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可见卫星较少时,GPS难以保持稳定的定位精度。Locata能够建立地面工作网络进行定位,它与GPS的组合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文中提出了一种Locata/GPS组合动态定位算法,并利用仿真数据对Locata,GPS和Locata/GPS的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进行了试验。模拟试验表明Locata/GPS的DOP值和定位精度均优于Locata和GPS单系统,且收敛时间明显缩短;在可见卫星较少时,Locata/GPS的定位精度相比于GPS单系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QZSS系统与GPS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其播发两个频段的增强信号,增强信号中包括GPS卫星轨道、钟差、电离层等改正信息,通过增强服务可以使GPS用户获得更高精度的实时定位结果。本文利用CCJ2、GUAM、MIZU、TSK2测站的实测数据对QZSS增强信号对GPS定位增强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L1-SAIF信号的SLAS增强服务能有效提高用户的GPS单点定位精度;基于LEX信号的CLAS增强服务目前可以实现分米级实时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GPS/GLONASS组合点定位模型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与GLONASS系统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单点定位的精度及稳定性。文中简要介绍GPS/GLONASS等导航系统,讨论GPS/GLONASS组合单点定位算法,并采用拉萨IGS站的观测数据计算分析GPS与GLONASS伪距单系统以及组合系统单点定位精度。结果表明组合定位精度优于单系统定位。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采用高程信息辅助GPS接收机定位的方法,提高了在信号受遮挡时GPS系统定位精度与导航成功率,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观测值的初始方差比值,对比GPS/Galileo组合单点定位的结果。利用不同测站的观测数据和广播星历数据进行单频GPS/Galileo组合单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组合GPS/Galileo单点定位的平面方向精度优于2m,高程方向精度优于4m,点位精度优于5m;相比于GPS单系统,GPS/Galileo组合系统在平面方向的定位精度略有提高,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改善率为11%。同时给出基于4颗IOV卫星的Galileo单点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即将完成,该系统将逐步具备全球导航定位能力。详细介绍在多种卫星导航系统并存的背景下,北斗和GPS组合单点定位基本原理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实测数据分别对BDS、GPS和BDS+GPS三种定位模式下单点定位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BDS+GPS双模式相对于BDS或GPS单系统定位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GPS单双频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以及利用IGS精密产品进行单双频动态解算的算法流程。采用IGS实测数据进行了GPS单双频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精度解算试验并从外符合的角度评估了其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GPS单频动态定位精度在分米级,双频动态定位精度在厘米级。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有关北斗三号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研究较少,未对三号系统多个频点的定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的现状,本文利用实测数据对三号系统多个频点的定位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联合BDS-2、Galileo进行了同频伪距单点定位试验,统计分析了组合定位多个频点的同频定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目前三号系统单独定位能力有限,不适合单独定位;BDS-3/Galileo同频组合定位可以弥补BDS-3新频点单频定位时卫星个数不足、数据不完整导致的定位精度过差的情况,同时能够提高Galileo的定位精度;BDS-2/3的B3I频点与BDS/Galileo组合的B2b频点的定位精度均与GPS的L1频点的定位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9.
北斗区域导航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琪  何俊 《测绘通报》2015,(11):15-19
采用全球均匀分布MGEX站的观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卫星可见性、PDOP值分布,以及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并将其结果与GPS和BDS+GPS组合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不同定权方法对BDS+GPS组合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球大部分地区,GPS的定位性能优于北斗系统,在亚太中低纬度地区,BDS的定位精度与GPS相当甚至超过GPS;BDS+GPS组合系统的定位精度通常优于单一系统,但随机模型不准确也可能导致组合系统的定位精度不如单系统;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组合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在GPS/BDS组合单点定位中,定位精度受观测信息量影响很大,但观测时段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个别历元观测信息过少,导致这些历元的定位精度很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多历元观测信息的GPS/BDS组合单点定位方法,以弥补单历元方法中单个历元观测信息量不足的缺点。利用开阔环境和遮挡环境下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GPS单系统、北斗单系统及GPS/BDS组合系统单点定位中,多历元方法的定位精度均优于单历元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实现BDS/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基础上,模拟多种遮挡环境;利用3个MGEX测站的数据进行三系统组合PPP试验;并在可见卫星数、PDOP值、定位精度、收敛时间和定位可用性等方面与GPS单系统PP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亚太地区,相比于GPS单系统PPP,三系统组合PPP可见卫星数增加了2~3倍,PDOP值显著减小。动态试验中,在无遮挡环境下,三系统组合PPP相较于GPS PPP收敛时间更短,且收敛后定位精度更高;在遮挡环境下,GPS PPP性能急剧下降,三系统组合PPP较好的保证了定位精度,提高了系统定位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在卫星定位中,定位精度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观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二是等效测距误差。