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roductionItisdefinitelystipulatedin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ProtectingagainstandMitigatingEarthquakeDisastersthattheseismicsafetyevaluationmustbemadeformajorprojects(includinglifelineprojects)and,accordingtotheresultsobtained,theseismicresistancerequirementsshouldbedetermined.Thenecessityofseismicsafetyevaluationhasbeenrecog-nizedgradually,butthetopicontheeffectofsafetyevaluationhasnotbeenreferredmuch.Gener-allyspeaking,althoughmostpeopleapprovethesocialeffectofsafetyevaluatio…  相似文献   
2.
公路桥梁地震易损性和震后恢复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专家调查的方式,统计的我国各种主要公路桥梁在不同烈度的地震发生后可能遭受的结构破坏和功能损失,以及地震发生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通过分析,给出了大、中、小种规模的斜拉、悬索、板梁式和拱式桥梁的结构破坏概率矩阵、设施损失率、功能损失率分布、损失功能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和桥梁在遭受破坏期间所损失的工作日数,并将研究结果与唐山地震之后的实际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地震谣言的起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实法》和《地震预报管理条例》中有关地震谣言的新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工作,给出了地震谣言的新定义;对1995年12月-1999年1月期间在我国发生的31起地震谣言事件的起因和平息手段进行了研究,并对地震谣言进行了分类;将地震谣言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归纳出了可以采用的地震谣言辟谣工作手段和在辟谣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迎接新世纪推进地震社会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地震预报研究。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推进,地震预报的社会实践为人们所关注。地震预报之社会发布,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反应,甚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为地震科学家所关注,也为社会科学家所关注。为研究其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社会应采取的对策,兴起了地震社会学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6.
邹其嘉  张少泉 《地震学报》1989,11(2):191-197
本文从我国的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出发,综合几个无震虚报和有震漏报的实例,分析了一次预报变成社会行动所需付出的代价,并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对比.由此提出要全面评价地震灾害及其预报的社会经济影响. 文中根据我国几次地震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绘制了地震震级与经济损失关系的曲线以及预报造成损失的曲线,并引进地震代价指数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为了切实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预报的发布,对不同震级应有所区分,地震预报的震级应有一下限,依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六级以下地震不宜向社会发布预报,相应地应加强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报决策与风险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其嘉 《地震学报》1993,15(2):232-238
地震预报的发布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反应,本文提出和讨论了考虑到社会经济代价等因素时,地震预报的综合决策问题.本文以风险矩阵为基础,提出了地震预报的矩阵决策方法 MDEP,决策的目标是寻求地震预报的最佳发布方式,以使社会经济的总损失最小.文中具体讨论了风险矩阵的建立和计算,通过一些实例,对于考虑与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决策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震史料辑览》由“东北历史地震考查与研究”专题项目的吴戈、房贺岩、李志田、方明远等编,由地震出版社于1992年4月出版。全书370千字、16开本、平装。定价:15元。本书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古籍、史书、实录、方志、杂记、报刊、现场考察报告等记载的文史地震资料摘录,共辑入东  相似文献   
9.
中美地震科技研究合作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美两国根据1980年正式签定的“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所进行的合作研究近况,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板内活动断层与地震研究;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地壳深部构造;岩石力学实验室研究;超长周期地震台站的设置和资料与地震图胶片的交换七个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应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关西本部的邀请,并在日本地震学会具体安排接待下,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10人从1978年7月11日至8月11日访问了日本。这是中国地震代表团第二次访问日本。第一次访日活动是从东京向西南走,偏重于日本中部。这次则根据日方安排从东京向北走,主要包括东京以及东北地区和北海道的仙台、盛冈、秋田、札幌等县市;先后参观访问了气象厅、国土厅,四个大学:东京大学、东北大学,秋田大学和北海道大学,五个与地震有关的研究部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文部省极地研究所、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国立防灾科技中心和国土地理院,五个地震观测站:青叶山、仁别、北上、有珠山和岩槻深井观测所,五个工厂企业:冲电气、日立、明石、三荣和 Teac;另外,代表团成员还同电信电话公社、日本光学测量株式会社、六樱株式会社、宝工业株式会社、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等五个公司进行了技术座谈,在东京、筑波、仙台、札幌四地作了八人次学术报告,应新闻界要求两次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并发表了一次电视讲话。日本的报纸和电视对代表团活动都作了相应报道,反应较好。近年来,日方曾多次派地震考察团访华,受到我热情接待,因此,日方对我地震代表团的这次访问,同样给予了热情、友好和周到的安排,使访问获得圆满成功。日本朋友表示,“我们最多也只能报答上中国朋友盛情的三分之一。”代表团访日期间,适值中日友好条约谈判当中,中日双方的地震工作者都认为,随着中日友好条约的签订,两国地震科学领域里的联系和交往必然会更加频繁,双方应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代表团回国后向国内地震界作过一系列报告,介绍了访日观感和考察收获,本刊为此已约请代表团成员整理成文,拟陆续发表以响读者。本文作为观感之一,着重介绍了日本地震工作概况,包括体制、东京圈的地震监视预报工作、主要地震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日本第三次和第四次地震预报计划的进展和内容、以及日本“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等方面;还介绍了对电讯传输地震台网的观测技术、深井观测技术和地形变测量技术等三项重点项目的考察情况;以及参观访问的几点印象,仅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