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抛载系统是水下机器人安全工作的核心关键部分。以“思源号”全海深ARV(自治缆控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ARV作业过程中压载水下释放问题研究。通过在ARV底盘下侧布置下潜抛载模块,上艇体两侧对称布置上浮抛载模块,设计了一套基于电磁驱动的超高压水下抛载系统。利用Maxwell 2D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非接触式电磁铁作了静磁场数值分析,得到电磁铁的磁力线与磁通密度分布图,验证了抛载电磁铁可以满足压载吸附和抛弃的功能。设计了一种非磁性钛合金隔离片,用于消除电磁铁断电后存在的吸附效应,解决了抛载失败的问题。开展了电磁吸力测试、可靠性试验、超高压试验以及深海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全海深ARV抛载系统能够在深海环境下实现水下释放压载,为全海深ARV实现上浮下潜和水下浮态控制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河口北槽抛泥过程中,应用ASSM-Ⅰ型声学悬浮泥沙观测系统观测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走航式断面流速测量。研究发现:(1)泥沙浓度垂向分布形成至少三种结构类型,即上小下大的“L”型和指数型,上大下小的“漂浮”型;(2)受抛泥泥沙输移的影响,断面流场形成低流速区,或分布在水体表、中层,或贯穿整个水体,形成流速切变锋,它们的强度随抛泥泥沙输移扩散逐渐减弱;(3)在落潮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抛泥泥沙同时存在输移扩散和沉降过程。小潮型抛泥泥沙主要就近扩散和沉降,中潮和大潮型抛泥泥沙输移扩散范围较远。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在“珠江口航整治规划”研究中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对矾石浅滩抛泥区泥沙的运动规律及其对航道的回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试,就该抛泥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该抛泥区所抛泥沙主要沿矾石浅滩南移沉积,另有一部分西行进入伶仃航道,为减少航道的淤积,该抛泥区应适当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在“珠江口航道整治规划”研究中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对矾石浅滩抛泥区泥沙的运动规律及其对航道的回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验,就该抛泥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该抛泥区所抛泥沙主要沿矾石浅滩南移沉积,另有一部分西行进入伶仃航道,为减少航道的淤积,该抛泥区应适当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北槽抛泥流速和悬沙浓度时空分布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口泥沙运动有其独特的规律,需要采用高分辨率的观测手段进行系统的现场观测,以此发现河口流速和泥沙分布结构,进而探讨其形成机制,应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和声学悬浮泥沙观测系统,通过定点和走航式观测长江河口不同潮型和流态下流速和悬浮泥沙浓度时空分布发现:(1)不同潮型出现高浓度“事件”的次数和成因存在差异,中潮型出现高浓度“事件”的可能性最大;(2)抛泥泥沙浓度垂向分布至少有3种结构类型,即上小下大的“L”型、指数型和上大下小的“漂浮”型;(3)受抛泥泥沙输移的影响,断面流场形成低流速区,它们的强度随落潮流的扩散逐渐减弱;(4)不同潮型的落潮流表现出不同的输移行为,大、小潮型落潮流偏北,中潮型落潮流偏南;(5)在落潮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抛泥泥沙同时存在输移扩散和沉降过程,小潮型抛泥泥沙主要就近扩散和沉降,中潮和大潮型抛泥泥沙输移扩散范围较远。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6,(9):5-5
关爱海洋动物,保护地球家园 位于北京动物园长河北岸的北京海洋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内陆水族馆。建馆七载,不辍耕耘,本着“陶冶大众、教益学生、维系生态”的企业宗旨,不断在业界创造辉煌。北京海洋馆拥有世界先进的维生系统,使用人工海水,总水量达18000吨。馆内巧妙地安排了“雨林奇观”、“触摸池”、“海底环游”、“鲨鱼码头”(将于2006年10月正式揭幕)、“国宝中华鲟鱼馆”、“鲸豚湾”、“海洋剧院”等七个主题的展示区域,馆内饲养和展示的海洋鱼类及生物达千余种、数万尾。  相似文献   

7.
尹毅  倪帮发 《海洋通报》1997,16(2):32-36
本文结合我国跨世纪特大工程“西煤东运新铁路通道”出海港(黄骅港)疏浚物倾倒区(即抛泥区)的选择,应用中子活化示踪砂技术进行了疏浚物倾倒区的疏浚经济性的研究,为疏浚物倾倒区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一一种测算方法。文中介绍了比选公式,测算方法及比选的经济效益,并应就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了讨论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今日军情     
一兵 《海洋世界》2001,(8):29-29
美海军现已研制出一种兼有潜航功能的快艇,这种被称为“潜水船”的快艇计划于7月份送抵英国接受英海军测试。该型船船身装有200马力的引擎,在海面上能以快艇的速度航行,当下潜时,引擎被收在艇身内,通过液压系统将水从前面吸入,从后面喷出,由此产生推力。“潜水船”由2人操作,最多可载4人。能够潜至9米的深度,用于运载炸药及小型军械。由于采用了隐形技术,该型船很难被雷达等测量装置发现。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16日上午9时30分,上海吴淞军港彩旗飘舞,军乐高奏。由高挂满旗的“深圳”号导弹驱逐舰载着“直九”型舰载直升机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海军舰艇编队圆满结束了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四国”的首次友好访问返回祖国。  相似文献   

