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上试验场的建成可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技术装备的研发、测试、评价等提供科学有效的试验环境,并可获取长期连续、要素完备的数据资料。可为海洋调查观测技术装备的现场试验和定标检验、海洋观测监测方法研究、海洋学数学模型检验、水下通讯和组网试验、水下传感器网络试验、卫星遥感器在轨现场定标和检验以及军事海洋学研究等科学活动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对于快速提升我国海洋技术装备和海洋科学研究水平,实现科技兴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水面舰艇编队水下防御能力,构建以水面无人艇为补充的编队水下防御装备体系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总结国内外水面无人艇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无人艇的发展必要性,结合水面舰艇编队防御鱼雷攻击的任务需求,开展了水面无人艇作战使用方法研究,并对其对抗效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可牵引水面无人艇在水下信息对抗...  相似文献   

3.
目前,无人水面舰船代表了海洋测量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海洋测量技术研究的热点。针对浅水区域水下地形复杂、暗礁众多、涌浪较大的特点,对无人水面测量艇水深测量技术进行研究,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船型及推进方式设计、测量设备加装测试、无线数据传输功能、测量艇吊放回收技术等,本文主要围绕船型及推进方式展开研究,提出三体喷水推进无人水面测量艇设计方案,基于该方案实现的测量模式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高效性,必将极大地提高测量部门在浅水区域水深数据的快速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4.
洪在地  刘斌 《海洋测绘》2020,40(6):39-42
为提高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的作业精度和性能,开展无人艇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集成优化技术研究。借助仿真分析手段,对艇型及设备布置进行优化研究,并开展多传感器集成、时间同步、盲区无缝和实时拼接技术研究,设计并集成了无人艇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实验表明,无人艇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获得的水上水下数据的平均垂直误差为0.12m。所提出的无人艇载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是可行的,可为测绘艇和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下机器人操纵性优化设计中水动力系数预报问题,在水下机器人水动力预报中引入艇体肥瘦指数概念,确定了水下机器人艇体几何描述的五参数模型。提出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预报水下机器人水动力,确定了神经网络的结构,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确定适当的输入参数,选择适当的学习样本和网络结构,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对水下机器人水动力进行预报可以达到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着眼于我国海军战略转型时期水下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及水下无人装备体系化发展需求,分析了美国水下无人装备发展特点。按照装备体系设计方法,从作战任务、能力需求、能力差距、装备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由“近海、中远海、舰/艇载”等几类装备构成的水下无人攻防装备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7.
沉船考古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水下环境复杂、文物打捞操作困难、海洋人文资料缺失等因素制约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沉船考古工作不仅要对沉船本身及所载器物进行考古发掘,还要结合陆域考古学、海洋学划分重点沉船区域进行系统性发掘研究,对沉船本身及所载器物所处的海底环境和受腐蚀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首开先河瑞典哥兰特级潜艇歌兰特级AIP潜艇的首制艇于1992年开工建造,在开工之日,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十六世为首制艇命名为“哥兰特”号,该艇于1995年2月建成下水,1996年建成编入海军服役。“哥兰特”号的建成服役,标志着非核动力潜艇进入一个新纪元,成为潜艇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哥兰特级AIP潜艇水下排水量1490吨,艇体长60.4米,艇宽62.0米,吃水5~6米,水下最大航速20节,艇员编制25人,军官5人。哥兰特级潜艇首次采用AIP动力装置,2台斯特林AIP动力装置总功率150千瓦,使该艇在…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北部海区声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以下简称声速)是海洋学的基本要素之一。迅速发展着的水下通讯、数据传输、目标检测和定位、识别、导航等方面的技术都与声速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海水中声速的测量和声速分布特征的分析,无论对海洋学研究、水声设备的研制或军事需要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松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2020,51(4):684-69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从一个海洋生物实验室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生物海洋学的理念、科学内涵、科学视野、生物海洋学对海洋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在海洋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完美体现,生物海洋学也一直伴随整个研究所的壮大而不断发展。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70周年之际,从生物海洋学角度回顾研究所发展历程,将会加深我们对海洋科学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配合、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意义的理解,对海洋科学未来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于1946年。现有职员1000余人,其中博士、教授级研究人员!10人,副博士320人,院土1!人。其中从事地质学研究的有300余人。该研究所主要从事海洋学和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的理论研究和综合调查工作。该研究所拥有庞大的海洋调查与研究船只,其中包括:排水量大于4000t的调查研究船6艘、中型船只2艘(1200-1600t)、小船4艘、深潜器2只(最大下潜深度大于6000m),以及若干件手工操作和非手工操作的水下研究设备。上述设备可在数十米至6km深度范围的海域内从事海洋学等学科的调查研究。该研究所地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外事简讯     
△应山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文圣常教授邀请,美国天主教大学机械工程系林松青教授85年7月抵青讲学。林教授以《海洋蒸发及台风路径预测》、《海面上水滴及水下气泡的测量技术》为题介绍了他的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近七十位海洋科学工作者出席了演讲会。林教授还就《关于物理海洋学实验室总体设施》、《关于量测仪器》、《关于资料数字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个海洋大国,它有64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世界第三大洋就是以印度两字命名的。但对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海洋学却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六十年代以前,印度还没有从国家的角度来系统地开展海洋学研究和海洋开发工作,直到1960年,才成立了国家海洋研究委员会,专门从事海洋学研究及海洋开发的规划和协调。同年,联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说明了在当代海洋学研究中,海洋学数据的自动化记录和处理的全过程.重点阐述了现场调查中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实验室中数据的再处理.并从海洋学研究的角度,对软件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种种要求.强调了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及其软件研究和开发在现代海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了实现海洋科学的现代化,软件开发这个重要任务,应由海洋学和计算数学工作者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5.
“国际古海洋学大会”是国际古海洋学界每3年一届的学术交流大会,代表国际古海洋学界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会议自开始举办以来,除第七届(2001年)在日本举办以外,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举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古海洋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国内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处于十分活跃的地位。经我国古海洋学家的积极争取,第九届国际古海洋学大会将于2007年9月在上海举行,预计将有国内外专家约700人出席。会议组织委员会诚挚邀请国内有关古海洋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参加。  相似文献   

