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震级是地震学研究中的地震基本参数之一,在地震予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震源性质、以震报震及各种前兆现象与地震的关系,都需要精确的震级值。对区域地震采用震级标度M_L,1935年里克特提出  相似文献   

2.
计算即将发生地震的强度,在地震预报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这一计算是按震前效应(即地震前兆)出现的数量和面积进行的.比如,根据水文地球动力学前兆,建立开始出现前兆的震中距Δ与孕育地震的震级(M)间的经验关系曲线.无疑,类似的关系在别的前兆中也会存在.通过取经验数据的平均值,建立Δ与M关系的阈值曲线,并将其看作只是这些值间的最可能的关系.在这一意义上,当M定得到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偏离曲线.Мовахов.等于1979年研究了M定得过高的两种明显情况.据推测:M定得过高,是由于引起地震典型前兆出现的弹性应力的松弛具有蠕变(即塑性形变)性质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副会长、日本大学教授力武常次研究出一种由大地震前出现的各种前兆现象推断发震地点和震级的方法。尽管由出现前兆现象到发生主震的时间要素如何确定的课题仍未解决,但目前,除东海地震外,还没有一个通过前兆现象推断地震预报所需要的震源、时刻和震级的方法,因此,可以说,这  相似文献   

4.
一个地震系列是指一定时间内,在同一地震区中连续发生的若干地震事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孕育过程,因而具有统一的前兆场的演化历史。地震前兆场是一个区域场,而不只局限于某个震源区的变化。根据本文所定义的地震系列和前兆场的概念,研究了海城—唐山地震系列孕育过程中地震前兆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异常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包括前兆场的区域大小与震级、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过程与发震地点的关系及地震发生前的短临前兆标志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的出现时间是孕震过程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可运用这种特征分析孕震过程的规律,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时必须作这样的分析。对于所有的物理性前兆的出现时间与震级以及与震中距的关系都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了不同类型前兆的出现时间与震级的一般关系。在本文中,根据我们已知的关于各种地球物理前兆的世界文献资料,对前兆出现时间与震级的关系按照前兆类型分别进行了计算。从孕震物理学观点出发对各种物理前兆出现的时间序列作了解释。所谓前兆的出现时间ΔT_(ΩH)(以下简称“前兆时间”)可理解为从前兆阈值范围内地球物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991年11月5日江苏射阳M_s4.7级地震较成功的预测经验和前兆特征,以期在东部地区建立一个震级接近5级的震例,作为地震预报实用化应用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7.
预报因子与预报量之间存在着的是模糊关系,于是地震预报的过程,则相当于解模糊关系方程,求得模糊关系.然后将预报因子通过模糊关系,做模糊变换,求得预报量.基于这种方法,利用太原台地倾斜资料,选用了三个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非等效有效预报因子,对该台在1976年至1980年4月间所能控制的地震,给出了震级是:Ms<5.0,5.0≤Ms<6.0,6.0相似文献   

8.
杨芬  金明培  赵家本 《中国地震》2007,23(2):175-183
本文使用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即应用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和前兆综合信息量S数学分析,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N24~28°,E98~102°)的断层形变和地下流体各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台多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映震效果优于多台单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应震效果;前兆群体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且一组前兆群体异常一般会对应2次以上中强地震,显示了前兆群体异常与地震成组对应关系,而不是以往单次前兆与单个地震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全面整理我国大陆二十余年来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给出地震强度(震级)与异常时间和震中距乘积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的实用结果,研究了不同类型地震地电阻率短临前兆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探讨了地电阻率前兆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h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强震和中强震震例,指出通常所说的地震空区可分为两类。除了震前大范围、长时间、大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背景空区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震前较小范围、较短时间、较小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孕震空区.对这两类空区作了比较.我们发现在孕震空区的后期,孕震空区边缘往往会发生一个或一组较为引人注目的地震,本文称之为逼近地震.文中初步归纳了逼近地震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讨论了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最后从断裂力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孕震空区与逼近地震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震例的异常数据为样本,利用粗糙集理论的离散、约简和推理功能,对地震前兆异常属性进行约简,进而对地震震级进行推理分类.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异常数据与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可行的地震前兆综合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尹祥础 《内陆地震》1996,10(4):337-341
为了探索地震预报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各种现有主要地震前兆。尽管它们在地震预报工作中曾经起过并且今后还将继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前兆与地震的发生都不存在唯一性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出这些地震前兆和地震孕育过程之间真正内在的本质联系。本文从震源介质的固有特征及非线性系统不稳定性问题的本质出发,借鉴经典力学中的量纲分析与现代信息论的概念,提出了一个表征孕震系统不稳定性逼近程度的新的无量纲参数Y,称之为LURR(加载/卸载响应比)。LURR定义为式中,X+和X-分别是孕震系统在加载和卸载时的响应率。  相似文献   

