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口湾是出现假潮比较显著的海湾之一,据统计1972-1981年间,平均每年出现6次40cm以上的振动,1980年9月1日观测到水位振动的最大振幅达293cm,同日的气压波也有7个hPa的起伏.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气压扰动和在龙口湾1980年9月1日观测到的假潮之间的定量关系,证实了在龙口湾中出现的大振幅假潮的确是由于移动气压波扰动激起湾外长波,传入湾内发生共振所导致的.直接由气压波扰动很难导致大振幅假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航海的重要事件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12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历时近30个春秋,到达过30多个国家,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1487年,B·迪亚士率队沿非洲西海岸到达今天的“好望  相似文献   

3.
郑重  郑执中 《海洋与湖沼》1959,2(4):214-218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的研究还是在解放以后才蓬勃发展起来的。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百般摧残下,这门年青的生物科学根本没有发展的机会。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科学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海洋浮游动物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才迅速地成长起来。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研究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为目的。为了水产事业的发展,在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海区进行了综合调查。  相似文献   

4.
龙口湾大振幅假潮形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口湾是出现假潮比较显著的海湾之一。据统计,1972~1981年,平均每年出现6次〉40cm的振动,其中1980年9月1日观测到水位振动的最大振幅达293cm,同日的气压波也有7hPa的起伏。用数值模拟方法,初步探讨了气压扰动与1980年9月1日 在龙口湾观测到的假潮之间的定量关系,证实,在龙口湾中出现的大振幅假潮的确是由于移动气压波扰动激起湾外长波传入湾内发生共振所引起的。直接由气压波扰动很难引  相似文献   

5.
1993年全国沿海各省都发生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我们认为这次虾病的大暴发是现行养殖模式的必然结果。类似的虾病流行1988年发生在台湾地区,前几年已经在广东、福建出现,1993年在全国沿海各省暴发。 现行养殖模式的缺点在于养殖面积过大,特别是集中在海湾地区,超过了海域的自净能力。单位水体养殖密度太大,使对虾的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埃尔托霍乱弧菌致病常发区自然水体与其存活的有关因素,于1997年4月~1998年2月在钱塘江河口区霍乱多发地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现场生态调查.结果表明: 霍乱老疫区水域和非疫区的对照水域中其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在老疫区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大,其范围在105~107个/dm3,种类也多,仅蓝、绿藻在春季时就有35种;异养细菌数量高,其范围在105~106个/cm3,其中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芽胞杆菌属占优势;弧菌数量在101~102个/cm3.对照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小,在102~103个/dm3,种类明显少,蓝、绿藻只有4~7种;异养细菌数比老疫区水体的数量低2~3个数量级,在102~104个/cm3;弧菌在一年四季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7.
黄河,向来以多沙著称。含沙量最高可达每立方米22公斤,排汛期含沙每立方米也有1公斤。它像一个威力无比的搬运工,每年把约10亿吨泥沙输送到大海。随着泥沙的沉积,黄河下游干流的河床逐年淤高,成为高出地面行水的悬河。同时,沉积泥沙阻塞河口,致命名河口高仰。泄水不畅。尾闾摆动,按“先居中,后居右,再居左,又趋中”的大循环规律,频频决口改道,把水患带给中华大地。4000年来,有记载的决口达1591次。解放前的2000多年间,重要改  相似文献   

8.
海冰是我国冬、春季节发生在渤海、黄海北部海区的一种灾害性水文现象,它严重地影响着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和盐业生产,而且对沿海军事活动和海上舰艇活动亦带来较大的危害。一般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由北向南,沿海港口逐渐冰冻,到来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开冻,恢复航行。正常历时三个多月。历史上渤海出现过三次大冰封,解放前两次,即1936和1947年,解放后一次,即1969年2月5日至3月6日,是历史上罕见的大冰封,据记载七艘客货轮被海冰推移搁浅,十九艘被海冰夹住不能航行,五艘万吨货轮被海冰挤压,船体变型或船舱进水,损失巨大。多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每年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到沿海定点观测,去海上破冰调查,来探索海冰的秘密,获得了不少的成果,初步掌握了海冰的生消规律,建立了一套海冰预报方法,为海上交通安全作出了贡献。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海冰的生消不单随海洋水文要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依赖于气象要素的变化,是多种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与海区所在的地理环境、海区的水温、盐度、海流的分布状况、大气环流形势及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关。为此,我们对影响渤、黄海的主要水文气象要素:亚洲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高指数、黑潮区的水温、营口的气温和积雪  相似文献   

9.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1959,2(4):203-213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长在海洋里的动、植物的科学,因此,它不但属于生物学的范围,而且也是综合性很强的海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其他科学一样,海洋生物学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成长起来的;它主要地为水产业服务,但也越来越多地为国防、航运和其他生产部门服务。由于海洋生物学与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这门科学在临海的科学先进的国家都很发达,但在我国解放前的反动统治下,与其他科学一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海洋生物研究虽然在二十年代就已萌芽,但在解放前的二十几年内发展很慢。在三十年代初期,我国海洋生物学有一度比较活跃,甚至还组织了全国性的“中华海产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
赫崇本教授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1985年7月14日11时30分,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我国著名海洋学家、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赫崇本教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不幸在青岛逝世,享年77岁。赫崇本教授,满族,1908年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在河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4年赴美留学,1948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随世界著名海洋学家H.U.Sverdrup教授研究物理海洋学。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为了发展祖国的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爆发于湖北省武汉市再蔓延到全国各地,具有传染性强、传遍迅速、变证复杂等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于该病的治疗仍处于探索的阶段。从以往对SARS、H1N1、MERS等传染病的防治来看,中医药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医独特诊疗方法、发挥中医药毒副作用小、取材方便等特色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着广阔的治疗前景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值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谨向中国地质学会致以热烈的祝贺;谨向全国广大地质调查、科研、生产和教学工作者,特别是向海洋地质的同行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地学界的老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国地质学会创建于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七日.她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之一.解放前的二十七年,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科学文化落后,地学事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然而,在那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学会的先辈们为推动我国地学事业的发展,历尽艰苦的岁月、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创造条件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在组织地质学术  相似文献   

