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金的冰长石-石英集合体是金银矿化的指示剂,它们在区域矿床系列中,并在的集合体的结构,石英及冰长石典型的化学键和金矿堆积作用中,具有统一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地质与资源》1994,3(4):312-316
菱泉5号矿脉石英—冰长石氧同位素判别──在矿脉形成过程中热源与水源的变化──1前言根据对矿床及地热系统的地球比学研究发现,形成浅成热液型矿床的热水(含矿溶液),富含有地下深部循环而被加热的天水成分,当这种热水上升到浅部发生沸腾并与地下水发生混合时,金...  相似文献   

3.
含金的冰长石-石英集合体是金银矿化的指示剂。它们出现在区域矿床(克拉孟克因、库巴卡、杜卡特等)系列中,并在矿物集合体的结构、石英及冰长石典型的化学键和金矿堆积作用中,具有统一的规律性。1含金冰长石-石英集合体中的矿物学特征自然金在石英-冰长石集合体中是早期产物。以拆出物大小的离散性为特征,主要是细粒及超细粒(从1~2μm到30~50μm)的质点,呈等轴状、浑圆状、畸形多面状以及扁平状产出。在这种情况下,较大的析出物常具复杂的形态。金部分局限于石英一冰长石中,主要趋向于它们的边界处,形成密集的浸染体和云雾状的…  相似文献   

4.
印度尼西亚Cikotok矿区帕瑟埃拉金矿位于巽他-班达岛弧的中部Bayah穹隆中,宏观上具有找到大型矿床的地质前提.成矿围岩为始新世末-中新世早期的安山岩,围岩蚀变强烈,分带性明显,金矿脉具有多条近平行产出特征.矿床有4个成矿阶段:石英-蒙脱石-绿泥石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石英-冰长石-硫化物-含锰矿物阶段,块状石英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大洋岛弧型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细分类型为"Pongkor型"条带状低硫含金石英锰氧化物矿脉型金矿,其浅表部为热泉型金矿.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大,具有大型金矿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部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型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西藏改则地区渐新世-中中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化,结合改则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并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改则盆地的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长石、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等,通过沉积物中矿物含量变化和石英/长石的比值显示青藏高原改则盆地康托组在气候总体为干冷的大背景下经历了4个阶段:Ⅰ(早渐新世):石英含量最高,碳酸盐矿物次之,长石含量最少,白云石在该阶段出现频繁,且含量变化明显,指示气候以季节性干旱为主;Ⅱ(晚渐新世):石英含量最高,但相比上一阶段有所下降,碳酸盐矿物和长石含量增加,指示气候进一步趋向干冷化;Ⅲ(早中新世):石英含量最高,但相比之前两个阶段进一步减少,长石含量进一步增加,碳酸盐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白云石,相比之前两个阶段含量增加明显以及下降的石英/长石比值,指示气候变得更为干冷;Ⅳ(中中新世):石英含量相对上一阶段有所增加,长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降低,石英/长石比值也有所增长,但相比Ⅰ和Ⅱ阶段仍然较小,指示该阶段气候虽有所回升,但依旧处于干冷环境下。对比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可知改则盆地气候阶段性变化可能是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石英阴极发光颜色、扫描电镜及偏光显微镜下颗粒的微观特征,同时结合自生矿物的宏观分布特点及硅质来源阶段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中石英硅质来源包括长石溶蚀、粘土矿物的转化及压溶作用,且以前两者为主;硅质运移及沉淀机制分析认为,长石溶蚀和粘土矿物蚀变形成的硅质以层内流体平流携带和扩散运移为主,压溶作用产生的硅质在颗粒表面沉淀或与蚀变提供的硅质来源混合发生运移;酸性流体侵入产生的pH值变化是控制石英沉淀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以及油气的充注对石英沉淀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古利库金(银)矿床中冰长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利库金(银)矿床中冰长石分布普遍,按期产出状态,可分两种:一种为冰长长石与石英一起呈似脉冲,条带-浸染状分布于矿化主期脉状矿体及近矿蚀变围岩中,另一种为冰长石呈浸染状,浸染-网脉状产于蚀变安山岩,英安岩中,冰长石呈菱形,无色透明,二轴晶负光性。  相似文献   

9.
1 引 言含有石英+硫化物±碳酸盐矿物组合的矿脉在Ishpeming太古宙绿岩带中普遍存在(见图1).Ropes金矿的这种矿脉是美国已知的产于太古宙岩石中的唯一有意义的脉状金矿床.Ropes金矿矿脉及伴生的蚀变岩含金约10500kg,其Au/Ag比值约为0.7.有两度开采史,分别为1882~1897年和1986~1989年.产于Ishpeming绿岩带的Ropes矿床和其他小型矿床、矿点中的矿脉为后生成因并受断裂和剪切带控制.矿脉的年龄界定程度很差.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以矿脉的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为…  相似文献   

