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砂土液化危害性评价方法的不足,通过确立液化土层在不同震害模式情况下的液化震陷计算值,建立了以震陷值S为指标的浅基础水平场地地基液化危害性评价等级,得到了其评价程序.  相似文献   

2.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有可能诱发极为严重的破坏,已成为土动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液化的判别分为初判和复判。初判指根据已有的勘测资料或简单的测试手段,初步判别土层的液化可能。对于初判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则再进行复判。鉴于土层液化的影响因素较多,我国规范建议采取经验方法,即标准贯入法,静力触探法,剪切波速法。单一判别方法都有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宜用各种方法综合判别。液化危害性评价使用危害性指标,分析液化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评价方法主要有液化指数法,震陷值法,谱强度比法和综合法。以评价指标为依据,划分液化影响的综合等级,全面反映液化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有可能诱发极为严重的破坏,已成为土动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液化的判别分为初判和复判。初判指根据已有的勘测资料或简单的测试手段,初步判别土层的液化可能。对于初判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则再进行复判。鉴于土层液化的影响因素较多,我国规范建议采取经验方法,即标准贯入法,静力触探法,剪切波速法。单一判别方法都有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宜用各种方法综合判别。液化危害性评价使用危害性指标,分析液化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评价方法主要有液化指数法,震陷值法,谱强度比法和综合法。以评价指标为依据,划分液化影响的综合等级,全面反映液化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剪切波速为宗量的一种砂土地震液化的不确定性判别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基于剪切波速的砂土液化判别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考虑剪切波速的随机性和液化及液化危害等级的模糊性的液化和液化危害等级的判别法。作者首先讨论了当剪切波速具有随机性时液化的发生概率,进而给出了确定场地液化和危害程度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结合液化和液化危害程度(等级)的模糊性,利用模糊事件的概率分析方法,提出了可同时考虑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场地液化和液化危害性的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砂土液化诱发的地面侧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砂土液化诱发的地面侧移的机理,提出了估计砂土液化诱发的地面侧移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砂土液化判别和评价综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汇总分析已有领域知识和笔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地震液化和评价综合方法,包括初判条件,液化判别、液化危害性分析和抗液化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液化危害评价的模糊概率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有关液化势判别和液化危害评价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随机性和模糊性的新液化危害评价方法,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此法有以下特点: 1.文中分析了整个土层柱状的液化概率,而不只是研究一定深度上土层的液化概率; 2.文中应用隶属函数关系将液化危害等级划分建立在模糊集合论的基础之上; 3.对整个土层柱状的液化危害评价采用了模糊概率方法,从而为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的研究为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方法建立在可靠度理论的基础之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考虑了震源和震级的贡献及抗液化阻力的概率分布,将液化安全系数的倒数作为工程需求参数,对土层的液化危险性作概率估计,可以满足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对于不同设防水平工程场地液化安全判定的要求。在文中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地区若干场址多种设定土层情况分别进行了液化危险性分析,并在所得的大量模拟样本的基础上,引入液化需求锤击数基准值概念和土层埋深水位影响系数,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本地区简化的液化危险性估计方法。验算表明,该简化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便于一般设防工程使用。作者认为其它地区也可以依此途径建立适合于该地区的液化危险性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大量的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液化灾害是比较普遍且危害性大的地震灾害之一。2016年我国的台湾高雄地震,土壤液化严重,造成了民众的恐慌。震后台湾"行政院"立即组织发布了液化潜势查询系统,民众争相登录查询,甚至导致该系统的瘫痪。由此可见,进一步深入研究液化灾害区划图对防灾减灾具有深远的意义。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探索减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城市的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城市功能损失的分析方法,以及它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估计方法,以完善和规范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液化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目的是提出液化危害性分析的定量方法。基于宏观液化震害资料文中指出,砂土地震液化造成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文中并指出,引起砂土壤震陷的原因有三个:土壤软化、再固结变形和土层坍陷。其中最主要的是软化性震陷。文中介绍了一系列土壤震陷试验研究结果和相应的经验关系式。文中基于“软化模型”概念编写了分析震陷的专用程序,计算了33个液化实例,计算结果与观测震陷值颇为一致。文中提出了按计算震陷值划分液化危害程度的方法,并研究了输入地震、基底压力,建筑物高度和非液化土层等对液化震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BP模型和可靠度理论,并沿用抗震规范中液化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概念,建立了简化的液化判别概率方法。文中以液化标准贯入锤击数作为估计液化势的基本依据。该基准值是给定地面加速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的液化临界锤数,也与震级大小和液化概率有关。为了对不同震级和土层中任一点进行液化判别,引入土层埋深水位以及震级大小对基准值的修正系数。为了方便工程应用,也给出了按地震分组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初判条件中,若砂层上覆土层深度超过特征深度即判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利用近期地震液化调查数据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检验。采用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的液化调查资料,发现我国规范液化判别特征深度取值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判,而造成偏于危险的结果;采用2011年新西兰Ms6.3级地震液化调查资料,初步估计按我国规范液化判别特征深度取值会将65%的液化场地判为非液化场地,严重偏于危险。因此我国规范液化初判条件液化特征深度取值已不适用,需要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4.
