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多期变形和构造层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层:下构造层下亚构造层的麻源群(古元古代)、下构造层上亚构造层马面山群(中元古代)和中构造层长汀浅变质岩系(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麻源群存在四个世代的变形,前两个世代以深构造层次共轴叠加的平卧褶皱为特征,后两个世代则发育浅构造层次的斜歪褶皱和膝折带构造。马面山群发育三个世代的构造变形,自早而晚分别为:深构造层次平卧褶皱、浅构造层次的紧闭相似褶皱及膝折带构造。长汀浅变质岩系除局部地段可能存在紧闭褶皱外,以膝折带构造及宽缓褶皱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2.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的P—T—t轨迹和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华林  庄建民 《福建地质》1993,12(3):182-194
闻北前寒武纪变质岩是华夏古陆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闽北麻源群和马面山群变质岩详细的变质变形关系的研究和石榴子石环带测定P-T-t轨迹的应用,结合构造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证实了麻源群变质岩形成于早元古代或更老年代,在早元古代末期遭受过中压、中高温变质,但在晚元古代晋宁期与中元古代形成的马面山群岩石一起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表现为早元古代麻源群岩石遭受强烈改造,具有早期地壳再活化特点。麻源群岩石完整的晋宁期变质P-T-t轨迹不支持正常大陆碰撞的假说,它的形成与异常的地幔热流有关,很可能为一种地壳增厚和地幔减薄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红山铜(铁)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控于康滇地轴早元古代裂陷海槽背景下发育的梳状断裂构造系;梳状断裂构造系通过控制沉积盆地、曼岗河组沉积作用、火山活动等间接控制了铜(铁)矿空间展布和定位.大红山矿区外围找矿首先应沿着同沉积断裂寻找古海底洼地.在康滇地轴基底大红山群及同时代含矿火山-沉积建造普遍被中生界覆盖的情况下,同沉积断裂相对于其他标志可能更易于识别,因而可作为区内勘查大红山式铜(铁)矿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4.
吕梁山区早元古代地层层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根据吕梁山区中段1:5万盖家庄幅,马坊幅区调,发现前人所建立的下元古界野鸡山群以变质基性火山岩为核的向斜两翼岩性差异较大,岚河群在宝塔山一带呈倒转向斜产出,且发育两层基性火山岩,通过全区地层剖面分析,对比,认为下元古界黑茶山群、野鸡山群和岚河群并非依次上下叠置关系,而是侧向相关关系,并初步建立了早元古代岩石地层格架,这对早元古代裂陷海槽的盆地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秋金  李金梅  王芳 《江苏地质》2016,40(2):234-242
梅仙铅锌矿田形成于闽中大陆裂谷环境中,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代马面山群东岩组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内,层位和岩性控制特征显著。在充分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马面山群变质岩层序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对梅仙地区铅锌矿赋矿变质岩系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认为梅仙矿田中新元古代马面山群变质岩系自老至新为龙北溪组、东岩组。龙北溪组为下伏于东岩组的一套巨厚的海相硅质、钙镁质、半黏土质、泥砂质沉积变质岩系,间隙有小规模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喷发。东岩组为一套具多个旋回的"双峰式"(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与泥钙质沉积的喷发—沉积序列。研究认为,丁家山矿区与峰岩矿区的赋矿变质岩系并非同一层位,而是下伏于其下的含矿岩层,峰岩矿区深部具备寻找丁家山式铅锌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量的区调资料,利用断陷盆地的分析方法,通过地层剖面的横向对比,认为滹沱群的豆村亚群、东冶亚群以及系舟山的下元古界七东山组为侧向相变关系,郭家寨亚群形成于其后。在详细研究岩性、岩相的变化规律以及盆缘断裂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早元古代的岩石地层格架,分析了早元古代裂陷海槽的发育史。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区早元古代地层层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大量的区调资料,利用断陷盆地的分析方法,通过地层剖面的横向对比,认为滹沱群的豆村亚群、东冶业群以及系舟山的下元古界七东山组为侧向相变关系,郭家寨亚群形成于其后。在详细研究岩性、岩相的变化规律以及盆缘断裂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早元古代的岩石地层格早元古代裂陷海槽的发育史。  相似文献   

8.
广西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详细叙述了广西热水沉积型矿床的成矿时代、空间分布和控矿环境,指出主要的矿产种类有锡、铅、锌、锑、汞、金、铜、钨、锰、铁、磷、重晶石及黄铁矿。其成矿时代为早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及中生代,以泥盆纪为最重要的成矿时代;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分为桂北晚古生代裂陷锡-多金属成矿带及桂西南泥盆纪裂陷锰-重晶石-黄铁矿成矿带,次为桂东南早古生代裂陷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桂中-桂北泥盆纪走滑断陷铅-锌-重晶石黄铁矿成矿带及桂西北早中三叠世裂陷金矿成矿带,此外还有桂北-桂东元古宙裂陷铁-锡-重晶石成矿带;控矿构造环境为裂谷构造,成矿受裂陷槽及区域性同沉积断裂控制;控矿沉积环境主要为台沟相带,次为局限-半局限台地相带、开阔台地相带、生物礁相带及海槽相带。并指出广西的热水沉积岩主要有硅质岩、电气石岩、层状矽卡岩及重晶石岩。  相似文献   

