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早投入运行的区域地震信息网络之一。该网络系统实现了区域地震行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 ,能够提供 WEB,E- mail,ftp,Proxy和拔号访问等各种通用的 Intranet服务 ,开展了多种地震数据信息共享 ,进行了分布式数据库等各种应用研究。本系列文章讨论了该网络系统的总体构成、技术特点 ,总结了项目实施经验 ,介绍了应用研究的一些技术成果 ,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效益说明地震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是实现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引言建设开放性、多功能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的目的 ,是为防震减灾各方面工作提供先进、高效的信息通道和平台 ,实现地震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快速传递。因此 ,在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 ,必须采用标准的通讯平台 ,建立完善的网络应用环境 ,为网络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工具和手段 ,并提供信息浏览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 Internet的快速普及 ,基于 TCP/IP协议的各种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建设地震信息网络 ,可以采用成熟的 Internet技术 ,建立网络上的 WEB服务器 ,Email服务器以及代理服务器等各种服务器 ,实现地震信息的发…  相似文献   

3.
引言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 (HESInet)系统平台的建立 ,为河北省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一条较为理想的信息通道 ,为地震数据快速准确的传递 ,汇集与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信道的开通并不意味着信息流的畅通无阻 ,必须对其数据和运行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才有可能保证网络健康有序的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为此 ,在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把数据流程的设计、数据的组织、管理和网络的运行管理做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并于 1997年网络局部开通时向用户公布了“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管理运行约定 (HESInet0 0 1号 ) …  相似文献   

4.
根据收集的美国FEMA等机构有关地震中信息网络运行的经验教训资料,综述了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对信息网络系统冲击的对策研究。介绍了对一个灾难中指挥系统地震信息安全计划的自我风险评估。通过制定地震信息安全收集和传播计划,有效降低信息网络管理的风险。详细介绍了指挥系统信息网络的地震信息安全计划、突发事件响应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的编制程序。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震行业网络运行的特殊需求,以目前运行的山西地震信息网络系统为研究平台,对其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网络安全隐患,结合实际运行经验与网络安全技术,给出进一步做好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建议,并针对一些常见网络突发事件,介绍山西地震信息网络的应对预案与流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全面的反映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各方面特征,利用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值方法,跟踪并分析首都囤地区ML≥5.1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当Rt〉0.60时,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状态稳定;当Rt≤0.60时,则表明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对Rt值的地震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评估。  相似文献   

7.
详细阐述了西藏自治区地震信息网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利用西藏地震信息支撑平台项目,在充分使用和保护原有部分网络系统和硬件资源的前提下,采用硬件升级改造、系统重新集成、网络合理划分和优化网络结构等措施,提高行业骨干网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地震局于2015年通过首都圈预警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并选取6所学校安装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装置,提供地震预警信息示范服务,但由于信息发布装置安装复杂且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终端设备的普及,制约地震预警信息社会化服务进程。同时,已有终端设备如同黑箱,不利于二次开发应用,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服务质量。因此,天津市地震局积极推进基于NB-IoT技术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设备研制,实现低成本、低功耗、低延时目标及地震预警信息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VRRP网络技术在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利用最新IRF虚拟化技术进行优化改造、解决现存问题的整体方案。实践证明,地震信息网络核心设备经过IRF虚拟化改造后,在简化网络结构、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灵活升级扩展等方面获得良好效果,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震信息网络系统为例,分析该系统信息安全现状及风险,发现主要存在恶意入侵、病毒感染、用户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设备防护能力不足、地震行业内安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软硬件设备投入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等适合该区域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策略,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关于首都圈南部地震活动的研究(1)研究目标沿海沟发生的巨大地震和直下型地震使日本政治经济中心的首都圈屡遭重大灾害。为了推进与之相应的地震预报研究,有必要避开首都圈特有的人为噪声和厚松软地基的影响,高精度连续观测作为前兆现象的地震活动及地形变。为此,要通过对围绕首都圈的3个地方(岩概、下总、府中)到达基底的深层地壳活动观测设施所得的微震及地倾斜观测资料的解析,进行首都圈南部的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圈地震活动构造成因的小震精定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及其邻区1980~2004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进行首都圈的地震构造成因分析表明:重定位的地震表现为与区域构造更为密切的“井”字形活动分布,地震震源分布证实了人工地震勘探所推断的深大断裂的存在;首都圈地区的地震多发生于地壳的中、上部,可能存在局域构造块体运动变形和深部构造动力作用的二种不同地震构造成因;地震活动图像表明中强震易发生在上下地壳相交的脆-韧性转换带中,并揭示了首都圈地区潜在的地震空区和陡倾角的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地震事件波形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该系统利用GMT,SAC作为后台处理软件,通过perl,Unix Shell程序实现首都圈地震事件波形数据的网络发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880年以来首都圈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首都圈地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存在10年左右的周期性,地震发生有自西向东迁移的特征且这一迁移具有轮回性。目前,首都圈地区处于发震的时间节点上,根据迁移性和轮回性认为未来首都圈东部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小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首都圈地区以中等地震活动为主,本文用反映地震频率、能量、平均震级的基本参量如频率、缺震、断层总面积、地震活动度等研究该区中等地震前的活动性异常特征,发现这些异常对1999-2001年首都圈地区的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同时出现三项低值异常后,有震预后准确率较高。这些方法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的短期预报有重要作用,2001年12月28日滦县M14.2级地震就是用该方法在震前做了较成功的预测。由于参量指标与地震间的映震效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区域性,需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时刻跟踪并不断调整改进所使用的参量指标,才能更好地捕获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出发,阐述了天津地震信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针对这些情况所进行的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文中详细列举了系统中使用的安全设备与应用情况,以及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中的措施要点,可为行业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前兆观测地震异常短临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高频序列分析处理方法,对2001年以来首都圈及外围部分地区的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所采用的数字前兆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①原始图像变化形态研究,观察分析图像的突变、潮汐畸变、振荡、脉冲等微动态变化特征;②通过滤波等方法研究提取数字前兆资料的高频信息在地震前后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首都圈地区ML4.5以上地震,对数字化前兆的短临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有P波初动极性法、 振幅比法及波形反演方法。 前两种方法只利用了波形中很少量的信息, 且对于稀疏台阵效果较差, 而传统的波形反演法也仅利用了波形的部分信息, 且对于震级、 数据资料等有一定的要求。 为克服上述传统方法中的局限并进一步提高震源机制解的准确性,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综合利用上述各种信息的全波形匹配方法来反演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提高反演解的可靠性。 为了检验所使用的全波形匹配震源机制反演方法的可靠性, 我们首先进行了合成数据测试, 结果表明全波形匹配方法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 利用新的全波形匹配方法计算了2019年4月北京发生的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 并结合活动断裂进行分析。 将新的全波形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应用于首都圈地区2015年以来的22个地震(2.2≤M≤4.3), 并对22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轴分布进行了分析, 与前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震距主震130 km内;87.5%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并在空区边...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ISSS,Information Synthesis of Seismogenic System)来描述和评估首都圈蕴震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通过前兆信息合成寻求系统由稳态—非稳态—奔向吸引子新稳态的判据与可能的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对蕴震大系统(首都圈断层网络)综合形变前兆异常的信息合成,还是对子系统(首都圈几条主要断裂带)前兆异常的信息合成、或是动态灰箱识别异常频次的等权和加权合成,都显著地提高了大同6.1级地震前兆信息的可靠性和清晰度,为首都圈今后地震趋势的评估与预测提供了可信的判据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