传统的PDOP值计算方法,仅考虑了观测卫星空间几何分布的影响,所得到的PDOP值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定位精度。将先验单位权中误差和卫星高度角引入到PDOP值计算过程中,提出了一种顾及权重的PDOP值计算方法。利用GPS单系统、北斗单系统以及GPS/北斗组合系统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得到的PDOP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讨论了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并以IRKJ跟踪站的观测数据为例,分别利用GPS和GPS/GLONASS组合两种方式进行精密单点定位解算。计算结果表明,当GPS观测卫星数较多(9~10颗)时,组合GPS/GLONASS较单系统GPS的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及收敛速度有一定改善,但效果不明显。当GPS卫星数较少(4~5颗)时,引入GLONASS卫星进行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其定位精度及收敛速度较单系统GPS精密单点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导航卫星观测数据质量是影响地面增强系统定位精度的直接因素,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经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适配性改造后能够获取的卫星观测值数量相较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BDS-2)适配改造提升了30%~50%,对这些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和分析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数据完整率、多路径误差等基准站观测值质量评估方法,使用零基线测试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测试两种方法,提出一种综合区域地基增强系统的BDS-3数据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实证试验,结果表明:BDS-3卫星在亚太地区的数据质量已经与GPS相当;由于BDS-3卫星空间分布结构更优,地面测站可以获得的高仰角(高度角>50°)可用观测值较单GPS提升了20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北斗与GP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北斗与G PS组合单点定位时的原理和模型,根据自编程序,利用同济大学TJA站的数据进行计算及分析比较GPS伪距、北斗伪距、北斗/GP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结果表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平面方向上达到3m以内,高程方向优于8 m ,满足普通导航定位的需求。北斗/G P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精度明显优于单系统。在单系统观测条件差时,组合系统可以减少对单一系统的依赖性,而且还可以增强卫星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GPS设备海上动态定位精度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高精度全站仪对GPS设备动态跟踪进行动态定位精度评定.阐述了检测基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利用惯性测量设备提供的姿态数据将GPS定位数据归算到检测基准.简要介绍了进行动态定位精度评定所采用的方法,并对系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系统RTK定位精度以及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BDS、GLONASS双系统联合RTK定位方法,通过对双系统进行时空基准统一,基于附加模糊度参数的卡尔曼滤波函数模型双系统RTK定位算法的研究,开发了BDS/GLONASS双系统RTK定位程序,对超短基线、短基线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并且与GPS系统结果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BDS、GLONASS、BDS/GLONASS这3种模式定位精度虽稍逊于GPS,但也能够达到厘米级精度,从而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8.
周建  宫萍  吴兴存  虞尚泳 《测绘科学》2015,40(6):151-155
电离层延迟误差是单频GPS实时/事后定位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削弱其影响。针对这一状况,该文首先介绍了单频GPS改正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常用方法,通过分析说明了电离层格网数据能够有效改善单频GPS实时/事后定位误差。给出了电离层格网数据的建立、预报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刺入点地心经纬度VTEC值的计算方法、四点格网法内插刺入点天顶方向的总电子含量以及单层模型投影函数。结合算例,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电离层改正数据与卫星星历数据对单频GPS实时/事后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电离层格网预报数据能够显著改善单频GPS的实时/事后导航定位精度,对提高单频GPS定位精度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外水下GPS定位技术的应用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浮标拖缆监测的水下GPS定位技术。此技术包含GPS智能浮标、拖缆和监测系统3个主要部分。监测系统采集拖缆的形态数据传送到GPS智能浮标;浮标结合自身GPS坐标计算水下被跟踪目标位置。给出了定位计算的数学方法,即以拖缆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原理求拖缆线型曲线方程,得到水下目标位置。对40m长拖缆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了其理论可行性。此定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不受水域范围限制且具备一定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民航客机落地前的高精度位置,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民航客机高精度定位方法。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机载数据记录器会记录整个飞行过程中GPS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惯性导航系统等传感器数据;在飞机落地后,利用无线电高度表数据、GPS数据进行位置差分,再利用惯性导航数据进一步优化,可大幅提高落地前垂直定位精度。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在机场跑道入口前2 km,飞机定位精度大幅提高,垂直定位精度可以达米级,满足事后调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