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罗光强  周策  李扬  陈文俊 《探矿工程》2019,46(11):60-64
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是钻井工程的发展方向。为实时、安全、准确、高效地获取钻井现场实时数据,研究了一套由3种无线传输模式组成的深孔智能化钻井参数无线实时传输系统。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编程,完成由无线发送接收模块、远程网络传输模块、数据库模块、复杂钻进工况识别模块、事故诊断模块等5大模块组成的无线实时传输系统。通过室内仿真测试与现场应用,说明其满足现场应用要求,可应用于复杂、深孔、智能化钻井现场,满足深部资源探矿工程的需要,支持国家重要能源资源勘探工程。  相似文献   

2.
谢湛明  杨广斌 《贵州地质》2015,32(2):137-141
基于Flash+ASP技术方案,以黄平县为研究区,进行了广泛地野外勘测和室内各类空间、属性数据的整编,获取了黄平县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时空信息,并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从系统设计、空间数据库建立和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构建了黄平县地质灾害隐患WebGIS。该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动态监测与灾情预测分析的网络化管理,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3.
谢湛明  杨广斌 《贵州地质》2015,32(2):137-141
基于Flash+ASP技术方案,以黄平县为研究区,进行了广泛地野外勘测和室内各类空间、属性数据的整编,获取了黄平县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时空信息,并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从系统设计、空间数据库建立和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构建了黄平县地质灾害隐患WebGIS。该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动态监测与灾情预测分析的网络化管理,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Flash+ASP技术方案,以黄平县为研究区,进行了广泛地野外勘测和室内各类空间、属性数据的整编,获取了黄平县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时空信息,并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从系统设计、空间数据库建立和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构建了黄平县地质灾害隐患WebGIS。该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动态监测与灾情预测分析的网络化管理,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基于北斗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在丛峦叠障、植被覆盖茂密的中南地区野外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情况,包括野外作业管理、人员安全保障以及遥感异常查证等。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该系统基本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实时地理位置显示、历史轨迹回放、态势分析以及路线规划等;试验区内系统的通讯基本通畅,可以实现终端与终端、终端与指挥机之间的双向短报文通讯;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功能,可实时记录异常查证点信息,对室内解译的遥感成果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面向WEB的上海石化管网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上海石化管网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提出了该系统的开发系统和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以JAVA编程法作为系统解决方案,使系统具有真正的信息共享、灵活的管线分层管理、开放的数据库管理结构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特点。根据用户的要求,整个系统分成地形图库管理、管网输入与编辑等六大功能模拟,涉及的重要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海量图库高效管理、真三维数据管理、源数据管理和查询、断面图的自动生成、实时数据自动获取、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管网信息发布等。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冰川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川作为淡水库存资源和气候指示器,对其观测手段的改进非常重要.集成了传感器、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网络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优势.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极端环境冰川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部署的网络结构,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途径,以及冰川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关注的操作系统功能、传感器材质、长时间能耗、冰下部署的通讯能力等问题,并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技术方面问题.结合集成网络摄像机,利用Google Earth、 Google SketchUp等技术给出了构建全天候的观测网络和实时数据展示平台的措施.讨论了将特定冰川观测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观测数据,与天空中的遥感卫星监测数据进行结合,构成"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研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野外地质工作地点分散,通讯不畅;进入陌生区危险性大;流动性大,管理不便。将北斗卫星技术引入东北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建立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野外-驻地-中心三级网络,不仅可以实现无人区和无通讯信号工作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与外界的通讯,还可以进行有策略的多路线业务互动。存放于北斗卫星服务系统中的安全预警预案数据库,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有安全诉求的终端所在区域推送安全须知和突发事件处置方案。野外作业人员通过北斗卫星蓝牙接入模块,在通讯信号覆盖不到的区域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重要的通知、公告等信息。系统在东北地区的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传统纸介质手工制图存在信息实时再现滞后、共享交换不便等弊端,即便目前普遍使用计算机制图,也只是对纸介质底图进行二次描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数字化制图和专业应用.因此,由野外实测数据直接进机处理生成地质基础图件,已成为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尝试以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的MAPGIS6.6为主,辅以常用图表处理软件等,将原始数据转换成MAPGIS明码格式文件,导入成图系统,经系统处理直接成图,基本解决了野外实测数据直接进机处理生成地质基础图件的问题,其成图精度高,基本图形、数据共享,成果信息实时再现,能够进行基本的空间分析,可实现信息全息化,成图质量可通过源数据检查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斗导航定位、遥感卫星以及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承载与综合显示平台而建立的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管理与安全保障系统,采用组件化、平台化的系统体系结构,具备强大且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可集成性。