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省石阡县城区附近石阡断裂区域出露地热水资源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石阡断裂构造是控制区内地热水资源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沿石阡断裂上下盘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赋存等特征,提出了石阡断裂上盘是进行理疗矿泉水资源勘查和开发的理想构造部位,下盘是进行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构造部位,为后期区内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边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属于我国地热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热水资源调查等成果,对马边地区地热水资源成矿地质条件、地热场和成因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可知:马边地区地热水补、径、藏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地热水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马边向斜轴部是深循环地下热水的可能富集部位,预测马边地区的民建镇是地热水资源有利的勘查区,找矿潜力较大。可通过人工钻井的方式进行开采,有望在井深2 000 m附近嘉陵江组上部的碳酸盐岩中找到高温地热水。分析结论可支撑服务于该地区地热水资源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2)
西安市三桥地区地热回灌井模拟区面积约25.99 km~2,地面平均标高约400 m。为预测该地区回灌井成井后在回灌条件下井区温度场和渗流场的变化,分析地热回灌井周围的地热资源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模拟区地下热水资源提供依据,建立地热回灌井的温度场和渗流场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初始温度场和初始渗流场进行确定,在不开采情况下模拟了回灌水温43℃和18℃以及回灌量50 m~3/h和80 m~3/h四种情况下连续回灌的情况,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第五年末的渗流场和温度场。从第五年末的模拟结果来看,目的层的地热回灌在四种不同的回灌条件下,对同一热储层的影响局限于0.8 km范围之内,实施回灌五年后,目的层的地热回灌对同一热储层的影响局限于0.8 km范围之内,回灌目的层的渗流场的变化是显著的。本次预测属单井回灌模拟,受实际开采条件限制,其预测结果虽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可对未来进一步完善多井开采与回灌模拟预测提供宝贵经验。为合理开发利用模拟区地下热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伴生诸多环境地质问题,人工回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影响人工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回灌水源类型,热储厚度、渗透性能、储水能力,地热水头大小及溶气状况等。就东营市城区馆陶组、东营组地热水资源的人工回灌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利用综合方法开展了分区评价,划分出回灌条件好区、较好区、一般区和较差区。对该区地热水资源人工回灌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萍  张宝明  金波 《贵州地质》2014,31(4):318-322290
黄果树郎宫风景区地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地质构造影响热储结构极为复杂多样。阐明区内地热地质条件、热储结构特征,对推动区内地热水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区内实际的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文场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在亚经济的深度范围内分别存在"带状"和"层状与带状组合"两种类型的的热储单元,阐述了各热储单元特殊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区内地热水资源勘查和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4)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地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地热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科学的开发利用好地热水资源对缓解能源压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江苏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江苏省178口地热井与温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收集大量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全省热储分布特征,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区域地质背景之间关系以及其受水岩相互作用等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可按构造及地层特征划分为四大地热资源区,区内地热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Cl-Ca、Cl-Na、SO_4-Ca、SO_4-Na,地热水的矿化度范围为297~2 1087 mg/L,pH值范围为6.59~9.17。地热水微量元素以氟化物、锶、偏硼酸、偏硅酸四种微量元素为主,主要富集在40℃~60℃的地热水之中。该研究结果对江苏省地热水长期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2)
从地热矿水地质构造背景入手,综合利用水化学及同位素测试分析、物探测量、综合测井等成果资料,对中土楼地热矿水的补给来源、热源、矿物元素来源、运移通道、储水空间及盖层等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地热矿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主要为大地热流及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量,矿物元素主要来源于水-岩溶解作用,运移通道和储水空间主要为发育规模较大的深部基底断裂构造破碎带及古风化裂隙,盖层为上部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地层。中土楼地热矿水属于中低温带状基岩裂隙型地热资源,区内基本具备地热资源形成的"源、通、储、盖"四方面条件,综合分析并总结了地热矿水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热水资源,本文分析贵州地下热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热储类型、热储结构类型和热储构造类型.在此基础上介绍贵州典型地热区,并对其地下热水资源分区.  相似文献   

