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蒙古喀喇沁旗金蟾山金矿床控矿断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蟾山金矿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安家营子花岗岩体内的断裂中,矿区断裂构造分为东、西两个断裂群,以NNE向和近SN向脆性断裂为主,成群分布,控矿断裂形成于135~126Ma期间;成矿前表现为两组共扼的节理,成矿期近SN向和NNE向断裂、主断裂与派生断裂共同控矿。  相似文献   

2.
辽宁五龙金矿为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主要是断裂构造控矿;其矿体主要赋存于近SN、NW向断裂组成的格子状构造中。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该矿步入危机矿山行列,如何解决五龙金矿找矿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两个方向构造所控制的矿体实例,论述辽宁五龙金矿近SN向与NW向控矿构造的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出近SN向构造控矿规律是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东安锑矿区的共轭节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可以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近SN向挤压,形成牛头寨NE向基底褶皱和同期NE-NNE向断裂,以及近SN向F_1断裂的雏形。第二期为印支期近EW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NW向,形成了以近SN向的牛头寨复式背斜和区域性F_1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架,以及小牛头寨NW向断裂和继承早期NNE向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第三期为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W向;F_1、NNE向断裂整体处于挤压状态。前述三期构造形成了矿区近SN向构造骨架,以及配套的断裂、节理等成矿前构造。第四期为燕山晚期NW-SE向伸展,共轭节理为NE和NWW向;NE向组继承前期节理;F_1、NNE、NNW、NW向断裂此时成为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第五期构造变形发生在第四纪,为NW-SE向水平挤压,共轭剪节理为NWW和NNW向;此期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它们错断矿脉、矿脉被抬升剥蚀后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4.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东侧的东坑火山盆地中,为受断裂控制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NE向、NW向、近EW向和近SN向4组,均为控岩-控矿构造,为矿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其中,NE向和近SN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NW向和近EW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构造,常切割破坏矿体。金银矿体(脉)的产出严格受火山盆地中的断裂控制,与赋矿围岩的具体岩性关系不明显;矿体(脉)的大小与所在断裂的规模密切相关。矿区外围及深部与主干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可作为矿区进一步找矿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东南部太平山地区断裂控矿作用及控矿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曙  王永祥  李立新 《矿床地质》2004,23(1):107-114
根据控矿断裂构造的分期配套及其交切关系研究 ,发现大兴安岭东南部太平山地区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多次转换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形成的断裂直接相关。太平山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 4期具不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矿构造运动 :①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早期 ,形成NEE走向的矿化隐爆角砾熔岩带 ;②早白垩世晚期 ,造成了大量近EW (或NWW )和NW (或NNW )走向的共轭张_张扭性断裂 ,该期为主成矿期 ;③晚白垩世 ,形成并复活了近SN向 (或NNE向 )和NE65°的两组共轭张扭性断裂 ,沿断裂充填了中酸性脉岩和铁矿 ;④晚白垩世之后 ,发育NNW向挤压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6.
金窝子金矿田位于新甘交界的哈密地区,是北山地区最为重要的金矿田之一,其大地构造背景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交汇部位东北缘的北山裂谷;断裂构造是矿田内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文章对矿田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和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特征进行了研究,F210韧脆性剪切断裂带为矿田内的主干断裂,该断裂的逆冲破碎带为210金矿床的直接控矿构造,控制了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发育,由逆冲剪切产生的叠瓦式逆断层不含矿,而近SN向缓倾斜构造控制了210金矿床石英脉型矿化的发育:由F210韧脆性剪切断裂逆冲作用在金窝子岩体内形成的近SN向高角度追踪张性断裂控制了金窝子金矿床石英脉型矿体的形态、产状及成矿元素的分布;在对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的控矿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祁漫塔格矿带虎头崖矿田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虎头崖矿田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和整装勘查区内。笔者在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矿田构造角度探讨了该区矽卡岩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矿田内主要的构造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从华力西期—燕山期至少有5次构造运动。对矿田内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区内各级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和影响。认为:①近东西向断裂、褶皱和北东东向及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布矿)构造,属成矿期构造,控制了各个矿床的空间分布;②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以及接触带构造,属成矿期的容矿(储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分布;③在矿田内近南北向断裂对岩石和矿体产生了改造作用,认为是成矿后构造;④自印支期以来,主要有两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矿床;⑤找矿构造标志:矿体受侵入岩接触带和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构造控制明显,在断裂构造复合部位、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均是成矿有利部位。这些认识将进一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部署工作。  相似文献   

8.
山东招远市前孙家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地球化学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前孙家金矿矿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可知,本区控矿构造型式为成矿前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系统中构造透镜体四周的环边式"X"型断裂,控矿构造具有北北东向、近南北向的优选性,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表现为左旋斜滑运动,主断裂带上的南西向侧伏构造控制了矿体延深。矿区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Co、Mo、Sn。构造地球化学高值带具有与矿体侧伏方向的一致性。根据控矿构造型式、矿体产出规律、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数值模拟以及Au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和成矿因子得分等值线图等方面成果综合分析,提出矿区下一步找矿有利地段有三处:4号脉的南西深部、2号脉的南西深部和新1号脉西侧。  相似文献   

