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特·韦尔曼1858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是一名富家出身的新闻记者、探险家。在《芝加哥记事先驱报》的支持下,他热衷于寻求有新闻价值的挑战,并决定到北极点去探险。在1894年和1898年两次徒步到北极点的尝试失败后,他又决定乘飞艇飞抵北极点。1905年,韦尔曼为了筹集资金,组建了韦尔曼一芝加哥记事先驱报极地探险公司。《芝加哥记事先驱报》的主人维克托·劳森投资7.5万美元,购买了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海岸警卫部队的一艘破冰船开足马力直奔北极方向而去。这次航行不是为了执行军事任务,却比一般的军事任务更加重大。船上载有20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外加18个月的给养。破冰船的目的地是北冰洋上的永久性冰盖。但是,破冰船离开港口不久,船上的科学家就觉得事情不妙了。破冰船上的科学家在北极研究领域里都  相似文献   

3.
<正>上溯百年,南北极还是人类很少涉足的地方,狂风、暴雪、严寒、冰山……这些词汇仿佛成为了极地的代名词。那时,若有人说想去极地,大家八成会觉得他疯了。即使真的有人去到那里探险,也要冒着无比巨大的风险,无数探险家在极地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危险,永远地留在了那里。一个世纪的岁月,极地未变,寒风依旧,冰山仍存。但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南北极不再那么可怕,从探险到科考,再到旅游,南北极之行已经越来越贴近普通人。花上一定的费用,去到南北极体验极地的别样风情,已经不是梦想!想去极地么?我们,说走就走!  相似文献   

4.
1910年--年1912年阿蒙森率领“费拉姆号”;他在鲸鱼湾过冬,率先到达南极。1910年~1913年斯科特率领“新地号”在罗斯岛过冬,到达南极。和四个同伴死于归途。1872年6月16日,阿蒙森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农庄,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领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探险。1897年、作为大副,阿蒙森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1909年45月间,当他正在“先峰”号船上制订环北极航行计划时,有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毅然放弃子北行的计划、一则是美国险险家皮埃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另外一则是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创造了抵达南纬88°23′的最高纪录、距离南极点只有178公里的路路。为此,阿蒙森随  相似文献   

5.
韦普自希特,K(KarlWeyPrecht,18389.8~1881.3.29)奥地利北极探险家。发现前苏联以北的一个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1838年9月8日生于柯尼希,1881年3月28日逝世千米赫尔什塔德。在海洋学上的贡献是,两次参加北极探险。第一次试图寻找由大西洋经欧亚大陆北部通往太平洋的航道(东北航路)。第二次,1872~1874年与奥地利北极探险家J.佩耶(Jul山sPayer,1842~1915)率领奥地利一匈牙利探险队北极探险航行。经东北航路从巴伦支海到达白令海峡,航行到新地岛附近时被浮冰所困,漂流一年多(372昼夜),于1873年8月30日发现一个新地…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7,(9):4-4
据报道,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对北极地区展开探险活动后,美国海岸警卫队破冰船“希利”号于8月17日驶往北极进行为期四周的绘图工作。“希利”号全长420英尺,可破除8英尺厚的冰层,服役时间为7年,是美国目前“最年轻”的一艘破冰船。据美国媒体报道,“希利”号这次航行的主要任务是绘制楚科奇冠北部海床的海底地图,以确定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延伸的范围,同时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登记边界信息做准备,并不是要宣示主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北极活动历史,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和科学光环的小说,经历了英雄时代、无畏的考察时代、技术应用时代后,现在已步入了科学考察的时代。几百年来,世界各国探险家为了探险北极,使用了一切可能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的乘探险船或坐狗橇去,骑自行车或徒步等前往,有的试图同浮冰一道漂流到达,也有的乘坐气球或飞艇去。然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到达北极点,已不只是一个梦,你只要花上约2万美元,就可以搭乘北极之旅的原子破冰船,直达北极点,并可登上船载直升飞机在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挪威探险家南森根据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流木漂到了格陵兰东海岸和“珍妮特”号探险船的物品在遇难3年后漂到距遇难地点2000海里的格陵兰岛。他认为,这些物品是被北极海的海流冲去的,于是,他决定利用北极海的海流,对北极进行探险。南森周密地制定了探险计划。其计划的第一步是,建造一艘抗冰压的新船,其次是严格地挑选  相似文献   

9.
“弗拉姆”号探险船是挪威著名探险家南森先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南森先生生活的19世纪末期,还没有人驾船穿越北极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北极地区常年冰天雪地,南森先生设想建造一艘能够在冰冻的北极海面航行的船只,这艘船既能顶住冰块的巨大压力和冲击,又能在冰上漂浮通过北极。南森设计了一艘不同寻常的船,没有龙骨,底部是半圆形的,好像半个鸡蛋壳。看到这种怪模怪样的船,有人认为,乘这种船到北极等于自杀,一定会重  相似文献   

