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7月固体地球物理学世界资料中心A 编译发表了《从古代到1977年新编苏联强地震目录》,资料起止的时间是从公元前2000年到1977年,该书为大8开,共610页;它是苏联有史以来资料最全的一部地震目录。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是编辑说明、资料来源以及地震参数的确定方法;第二章是分区地震目录,共收集、整理地震4,840余次,其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误差详见表1,其中震中烈度的误差为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随着地震台网建设的完善,世界各国均积累了大量的地震目录资料。如何将地震目录资料直接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是目前地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有学者提出多种空间光滑方法将地震目录资料直接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然而,对于与地震危险性分析密切相关的地震时空统计分布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地震目录资料直接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我们根据中国大陆的地震目  相似文献   

3.
东北第五地震活跃期结束时间及最大地震强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在以往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背景上,基于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地震目录资料,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该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认为,东北第五地震活跃期约到2008年结束,本活跃期最大地震强度为6级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波形相似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序列中单台事件目录校正的方法。以福建仙游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应用双差地震定位(HypoDD)算法对多台事件进行重定位,依据记录波形相似性将仙游地震序列事件划分为161个事件丛集,以多台事件重定位目录为参考,对单台事件目录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单台事件目录的合理校正,有助于提升地震序列目录的完整性和地震目录的实用性。以HypoDD重定位目录为参考的校正目录可用于地震参数计算。分析校正后的仙游地震序列目录认为,序列中的单台事件主要由金钟水库库区局部应力调整诱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两次大规模的历史资料汇编工作,为研究我国地震活动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围绕地震的原始资料求震级,李善邦先生等作了大量的工作。日本,希腊、欧洲、中东等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震目录,但是仅有少量给出震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1978年3月召开了“全球地震数据库”专家会议,对全球历史地震包括震级在内的各种参数的统一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一份尽可能完整、准确的强地震目录是我们研究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以及采取必要的防震抗震措施的重要基础资料。 自1965年以来已对云南地区的破坏性地震进行过比较详细的研究。现在根据云南省地震局新编的《云南历史地震资料年表》、《云南地震目录》、以及《中国地震目录》等有关资料,对云南地区M≥4.7级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及其精度、震级、震中烈度、震源深度等重新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编辑了新的云南地区M≥4.7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7.
地震目录在地震预报和震害分析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从网站上手动下载各个地震目录资料时效率比较低下,此外由于下载的地震目录格式固定,对开展更广泛的数据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地震目录资料的下载效率,采用节点流程的方法对地震目录文本进行自动下载,并将其解析后存储到数据库,实现了高效率的地震目录资料自动下载和数据存储功能,方法简单灵活,可为科研预报及相关地震数据应用服务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地震目录是地震学中基础资料。从相关网站下载的地震目录在进行地震分析预测研究之前,需要转换为相应的格式,以往这项工作都是人工完成,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以Excel VBA宏语言为工具,实现下载目录与地震分析预测目录之间自动转换,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陈保华  吴淑英 《内陆地震》1998,12(4):381-384
地震目录是地震学中最基础的资料,具有丰富的地震信息,它不仅被用于地球内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研究,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损失预测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同时地震目录还是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主要信息源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料。因此,编制地震目录受到地震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新疆地震目录点析新疆是我国多震省区,地震强度大,频度高,地震信息丰富。自1970年新疆组建地震机构以来,在地震目录的编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先后编撰出版了下列地震目录。(1)《地震…  相似文献   

10.
我们搜集了国际国内地震台网资料、宏观考察资料、地震专题研究报告,对1900—1949年5级以上地震全部进行了核查,重新进行定位处理,并结合宏观考察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较为准确的震中位置。通过这项研究,增补了原目录中遗漏的地震,并对目录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正,从而得到一份较为完整可靠的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震观测台网的加密,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越来越完整。本文以地震资料丰富且研究程度较高的唐山地震为例,尝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直接确定断层面参数。将小震确定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应用于唐山地震序列,对其断层面参数进行分段拟合,其中唐山断裂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13.4°和81.9°,唐山断裂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31.4°和89.1°,滦县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125.1°和76.2°,卢龙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46.1°和89.3°,宁河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46.6°和81.8°。将所得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今震源机制解参数研究的误差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活跃且地震定位精度较高的地区,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可以广泛应用于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纽伯里(Newbury)是一个只有两万五千人口小的城市,美丽而又安静,它座落在伦敦的西边约100公里的地方。著名的国际地震中心ISC(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Centre)就设在这里。全世界的1000个以上地震台的资料(北至格陵兰,南至南极州)都定期送到这里,进行全球地震资料的汇集、分析和出版。国际地震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世界范围的地震信息,包括仪器记录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精确地计算地震的位置和震级,编辑并出版全球地震目录、地震报告以及大地震的宏观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料档案并对有关的地震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3.
