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苏鲁造山带是秦岭 -大别山带的东延部分 ,向东延伸进入黄海。苏鲁造山带同大别造山带相类似 ,出露丰富的造山带“根部”地质构造现象及高压 -超高压变质岩石组合 ,保存有新元古代热 -构造地质记录 ,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地区之一。为推动苏鲁地区和临区地质科研和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处、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地勘局、山东省地调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IGCP4 4 0中国国家工作组等单位将联合筹备举办“苏鲁造山带暨新元…  相似文献   

2.
1995年批准开始实施的IGCP新项目1995年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科学委员会批准了以下8项IGCP新项目,目前IGCP共资助了51项,其中一项为延续项目。IGCP347项: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沉积(对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沉积和印度次大陆第四...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进展》1999,14(2):408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资助的,目前IGCP在研项目共计49个,1998年批准实施的项目有10项。IGCP408项:深部与地表岩石和矿物研究———科拉超深钻孔(KSDB—3)...  相似文献   

4.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现代地球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有着良好的条件和优良的传统,前寒武纪岩石在中国大陆上有广泛的分布,保存了从3800Ma到543Ma较完整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形成与演化的历史记录,并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我国前寒武纪研究的历史,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巨大进展。概述了中国前寒武纪时期的大陆,特别是太古宙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克拉通进行了对比。指出前寒武纪地质学在研究地球科学中仍然处于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研究前寒武纪超大陆汇聚与裂解及前寒武纪成矿区带的划分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21世纪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工作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深成构造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准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克拉通及古老造山带深层结构,元古代超大陆恢复对比、早期地壳性质及生长等主要问题上开展多学科研究计划的实施。其中,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锆石U-Pb方法,地震反射、P-T计算及古地磁研究对前寒武纪地质学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个古陆克拉通区域地质学的持质研究积累,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这种新的科学思想涉及到早期陆壳组成及区划,太古代克拉通化历史,太古代-元古代界限及性质,元古代造山带网络与克拉进陆块拼合,大陆下地壳剖面及其组成等同题。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包括:华北麻粒岩相带与克拉通基底构造的关系,克拉通基底构造区域,早期陆壳性质及其记录的重大构造一热事件幕,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典型陆块构造演化对比等。  相似文献   

6.
早期陆壳的性质、成因及演化过程是地质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具有探讨早期大陆岩石圈地质演化历史及其深部地质过程无法取代的双重地位,这一领域在过去20年中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并成为众多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的研究焦点。与世界其它古大陆(特别是北美、波罗的、印度、非洲以及西澳等克拉通)相比,华北克拉通的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华北克拉通与其它古陆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对比及其早期古板块再造已成为最突出而迫切的重大地质问题,即在元古宙超大陆对比中需要认识华北变质基底最基本的构造格…  相似文献   

7.
黎明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593-594
IGCP44 7项 :全球前寒武纪微亮晶灰岩 :元古代碳酸盐磨牙构造的全球意义(包括成因、古环境、沉积作用、生物地球化学、构造和地层意义 )申请者 :MengXianghua(中国 )DarrelG .F .Lang(加拿大 )RobertBourrouilh(法国 )  该项目的目的是 (IGCP319项的连续项目 )调查中晚前寒武纪微亮晶灰岩的成因和构造 ,评估磨牙 (臼齿 )碳酸盐应力沉积、构造和地层意义 (如使用等深和斜坡指数 )的全球对比。磨牙碳酸盐是被用来专门研究和特殊命名早期成岩作用沉积特征的 ;他的名称起源于雏形的、肠状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全球地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是在地球早期大陆形成演化方面提出了Rodinia超大陆的假说。这个假说传入中国 ,在我国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王鸿桢院士、IGCP4 4 0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陆松年研究员等有关专家分别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在中国开展Rodinia超大陆国际对比研究的建议 ,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支持 ,一个重点项目“我国古陆块对Rodinia全球超大陆事件的响应”列入 2 0 0 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并向社会发布。经过自由申请和专家评议 ,2 0 0 0年 8月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  相似文献   

