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伯利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振信 《地球学报》1991,12(2):99-114
本文利用了100多个金伯利岩的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用Si/Mg、C.l——(SiO_2+Al_2O_3+Na_2O)/(MgO+2K_2O)、Mg/(Mg+Fe)比值及SiO_2、Al_2O_3及Na_2O含量研究了金伯利岩的混染程度。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金伯利岩受到了混染作用的影响,它们的成分实际上不能代表形成这些岩石的岩浆的成分。金伯利岩的Al_2O_3和Na_2O的含量比其他碱性超基性及基性岩石的Al_2O_3和Na_2O含量低得多。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比不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的MgO、(Cr_2O_3+NiO)高,而TiO_2+Al_2O_3+Na_2O+K_2O+P_2O_5低。 我国金伯利岩中Cr-Al,Ni-Co,Ni-Cr,Ni-V,Sc-Ti,Zn-Ti,Ba-Sr,Zr-Hf,Nb-Ta,U-Th,K-Rb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华北富磷碱性-偏碱性杂岩的岩浆成分和岩浆熔体结构对岩浆的含磷性和磷的富集起着控制作用。磷的富集作用发生在岩浆起源阶段和岩浆分异作用(岩浆不混溶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演化过程中,P_2O_5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严格受岩浆成分、熔体结构(如NBO/T,M/F)和α_(SiO_2)、μ_(K_2O)控制,表现为P_2O_5含量与SiO_2、K_2O、K_2O+Na_2O及CaO/(MgO+SiO_2)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沉积岩中的主要氧化物:SiO_2,Al_2O_3,K_2O,Na_2O,CaO的丰度及其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值的变化与物源区类型和板块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利用砂岩的化学成分可以判断其形成时的板块构造背景。笔者重点研究了造山带中重要且分布广泛的复理石中杂砂岩的化学成分及其与板块构造背景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用于推断复理石形成时的板块构造背景的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双变量判别图。经对15组不同时代复理石的180个化学成分进行投影分析,能有效地分开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的复理石。  相似文献   

4.
从岩石化学特点看板溪群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白俊  郝杰 《湖南地质》1991,10(3):186-188,206
将板溪群和冷家溪群杂砂岩全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在SiO_2-K_2O/Na_2O图解、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图解、Na_2O-K_2O图解以及(K_2O+Na_2O)—Al_2O_3图解上投点,发现多数板溪群杂砂岩样品点落在被动大陆边缘区,而冷家溪群杂砂岩样品点则多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因此认为,板溪群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而冷家溪群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用计算机选取地球化学找矿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总结的地球化学找矿参数,大多数是作者个人对该矿种地球化学特征的经验性总结,局限性较大。为了探索更有助于找矿的地球化学参数,我们以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矿床为例,用计算机对国内外已知含金刚石程度的17个岩体的30件样品中SiO_2、Al_2O_3、Fe_2O_3、FeO、MgO、CaO、NaO、K_2O、CO_2、MnO、P_2O_5、TiO_2共12个分析项目进行了任一组合方式的计算,然后对每一组合参数进行错判率检验,最终选出错判率小于6—10%的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矿床地球化学找矿参数为:MgO/MnO、CaO/TiO_2、SiO_2/(Na_2O+K_2O+CO_2)、K_2O/(CO_2+MnO),MgO/(MgO+CaO+K_2O+NO_2O)等22个  相似文献   