10.
大厂锡矿床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韩发  沈建忠 《矿物学报》1994,14(2):172-180
本文对大厂锡矿床不同类型石英和岩石进行系统的硅、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各类矿化体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几乎相同,而且它们又与直接容矿硅质岩的δ30Si值十分接近,但完全不同于矿区侵入岩的有关值。这说明层状矿体中的石英与直接窑矿硅质岩有相同的硅质来源,后期各类脉状矿化过程中的硅质来自容矿硅质岩,而不是花岗岩。层状矿体中荣带状岩石和含冰长石混合样的δ30Si值为-0.3‰±0.2‰,这组负值可能是由冰长石引起的。但冰长石中的硅是由海底热水活动系统还是火山灰尘提供尚待研究。对比发现,本矿区硅质岩δ30Si值与部分深海(洋壳区)、半深海(陆壳区)放射虫硅质岩有关资料相似,但其δ18O值低于全球各类硅质岩,它们可能是在海底热水活动与生物化学作用共同参与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主要矿物的溶蚀作用及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研究发现,有机酸之所以能提高石英的溶蚀速率和长石的溶解度,主要是由于在矿物的表面及溶液中形成络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矿物表面反应的活化能及溶液中硅、铝离子浓度的结果。有机酸与粘土矿物的吸附或催化反应可抑制长石等其他矿物的溶解。有机酸与CO2一起共同控制着体系中碳酸盐的溶解或沉淀。  相似文献   

12.
新疆双峰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与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山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北部西伯利亚板块陆缘晚古生代岛弧南部边缘,靠近克拉麦里板块缝合带.该矿区早石炭世浅海相玄武一安山质熔浆喷溢转为陆相流纹质熔浆喷发初期,火山热泉沿NW-NWW向线形管道(F2)形成以低Au品位硅质岩为中心的蚀变矿物晕(带);火山间隙性隐爆,潜火山热液于硅质岩裂隙间发育微细石英(冰长石)网脉,构成矿体.这两个成矿阶段同源同位的蚀变矿物晕(带)套叠,显示双峰山矿床蚀变分带与成矿模式,从上至下为隐爆硅质角砾岩化带、低Au品位硅质岩化带、石英(冰长石)网脉带(矿体)、黄铁矿蒙脱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铅、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与晚古生代岛弧早石炭世流纹质熔浆的陆相喷发相联系:火山热泉循环形成蚀变晕阶段加入大气降水,潜火山热液成矿阶段发育的低温微细石英网脉含冰长石和绢云母,它是一处晚古生代火山地区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乌拉山金矿田内主要出露晚太古代乌拉山群区域变质岩和规模不一的花岗岩体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脉状地质体。含金矿脉中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碱性长石、石英、斜长石、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和少量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显著特征为碱性长石交代作用强烈,碱性长石也广泛产于该地区其他各种类型的岩石中。本文采用电子显微探针分析了共生碱性长石和斜长石的化学成分,并采用三元二长石温度模型估计了碱性长石的平衡温度。结果表明,第一成矿阶段的碱性长石一石英含金矿脉中碱性长石的形成温度为353℃,第二成矿阶段石英含金矿脉中碱性长石的形成温度为281℃,矿脉碱性长石形成压力约为5kbar。这些结果与同类矿石中平衡共生的碳酸盐矿物和云母类矿物的地质温度计估计的形成温度以及共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非常一致。因此,乌拉山金矿床形成和富集的温度可估测为260~380℃,压力约为5kbar。此外,应用二长石温度计计算了本地区区域变质片麻岩和花岗岩中碱性长石的平衡温度,所得温度比采用共生铁铝榴石和黑云母温度计估计的温度要低约250℃。这表明共生的铁铝榴石和黑云母的平衡温度可能代表其寄主变质岩变质期温度及寄主花岗岩原生温度,而区域变质岩和花岗岩中的碱性长石在经历了随后多次热液作用后,可能重新平衡再生,这也与前人对乌拉山金矿的矿床地质和同位素研究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间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型、蚀变碎裂岩型、石英脉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一喜马拉雅期.砂砾层型在各矿化集中区均有不同程度分布,主要为现代地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五凤金矿床是位于延边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脉的产出受不同方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分布于碱长花岗岩、角闪安山岩等侵入体及地层之中。研究表明,热液金矿化可分为石英--冰长石--方解石阶段,石英--方解石1阶段,石英--方解石2阶段及方解石阶段4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研究区主成矿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为129.8℃~236.5℃,峰值区间为190℃~220℃,盐度w(NaCl)为0.83%~1.98%。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体系热液。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五凤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区内505和530等主要矿脉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爆裂及热发咣特征的系统研究,总结了该区无矿、贫矿及矿体石英脉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表现为:①无矿石英起爆温度为210-330℃,热爆裂曲线无明显峰型;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大于20000cps,峰值强度大于500cps;②贫金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DH2O值大于1.1;起爆温度为210-280℃,石英热爆裂曲线为明显单峰形态,主爆峰对应温度值为420-440℃;石英热发光总强度介于10000-20000cps之间,峰值强度介于150-300cps之间;③矿体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DH2O值小于1.0;起爆温度100-160℃,热爆曲线为单峰型,主爆峰对应温度为140-180℃;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值小于10000cps,峰值强度小于150cps。根据本区含金矿脉矿化分带模式及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及热发光参数系统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找矿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模型。  相似文献   

