程中变化较小, Ⅰ期精巢主要进行个体生殖功能的完善, Ⅱ期、Ⅲ期、Ⅳ期精巢则整体表现为个体生殖能力的强化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罗氏沼虾繁殖生物学内容,从形态及组织学方面初步探明了罗氏沼虾性腺的基本发育过程,可为其良种选育和虾苗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养殖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卵巢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次性周期内,4—5月龄鱼卵巢处Ⅰ期,内以第Ⅰ时相卵细胞为主;6—18月龄鱼卵巢处Ⅱ期,内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单层滤泡膜形成;19—20月龄鱼卵巢处Ⅲ期,内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双层滤泡膜及放射带形成,胞质内出现液泡及卵黄粒;21—22月龄鱼卵巢处Ⅳ期,内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胞质内充满卵黄粒;23—24月龄鱼卵巢处Ⅴ期,内以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滤泡膜脱落;25月龄鱼卵巢处Ⅵ期,内以空滤泡和第Ⅱ、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6—7月为主要产卵期,9月产后卵巢恢复至Ⅱ期,12月进入Ⅲ期,并以该期越冬,4月卵巢重新往前发育。光唇鱼属短期分批产卵类型鱼类。  相似文献   

7.
凡纳对虾优良性状遗传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全球三大养殖对虾名优种类之一。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养,到1998年大量引进凡纳对虾亲虾和幼体后,华南地区兴起了养殖热潮。在1999年到2000年短短两年时间内,广东、海南、广西凡纳对虾的养殖面积已达10×104亩(1亩=666.7m2),集约化防病养殖产量普遍达到5~9t/hm2,年产量高达10~20t/hm2,其养殖面积约占华南地区对虾养殖面积的60%,普遍获得了比养殖斑节对虾更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继中国对虾、斑节对虾之后的又一养殖对虾种类。从凡纳对虾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来看,如何避免斑节对虾因病害而造成养殖业全面萎缩的情况在凡纳对虾养殖业中重演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美国夏威夷海洋硏究所等单位利用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技术进行凡纳对虾良种选育和家系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培育出世界著名的无特异病原(SPF)凡纳对虾亲虾,在全球对虾养殖产量下滑的形势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其关键是种虾的选择和家系的培育。 Garcia等(1994)利用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了凡纳对虾种群的遗传标记研究,发现种群之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因而有潜力进行凡纳对虾良种的人工选育。 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目前养殖凡纳对虾不同群体进行DNA多态性研究,筛选与优良性状有关的遗传标记,为凡纳对虾优质种苗的鉴定、选育和今后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Cyclin H作为细胞周期调控活动中的关键因子,通过与相应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结合来调控细胞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过程中存在旺盛细胞分裂活动的阶段,关于其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依旧较少。本实验通过SMART RACE方法,获得三疣梭子蟹cyclin H基因cDNA序列全长。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相关的表达分析。结果发现,基因全长1 077bp,开放阅读框(ORF)、5’及3’非编码区(UTR)长度分别为999、31和46bp。预测编码一个包含332个氨基酸,分子量、等电点分别为38.89和6.20kDa的蛋白质,蛋白序列包含一个周期蛋白盒保守结构域。同源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Cyclin H蛋白序列其他甲壳动物有着较高的同源性,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同源性分别为95%和80%。表达分析后结果显示,cyclin H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在Ⅰ期和Ⅱ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卵巢发育时期,去眼柄后该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于第4天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三疣梭子蟹和其他甲壳动物性腺发育调控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对虾卵巢和受精卵细胞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卵巢内有球状病毒粒子,大小为80nm左右。受精卵细胞内有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感染,其严重影响对虾受精卵的发育,从获得的结果来看,中国对虾病毒(IHHNV)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0.
以患病死亡的甲壳上具白斑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虾头及从中提取的病毒悬液分别感染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幼虾及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感染后此2种对虾均发病死亡 ,且甲壳上均有白斑。电镜下对人工感染的中国对虾幼虾及日本对虾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发现了大量的病毒。此病毒为杆状 ,具囊膜 ,无包涵体 ,大小为295nm×105nm。此病毒的形态发生起始于细胞核 ,并可分为4个阶段 :病毒基质的形成、囊膜的形成、病毒的装配和完整的病毒粒子的形成。病毒的装配过程是与其大量迅速繁殖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卵巢结构及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南美白对虾的卵巢结构及其发育。结果表明:卵巢由卵巢壁、中央卵管和卵室组成:卵巢壁由外向内分为上皮层、肌层、基膜和分化上皮四部分;中央卵管分化出大量卵原细胞;卵室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体积与色泽的变化,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可将其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早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六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月,产卵主要在3~4月,卵巢发育早期不同个体间的GSI差异较大,后期则趋于同步;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GSI显著增加,HS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I和HSI呈负相关性;根据GSI、卵巢形态特征和组织学变化等,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可以分为6期,Ⅰ期卵巢呈透明细带状,雌体尚未生殖蜕壳,卵巢中主要为卵原细胞(OG)和卵黄合成前的卵母细胞(PR);Ⅱ期卵巢呈乳白色,主要为卵黄合成前的卵母细胞(PR)和内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EN);Ⅲ期卵巢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EX);Ⅳ期卵巢呈橘红色,主要为近成熟的卵母细胞(NO),卵径为200~300μm;Ⅴ期卵巢发育成熟,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MO);Ⅵ期卵巢呈淡橘红色,已排卵,卵巢中主要为排卵后剩余的基膜和滤泡核.  相似文献   