9.
地热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宗军  曹红  王敏  赵俐红 《地下水》2009,31(1):78-83
作为巨大的清洁能源,地热水资源已被大量开发及利用。但是清洁能源并不清洁,其由地下深处带到地表的一些化学物质等对地面环境势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即危害。在介绍了地热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及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特别是地面沉降、热污染及地热水资源衰减等,并分析了这些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机理。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并为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勘查评价工作,提高利用效率等五余个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5)
基于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永春洑江地热单元地热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地热水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在断裂带复合处的楔形区内出露温泉,形成火山热-对流热混合型热水系统,其复合部位的楔形区是今后找水的主要靶区;该单元地热水资源较丰富,热水井口温度54.5℃~63.0℃,日可开采热量qc为1.866×108KJ/d,日可开采水量QW为1 087 m~3/d。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5)
晴隆县属于贵州地热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为研究该区域地热特征,以晴隆县光照镇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地热地质条件、成因模式和地热流体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可知:(1)研究区热源主要来自于地幔热传导,花鱼井断层(F_3)深部沟通热源,沿深大断裂带向地下深部下渗并赋存于热储含水层中的大气降水与来自于地幔热传导的热源汇合,并与围岩相互作用中溶虑、溶解岩石和气体中的化学组分而成为有开发价值的地热水,地热勘查类型属Ⅱ-3型;(2)从对研究区勘探孔地热流体水质分析检测结果看,其主要化学特征为:井口水温36℃;pH值为7.78,按酸碱度分类为中性水;总硬度值为426.62 mg/L,按硬度分类为硬水。水中阴离子以HCO_3~-、SO_4~(2-)、Cl~-、NO_3~-为主,阳离子以Na~+、Ca~+、Mg~(2+)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Mg型。研究结果对远期地热开采及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是一套主要由潮汐和风暴所影响的滨岸和内陆棚碎屑沉积.整个沉积序列由九种主要岩相组成,即粗砂岩/砾岩相(F_1),槽状交错层砂岩相(F_2),复合交错层砂岩相(F_3),巨型板状交错层砂岩相(F_4),丘状交错层砂岩相(F_5),平坦层状砂岩相(F_6),低角度交错层砂岩相(F_7),互层泥岩/砂岩相(F_8)和水道沉积(F_9).这些不同的岩相可构成三种典型的相组合,即潮汐影响的相组合(A_1),风暴影响的相组合(A_2),和潮汐/风暴结合影响的相组合(A_3).其中A_1主要发育在云梦山组和白草坪组,A_2构成北大尖组的大部分,而A_3则在云梦山组和北大尖组都有出现.文中详细讨论了各种相的形成过程,并且强调了由潮汐形成的沙浪沉积.  相似文献   

13.
程长根  杨立本 《安徽地质》2005,15(3):186-189,192
通过对安庆地热水形成的机制,地热水分布特征的分析,对地热水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管理、提出了见解,对地热水资源在安庆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秀艳 《江苏地质》2014,38(2):339-342
江都区位于宁通隆起与苏北坳陷接合部,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开发利用前景。地热资源主要为传导型,分为孔隙型和岩溶裂隙型2个地热系统。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3个地热资源分区。北部以孔隙型为主,中部、南部以构造裂隙型为主。预测可采地热水资源总量约11.18万m3/d,地热水温度40~68℃。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程群  杨华林  曾敏 《中国岩溶》2015,34(3):217-227
随着重庆主城区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地热开发的风险性和科学管理地热资源的难度加大。本文从热源、补径排条件、持温能力、矿物组分特征等方面对重庆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主城区地热水资源的储量共计342.75×108m3,主要赋存于5大高隆起背斜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盖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红色砂泥岩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砂页岩。地热水热源主要来自地热增温,地热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其形成过程为:大气降水在华蓥山、铜锣山、大娄山及各背斜槽谷的灰岩出露区下渗形成浅层地下水,部分浅层地下水顺灰岩岩层的孔隙裂隙向深部运移,同时地热水顺构造线方向向南或北倾没端径流,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溶解和富集矿物盐及微量元素,并以传导型的地热增温方式提高深部循环水的温度,在河流深切峡谷地段或构造薄弱部位出露成泉,或以人工钻井形式排泄。热储层埋深较大,一般为2 000~2 500 m,地热水深部循环缓慢、形成周期长,年龄约8 000~17 000年。近年来,人类活动,特别是隧道开挖对地热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议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的监管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贺州杨梅冲地热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热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该地热田属于隆起山地断裂对流型带状地热系统,包括降雨补给区、断裂导水径流区和排泄区。根据野外勘查结果,采用热储法对地热田资源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热资源总量为1.55×1017 J,地热水资源总量为2.48×108 m3。其中,温度范围在25℃~40℃的地热资源量为7.85×1016 J,地热水资源量为1.37×108 m3;温度范围在40℃~60℃的地热资源量为7.62×1016 J,地热水资源量为1.11×108 m3。  相似文献   

17.
分析郑东新区地层、构造等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概况以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列举地热开发中的多种保护措施和综合利用情况,对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部陇川县勐约乡研究区小范围内出露地热泉,该区地热成因及地热田范围并不明确,地热成因争议较大。本文以勐约地热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内地热钻井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地热成因分析,在盖层、热源、热储和热通道等要素方面对该区地热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热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构建地热地质成因模型。综合分析认为:(1)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水;(2)该区地热田热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岩浆,高热岩浆囊构成本区主要热源。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梳理了南昌红盆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从盖层、基底构造、红盆演化等方面,分析南昌红盆地区地质构造特性、地温场、热储层及地热形成条件,推测南昌红盆区域可能存在地热潜力,为在南昌红盆地区寻找地热靶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云南省地热的地质背景及热流异常的显示,阐述了地热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认为地热场的分布严格受挽近期活动性断裂、喜山期岩浆活动与含放射性的酸性侵入岩体等因素的控制。根据形成热(汽)水的热源差异,划分为热液水对流、岩浆余热及放射性三种成因类型;又根据热(汽)水的运移、储存及储体结构特征,分为层控、隙状、粒间孔隙及岩浆岩裂隙四种热储类型。根据云南地热场的分布及其地质背景,将地热场划分为五区十二个亚区,扼要地叙述了各区热流值的强度、地热成因与热储类型,指出在云南境内找寻和开发热(汽)水资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