6.
福建西部早古生代杂砂岩特征及其源区和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玉磷  邱盛安 《地质论评》1989,35(6):501-511
福建西部早古生代杂砂岩属富石英杂砂岩类。稳定碎屑石英的高含量和不稳定碎屑长石、岩屑的强烈贫化,表现了沉积物具再旋回特点。很高的SiO_2含量及CaO、Na_2O的贫化,并以低的Fe_2O_3+MgO、Al_2O_3/SiO_2、TiO_2和高的变化极大的K_2O/Na_2O、Al_2O_3/(CaO+Na_2O)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杂砂岩相类似。稀土元素模式及其参数特征相似于现代的和古代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沉积的杂砂岩。分析表明,本套杂砂岩的源岩是以沉积岩、浅变质岩为主和中—酸性火成岩混合组成,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构造上不活动的被动大陆边缘或弧后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探讨了藏南地区三叠系涅如组含放射虫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区的硅质岩呈黑色、灰黑色或灰褐色薄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对研究区的硅质岩的主量元素运用了Fe-Mn-Al三角成因判别图、Al/(Al+Fe+Mn)比值、K_2O/Na_2O比值、Si/(Si+Al+Fe)比值、100×(Al_2O_3/SiO_2)-100×(Fe_2O_3/SiO_2)、Al_2O_3/(100-SiO_2)-Fe_2O_3/(100-SiO_2)及Al_2O_3/(Al_2O_3+Fe_2O_3)-Fe_2O_3/TiO_2图解等,显示硅质岩为具有生物成因的非热水或弱热水的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硅质岩的稀土元素ΣREE变化较大,通过对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和球粒陨石标准模式图对比、Al_2O_3/(Al_2O_3+Fe_2O_3)-LaN/CeN图解及特征指数Ce/Ce*和LaN/CeN分析研究,显示硅质岩为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深海的过渡环境;对硅质岩的微量元素运用了U/Th及Ni/Co比值,显示了非热水沉积物的环境特征。综合研究分析岩石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等因素及生物特征,可以得出研究区的硅质岩具有生物特征的非热水的大陆边缘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累托石发现于辰溪县西北部一个水晶矿床的泥质物中。呈白色板状或片状,镜下呈纤维状。油脂光泽,比重2.25。SiO_2和Al_2O_3的含量分别为50.78%和33.69%,F_2O_3、FeO、MgO、K_2O、Na_2O、CaO、MnO和P_2O_5的总含量为4.91%。化学式为(Na_(0.415),Fe,K_(0.025),Mg_(0.018),Ca_(0.015))_(0.519)(H_3O)~+{Al_2[Al_(0.582)Si_(3.418)O_(10)](OH)_2}·3H_2O。  相似文献   

9.
以东准噶尔北塔山一带泥盆纪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安山岩及玄武岩样品SiO_2含量47.26%~68.03%,Al_2O_3含量14.61%~20.08%。Na_2O含量1.01%~4.39%,K_2O含量0.26%~3.02%,Na_2O/K_2O为0.55~10.50。酸性火山岩SiO_2含量67.55%~70.46%,Al_2O_3含量13.7%~14.92%。Na_2O含量2.93%~3.53%,K_2O含量3.06%~3.34%,Na_2O/K_2O为0.96~1.06。所有样品里特曼指数0.32~4.08。稀土元素总量44.91×10~(-6)~247.98×10~(-6),轻稀土略富集((La/Yb)N=1.83~5.76),δEu=0.74~1.13。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富集,Ta,Nb亏损强烈,绝大部分样品Nb含量小于11×10~(-6),K*(2KN/(TaN+LaN)、Sr*(2SrN/(CeN+NdN))多大于1,显示消减带火山岩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北塔山一带泥盆纪火山岩形成于卡拉麦里小洋盆的洋壳向北俯冲过程中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0.
毛立全  马原 《甘肃地质》2017,26(2):31-37
在甘肃北山西三羊井东一带产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碳酸盐质岩体。该岩体呈不规则带状、小岩瘤状产出,岩体与围岩之间具明显的港湾状、枝状侵入接触、岩石不具层理、岩石表现出的细粒结晶等粒结构、岩体内见围岩捕掳体(碳酸岩内部发育的部分捕掳体与围岩成分一致)及与其伴生的超镁铁质岩(橄榄岩)等特征均表明其为火成碳酸岩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岩石具富CaO(54.41%~54.52%)、CO_2(43.36%~43.39%),贫SiO_2、TiO_2、MgO、MnO、Fe_2O_3、FeO、Na_2O、K_2O的特点,CaO/(CaO+MgO+FeO+Fe_2O_3+MnO)比值为0.99,为方解石碳酸岩;岩石稀土总量低(ΣREE=11.20×10~(-6)~12.00×10~(-6))、铕负异常(δEu=0.30~0.33)明显,轻重稀土略有分馏(LREE/HREE为4.11~4.85,(La/Yb)N为9.30~9.70),明显不同于幔源成因的碳酸岩,也不同于沉积成因的碳酸盐岩,而与壳源成因的碳酸岩类似。根据上述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碳酸岩为沉积碳酸盐岩在内侵幔源岩浆作用下发生熔融而成的火成碳酸岩。  相似文献   

