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文昌鱼酸性磷酸酯酶在不同浓度的盐酸胍作用下酶的构象与催化活力变化的关系。盐酸胍浓度在1mol/dm~3时,酶活力提高50%.随着盐酸胍浓度提高(2~4mol/dm~3),酶活力下降,荧光强度也下降,荧光发射光谱λ_(max)值明显红移(330~358nm)。测其变性及失活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酶的失活速度大于变性速度,表现为慢构象变化、快活力变化的一种模式。在盐酸胍3~4mol/dm~3时,酶的变性与失活过程表现为两个一级反应过程(快相和慢相),其构象与催化活力的变化表明AC-Pase 与活力部位相关的色氨酸残基微环境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砷对近岸水中三角褐指藻和叉边金藻的毒性,其阈值分别为10^-4.1mol/dm^3和10^-4.9mol/dm^3。根据活性点模式计算砷与两藻的结合常数为692.5和989.7。砷对叉边金藻的毒性作用不受磷酸盐浓度影响;砷对三角褐指藻的毒作用随磷酸盐浓度降低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铁对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以素化程度及氮同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还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T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  相似文献   

4.
于1994年5月-1995年6月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磷到盐浓度、pH条件下的悬浮物吸附解吸模拟实验,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黄河口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解吸量)随磷酸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减小),零平衡时磷酸盐浓度(EPC0)值在0.4-1.3αmol/dm^3之间,且随温度的升高和悬浮物粒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黄河口悬浮物的线性吸附系数(K)在0.03-0.40dm^3/g之间,且随温度  相似文献   

5.
刘爱骅  杨孙楷 《台湾海峡》1996,15(3):270-274
本文提出了在酒石酸盐-乙二胺-高氯酸-亚硫酸钠-高碘酸钾-EDTA体系中同时测定微量锌、锰、硒的极谱催化波,波峰每锐,波形稳定。Zn^2+浓度在0.4-40μg/dm^3,An^2+浓度在1.6-80μg/dm^3,Se浓度在0.02-3.0μg/dm^3内范围内浓度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氮,磷,维生素和微量金属对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的增殖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室内培养实验中观测了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Ehrenb对NO、NH和甘氨酸的需求。结果表明,硝酸盐的浓度从40到300μmol/dm3,氨盐浓度从50到150μmol/dm3,甘氨酸和谷氨酸混合液浓度从40到80μmol/dm3皆能较好地维持海洋原甲藻的增殖。磷酸盐起着磷源作用。在EDTA浓度为80μmol/dm3的培养液中,Fe3+的浓度从0,.5到1μmol/dm3,Mn2+从0到20μmol/dm3和Co2+从0.1到0.4μmol/dm3能促使海洋原甲藻的增殖。维生素效应试验表明:维生素B1是生长促进因子,而维生素B12和生物素在光和暗处皆未能促进海洋原甲藻的增殖。无机氮和磷的最小细胞额分别为0.74×10-12mol/细胞和0.045×10-12mol/细胞,其中磷比氮更能限制海洋原甲藻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南海中部海域铵浓度及其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嘉东 《台湾海峡》1993,12(4):369-375
本文根据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南海中部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中铵浓度的频率分布,垂直分布特征和次表层铵最大值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铵浓度变化范围在0-2.71μmol/dm^3之间,铵含量小于0.5μmol/dm^3的样品数约为样品总数的78%,铵最大值出现在表层和次表层机率较大。文中还对该海域表层的铵含量与浮游植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厦门西港赤潮发生区可溶性硅酸盐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7年厦门西港赤潮综合调查的部分资料,阐述了该海区的SiO^2-3Si浓度水平,探讨了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和周日变化规律与浮游植物消长的关系以及SiO^2-3-Si的来源。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水体中可溶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42.5μmol/dm^3,表层高于底层;明显高于福建海岸带和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水伙 《台湾海峡》1994,13(3):219-229
据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的调查资料,计算了该水体中二氧化碳体系各要素的统计值,着重研究了它们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水文,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体中PCO2,CO2(T),CO^2^-3,HCO3,∑CO2,CO^2^-3/∑CO2,HCO3/∑CO2,HCO2,CO2(T),CO^2^-3,∑CO2/Cl,Ωc,Ωa和C:N:P平均值依次分别为251dPa,8.43μmol/dm×3  相似文献   

10.
陈荣  柴敏娟 《台湾海峡》2000,19(3):364-366
将4种不同浓度的Ca^2+溶液灌注罗非鱼嗅上皮,观测其对罗非鱼嗅电图(electrooltactogram,简称EOG)电位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罗非鱼EOG具双重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1~4mmol/dm^3)内,随着Ca^2+对EOG的效应由抑制逐渐转向促进,表现为反应的增大与Ca^2+浓度的提高呈正相关。但当Ca^2+浓度进一步提高到8mmol/dm^3时,EOG反映减小,呈现抑制效应,本文探讨了Ca^2+影响EOG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东部磷的形态及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胶州湾东部自1990年11月-1991年8月4个季节各种磷的含量及分布情况;总磷年平均含量为3.26μmol/dm^3;颗粒磷是主要形态,占总磷的52%,溶解态无机磷占24%;秋季各种磷含量最高,是矿化再生的主要季节,春,冬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吸收磷酸盐,浓度下降。夏季磷受物理混合过程所控制。  相似文献   

