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3年民乐-山丹地震民房破坏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民乐-山丹6.1级地震是双震型地震,重复破坏增大了灾害程度,房屋的抗震性能低也是造成破坏程度大的原因。本对民用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地震诱发民房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呼图壁21号泉动水位震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疆呼图壁21号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析了该泉动水位变化的原因;总结了其震兆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对该泉的映震效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其映震机理和映震性能较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山西应县木塔变形原因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应县木塔损坏的原因及其环境地质研究》课题所发表的成果和资料,对应县木塔变形的原因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种地电场观测环境干扰的分析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9年10月~2010年5月高邮地震台地电场观测中出现的一种不明原因的大幅度扰动干扰进行了分析讨论。经过初步分析、干扰源模拟定位、干扰源测试、干扰源现场调查等途径,确定了干扰源位置和干扰产生的原因,并对该干扰现象进行了排除处理。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理论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将非线性理论应用于中国地震预报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对地震预报基本概念和方法论的研究,对地震活动和多学科前兆复杂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对复杂性产生原因的试验和研究.还探讨了这一新研究领域兴起的原因以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煜 《内陆地震》1994,8(2):166-169
讨论了在"8703"工程中地形局部效应强震台阵的记录结果,认为地形差异引起的地面运动参数的放大和频谱特征的变化是使震害(感)加大的重要原因,并对产生的原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西地震前兆台网4个地震台的ZD9A-Ⅱ地电场仪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该仪器的各项工作指标、观测记录的数据甄别出异常变化形态,找出观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故障现象,分析发生仪器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有关的电路及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实例对这些故障的检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检修方法、步骤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震台站使用的DSQ型水管倾斜仪,对仪器因环境变化、系统故障等原因引起的数据异常表象形态及原因进行剖析总结,提出了观测数据典型异常现象及故障的判定方法和检查思路,对台站做好观测仪器的日常维护维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准观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有人为因素,仪器因素和外界干扰等,文章对其中几种因素产生的原因与排除方法谈了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石嘴山台伸缩仪2008年至今资料的分析,绘制一系列典型异常图像,主要从自然、仪器、人为、不明原因等四方面简要总结了各种干扰的形成原因,此外从同震记录方面分析总结了伸缩仪典型异常图像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岩石损伤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定义损伤变量,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卸载段有效应力与总应力之间的假定关系,确定损伤模量的计算方法。在单轴和三轴条件下,对岩石损伤相关参数进行统计研究,重点对损伤模量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轴及低围压下损伤模量基本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随着围压的增大,损伤模量呈先减小后保持动态稳定的趋势。损伤变量的计算充分考虑到围压的影响,可进一步增进对岩石损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萧山-球川断裂是浙江地区1条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在该断裂附近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本文通过地质调查、电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等方法,对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的遥感影像线性特征清楚,对地貌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山前的第四系发育有明显影响。通过对断裂露头剖面的分析,认为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活动性质以走滑兼具逆冲为主。通过本次开挖的富阳峙山村探槽,结合ESR年龄测定,判定该断裂在第四纪早、中期有过活动,但未断错上覆中更新统上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地震台光记录倾斜仪灯光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 ,研制了一种时号·光源灯控器。采用了数字钟报时及定闹信号对直接延时时号灯进行控制的措施 ,使仪器的无故障运行期及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明显提高了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在FreeBSD环境下构建基于PPTP的VPN网关的过程和技术,分析了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在江西省地震信息网的实际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运用福建前兆观测台网资料,分析了形变应力场和水位震后效应场等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福建区域地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福建多次ML>4.5地震的孕育过程均伴随着形变应力及水位震后效应的成场.研究认为,当形变应力场与水位震后效应场的时空演化规律趋于一致时,这一区域就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背景条件,跟踪分析形变应力场及水位震后效应场的空间迁移规律,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的空间位置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王洪体  崔仁胜  王宏远  叶鹏  李丽娟 《地震》2020,40(3):153-166
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对齐误差对测试地震计自噪声的影响。指出对齐误差影响到2台仪器记录间的计算互功率谱密度, 进而影响到被测仪器记录间相干函数计算, 最终影响到被测仪器的自噪声计算。发现当存在对齐误差时, 在信噪比较高频段计算得到的自噪声水平比仪器的实际自噪声水平要高, 在一般的实际测试中可能高20 dB以上。为了消除对齐误差对自噪声测试的影响, 提出通过投影逆变换把观测记录变换到标准坐标系下, 再用变换后的观测记录来计算地震计自噪声。给出了基于以上思路和传感参数对比测试方法的地震计自噪声计算处理流程, 合成数据、 实际测试数据的处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地震计自噪声测试中对齐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板岩作为一种浅变质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对其地震波速度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这类过渡性岩石的有效区分,对于浅层地壳的各向异性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自云南丙中洛地区的板岩样品进行了地震波速度的室内实验研究,其中部分实验是在加拿大Dalhousie High Pressure Laboratory完成.实验获得了板岩在围压10~600 MPa条件下、不同构造主方向(X,Y和Z)上的地震波速度,在围压600 MPa时,X、Y、Z三个方向的P波速度分别为6.58、6.46、5.91 km/s,平均速度为6.30 km/s,S波平均速度约为3.62 km/s,VP/VS=1.74;并初步分析了板岩地震波速度、横波分裂及其波速各向异性随着围压的变化规律,发现所测量的板岩在较低围压(<150 MPa)时波速的各向异性随围压升高而迅速减小,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微裂隙的定向排列引起的,而随着围压的继续增加(>150 MPa时)微裂隙基本闭合,黑云母、阳起石等片状矿物的定向排列成为其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主导诱因,此时(围压为600 MPa)VP、VS的各向异性分别稳定在13%、16%左右.本研究所获取的基础实验数据及所探讨的板岩地震波性质将为确定地壳上部显微裂隙的优选定向、浅层地壳的各向异性分析、地球物理模型条件约束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洛阳龙门石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地震荷载下洞窟围岩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动力有限元法,从地震动的不同工程特性、不同输入方向等方面入手,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作用下洞窟围岩的位移、速度和应力动态变化特征,并指出了围岩内振动位移、速度最大值以及应力集中出现的地方,对有无裂隙两种情况下围岩的位移、速度和应力值进行了对比。最后,根据岩体强度和莫尔—库仑破裂准则,分析了围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拉性、压性以及剪性破坏,为石窟文物地震安全评估及防灾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ver a 2-dimentional pool with a constant length of 1.5 m and four different slopes.The distributions of velocity,Reynolds stress and turbulence intensitie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Results show that as flow continues up the exit slope,the flow velocity increases near the channel bed and decreases near the water surface.The flow separation was not observed by ADV at the crest of the bed-form.In addition,the length of the separation zon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ntrance and exit slopes.The largest slope angle causes the maximum normalized shear stress.Based on the experiment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hape of Reynolds stress distribution is generally dependent on the entrance and exit slopes of the pool.Also,the shape of Reynolds stress distribution is affected by both decelerating and accelerating flows.Additionally,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lope angle,secondary currents are developed and become more stable.Results of the quadrant analysis show that the momentum between flow and bed-form is mostly transferred by sweep and ejection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