11.
博格达晚古生代岛弧的沉积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方国庆 《沉积学报》1993,11(3):31-36
博格达地区上古生界以极其发育的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为显著特征,并且具有如下沉积建造组成及特点:(1)石炭系火山岩为CA系列,下二叠统火山碎屑岩为CA+TH系列,且都形成在岛弧—造山环境下;(2)早期发育巨厚的岛弧型安山质火山—沉积建造;(3)下二叠统砂岩化学成分以低Si0_2Al_2O_3(<6)和低K_2O/(Na_2O+CaO)(<0.5)为特征.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双变量图解分析表明其形成在大洋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4)下二叠统浊积砂岩骨架矿物组分的QmFLT,QpLvLs图解分析揭示物源区为弧造山带。以上特点综合表明博格达在晚古生代为岛弧。  相似文献   

12.
云南腾冲地区晚白垩世(81 Ma)滇滩花岗岩具有类似于典型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如高K_2O+Na_2O(6.37%~8.68%)和低Al_2O_3(最高为13.1%)、P_2O_5(0.01%)含量,明显亏损Ba、Sr、Ti、Eu等元素;同时具有明显高的K_2O/Na_2O(除15DT-11为56.9,其余为1.51~1.58)、FeO/(FeO+MgO)(0.76~0.90)和10000Ga/Al(3.26~3.72)比值。另外,研究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组成与实验岩石学研究结果相吻合,如具有较低的CaO(0.65%~0.78%)、Al_2O_3(12.40%~13.10%)和Mg O(0.11%~0.32%)含量等。滇滩花岗岩上述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很可能暗示其为英云闪长质或花岗闪长质原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广泛发育的晚白垩世岩浆作用及区域构造背景,滇滩A型花岗岩很可能为陆-陆板块碰撞后因伸展作用引起的地幔物质上涌增温导致地壳熔融产生的一期重要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3.
安徽铜陵矿集区硅质岩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铜陵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到大隆组(P_1q—P_2d)各层位中硅质岩分布广泛。通过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的详细观察和硅质岩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硅质岩是热水活动间歇式、多次活动的结果。硅质岩构成铜陵地区二叠系主要的矿(源)层或矿胚层(Protore)之一。硅质岩具有低 Fe_2O_3/FeO、SiO_2/Al_2O_3、SiO_2/(K_2O+Na_2O)、SiO_2/MgO、MnO_2/TiO_2 值;低 Co高 Ni,Co/Ni<1,U/Th>1;低 ∑REE,负 Ce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等热水沉积物的特征,为热水沉积的结果。氧同位素估算的热水古温度为49~249℃(高温部分有后期岩浆的叠加扰动)。硅质岩是铜陵地区二叠系层控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对于隐伏矿床的寻找和矿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黄铝土矿位于黔中修文铝土矿成矿带,矿体产于石炭系下统九架炉组,呈似层状、层状产于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白云岩之上,石炭系下统摆佐组灰岩之下,矿床成因类型为古风化壳沉积型。矿石自然类型以碎屑状为主。含铝岩系中主量元素以Al_2O_3、SiO_2、TFe_2O_3及LOI(烧失量)为主,BaO、K_2O、Na_2O、P_2O_5等含量相对较低, SiO_2、TFe_2O_3与Al_2O_3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iO_2与Al_2O_3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微量元素Zr、Sr、V、Li、Ga、Sc等含量相对较高,Sn、Ta、W、Be、Pb、Cs等含量相对较低;环境敏感要素Th含量及Th/U比值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半咸水-淡水沉积环境,成矿作用可能是由沉积混杂和风化沉积作用形成;Sr/Ba比值表明铝土矿经过海陆交互沉积。含铝岩系中ΣREE值较高,ΣLREE/ΣHREE比值为1.4■5.71,表现为轻稀土比重稀土富集,具有δEu负异常、δCe异常不明显的特征。含铝岩系Ce/Ce*=1.0■2.8,平均1.91,表明含铝岩系主要形成于富氧的沉积环境。综合研究表明,本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铝土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母质,古喀斯特岩溶盆地为铝土矿沉积提供了有利场所和剥蚀风化条件,后期构造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造成硅铁流失和铝的富集,最终形成优质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15.
应用陆地卫星 TM 资料对南盘江地区进行了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检测研究。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褪红”、“粘土矿化”、“碳酸盐矿化”等烃类蚀变异常现象。选择 FeO/Fe_2O_3作为褪红的成分因子;(K_2O+Na_2O+Al_2O_3)、(K_2O+Na_2O)/Al_2O_3、(K_2O+Na_2O+Al_2O_3)/S∶O_2和 K_2O/Na_2O 等作为粘土矿化的成分因子;CaO+MgO 和 CaO/MgO 作为碳酸盐矿化的成分因子。利用 TM1/TM3、TM1/TM4识别褪红蚀变信息,TM5/TM7、TM5/TM4用干识别粘土矿化和碳酸盐矿化蚀变信息。建立了地球化学—光谱—遥感图像三位一体的遥感找油气模式,根据油气遥感色调异常对南盘江地区进行了评价和分类。  相似文献   