17.
Baranevskoy金-银矿床产于巴尔喀什火山的火山口,该火山坐落在堪察加中部矿区东南部。本文基于矿物学原理和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探讨了Baranevskoy金-银矿床的成矿环境及其物理化学条件。Baranevskoy金-银矿床的围岩为中新世—上新世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热液蚀变活动随深度逐渐变化,从而可以进一步划分出最深部的石英带、中部的石英-绢云母(明矾石)-黄铁矿-铁钛氧化物带及其伴生的石英-绢云母-伊利石-黄铁矿矿物组合和浅部的石英-冰长石-水云母-黏土矿物-碳酸盐岩带。成矿早期存在密集浸染的铜矿化,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砷黝铜矿-黝铜矿,并在Rhzavaya矿脉中存在少量的自然金。其中砷黝铜矿-黝铜矿系列以砷黝铜矿和黝铜矿两个端员作为代表,且以黝铜矿为主。成矿后期产出代表晚期金-银矿化的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碲化物和硫酸盐等标志性矿物。早期铜矿化(第一期)被认为是中硫阶段,紧随其后的为低硫型金-银矿化(第二期和第三期)。金从第一期到第三期都有沉淀。经研究发现,自然金也赋存于变质围岩的岩石裂隙内。早期的自然金相对富银,其中金的摩尔分数为59%~65%,低于后期(第二、第三期)自然金中金的摩尔分数(64%~72%)。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位于中部(Central)矿脉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0~280 ℃,Rzhavaya矿脉的包裹体为190~240 ℃,产出自然金的蚀变围岩中石英的包裹体温度为230~310 ℃。包裹体总体表现出低盐度(0.9%~2.4% NaCleq)特征,推测存在大气水的混入。  相似文献   

18.
金在石英表面沉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贻善  杨异 《地质论评》1995,41(3):277-281
为了考察石英表面特征对金沉淀的影响,于20-200℃使不同切向的石英晶体光片与含金氯化物溶液相互作用,反应后石英光片表面的SEM/EDAX,XPS和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实验中均发现金在石英表面沉淀,结合显露石英位错的浸蚀实验,发现沉淀的金晶体在石英表面的分布似受石项晶体中存在的线性缺陷控制。本文分析了本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工作的差异,讨论了金的沉淀机理和含金石脉中金的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含金石英脉型的栖霞金矿位于沂沭断裂东侧的胶东金矿带,产于胶东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中,矿脉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倾角50°,在地表出露长970m,平均厚度0.8m。除石英外还含有菱铁矿、黄铁矿、黑钨矿、白钨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银金矿、铁方解石、方解石等。 1.石英的分布及产状:石英是矿脉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脉石矿物,从早到晚可分为三个阶段,与矿床的三个成矿阶段一致,其中银金矿主要沉淀于第二、三阶段。  相似文献   

20.
《贵金属地质》1999,8(3):183-183
Koryu矿山位于北海道南西部,为一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石英脉型矿床,矿床产于中新世黑色泥岩中的东西向剪切带内,矿床含有8个主要脉体,总体呈东西走向,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发生结构,构造的变化,1号脉和3号脉部冰长石K-Ar年龄为0.8~1.2Ma表明矿化时代为更新世,根据矿脉体的穿插关系和脉内矿物共生关系得出矿区有2期矿化,早期矿化可分3个阶段(即E-1,E-Ⅱ,E-Ⅲ)晚期矿化可分成7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