16.
总述 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共同委任专家小组就建立国际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提出意见。海洋学常用表  相似文献   

17.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和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联合组成的海洋学用表与标准联合工作组编辑委员会于1991年编辑、出版了《海洋学测站资料处理》(英文版)。为了满足国内海洋科学家对具有一致性的海洋资料的需要,在海洋学测站资料处理上与国际海洋学界统一,该书的中文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通用海洋工程公司的资助下已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无人艇在浅水区和危险区等复杂水域开展专业化海道测量的应用能力,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同类型无人海道测量艇功能定位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优化后的M型艇型设计和油电混合动力,引入高精度惯导姿态定位系统提升姿态控制和避障能力,研发了基于电子海图的测量和导航一体化控制系统,并综合给出了一种适应浅水区测量和专业海道测量的无人海道测量艇的设计方案。实际应用表明该无人海道测量艇具有优良的水动力性能和水下噪声抑制能力,具备了适应多种环境的通信保障能力,实现了高精度的航行轨迹控制和自主避障,能够在复杂水域自主完成高精度测量任务,测量成果满足海道测量规范要求。本项研究为后续无人艇作为测量平台持续提升海道测量能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海洋学专业是全院中成立较早的专业之一。二十多年来,除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从事物理海洋学方面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基础和应用方面,如海浪、海洋环流、潮汐、风暴潮、水团及水温预报、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工程、温盐结构以及内波等。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致语     
为顺应国内外海洋科学技术发展形势的需要,促进基础海洋科学、应用海洋科学及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学术交流,经国家海洋局"国海科字[2012]539号"文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12]838号"文批准,《台湾海峡》期刊正式更名为《应用海洋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Oceanography).《应用海洋学学报》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福建省海洋学会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协办,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海洋科学学报类期刊(季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5-1319/P,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4972).《应用海洋学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反映国内外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为国内外基础海洋科学和应用海洋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其主要报道国内外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侧重于报道应用海洋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及其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反映各相关学科前沿最新研究动态的综述等文章.今天,乘着党的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号令的春风,《应用海洋学学报》正式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