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环境研究实验室和国家天气局与空军气象局、空军地球物理实验室以及美国联邦航空局一道共同进行了一次实验,以确定国家天气网使用的新一代雷达的实时多普勒特性及主要技术规格,这项试验称为联合多普勒业务计划(JDOP)。这个项目也是对近十年来多普勒技术的进展的一个总结。 JDOP试验中预报员用彩色显示和黑白图象显示识别强风暴,记录下观测结果与常规观测进行比较。研究飞机飞行到俄克拉何马州中部察看多普勒探测的扰动区域。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出新的雷达系统,用其改进龙卷风、风暴的公众警报,并为飞行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金霞 《气象科学》2004,24(2):246-252
本文详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的技术和发展动态,阐述了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技术方法的发展进程和几种探测方法的优缺点。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的最新技术——综合和连续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3.
该文提出用单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距离高度扫描(RHI)的探测资料,从大气运动连续方程出发,在实际流场的二维假设下,反演雷达探测区域内的垂直剖面流场结构。通过个例试验表明,反演结果比较合理。该方法可供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8.6 mm云雷达探测大气0℃层亮带的能力,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8.6 mm多普勒偏振云雷达(HMBQ)2008—2012年共计2 063次观测个例,分析云雷达在不同天气形势下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线性退偏振因子在0℃层附近的变化特征,改进了一种通过云雷达探测产品反演大气0℃层高度的方法。研究表明:8.6 mm云雷达能够在无降水云、弱降水云、小雨、中雨甚至大雨的天气形势下,对大气0℃层进行观测,而且探测的0℃层亮带变化特征显著,能弥补常规天气雷达在夏季短时强对流、对流单体等小尺度天气预警业务中相关资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陈进强 《气象》1982,8(8):42-44
雷达是探测冰雹云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目前,在气象业务工作中,大多数国家主要使用天气雷达警戒、探测和预报冰雹天气。除此以外,有些国家还使用脉冲多普勒雷达、双波长雷达、圆偏振波雷达等探测冰雹云,目前这些工作基本上还处在探测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达气象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模拟信号的天气雷达、数字化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和雷达新技术如双线偏振雷达、双基地多普勒雷达等雷达技术研究及其在冰雹、暴雨、台风等中尺度天气过程的监测和临近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针对暴雨、台风的中尺度外场试验、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技术在风场中尺度结构中的应用、双线偏振雷达在云和降水微物理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数字组网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等工作; 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雷达气象领域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CAMS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能力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CAMS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测参数对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了估算。CAMS 多普勒天气雷达对降水强度的探测能力将比国内目前应用的713、714天气雷达更强,在200公里处能探测到的最小降水强度为0.08毫米/小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晴空探测能力,在低仰角探测时,有可能探测到50公里范围内的晴空回波,从而进行风暴前的流场研究。采用 VAD 方式可获取3公里以下晴空大气的风剖面廓线,与美国强风暴实验室(NSSL)的 NRO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晴空探测能力相近。由系统的相位噪声估算出测速精度为0.1米/秒左右。潜在的地物对消能力达—41db。  相似文献   

8.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探测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探测原理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出发,分析了影响双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可靠性的内在因素。即两部雷达观测同一点的非一致性 (空间和时间上的非一致性) 和空间各测量点观测时间及照射体积的非统一性,以及微波在大气中的非直线传播和地球表面的非几何平面引起的坐标、定位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可靠性。该文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但在应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数据时,还必须进行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金红  高玉春  程明虎 《气象》2008,34(5):44-51
相控阵技术应用到大气探测领域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国外已开展了此项研究.为了研究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大气探测领域的探测能力和探测精度,使用美国相控阵天气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同步探测的两次强天气资料,分析比较了两部不同扫描体制雷达的径向探测精度、切向探测精度、扫描时间、灵敏度以及在探测强风暴反射率因子特征、径向速度和超级单体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电扫描雷达的探测精度会随着波束指向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多普勒雷达在整个扫描范围内不随扫描方向角的改变而改变.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切向分辨率比多普勒雷达低,提出了在方位上采用窄波束、俯仰方向上采用宽波束扫描,同时在接收时采用多个窄波束覆盖发射波束的接收方法.将存在模糊的速度场恢复为连续的速度场然后再对速度数值进行调整的退模糊方法也能剔除波束多路转换扫描方式下的速度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大气研究和业务部门非常需要高分辨率的对流层大气廓线测定,用来进行中尺度研究、预报及气候分析等等。美国国家天气局(NWS)和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实施了一系列的观测系统研制试验(如 NEXRAD 和示范廓线仪站网)以满足业务的需要。此外,中尺度研究中非常需要可移动式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谢娜  李国平  李昕翼  安峡 《气象科技》2012,40(4):666-670
利用成都市地基GPS综合应用网的观测数据,反演出大气水汽总量,并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分析了这两种新型大气水汽探测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变化特征,初步得出了GPS大气水汽总量(GPS PWV)与人影作业前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GPS PWV与人工增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人影作业后1~3h伴随小时雨量的增大GPS PWV有下降,体现了催化剂将空中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凝华核化转化为降水过程。GPS反演的水汽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液态水资料在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短临天气预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由温度、气压和水汽压决定的大气折射率会影响天气雷达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和目标回波的相位。因此,通过测量目标回波相位的变化能够算出大气折射率的变化,进而得到水汽信息,为研究局地对流天气和水汽平流提供资料。本文阐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折射率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江苏省气象台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了一次雷暴过程前后的大气折射率,表明了雷达探测大气折射率的可靠性。这项工作有望为研究水汽变化和天气过程提供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也可以为数值模式提供水汽场辅助数据,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成永勤 《四川气象》2004,24(1):25-25
