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正迎来热潮。但是鉴于海岛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如何更好地在开发与保护中寻找平衡,已经成为海岛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引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概念,初步分析了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亟须引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在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以及管理中的应用,为用岛者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资源和管理者科学规范地管理无居民海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岛岸线界定标准及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岸线是决定海岛自然形态和海岛面积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海岛岸线界定存在任意性、与实际不相符等诸多问题,给管理部门和用岛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海岛岸线界定标准进行基本的梳理。本研究结合具体实践工作,提出以海水长期作用形成的"痕迹线"作为界定海岛岸线的标准,以期为开展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管理等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新时代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性以及我国相关立法过程和管理措施;重点围绕我国海岛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践,以南麂列岛、獐子岛和舟山群岛为例,分别分析保护修复、生态利用和绿色开发3种海岛生态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保护修复型以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生物资源及其生境修复为主,生态利用型以坚持生态理念、提升产业科技含量、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科学规划和管理为主,绿色开发型以制定规划、构建合理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为主;3种模式的共同点为海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交叉选择和综合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岛生态发展的6点建议,即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加强动态监视监测和大数据整合、建立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针对海岛的国家制度《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了。这是我国海洋事务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除有18 000 km余的大陆海岸线外,还有14 000 km余的岛屿岸线,海岛众多,面积大于500 m2的岛屿有6 500余个,其中约94%为无居民海岛;面积在500 m2以下的岛屿和岩礁数量巨大,约上万个。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旅游、港口等资源丰富,是我国国民经济走向海洋的“桥头堡”,也是海外经济通向内陆的“岛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  相似文献   

5.
海岛是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开展诸多涉及海岛的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效果已显现。海岛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是检验生态修复工作效果的重要工具,目前的评价方法多集中于对工程指标的评判,而缺乏对修复项目整体效果的考察。文章从海岛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情况、海岛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成效、海岛生态修复外溢效益3个方面,构建海岛生态修复成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海岛生态修复成效。  相似文献   

6.
无居民海岛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居民海岛为研究对象,将生态补偿机制引入无居民海岛管理领域,介绍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阐述了构建无居民海岛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和重点内容,为我国无居民海岛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长期海岛调研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海岛生态状况与生态保护工作的特点,把握海岛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条件,找出限制海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针对这些因子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海岛生态保护工作进行调控,探讨构建海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SD基础模型过程与方法,进行海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管理对策理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遥感中的像元二分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海岛植被覆盖度,形成了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海岛生态系统状况的植被生态遥感评价指数,有助于不同海岛之间植被生态状况的对比分析和评价.选取舟山群岛中3个面积较大的海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陆地卫星TM遥感资料,计算得到3个海岛的植被生态遥感评价指数.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9.
无居民海岛森林是海岛重要的植被资源,对于维持海岛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海岛森林保护应当结合海岛森林的生长和分布的实际情况,通过划定保护范围、引种改造、建设防护林、增强宣传、实施海岛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行保护。对无居民海岛森林保护的研究可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作为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生态补偿也被作为研究的方向逐渐得到重视。文章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针对无居民海岛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特征、建立的必要性、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措施的完善等方面展开研究,重点从法律政策体系、评价标准体系、融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等角度构建并完善我国无居民海岛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如何妥善处理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系统损失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我国沿海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分析了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单纯收取生态补偿金并不能实质性解决海洋开发活动带来的海洋生态损失问题,实施生态修复是降低和减缓海洋生态系统损失的主要手段;建议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来连接海洋生态损失与海洋生态修复,量化用海单位所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和生态修复所带来生态系统功能增益,进而指示海洋生态损失与海洋生态修复是否达到平衡;进一步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的技术框架,为落实与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加深对我国海岛生态系统的认识,并为海岛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海岛生态退化的原因,提出海岛生态修复的目的。通过对海岛陆域、潮间带和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可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的探讨,认为全岛综合考虑的海岛生态修复技术是实现海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角果木和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海洋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海洋生态资源集约节约与可持续利用,文章在梳理国内现有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模式、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案例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生态产业化模式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认为,海洋生态产业化需具备3个必备条件:①实施区域必须具有独特的可供开发的海洋自然生态资源优势;②产业化过程必须控制在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限度内;③要符合海洋产业发展规律。基于生态产业化模式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①明确1个发展目标:实现海洋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②奠定好2项工作基础:做好资源调查评价和生态承载力评估;③建立3个支撑保障:顶层规划、监管机制和引导机制;④创造4项推动力:通过政策、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产生创新发展的动能;⑤建立5步实现路径:逐步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模式,最终形成新业态。在推动海洋生态产业化的进程中,建议将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的监管工作贯穿于生态产业化的全过程,严格禁止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产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加大海岸整治修复力度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沙坝-潟湖海岸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因人类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是“蓝色海湾”等整治修复项目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辽宁省浮渡河口沙坝-潟湖为例,总结国内外河口沙坝-潟湖主要生态修复思路和方法,提出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坝-潟湖受损机制和生态修复评估体系构建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深入推进我国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和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提升整治修复能力两方面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黄河口生态监控区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出发,国家海洋局于2004年建立了黄河口生态监控区,旨在掌握该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以期实施有效管理.本研究基于2004年的黄河口生态调查数据,从海岸线演变、黄河水入海量、营养盐状况、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海洋生物等方面简述了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的生态状况,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黄河口生态资源的管理及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岸海域污染的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雄志  杨喜爱 《海洋科学》2004,28(10):75-81
近岸海域包括从潮间带至大陆架边缘内侧的水体和海底,生境复杂多变,其间生活的生物种类较丰富,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三大生态类群。正常海域生态系统内部具有协调结构和功能,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于近几十年海岸带地区经济的发展,近岸海域污染日益严重,海域生态系统受到极大的干扰,生态系统结构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生物种类和数量日趋减少,污染敏感种类消失,耐污种的数量增加,这种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的响应即为污染生态效应。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响应做出评估,可以了解海  相似文献   

18.
海草场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草场作为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尽管其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比例很小,但其具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在地球系统碳循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海草本身还可以作为其他附着生物的附着基,进一步提高了海草场的初级生产力,并为许多海洋动物提供了适宜的食物。海草场的存在,改变了海草场内的流体动力过程,加速了悬浮颗粒的沉降,对稳定海底底质和净化水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海草本身可以作为一些海洋动物的食物,同时其复杂的地下和地上结构还为一些海洋动物提供了庇护和栖息场所。而海草植物体的大部分,将最终被微生物分解利用,所产生的营养盐可以满足其它初级生产者生长所需。本文通过总结世界范围内海草场生态学研究成果,旨在阐述海草场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功能,以提高人们对海草场生态功能的认识,唤起人们对海草场的重视与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本文总结和分析了青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并对未来一个时期城市发展,特别是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战略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关系。实现优化海洋资源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相统一,不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虾无公害生态育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稳定性二氧化氯对对虾育苗用水预先消毒处理,再配合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封闭式生态育苗。结果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氯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有益微生物制剂能促进氨氮转化,稳定pH值,确有改善水质之功效,可做到育苗全过程不用抗生素和换水。该方法能提高对虾育苗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培育出的虾苗个体大小均匀、丰满度高。用假设检验法进一步证实实验组虾苗平均体长与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性水平a≥0.05),两批幼体体长T检验值分别为-5.0和-5.5,实验组个体差异小于对照组,S2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