12.
铜对鲫鱼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鲫鱼血清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研究Cu对鲫鱼的致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血清Na^+,Cl^-含量随Cu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水中Cu浓度为3.91μmol/L时达到最大值,而血清K^+不受Cu影响。(2)血清胆固醇,球蛋白含量和GOT,ALP酶活性均在Cu浓度为0.78μmol/L时达到最高值,若再增加Cu浓度,血清胆固醇,球蛋白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GOT,ALP酶活性却  相似文献   

13.
氨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栋梁  高淑英 《台湾海峡》1994,13(2):133-137
氨对长对虾各期幼体的毒性试验表明:蚤状幼体对氨最每天敏感,而仔虾幼体对氨的耐受性最强,在盐度32,PH8.20,水温29.0℃时,无节幼体Ⅱ期,蚤状幼体Ⅰ期,仔虾第五天24h的LC50值分别为13.20(1.15)、9.97(0.87)、26.99(2.35)和60.81mg/dm^3ΣNH^+4(NH3)-N^1(5.30gm/dm^3NH3-N).Z1,M1,P5的48h的LC50值分别为5.  相似文献   

14.
锗对几种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锗对微囊藻、聚球藻和钝顶螺旋藻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锗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因种类而异:微囊藻对锗的耐受能力较强,在培养范围内(0 ̄25mg/dm^3,GeO2),锗对其生长具促进作用;钝顶螺旋藻的正常生长浓度要低于25mg/dm^3,当锗浓度达25mg/dm^3时,生长受明显抑制;聚球藻对锗较敏感,锗浓度超过12.5mg/dm^3时会抑制其生长,甚至起毒害作用。文中还探讨了锗对藻类生长影响与藻细胞所  相似文献   

15.
厦门西港海域硅酸盐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7年厦门西港赤潮调查表层海水硅酸盐等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海区表层海水中硅酸盐浓度的分布一般呈由湾口朝湾内降低的趋势,这在浮游植物繁盛的春季更为明显,硅酸盐浓度的日较差值春季明显高于冬季的。受浮游植物活动和咸淡水消长的综合影响,硅酸盐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介于13.9-72.4μmol/dm^3之间,春季为低值期,冬季为高值期,春夏季大,小潮时硅酸盐浓度呈显著变化,一般为小潮时的高于大潮时,文  相似文献   

16.
钝段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Geitler)培养在低浓度NaHCO3(2~5g/dm^3)和适量生长素QS(0.5~5mg/dm^3)中,研究了生长素QS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生物量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素QS为1mg/dm^3,NaHCO3浓度为5g/dm^3时,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最好,生物量、蛋白质及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与主浓度NaHCO3(8g/dm^3)培养条件下的基本相同,说明生物素QS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NaHCO3的使用量,而不影响钝顶螺旋藻生长、生物量和生化组成。因而生长素QS在钝顶螺旋灌的养殖中可作为NaHCO3部分替代剂,从而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NAGase在DMSO溶液中的失活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二甲亚砜(DMSO)为效应物,研究其对锯缘青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的剩余活力随着DMSO浓度增高而迅速下降,当DMSO浓度达4.0moL/dm^3时,酶活力几乎完全丧失,该酶在低于2mol/dm^3的DMSO溶液中的失活作用表现为可逆过程,导致酶活力丧失50%的DMSO浓度(IC50)为0.75mol/dm^3应用酶失活过程的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测定了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在不同浓度DMSO溶液中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和k’+0,k+0明显大于k’+0,说明游离酶较酶-底物络合物对DMSO更为敏感,底物对酶被DMSO失活有保护作用.随着DMSO浓度增加,逆向微观复活速度常数k-0不断下降,这说明NAGase在高浓度DMSO中失活的可逆性减弱。  相似文献   

18.
几种生化信号物质对双壳类催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个体注射的方法,研究不同的信号物质(五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Υ-氨基丁酸GABA、溴化乙酰胆碱)对双壳类催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六种物质中,只有五羟色胺能有效地诱导菲律宾蛤仔、栉孔扇贝、贻贝的精卵排放。五羟色胺作用的有效浓度范围为10^-3 ̄10^-7mol/L,最佳作用浓度为10^-4mol/L。五羟色胺诱导的精卵排放具有作用潜伏期短(绝大部分在30min以内)、同步  相似文献   

19.
湄洲湾夏季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宪  李文权 《台湾海峡》1994,13(1):8-13
湄洲湾1992年夏季的叶绿素a,三磷酸腺苷,碳比积累速率,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45-4.72,1.49mg/m^3;0.12-1.07,0.31μg/dm^3;0.06-0.58,0.34d^-1;0.07-0.34,0.21m/(m^2.d)。叶绿素a与三磷酸腺苷之间。初级生产力与碳比积累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三磷本能腺苷的比值为4.8,湄洲湾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氮不足  相似文献   

20.
铁对中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 ̄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着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正相关关系。实验还发现,当N/P为20:1时(比较40:1和10:1),铁与氮交互作用对细胞生长、色素化程度以及氮同化能力影响尤其显著:当Fe浓度一定时,不同形态的氮源对藻胞内AA转化为Pr速率的影响是低氧化态氮源高于高氧化态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