16.
绿柱石是一种重要的含铍矿物,化学组成为:3BeO·Al_2O_3·6SiO_2,各成份含量的理论值为:BeO14%,Al_2O_319%,SiO_267%,其中部分铍常被钾、钠、锂、钙、铁等金属元素置换。 一般分析项目有:SiO_2、BeO、Al_2O_3、TiO_2、Fe_2O_3、CaO、MgO、Li_2O、K_2O、Na_2O、Rb_2O、Cs_2O、H_2O~±,有时还分析Nb_2O_5、Ta_2O_5。  相似文献   

17.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沱沱河地区赛多浦岗日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MgO、SiO_2、(Na_2O+K_2O),相对贫Al_2O_3、FeO~t的特征;镁质率(M=0.60~0.65)高,∑Al值(1.30~1.39)偏低,中等Fe/(Mg+Fe)(0.42~0.44)比值,为镁质黑云母;估算其结晶温度为580℃~645℃,且岩浆体系具有较高的氧逸度。黑云母的成分特征显示其寄主岩体为造山背景下形成的钙碱性花岗岩,其源区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怎样证明岩浆分异出热液这个问题上,有关方面的工作已有不少进展,但问题似乎没有完全解决。例如华南燕山期花岗岩中的含钨石英脉,从地质上来讲,含钨石英脉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因为在空间(产于花岗岩中)和时间(晚于花岗岩)上它们是密切相关的,但如果深究花岗岩怎样分异出热液时,又难以作出肯定的回答。岩浆与流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在热力学相图上,可简单地用SiO_2—Na_2O+K_2O+Al_2O_3—CaO+MgO+FeO+TiO_2,+P_2O_5体系来表示岩浆;而流体则常用NaCl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贵州剑河方陇剖面留茶坡组硅质岩的成因和沉积环境,用X荧光光谱仪和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其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硅质岩的SiO_2含量较高(平均值为87. 67%),Al_2O_3、Fe_2O_3、MnO平均含量分别为5. 21%、1. 15%和0. 005%,Al/(Al+Fe+Mn)、Al_2O_3/(Al_2O_3+Fe_2O_3)、K_2O/Na_2O和MnO/TiO_2的平均值分别为0. 77、0. 82、36. 07和0. 028;ΣREE值为13. 94×10-6~89. 36×10-6,平均值为59. 69×10-6,低于澳大利亚后太古宙平均页岩(PAAS,ΣREE=184. 8×10-6),高于扬子地台部分同时期深水盆地硅质岩,LaN/YbN和LaN/CeN平均值分别为1. 17和1. 43,具有一致的弱负Ce异常(平均0. 77),无明显的正Eu异常(平均1. 00),U/Th平均值为0. 21。研究表明,贵州剑河方陇剖面留茶坡组硅质岩的成因倾向于正常海水沉积成因,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沉积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陆源碎屑物质的输入。  相似文献   

20.
莫来铁尖晶岩中的莫来石是首次发现的一种火山岩型莫来石。在全岩X射线粉晶衍射图上莫来石的d值(nm)为:0.5378(5),0.3428(9),0.3385(10),0.2693 (4),0.2545(5),0.2295 (2),0.1601 (2),0.1542 (4),0.1443 (2)。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莫来石的成分(%)为:SiO_2 28.96,TiO_2 0.53,Al_2O_3 67.13,FeO 3.06,MnO 0.05.MgO 0.02,Na_2O 0.21,K_2O 0.02,Cr_2O_3 0.05, NiO 0.02。这种莫来石是从玄武岩浆演化后期产生的富Al_2O_3、FeO(Fe_2O_3)和贫SiO_2的莫来铁尖晶岩浆中直接结晶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