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胶州湾海域已建潮流场的基础上,物质输运方程的控制下,建立了入海污染物(COD)对流-扩散数值模型,预测了上马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胶州湾北部海域的水质状况。从而了解有关污染物入海后对相应海域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了莱州湾附近海域的水动力计算模型,在对潍坊海化工业园区拟建排污口海域水动力计算结果验证正确的基础上,将水动力模型耦合物质输运模型,对工业园区拟建排污口排放污染物质的输移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污水排海点拟建位置附近海域的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差,在拟建污水排海点排放污水时,排放污染物的输移扩散造成较大面积的超标水域,影响的二类及三类海水水质功能区的最大面积分别为4.11km~2和2.36km~2,并影响附近3.07km~2水域底播养殖区。  相似文献   

3.
胶州湾东岸娄山河李村河附近海域水质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胶州湾海域潮流场数值模拟正确的基础上,建立了胶州湾东岸娄山河、李村河附近海域水质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海域水质现状监测资料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根据娄山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二期201O年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情况,预测了其附近海域的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情况下,COD大于3.0mg/L的海域面积约为0.26 km~2.无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其附近海域水质状况比现状有较大改善;但是在事故情况下,各河口附近海域水质变差,超四类最大面积分别达到0.84km~2和0.54km~2,比现状增加0.53km~2和0.23km~2。  相似文献   

4.
在对青岛浮山湾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利用二维平流-扩散模型, 选取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作为水质指标因子, 按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前、改造扩建后正常运行及改造扩建后事故运行3 种情况, 对污水排海给帆船基地海域水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由3 种情况预测结果可以看出: 1)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后, 大大改善浮山湾帆船基地周围海域的水质情况; 2)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后, 正常运行情况下入海COD 对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的影响不大, 海水中COD 浓度未出现超一类海域水质要求的情况; 在事故运行情况下入海COD 在排污口附近有超一类海域水质的现象, 面积最大为2 674 m2, 未出现超二类以上海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污水处理厂削减污染物的特性探讨了在受直排污水影响海区预测污水处理厂建设后对海洋环境影响时,采用排放口入海污染物的减少量作为扩散模型的源项。并以烟台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级扩建工程为例介绍此方法的运用,结果符合客观实际,能反映出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水环境的改善,表明源项选取正确,对开展污水处理厂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2021年威海西北部污水排海口附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海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2007年调查水质监测结果和2017—2021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水排放前后和近年附近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Mike 3三维潮流和污染物扩散耦合模型,预测了污水排放量增加(提量)、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提标)后排放污水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水质较2007年略有下降,但排水口处及外侧海域大部分站位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威海污水处理厂多年污水离岸深水达标排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污水处理厂提量、提标改造后,特征因子中仅无机氮扩散范围略超原污水排放混合区用海范围,不会对研究区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排污混合区范围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全部实行深海排放,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拟划定排污混合区范围。根据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类型,结合纳污海域现状水质调查,通过建立二维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对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NH_3—N)、总磷(TP)进行影响预测,以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为主要依据,对拟划定的排污混合区范围作了论证,结果显示,拟划定的混合区面积偏大。且相对排污口位置偏北,不能正确反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文中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混合区范围。  相似文献   

8.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全部实行深海排放,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拟划定排污混合区范围。根据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类型,结合纳污海域现状水质调查,通过建立二维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对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NH3-N)、总磷(TP)进行影响预测,以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为主要依据,对拟划定的排污混合区范围作了论证,结果显示,拟划定的混合区面积偏大,且相对排污口位置偏北,不能正确反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文中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混合区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对青岛浮山湾帆船基地海域水质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二维平流.扩散模型,选取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作为水质指标因子,按麦岛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前、改造扩建后正常运行及改造扩建后事故运行3种情况,对污水排海给帆船基地海域水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由3种情况预测结果可...  相似文献   