刊后语     
华夏大地、青史悠悠、绵亘流长,古老文明赋蕴极其丰富的地震史料.国人、世人皆同赞誉,颂为"世界地震研究的金库".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的诞生,推动了历史地震的研究,中外的、全国性的历史地震学术交流频发活跃:继《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出版后、《中国历史地震研究文集》一、二集先后问世:在三次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基础上,《中国历史强震目录》正在加程编纂:等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tlab读取MSDP软件地震分析后产生的phase文件,采用Matlab中GUIDE功能,实现小程序高度集成化,一键后台自动生成地震目录并输出,使得分析地震事件后,无需再从库里导出地震目录,便于地震分析资料统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西德戈丁根(Goettingen)台自1903年装置维肖尔式地震仪以来,连续观测的八十余年记录,选编了中国及其邻区的地震目录。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自己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已有的几种版本中,汇编了一份1903——1985年M7.0地震最新公布的数据的目录。本文对这两套目录所提供的地震次数及其参数,作了初步对比。为研究中国仪器记录地震所测参数的时间连贯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本文同时还列出了上述各个中国地震在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十四种地震目录中所给出的参数。这使我们能在纵(1903——1985年同一仪器的连续记录中),横(戈丁根台目录、中国目录以及世界主要的十四种目录)两方面来研究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6.
说明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国内和邻区以及全球的震情,本刊从1989年开始,每期刊登近期3个月的全球M≥6和中国及邻近地区M≥5的地震目录。本目录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九研究室陈培善研究员提供。 本目录中的地震发震时刻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及周缘地震目录完整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目录资料是进行地震预测、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活动性研究等地震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对地震目录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分析是地震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积累的大量的仪器地震记录,历史地震也在不断更新,为地震活动性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样本,因此有必要对新的地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本文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对我国仪器记录地震目录和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进行了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仪器记录地震目录(M≥3.0)我国东部地区1975年后基本完整,西部地区1980年后基本完整.对于历史地震目录(M≥5.0),东部地区1500年后基本完整,西部地区1950年后基本完整.考虑到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M≥43/4)活动的时间非平稳性,我们采用突变点分析法研究了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的时间特征,得到了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周期性变化的突变点位置,并揭示了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完整起始时间约为公元15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8.
郑福婉  艾买提 《内陆地震》1990,4(3):287-288
1985年出版的“新疆地震资料汇编”的地震条目中,有1882年和1889年两条7级地震,震中烈度8—9度,按其震中位置,两次地震分别位于和田、墨玉县交界处和叶城县城北,均处于昆仑山前的塔里木盆地,对此存有不少疑义。为此,我们查阅了我国、美国、苏联、世界资料中心等编辑出版的地震目录,包括1956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历史组编辑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197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编“中国强地震简目”;1977年“苏联新的强震目录”;1982年由固体地球物理世界资料中心N.V.Kondorskaya和N.V.Shebalin主编的报告SE—31;1983年顾功叙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1987年谢毓寿,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因此地震必须由很多国家共同记录,并相互交换资料,才能研究透彻。现在国际上有个重要的地震资料交换机构,即国际地震中心,简称ISC,它是一个非官方组织,由许多国家的学术团体或事业机构所资助而工作。任务是从全球地震台收集资料,把它重新加以分析和计算,并把结果印成月报和区域地震目录,供全球的地震学者或机构使用。 ISC之历史——19世纪末叶有个英国人名叫John Milne在日本制造了Milne式地震仪并研究地震。那时人们就感到,必须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震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苏联学者于1977年出版了质量较高的《新编苏联强震目录》。日、美、英、印、菲等国的学者在历史地震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1983年召开的欧洲历史地震活动性专题讨论会,提出了从发掘史料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一套处理宏观地震资料的方法的建议。我国的地震史料在质和量方面都居世界前列。1956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50年代后期,在李善邦教授主持下,编出了《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和1983年又经两次修订。1976年唐山地震后,组织有关领域一千余人编纂更为详备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五卷,从1983年至1987年陆续出版。近年,我国学者正在大力开展地震史料的地震学分析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