西南空管局成都气象中心从美国引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已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安装及调试工作 ,此部雷达的安装调试成功 ,结束了西南地区没有多普勒雷达的历史 ,标志着我们对天气系统 ,特别是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探测朝着精细化方向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多普勒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天气雷达 ,它除了具有常规天气雷达的作用外 ,还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定降水粒子的径向速度 ,并据此推断天气系统的风场结构特征 ,垂直气流速度 ,大气湍流 ,降水粒子谱分布等 ,具有强大的探测功能。为使多普勒雷达顺利开放使用 ,2 0 …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来, 中尺度气象学研究一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首要课题。早在1963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就开始参与主持国内首次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尺度气象学试验。此后, 又先后主持了“京津冀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超短期预报基地” (1986—1990年)、“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 (1997—2003年)、“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研究” (1998—2003年) 以及“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2004—2009年) 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这些项目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 独立自主地完成了数字天气雷达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车载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风廓线雷达系统、全自动扫描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自动气象站网、中尺度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处理、分析及显示集成系统等研制工作, 并且研制发展了中尺度非静力大气数值预报模式。利用现代中尺度大气探测网, 组织实施了多次中尺度暴雨等大气综合观测试验, 取得了丰富的中尺度观测资料, 为我国中尺度气象发展奠定重要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后获得了16项国家科技奖励。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综合大气探测系统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国材 《山东气象》1998,18(4):4-11
1引言大气探测是基本气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40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气探测各分系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气象卫星从无到有,天气雷达从简易型到多普勒型,地面观测向遥测化、自动化迈进,新型高空探测设备将进行外场试验,专业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多普勒天气雷达晴空探测能力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对晴空大气返回信号特性的分析, 提出采用相干累积技术, 有可能提高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晴空大气的能力, 具体测算了提高探测能力的限度, 并对雷达信号处理器适应晴空探测进行了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7.
序言天气多普勒雷达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五年的历史了,在设备本身性能、资料处理、终端显示以及发挥作用等方面,都已居于目前普遍使用的非相干雷达的统治地位,成为气象工作者进行定量降水测量和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探测工具。了解和研究其发展过程,掌握其技术水平,对于发展我国自己的天气多普勒雷达将会大有裨益。一、发展历史多普勒雷达是人们根据运动物体会造成电磁波或声波频率变化这一多普勒效应制成的。早在三十多年前已在军事和航空上得到应用,由于多普勒雷达有着探测目标运动速度的能力,气象学者极感兴趣和重视,利用云、雨粒子运动会造成雷达电磁波的频率变化,进一步发展成为气象上用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从1958年就开始用连续波多普勒雷达进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卫星、雷达、闪电定位、自动雨量计等遥感、遥测设备获取的多种信息,对低纬高原地区所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着重讨论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和自动遥测雨量计等先进探测工具,在短时预报中的作用。分析表明:因多普勒雷达具有很强的探测能力,对其所获取的对流天气中的径向速度、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进行仔细分析,可在短时降水和冰雹预报中取得较好效果;闪电定位仪可对整个低纬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尺度风暴系统活动实施全天候监测,是短时强对流预报的有效工具;自动遥测雨量计可与多普勒天气雷达相配合提高对短时降水的监测预警能力;卫星云图与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和自动雨量计等遥感、遥测手段结合应用,可提高对低纬高原地区中小尺度风暴系统发生发展天气背景场的监测预警和短时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卫星、雷达、闪电定位、自动雨量计等遥感、遥测设备获取的多种信息,对低纬高原地区所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着重讨论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和自动遥测雨量计等先进探测工具,在短时预报中的作用。分析表明:因多普勒雷达具有很强的探测能力,对其所获取的对流天气中的径向速度、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进行仔细分析,可在短时降水和冰雹预报中取得较好效果;闪电定位仪可对整个低纬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尺度风暴系统活动实施全天候监测,是短时强对流预报的有效工具;自动遥测雨量计可与多普勒天气雷达相配合提高对短时降水的监测预警能力;卫星云图与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和自动雨量计等遥感、遥测手段结合应用,可提高对低纬高原地区中小尺度风暴系统发生发展天气背景场的监测预警和短时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
1974年10月,美国农业部、国家宇航局(NASA)和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决定联合研究试用计算机分析的卫星资料改进主要作物预报的实效和准确率。总计划称为“大面积作物实况探测实验”,这是几个大面积实验之一。NASA 与用户部门共同承担资源管理计划中地球资源观测系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