刘颖  李大华 《地震研究》1993,16(2):193-198
本文以液化安全间距及安全系数为随机变量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给出了衡量砂土液化严重程度的尺度及相应的液化概率,并提出了对砂土液化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砂土液化判别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简要回顾了我国抗震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的发展历史,并对我国若干规范中的液化初步判别的条文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修改意见;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几种液化判别方法及基于Seed简化方法修正的美国NCEER法进行了评述和综合对比,指出了我国现行若干规范中有关液化判别规定方面的错误;此外,还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公式转变为类似于NCEER法的表达式,拓宽了该规范方法的应用范围。最后,结合某长江大桥工程的地基液化判别工作,探讨了深层土液化判别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尝试应用了室内研究——反应分析的液化可能性估计方法与地震剪应力时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处于黄河Ⅳ级阶地的兰州东岗某工程场地的饱和黄土液化势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饱和黄土在超越概率为50年63%、10%和5%地震作用下均会产生完全液化;同时,根据对夯实后重塑黄土的液化势评价结果,我们提出可用夯实法对地基进行抗液化处理;强夯至干密度dρ≥1.6g/cm时,上述地震作用下该场地饱和黄土仅产生轻微或中等液化,地基抗液化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移的机理,提出了估计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颓废不久位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用饱和砂层中水压力的发展,在每个应力循环内对土壤的抗剪强度进行修正,然后在每个应力循环内应用Newmark刚性愉模型计算地面侧向永久位移,对比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物理机制上更加合理,计算结果与宏观震害现象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8.
因地震引起的滑坡可划分为5种类型:陡坡型、中间层型、液化型、地下水型和人工坡型。其中陡坡型最为常见,根据岩石硬度(用内摩擦角和粘度表示)具危害性,这种类型滑坡的直接起因是由于白色凝灰石或浮石层失狠所造成的。液化型和地下水型滑坡的机制还不很清楚,发展其预测技术仍然是未来的研究课题。就城市防灾而言,人工坡型滑坡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却很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地下结构液化破坏的研究尚不完善,很有必要对地铁隧道等地下结构可液化土层的液化势进行分析。本文以太原地铁隧道液化破坏为研究对象,应用Tokimatsu和Yoshimi,Seed,Japan Road Associate和中国建规4种方法,分析其抗液化性,评价场地的整体液化风险;依据振动液化动剪应力比、抗液化安全系数、标贯击数与体应变的关系评价盾构隧道的液化沉降变形。在粉质砂土和黏质粉土盾构隧道仰拱基底二次灌浆抗液化的基础上,建议太原地铁可液化砂土地层采用水泥基悬液二次灌浆加固处理地基,以提高其抗液化能力,减小液化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PCA-GA-SVM的砂土液化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土液化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对砂土液化进行判定预测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中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粗糙集理论(Rough Set,RS)对影响砂土液化的6个初始评价指标(包括震级、土深、震中距、地下水位、标贯击数和地震持续时间)进行属性约简,去掉冗余或干扰信息,得到基于4个核心预测指标的数据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从核心评价指标中提取出主成分,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数据集进行训练,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参数,建立砂土液化的RS-PCA-GA-SVM预测模型。并结合砂土液化实际数据将预测结果与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LM-BP)的预测结果做比较。实例计算表明:基于RS-PCA-GA-SVM模型得到的砂土液化预测结果精度较LM-BP神经网络有很大的提高,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