10.
金山污水排海对纳污海域水质影响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了上海市金山区水域无污水排放、放流管深海正常排放、岸边紧急排放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4种不同排放方式对纳污海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山邻近海域的水动力条件下,上述4种排放方式中,岸边紧急排放对近岸海域的污染最严重。在事故排放这一最不利工况时,金山排海工程所选定的排放口,紧急排放对纳污海域环境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不会影响到小金山岛等敏感水域的水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潮汐变化对连云港田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温排水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Landsat-8热红外数据,构建基于劈窗算法的温度反演模型,结合潮汐数据分析田湾核电站邻近海域的温排水分布规律。得出结论:基于Landsat-8数据的劈窗算法温度反演模型应用在田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温排水的监测效果较好;潮汐运动直接影响田湾核电站温排水的时空分布与扩散方向,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核电站温排水常规性监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桑属花粉在南海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桑属(Sonneratia)植物是热带滨海特有的盐滩植物,是气候和环境的指示植物,其花粉可作为滨海相沉积的重要标志。此属花粉在南海南部晚第四纪地层中分布较广,在南海中部的深海盆地,由于海流的影响,也有少量的断续分布,而处于南海北部的香港地区,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地层中,曾大量出现过。分析海桑属花粉在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分布,对深入研究南海海区的物质来源、古环境和古气候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开阔海区的风暴潮,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Taylor底摩擦二次率的拖曳系数随空间的分布及拖曳系数与水深、海底粗糙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底摩擦二次率的可靠性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象山港电厂温排水的实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象山港电厂温排水的热污染问题,对其附近海域的潮流和水温扩散进行了实测研究,给出了该海域潮流及水温扩散的特征。同时利用近海潮流模式(ECOMSED)建立了象山港潮流三维数值模型,对研究海域的潮流和水温扩散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大小潮涨、落憩时刻的温升场的扩散范围,对比分析发现数模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夏季长江口外海区域上升流现象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涛  杨德周  尹宝树 《海洋科学》2009,33(11):65-72
基于Blumberg等(1996)的ECOMSED模式,对长江口外海区域夏季的上升流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式综合考虑径流,风应力,环流,热通量和M_2,S_2,K_1,O_1四个主要分潮的作用,从而提高长江口外海区域上升流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通过各种控制实验分析了其动力机制,进一步说明本区域影响上升流的主要因子.数值实验表明,长江口外水下河谷的南边(杭州湾口门中心东侧),上升流主要是由向北流动的台湾暖流通过底Ekman效应和陆坡的抬升共同作用产生的.夏季偏南风对长江口外水下河谷西侧上升流的产生有一定影响,但作用不大.此外,潮汐潮流对上升流的产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在本文关注的上升流区潮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无动力或破损的船舶在海上自由漂移对海上的各项生产活动是一个巨大的危险。通过对海上漂浮的船舶进行受力分析,考虑船舶的外形特征及漂浮状态,建立了海上船舶漂移轨迹模型,对船舶海面以上与以下侧向投影面积之比(面积比)、风拖曳系数、流拖曳系数等参数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针对2018年1月6日爆燃的"桑吉"油轮漂移轨迹开展了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针对不同类型海上船舶的漂移轨迹有一定合理的模拟能力,船舶面积比是准确模拟漂移轨迹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该模型对风拖曳系数、流拖曳系数较为敏感。针对"桑吉"油轮的模拟,科氏力的作用不可忽视,考虑科氏力作用后漂移轨迹的模拟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给寒区海域的波浪能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一种合理推算冰水共存海域波浪条件及波能流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将海冰模型与水动力学模型耦合模拟得到的冰浓度以线性修正函数的方式纳入波浪模型的海面摩阻风速方程中,并基于MCT (model coupling toolkit)耦合器将海冰模型、水动力学模型与波浪模型进行实时耦合。基于该方法模拟了渤海冬季寒潮大风期间的海冰以及波能流密度的演化。模拟结果表明,在2012年2月5~8日寒潮大风期间,结冰区域占到渤海总面积的1/3,约有76%的渤海海域的平均波能流密度受海冰影响减小,其中辽东湾近岸的波能流密度平均受冰影响最多减小了100%,而渤海湾和莱州湾近岸受冰影响最多分别减小了60%和50%。即使是无冰覆盖的老铁山水道,其波能流密度的最大值也受冰影响减少了14%。耦合模拟可以更为准确地对渤海冬季的波能流密度分布进行评估,为波浪能发电厂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涌湾及邻近海域物理自净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和分步杂交方法建立了西涌湾及邻近海域的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海域的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对拟建排污口标识质点的运移轨迹进行跟踪,通过计算公式,给出了西涌湾及邻近海域的水交换活跃区和滞缓区,并为拟设排污口进行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