9.
经过二年多精心筹备 ,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和IGCP4 4 8国际工作组会议将于 2 0 0 1年 8月30日 - 9月 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中国水利学会和国际教科文组织 (UNESCO)、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IAH)、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IAEG)、国际地理联合会岩溶委员会 (IUGKarstCommis sion)国际发展地球科学家协会 (SGID)国际洞穴协会 (IUS)等国内外学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 2 0 0 1年 2月 8日至 1 1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中西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其全球构造意义》预设计项目学术研究计论会。这是“中心”组织的首次主题研讨会 ,会议目的是策划“中心”在“十五”期间研究的主攻目标 ,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交“十五”期间“中心”导向性研究立项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前寒纪分会中国委员 ,国际冈瓦纳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松研究员向会议报告了“国际前寒武纪研…  相似文献   

11.
潘懋  李江海 《地质科学》1999,(3):257-258
1999年金秋迎来了钱祥麟先生从事地质科学教育和研究的第50个年头,作为钱先生辛勤培育的晚辈学生和长期学术合作的同行,我们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钱祥麟教授是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前寒武纪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的学术带头人,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任《中国科学》、《地质学报》、《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重要学术刊物编委。在过去的50年中,他出版专、译著6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早前寒武纪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4—19日在沈阳召开。这是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早前寒武纪基础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等发起 ,由西北大学主办的“2 1世纪初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0月 2 6~ 2 8日在西安市西北大学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 1 1 0篇。 1 35名构造学家、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 1。会上由国家基金委有关负责人简要介绍了美国基金会构造地质学战略规划——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新航程。任纪舜、张国伟、张本仁、滕吉文院士和金振民教授相继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主题包括 :1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和中国大陆构造 ;2地球表层系统与新构造运动 ;3地质灾…  相似文献   

14.
后记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2000年11月15日—19日在北京昌平富豪宾馆召开了“中国构造地质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和石油大学联合发起,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石油大学具体筹办召开的。近80名来自全国各地学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辛亥革命和“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杰出学者的领导下,我国构造地质学开创之初,就坚持从  相似文献   

15.
<正>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涉及早期地球演化、大陆形成与保存、板块起源、超大陆旋回等一系列关键地质过程,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现今板块构造理论尚不能完全解释前寒武纪构造体制和机制,替代机制便成为许多地球科学家的追求,诸如地幔柱构造被认为是太古宙的主导构造。前寒武纪占据地球演化历史的90%,相应的地质体也占据大陆组成的90%,要深入了解大陆动力学并建立全球全时地球动力学理论,就必需了解前寒武纪,必须加强对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贵州巴金区三叠系极低级变质岩系构造解析索书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是当代地质学前沿研究课题之一,国际地科联特设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工作组指导该领域的研究。对此项研究已经召开过多次国际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板溪群”构造属性再认识野外现场研讨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委托江西省地质矿产厅和中国地质大学承办。 会议于1998年10月26~29日在江西德兴进行野外现场考查,30日在上饶开展了全天讨论。参加会议的代表共计84人,他们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上海和北京等11个省市的32个单位。与会代表从事的学科涵盖了构造地质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地层学、古生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批准开始实施的IGCP项目1993年2月1日至5日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全体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召开了第21次会议,就1993年的经济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出席会议的有全委会的三名委员和科学委...  相似文献   

19.
前寒武纪的超大陆旋回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太古代末早古生代存在4次超大陆或大陆聚合时期,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造成全球性的重大构造热事件,成为全球板块构造演化的主线,威尔逊旋回在早前寒武纪已明显起作用。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克拉通的增生与陆块的碰撞造山作用;超大型的裂解表现为非造山岩浆活动、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侵位及大陆裂谷的爆发等。超大陆的裂解可能与地幔柱上涌或超大陆下放射性物质积聚造成的热能积累有关,或地外物质冲击的触发有关。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古陆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对比,及其在超大陆中的拼合模式成为我国大陆地质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性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早前寒武纪大陆块壳构造理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地壳演化及其与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关系研究张福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大陆块壳并合带地壳演化进程地球化学不均一性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是地球科学最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