13.
滦河是河北省最大的河流,东流入渤海,滦河口位于渤海西北平直海岸的中部,开口朝东偏北,水浅,海底平坦,潮波传入后,在沙滩地形、河道径流及摩擦等综合影响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深入研究它的潮汐特征,对于沿海居民的生产活动,滦河口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根据1985年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两次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水产系自一九四六年创建以来,至今已整整四十年了。 四十年来,水产系经历了解放前的初创时期,解放后山东大学时的新生和充实时期,以及一九五九年山东海洋学院成立后的发展提高时期,也经历了十年动乱所带来的挫折。在此期间,水产系几经变迁,在起伏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5.
厦门港位于金门湾内,水域平静宽阔,航道深,潮差大,是我国沿海的天然良港。其主航道嵩屿—鼓浪屿的水深在10米以上,万吨巨轮随时可进,五万吨轮可乘潮入港。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厦门港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吞吐口岸。厦门港湾的潮型为正规半日潮。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式。传入厦门港湾的潮波有一股沿西港,还有一股沿厦门岛东侧的浔江进入。两股潮波在现高崎—集美海堤略东处交汇后再分别退出,如此往复循环。水文调查表明表层余流大多指向湾外,底层余流大多  相似文献   

16.
郑文振 《海洋通报》1999,18(1):52-57
在大地震运动共振预报法的基础上,对全球和我国的200多次大(强)震进行验证,并把其中的约20次灾难性或有代表性的地震列成表,证明大(强)震的预报是能突破的。在1996年末对日本海沟一线附近未来一两年将发生7.5 ̄8.4级大震和一系列大(强)震的趋势估计和预报,实际发生的地震说明预报的结果是正确的。经过对方法的深入研究,作者导出震中预报公式;最近还导出应用其前发生的M≥4级地震,对某些大(强)震可缩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同化沿岸验潮站数据的高分辨率潮汐数值模型结果,分析研究了包含中国近海、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在内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全日、半日分潮的潮能通量与耗散。西北太平洋的潮波能量分3支,分别传入鄂霍次克海、东海和南海。传入东海的半日潮波能量是传入南海的3倍左右;传入南海的全日潮波能量是传入东海的5倍多。传入中国东部海域的M2分潮能中,有64.3%耗散在东海,32.4%耗散在黄海,仅有3.2%耗散在渤海;而K1分潮能中分别有48.2%、31.4%及7.1%耗散在东海、黄海及渤海。进入南海的潮能中,仅有32.7%的M2分潮能和38.3%的K1分潮能耗散在南海的北部海域,另有23.9%的M2分潮能进入并耗散在台湾海峡,其余则进入南海南部。传入日本海的太平洋潮能很少。鄂霍次克海消耗的全日潮能是半日潮能的2倍。  相似文献   

18.
2022年春季(3—5月)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形状狭长,极涡强度与历史同期相当。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4波型分布。3月,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及北部海域受西北气流控制;4月,东亚大槽加深,高压脊区较历史同期偏强;5月,中高纬环流调整为“两槽两脊”型。我国近海出现12次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温带气旋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近海共出现10次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其中3月4次,4月3次,5月3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个热带气旋生成,接近常年同期平均值;全球其他海域有12个热带气旋生成,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少5.7个。近海浪高2.0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2次,总日数为44 d。春季各月我国近海海面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北方海域升温幅度大于南方海域。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解放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扶持下发展得非常迅速。解放前不过只几个人做了一些海洋浮游植物分类的工作。现在我们已有了一大批为国民经济及海防建设服务的海洋浮游植物科学工作者。他们正在祖国沿海各地广泛地进行着海洋浮游植物分类和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配合各重要渔场调查和港湾养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近两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和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随着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开展,浮游植物的分类工作和生态研究已在中国海区的  相似文献   

20.
2021 年冬季(2021 年12 月—2022 年2 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3 波型分布。位势高度距平场显示,东亚中纬度地区处于正距平区,西伯利亚脊偏强,而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弱,冷空气活动偏少、强度偏强。我国近海出现了 8 次 8 级以上大风过程, 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4 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 次,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 次。我国近海未出现大范围的海雾过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 2 个热带气旋,且均达到超强台风级,其中 2122 号台风“雷伊”是历史上 12 月在南海海域达到超强台风级的 2 个台风之一,也是历史上直接袭击南沙群岛的最强台风,还是影响南海最晚的超强台风。另外,全球其他海域共生成热带气旋14 个。我国近海出现2. 0 m 以上大浪过程的天数有56 d,约占冬季总日数的62%。冬季,我国近海海域呈明显降温趋势,北部海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海域,冬季海面温度较常年整体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