9.
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本文在对闽北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进行较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以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为主,配合角闪石~(40)Ar/~(39)Ar法和全岩Sm-Nd法,获得了麻源群和马面山群及其有关岩石的大量年代学信息。研究表明,闽浙变质基底于1850Ma左右发生了强烈的岩浆构造热事件,导致花岗质岩浆的侵位,这一年龄可做为麻源群岩石的年龄上限。马面山群的年龄为1100—1438(?)Ma,变质年龄略小于1100Ma。测年结果表明,闽北变质基底在774—870Ma和426—458Ma时曾发生过两次叠加构造热事件,表现为岩石的混合岩化作用和/或变形作用以及岩浆活动等基底岩石的改造作用,这两个时期分别相当于晋宁运动和加里东运动。火山岩中2142—2589Ma的碎屑锆石年龄表明,本区或邻近地区有更老的早元古代甚至太古宙基底岩石,这对于认识中国大陆东南缘基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辛格尔变质核杂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辛格尔一带的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为一系列的变质核杂岩。其内核由早—中太古代古陆核组成 ,外核为晚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变质岩系构成的多层次构造增生楔 ,并有多期剥离断层配套。新元古宙代晚期震旦系为盖层。它是地壳多期伸缩构造的产物。变质核杂岩体是一个有利于成矿的构造体系。辛格尔变质核杂岩构造是一个对有色和贵金属等矿产成矿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11.
福建马面山群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对马面山群3个标准剖面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t=17.3~17.8亿年,εNd(t)= 7.6~ 7.8。研究表明: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宙而非加里东时期;政和一大埔断裂带为一长期存在、多阶段演化发展的构造单元。早期具克拉通上裂谷性质,为一发展不全的夭折裂谷。马面山群是华夏古陆上裂谷环境的产物。中元古宙(1.7~1.8Ga)高度亏损地幔(εNd(t)= 7.6~ 7.8)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华夏古陆(大量古元古宙—新元古宙地壳)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两种类型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3,自引:25,他引:28  
贺高品  叶慧文 《岩石学报》1998,14(2):152-162
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可划归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其中常见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属于典型的中压变质作用,并具有大陆碰撞带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达到低角闪岩相,它们和推覆构造所产生的构造增压作用有密切关系。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其中常见有石榴石、十字石、红柱石、堇青石、夕线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属于典型的低压变质作用,并具有大陆边缘岩浆增生带的逆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的变质条件达到高角闪岩相,它们和大量片麻状花岗岩侵位所引起的岩浆增温作用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辽河群和南辽河群、老岭群和集安群不是同一个裂陷槽内的“同时异相”关系或“上下叠置”关系,而是两个变质地体的变质岩系在早元古代晚期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省会东县金锁桥铁金矿床位于杨子地台西缘川滇黔铜多金属成矿带,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位,川滇黔菱形地块之会理-昆明裂陷带。该区经历了自早元古代弧后盆地、早中元中代拗拉槽、中元古代陆内裂谷、中晚元古代大陆边缘陆弧体、晚元古代后造山裂谷、古生代块断升降、地裂运动及中生代前陆盆地和山间断陷等漫长的地史演化,是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作基底、古生代海相沉积作盖层的长期隆起地带,具地槽型变质岩系活动带及地台沉积。构成了本区良好的成矿  相似文献   

14.
吉南古元古代集安群泥质变质岩P—T—t轨迹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南古元古代分布区大地构造划分为辽吉裂谷系和浑江裂陷槽,集安群是辽吉裂谷系早期产物。泥质变质岩呈北东向分布于裂谷带内,经历了形成期后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岩石建造、地质构造等研究基础上,通过变质作用研究,利用变质石榴石环带分析方法,建立了集安泥质变质岩P-T-t轨迹。该轨迹表明集安群形成以来经历了两次拉张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动态过程中,泥质原岩发生变质变形,P-T-t轨迹反映了该区古元古代地质演  相似文献   

15.
胶南造山带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同夺、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产偿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中基性火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闪  相似文献   

16.
福建顺昌仁寿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 《福建地质》2010,29(3):183-188
顺昌仁寿铅锌银矿贮存于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变质岩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秦巴及邻区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论述了秦岭一大巴山及邻区构造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新进展和新认识:(1)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区域成矿规律等方面论证本区没有真正的古大洋,而是“洋盆化”的多期次裂陷海槽;扬子陆与华北陆块是同一个岩石圈板块。(2)对本区重新划分构造(成矿)区,划分出11个板内裂陷一增生带的5个裂陷边缘过渡带。其中最重要的古秦岭裂陷一增生带等分别生成于元古代和早古生代。(3)秦岭构造带在不同地史阶段有不同的板内俯冲碰撞带  相似文献   

18.
占新建 《福建地质》2012,31(4):315-324
浦城管查铜矿位于峡口—古楼北北东向断裂带上,矿体贮存于早元古代麻源群南山组变质岩和晚侏罗世下渡组火山岩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黄庆敏 《福建地质》2009,28(2):81-91
中-晚元古代马面山群分布零散但较广泛,是福建省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含矿层位。不同地段的马面山群因岩性及其组合的差异,其含矿性及含矿特点也具明显差异。重点分析了马面山群岩石地层划分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研究省内主要矿化集中区马面山群对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控矿特点,认为马面山群中普遍发育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夹层,构成偏碱性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是研究区内基底矿源层和含矿层,中-晚元代的成矿作用主要受绿片岩及大理岩等钙硅质岩层位控制,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是成矿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在中-晚元古代马面山群中寻找块状硫化物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内蒙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系特征和变质动力学   总被引:13,自引:16,他引:13  
本文根据岩石组合、原岩建造、构造、岩浆事件,以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分析,认为内蒙大青山地区高级变质岩系由太古代和早元古代两个变质岩系组成。通过变质矿物组合的转变,讨论了它们的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太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与区域热流异常增高有关,早元古代高级变质起因于造山作用。它们是两次构造性质明显不同的麻粒岩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