10.
以大丰港航道临时抛泥区抛泥为研究对象,建立苏北辐射沙洲大丰港海域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航道临时抛泥区抛泥后的泥沙运移特征及对周边航道、锚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地形和边界的约束作用下,抛泥区的水质点运动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特征,大潮涨落潮水质点轨迹存在一定的流路分歧;抛泥区抛泥后,高浓度含沙水体呈南北条状形态,轴线与航道基本平行;涨急和涨憩时刻抛泥,悬浮泥沙对航道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落急和落憩抛泥,悬浮泥沙对锚地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1.
王美功 《海洋信息》1998,(7):F004-F004
参加“南海季风实验”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轮,载着63名斗志昂扬的船、队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于1998年4月24日从青岛港起航。笔者就有关海洋气候研究访问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中科  相似文献   

12.
1991年6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下,在长江口北槽航道上抛泥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放射性示踪沙试验。示踪核素为钪-46,总活度为17.95×10~(10)Bq(4.85Ci),示踪沙投放总量为495g。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定量观测底沙运移的方向、路线、速度和输沙率,以期为北槽航道上抛泥区今后能否继续作为抛泥区使用提供直观可靠论据。本次试验观测资料表明,在北槽航道上抛泥区,在中小讯期间,无论是涨潮时投放的示踪沙还是落潮时投放的示踪沙都受落潮流控制,并向北槽航道中段输移。据测量资料分析,在上口抛泥区投放的示踪沙最终沿着110°的运动方向以758m/d的运动速度,在269~#航标附近进入挖槽,单宽输沙率为47.8m~3/md。  相似文献   

13.
施征 《海洋世界》2006,(8):40-46
美国的“宙斯盾”(Aegis)系统是现今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型综合防空预警系统,该系统自诞生之日起,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山姆大叔”手中又一件教训他人的法宝。无论是向利比亚的卡扎菲“施放冷箭”,或是多次“痛打”伊拉克的萨达姆,还是同南联盟的米洛舍维奇“过招”,全世界都能清楚地看到“宙斯盾”系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现在不妨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宙斯盾”系统的发展历程、各型号的性能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4.
洪在地  刘斌 《海洋测绘》2020,40(6):39-42
为提高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的作业精度和性能,开展无人艇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集成优化技术研究。借助仿真分析手段,对艇型及设备布置进行优化研究,并开展多传感器集成、时间同步、盲区无缝和实时拼接技术研究,设计并集成了无人艇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实验表明,无人艇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获得的水上水下数据的平均垂直误差为0.12m。所提出的无人艇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是可行的,可为测绘艇和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空旋翼无人机载LiDAR系统通过无人机平台集成三维激光扫描仪、定位定姿系统(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为快速获取海岛、海岸带等测区地理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首先比较了旋翼无人机LiDAR系统与传统机载LiDAR系统的不同之处,然后在海岛测绘实例中分别使用中海达ARS-100机载LiDAR系统和华测AS-300H机载LiDAR系统进行了同一海岛地形测绘,期间使用GNSS RTK技术采集地面特征点三维坐标作为校核点,检验了两种国产旋翼无人机载LiDAR测量系统在海岛测绘中的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国产设备绝对精度均达到±10 cm以内,验证了旋翼无人机载LiDAR技术在海岛礁测绘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南极中山锚地的选择条件,勘测实施过程及水文、气象特点,并对测量区域作了分析研究与评价,科学地确定了适合科考船抛锚的锚地,致使“雪龙”船首次在中山锚地抛锚试抛成功,结束了中山站附近海域无锚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大深度潜航器水下空间运动特点,建立描述其空间运动的数学模型,并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 MATLAB\Simulink 软件完成潜航器空间运动仿真模型的开发。在搭建的仿真模型基础上,通过数学仿真手段分析了潜航器在螺旋下潜、抛载过渡、定角爬升、稳定至水面航行状态下的水下运动全过程,给出了具有弧形翼板的潜航器外形设计方案的运动能力仿真评估,为后续潜航器运动能力优化设计提供仿真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GPS动态点定位”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用伪距观测量进行动态点定位及其数抛处理的数学模型; (2)从点定位的误差来源出发,分析所能达到的理论精度和适用范围; (3)介绍作者初步开发的“KSPP—DP”软件; (4)分析实测数据的验算结果,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提出自制的柔性砂带轮,它是用于零件曲表面磨削抛光的新型磨具.该柔性砂带轮的优点是:磨抛噪声低;砂带利用率高;更换周期长。本文给出了该磨具的结构原理,并对其磨抛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依托秦皇岛北戴河中海滩养护工程,对养滩前后不同时期抛沙区内外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实验,获得沉积物粒度参数,并结合Gao-Collins粒径趋势模型,对海滩养护后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沉积物输运变化以及抛沙区外未养护海滩沉积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滩养护后,抛沙区内沉积物粒度总体细化,在养滩初到养滩之后6个月期间,抛沙区内沉积物变细、分选变好,这是由于外来抛沙的混杂和夏季ES向波浪的搬运作用,抛沙物质和原始海滩沙混合,抛沙区外变化趋势相反.养滩9个月后,由于冬季暴风浪的增多,抛沙区内沉积物遭受侵蚀并在抛沙区外淤积,抛沙区内沉积物变粗、分选变差,抛沙区外沉积物变细、分选变好.15个月后,抛沙区内外沉积物均变细,冬季侵蚀的海滩得到恢复.沉积物净运移趋势由沿岸输移逐渐变为垂岸输移,这是由于经过1年多的时间,海滩与区域动力环境相适应,海滩处于横向输沙动态平衡的状态,即夏季向岸输沙、冬季离岸输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