该系统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基础遥感影像、GIS和DEM数据等的分层显示、北斗通讯和导航信息的实时显示、通讯历史记录和定位信息的查询、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通讯与定位等;同时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与各级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管理部门对野外作业人员的作业态势、作业进度可进行综合查询,对野外作业人员的外勤安全、遇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撑。该系统在部分野外地质调查示范单位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CP网络进行岩性识别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通过测井解决岩性识别问题,引入了具有分类准确、算法简练等优点的CP(Counter-Propagation)网络。在详细介绍CP网络的网络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某油田的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CP网络识别研究。应用结果表明:CP网络训练周期短、识别准确率高、不存在收敛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结论:CP网络完全可以用于解决岩性识别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GPS观测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GPS定位技术在地球动力学方面的应用越来广泛,本文介绍国内外利用GPS定位技术在地球动力学方面的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GPS精密定位技术在福建地壳形变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
张迁 《安徽地质》2001,11(4):265-269
数据融合是目前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传统的数据融合方法,以及最近比较常用的融合手段如基于附加小波分解的方法,并且提出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作为空间数据来源来进行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数据融合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熊虎林  李谦 《探矿工程》2018,45(10):195-201
钻速预测是优化钻进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本文以实际采集的数据资料(包含4大类共28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出发,建立了以地层成分和钻进参数相结合为基本的钻速预测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将原始数据首先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消除了其量纲和数量级对模型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原始数据种类过多,将原始数据先后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提取其中有效信息最终将其缩减为11个输入参数和1个输出参数的预测模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这个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本预测模型能够将误差控制在10%以内,具有一定的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薄煤层厚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地震波场属性参数的变化。借鉴油气勘探中提取地震属性参数技术,通过引入小波变换工具,在不同频段提取小波域属性参数,并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参数煤层厚度的综合预测,经实际资料验证,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概况、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于1988年建立,现由代表不同生态系统的36个生态站、5个分中心和1个综合中心组成。经过10多年的努力,CERN各站和中心已按照规定的监测指标体系和操作规范,系统地开展了生态监测以及有关的研究和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示范等方面的工作,且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CERN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及国际生态监测与研究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第三期计划的启动,CERN又将进入到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可以预期,CERN在促进科学发展和服务社会方面都将取得更重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机技术再现了岩质边坡上不连续面的空间形态,提出了利用三维网络原理预测岩质边坡不连续面空间展布的方法,并用C语言在微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18.
We have developed a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of radial basis network (RBN) type for geoscience applications. This new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PNN), referred to as “gravity-capturing neural network,” employs multidimensional even distance and introduces the resultant force competition mechanism for the output layer. When used for geolog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with well-logging data, it avoids misjudgment due to a magnitude jump of a single parameter and can extract complex and hidden formulas from laboratory and field measurements more efficiently. A field case study of reservoir identification with geophysical well logs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neural network over the conventional PNN in such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砂土液化势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静力触探(CPT)场地液化数据,建立了液化势判定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同传统方法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判别砂土液化势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神经网络的采空塌陷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依据某煤炭开采区的勘察资料, 综合考虑影响采空塌陷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预测采空塌陷的 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结构为 7-10-2型。优化学习参数后, 用该模型对采空区塌陷进行了预测分析, 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表明 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采空塌陷预测领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