9.
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阳山金矿位于扬子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结合带上,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矿床受地层、构造以及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的共同控制,其中构造控制着岩浆、成矿流体的活动以及矿体的就位,为主要控矿因素.该矿床主要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控制,带内一系列次级层间剪切带或次级断裂是金矿体的有利赋矿部位.成矿年代学研究及矿区构造应力分析表明,阳山金矿最终形成于第三纪早期,成矿前矿区应力以近SN向挤压为主,成矿期以NE向挤压为主,且应力大小与金矿化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存基 《华北地质》2004,27(4):261-267
萑香洼金矿床产于华北陆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根据区域和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萑香洼金矿床不同构造层次对金矿的控矿作用,总结了断裂构造的控矿特征,认为区域性深大断裂(Fm、Fs、F1)为导矿构造,控制金矿带、矿床的分布;次级的NW向(F985等)和近E-W向(F14等)断裂构造为主要容矿构造,控制矿体的产出;NNE向(F201等)断裂为成矿后构造,起破矿作用。容矿断裂在主成矿期经历了“挤压-拉张”的脉动式活动.具“韧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董汉文 《地质与勘探》2011,47(2):135-142
邓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内,矿区内出露地层以太古界胶东群和古元古界荆山群为主.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并较为发育,矿脉主要受其控制,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矿区内控矿断裂为与金牛山断裂同期的次级断裂.通过分析断裂构造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可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初步认为成矿期的主压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是该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体)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均明显受构造控制。在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细解析基础上,分析构造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总结构造控岩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矽卡岩型铜钼矿体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褶皱控制;热液脉型铅锌银矿体主要受褶皱翼部层间断裂及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经历了成矿前近南北向→成矿期近东西向→成矿后北东—南西向的转变。北东—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为导矿构造,北西西向张扭性断裂为控岩构造。构造不仅控制了成矿岩体的展布,而且控制了成矿类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控岩控矿模式,指示已知矿体北西侧深部是有利的找矿地段。该研究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对坪宝矿田的找矿部署和深部勘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南大坳矿区云英岩体型钨锡矿化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英岩体型钨锡矿为大坳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呈隐伏-半隐伏状产出。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探讨了构造对钨锡成矿的控制,认为NNE-近SN向区域性断裂控制了矿床就位,呈近SN向展布;弧形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和形态,自上而下呈楼层式产出,形态为似穹状。  相似文献   

14.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了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水岩系统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成矿构造研究、测量和资料分析证实,成矿阶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轴面是近于水平的,而中间主应力接近于垂直;区域成矿期应力场呈水平反钟向扭动剪切状,具有新华夏系应力场特征。从中生代应力场分析发现,除了区域反钟向挤压剪切构造特征外,主要成矿阶段构造环境还表现出应力松弛和拉张的特点,有普遍的断裂上盘下滑的构造成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福来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垭都—蟒硐铅锌成矿带西南部,夹持于天桥与猫猫厂两个铅锌矿床之间,矿床(体)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福来厂铅锌矿区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和典型的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以及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造筛分,研究认为自印支晚期—喜马拉雅期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三期构造活动,其主压应力方向分别经历了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的转变过程,认为矿床的导矿、配矿、容矿构造分别为矿区棋盘格式构造、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与北西西向断裂及其下盘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带,此外,矿区存在北西向(倾向北东)破矿构造,明显切割、错移矿体,控制着矿体的空间定位。综合上述,文章在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矿床成矿构造体系,为找矿勘查和矿床成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在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铜多金属矿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复合、多期构造体系联合、深部钨锡矿与浅部铅锌银矿耦合等特点突出。针对该矿床控矿构造深部展布格局不清、深部铜锡多金属矿体定位不明的核心问题,基于矿田(床)构造精细解析,开展了多期构造体系控岩控矿作用机理及其控矿构造深延格局的深入研究,表明岩浆侵入接触构造系统与倒转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裂隙系统分别控制了脉状-不规则SK型铜钨锡多金属矿体群与沿NNE-NE向层间断裂带、NW向断裂带分布的热液脉型铅锌银(金)矿体群,这些矿体群具有不同的侧伏规律;基于矿田、矿床、矿体(脉)尺度控岩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的剖析,揭示了构造分级控岩控矿规律和中心对称成矿效应,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构建了矿田构造控岩控矿模式,进一步论证了坪宝矿田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中生代以来,坪宝矿田构造应力作用呈现“顺时针式”的运动方式,在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在区内产生SEE-EW向主压应力作用,从而在矿田内形成了中酸性岩浆侵入成岩成矿系统。这些认识为坪宝矿田乃至钦杭、南岭成矿带湘南地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辽东青城子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带内,是我国重要的金富集区之一。白云金矿床是青城子金矿集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其储量大、开采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野外勘察、井下观察、资料收集及室内测试等方法,并采用野外情况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矿体的分布形态、围岩蚀变及成矿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发育于辽河群盖县组云母片岩、变粒岩中,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主体走向为EW向,向南中等-低角度倾斜,呈舒缓波状,具有尖灭再现等特点;矿体围岩蚀变发育并受断裂控制,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石墨化、绿泥石化等;导矿和容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冲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构造。通过对成矿期控矿断裂解析及Au品位分布特征,厘定其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挤压,矿体向SW侧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