10.
珍珠对于今天的人们并不陌生,不过在几百年前发现新大陆的时代,珍珠却成了西方宫廷贵族所热盼的珍宝。 1492年哥伦布开始向西航行,后来在巴哈马群岛登陆,然后又在古巴等地沿海进行探险。当哥伦布率领的探险队在那菲达岛建立定居点后,便动身返回西班牙,他们带回了黄金、棉花和信基督教的印地安人,就是没有珍珠。直到1498年他开始第三次大西洋航行时,他来到了南美大陆。这次,他才在今天的委内瑞拉境内某地终于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珍珠。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初,英国政府为了激励北极探险者,准备给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以奖金奖励。许多探险家跃跃欲试,想摘取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荣誉桂冠。1902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在北纬80°的地方建立了几座仓库,因此为未来北极探险减少了很大的负载。3年后,50岁的皮尔里再次组织北极探险,探险队登上"罗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北极的探险,充满了苦难和牺牲。早在2000多年前,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古希腊人,扯起风帆,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北极探险,目标是寻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海浪,人们总是想到海面上那波涛汹涌的景象。可是海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人们不易发现的波浪,这就是发生在海水某一深处的“波动”,因而有“内波”之称。第一个发现海洋内波现象的人是南森。在1893年,他在北极探险。当船行驶到挪威海上时,他发现海面有一层冰块融化,产生的很淡的海水,他的船航行到这里,就好象被海水“粘住”一样,几乎不能前进。后来人们又在其他  相似文献   

14.
在富兰克林出发前,他似乎比他妻子更为担忧,他写信给一些朋友;要求他们在他探险期间照顾和安慰他夫人。尽管他已经59岁了,他和夫人都为他执行这一使命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不管他热情有多高,在他出发前的最后几天感到有点体力不支。珍妮(富兰克林夫人)为他丈夫赶做了一面旗子,以便带到北极去——这是许多探险家沿用的习惯。再有几针就要做好了,可在沙发上休息的他睡着了,她凑过来把旗子盖在他身上。她把他推醒,他吃惊地说:“怎么,把旗子盖在我身上,您不知道人们用国旗盖尸体  相似文献   

15.
虽然人们早就知道海洋里有海流存在,并且还或多或少地对它进行了利用,但产生海流的原因却不十分清楚。自从探险家南森在北极探险过程中,发现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块,并非沿风吹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组织的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在北极建立了首座中国科学考察站,他们在北极遇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北极动物。  相似文献   

17.
北极探险一向被视为男人的天职,女性始终被拒之门外。80年代初,苏联女工程师瓦列金娜·莎茨卡娅和5名女伙伴,撞入了“女人的禁区”,在北极冰原上滑雪1000多公里,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暴风雪和严寒的考验,体会到北极探险的乐趣。1980年11月2日夜,由6名女性组成的北极探险队(包括4名工程师,1名医生和1名气象学家)从莫斯科出发了。她们的计划是穿过科拉半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末期以来,欧洲殖民主义者为了寻找通向东方的捷便道路,开始向北极探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北极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逐渐被各国重视,许多国家在北冰洋的活动不断增加。1879年7月,瑞典探险船“维加”号消息中断,美国疑为遇难,因此,便派出以德·朗海军少校为队长的探险船“珍妮特”号前去搭救。“珍妮特”号的另一项任务是穿过白令海峡向北开辟西北航道。在此行途中,“珍妮特”号得知“维加”号安全越冬,业已南下,于是“珍妮特”号便径直开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北极航道的全面开通成为可能。受航道内冰情与气象海洋等综合因素影响,航道航行存在较大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北极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观测结果,综合风速、温度、能见度与水深等数据信息,利用权重和风险等级划分法建立了无破冰能力船只在北极航道航行风险评估体系,计算得到日平均航道航行风险度。通过与“雪龙”号科考船在西北航道航行线路与航道航行风险度比对,发现“雪龙”号科考船均沿低航行风险度航道航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北极航道航行风险评估体系计算日平均北极航道航行风险度是可行的,可为极地科考或航道选取提供准确的航行风险评估信息,对积极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极地区气候酷寒,然而由于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所处的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自16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西方各国的探险家们,都以百折不挠的气概去探索北极这一令人生畏的神秘王国,其中演出了无数幕船毁人亡的悲剧,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极地探险英雄。根据国际探险活动中通常采用的以首次发现者命名地理名称的原则,后人将他们的姓名作为北极的海洋、岛屿、海湾、岬角、海峡以及海底地形的名称,以示永久的纪念。本文筛选了20多位包括荷兰、英国、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