13.
Ovaries of Baltic sprat (Sprattus sprattus balticus S.) were analysed histologically to identify stages of postovulatory follicles (POF) and to assess the oocyte development pattern. Samples were taken every 3 h during a 24 h trawl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Bornholm Basin in April 2007. Gonad histology revealed spawning of sprat throughout the day which hampered the exact ageing of POFs by the postovulatory follicle method and therefore did not allow direct estimation of spawning frequency. However, it was possible to define four stages of POFs, according to their histological features.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POF stages (I to IV) corresponded clear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ding oocyte cohort. Further, the oocyte recruitment pattern revealed that the spawning batch can be identified prior to hydration. The POF stages I and II were present almost exclusively in vitellogenic ovaries, POF III were found in ovaries in the germinal vesicle stage, and the most deteriorated POF stage IV was found in actively spawning fish with hydrated oocytes. Since POF were absent only in very few ovaries (5%), and in each ovary in general only one POF stage was present, the duration of POF degeneration approximately equals the average batch interval, i.e. the time lag between subsequent spawning event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will serve as basis for future studies on Baltic sprat oocyte recruitment and daily spawning fraction.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技术,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指数(HSI)、主要生化成分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HS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在Ⅳ期[(7.46±1.23)%],最低值在Ⅵ期[(4.62±0.63)%];(2)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生化组成存在显著变化,Ⅰ期肝胰腺中水分含量高达67.91%,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中脂肪/湿重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Ⅰ期最低(13.48%),Ⅳ期最高(24.24%);肝胰腺中蛋白/湿重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总糖/湿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不同生理阶段雌体肝胰腺组织学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变化—生殖蜕壳及产卵前后,Ⅰ期肝小管中B细胞占优势(约50%左右),R细胞较细长,肝小管内腔中存在大量食物残渣和脱落的B细胞顶泡等,生殖蜕壳后(Ⅱ期后)的雌体肝胰腺中R细胞数量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R细胞逐渐饱满。产卵后雌体肝胰腺中的细胞间界限变得模糊,部分肝小管的管腔开始自溶,但是此时B,F细胞数量开始增多,这说明随着春季东海海区水温的升高,雌体开始恢复摄食,以保证第二次卵巢发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南海西北部水域斑节对虾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对南海西北部水域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资源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密集分布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区,其现存资源量为82.6万尾,周年有体长30mm以下的幼虾出现。主要产卵期在9-12月。产卵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水深30-60m的海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卵母细胞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1989年10月-1990年9月分别先后在昌邑县下营镇对虾育苗场和青岛黄岛盐业公司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运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及组化方法,研究中国对虾卵母细胞的形态发育及其内部结构分化。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4个主要时相:Ⅰ.早期分化时相,Ⅱ滤泡初生期时相,Ⅲ卵黄大量生成时相,Ⅳ皮质棒生成时相。  相似文献   

17.
UltrastructuralstudyofoogenesisinXiamenamphioxus¥FangYongqiangandQiXiang(ReceivedApril10,1993;acceptedJuly9,1993)Abstract:─—U...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东风螺的生殖腺组织学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柯才焕  李复雪 《台湾海峡》1991,10(3):213-220,T002
本文运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台湾东风螺的雌、雄生殖腺进行了周年研究。生殖腺在组织学上可分为4个时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与产卵期和退化期。卵子发生也历经卵原细胞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退化期4个阶段。早期卵母细胞具有十分明显的卵黄核(yolk nucleus),早期精巢具有大量的支持细胞。台湾东风螺的繁殖期在福建诏安沿岸是6~9月,水温和食物保障是影响性腺发育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