13.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强震和中强震震例,指出通常所说的地震“空区”可分为两类。除了震前大范围、长时间、大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背景空区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震前较小范围、较短时间、较小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孕震空区.对这两类空区作了比较.我们发现在孕震空区的后期,孕震空区边缘往往会发生一个或一组较为引人注目的地震,本文称之为逼近地震.文中初步归纳了逼近地震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讨论了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最后从断裂力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孕震空区与逼近地震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预测中定量计算的困难性,利用地震前兆异常高维数据特征,研究一种基于粒子群聚类算法的地震预报模型。该模型输入为条带、空区、短水准等14项异常指标数据,输出为震级分类。模型设定聚类平均距离为粒子群算法的评价函数,发掘分析地震前兆数据与地震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根据地震前兆数据预测地震震级,与传统聚类k-means算法模型相比,稳定性强,预报准确性更高。历史地震数据实例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充分利用了粒子群算法的高鲁棒性、高适应性和群体智能的协同策略,是改进地震预报效能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各类地震序列震级一频度客观分布的基础上,我们对45个地震序列的特征震级M0的普遍特征及差别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为地震预报探讨了一种可能的方法一用特怔震级M0≥2.0(或平均震级M≥2.1)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前兆性指标。同时还发现,当序列中主要事件超过7级以后,M0和M均限定在很小的震级域内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报可行性的科学与实践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肇诚  张炜 《地震学报》2016,38(4):564-579
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 回顾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探索的科学实践历程, 总结其进展, 讨论遇到的科学与实践问题, 展望未来, 这是最好的纪念. 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是短临预报, 震前是否有前兆, 是否可以观测到, 是否可应用于预测地震并取得减灾实效, 这都是地震预报探索需要阐明的问题, 即地震预报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主要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基础、 地震能否预测的争论以及观测的重要性等一些重要科学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 地震是有前兆的, 且前兆很复杂, 在充分研究前兆的基础上地震预报是可能的; 此外, 地震预测预报探索需从可行性研究进入更高的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震例的前兆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海昆  苗青壮  吴琼  宋金 《地震学报》2009,31(3):245-259
依据《中国震例》(1966——1999收录的185次震例的2500多条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资料,研究了各学科平均异常数量、空间分布范围、异常时间等统计特征及其与主震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地震学、形变、流体异常数量相对较多,且平均异常数量随震级增大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前兆平均异常数量随震级的增加尤其明显.从地震学各方法来看,频次、空区、b值、条带等方法提供的异常数占总异常数量的1/2.前兆异常分布范围数倍于地震破裂尺度,形变、流体异常平均震中距随主震震级大体上呈线性增加.各类异常出现时间与未来主震震级定性正相关,即地震越大,出现的时间越早.研究结果还显示,当目标震级不高时(例如5——6级地震),现有预测方法及手段可能不足以提供年时间尺度的地震预测依据.同时,流体和电磁等前兆学科在3年地震大形势预测研究,甚至是在年度预测研究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可能也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大.本文较多震例的平均统计结果显示,随主震的临近,前兆异常空间分布向震中附近集中、收缩,同时异常数量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始于年尺度的中短期阶段而非更短时间的临震,同时本文亦未能够检测到前兆异常空间分布向外围明显的扩散过程.最后对《中国震例》前兆异常选取范围的合理性及对本文统计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邹其嘉  张少泉 《地震学报》1989,11(2):191-197
本文从我国的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出发,综合几个无震虚报和有震漏报的实例,分析了一次预报变成社会行动所需付出的代价,并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对比.由此提出要全面评价地震灾害及其预报的社会经济影响. 文中根据我国几次地震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绘制了地震震级与经济损失关系的曲线以及预报造成损失的曲线,并引进地震代价指数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为了切实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预报的发布,对不同震级应有所区分,地震预报的震级应有一下限,依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六级以下地震不宜向社会发布预报,相应地应加强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单靠某一个前兆观测台站和某一种前兆手段来预报地震都不是很准确的。因此,利用多个台站、多种前兆观测手段来预报地震就成为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预报过程中,有一个概率问题需要解决,即当所有前兆观测项目中(每一个前兆观测台站的每一种手段都可称为一个前兆观测项目),有一些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20.
地震活动的平静现象可分为4种:无震平静和震后平静可归于非前兆性平静;震前平静和场兆平静则可归于前兆性平静。本文分类统计了南天山地震带东、西段的地震平静现象,分析了平静特征及其与主震的关系。平静的层次性特点有助于判定未来震级和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