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大地震前出现气象异常,这在地震史料上已有大量记载。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强烈地震,震前的气象异常也是很突出的。如1966年东川市6.5级地震前连续三天有霾;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出现地气雾,顺断裂走向的异常增温,强低压等;1973年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几小时风尘大作,风向紊乱,震前数日出现了历年同期最高气温;1972年云南石屏5.6级地震,傍晚气温打破了十几年的规律,异常升高等。这些现象反映了气象与地震有一定的关系。一次大地震的孕震场能否造成中期的气象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5,(2):45-45
关于震前的气象“热异常”现象,过去地震工作中已有所察觉和注意,最近兰州地震大队气象地震组根据对我国近几年大震现场的考察,收集震区群众对震前气象异常的普遍反映,总结我国地震史料中关于震前气象的丰富记载,并进而运用近代气象资料加以系统分析,提出震前气象“热异常”是一个突出的、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历史资料中,关于地震前气象“热异常”现象的记载,直接记载“热”现象的如:“霪雨后天大热,宜防地震”、“震前蒸热”,震前正逢“特大炎暑,热伤人畜甚重”及“未震之前数日,四面天边变黄如  相似文献   

3.
地震与气象     
气象和地震历来被视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门学科,然而,在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科研活动中,发现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可以肯定的某种联系。于是气象工作者与地震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商确,并各自借助对方的结果用于自己的预报,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别开了新生面。人们对于气象热异常与地震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较为肯定。这种关系在历代史书中可以查得。例如,1505年10月9日江苏松江(现上海市松江县)地震,震前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22日至27日,汶川地震灾区出现了“5.12”大地震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雨天气过程。本文从这次强天气过程的降雨特点及致灾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发生中和结束后三个不同阶段,详细分析了国家级各个阶段的气象服务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此类强天气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时效性及气象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前近地面大气电场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在四川省开展的近地面大气电场数据异常与地震发生相关联的研究情况,并对“5.12”汶川地震发生前一个月内,距离震中50km的两个地面电场仪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地震发生前近地面电场异常持续时间在8小时以上,且地面电场波形、最大值的变化规律均不同于由雷电或其它天气系统引起的地面电场变化。综上,通过对地震前地面电场异常进行分析,可以为地震监测、短临预报提供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20 0 4年岁末东南亚海啸把全人类带入痛苦之中。 15万(乃至更多 )的生命在短短的时间内消失了 ,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不仅仅满目创痍的灾难让我们目瞪口呆 ,更让我们内心不安的是这场灾难离我们“气象”是那么近。“海啸”离我们有多远 ?气象灾害离我们有多近 ?泰国的气象局长因为这次“海啸”被撤职了 ,尽管泰国是地震与气象在同一个机构 ,这次海啸与气象“无关”。可是我们却轻松不起来。当那天出了台风、龙卷风或大暴雨成灾了 ,我们能说什么 ?想到之一 :未雨绸缪印度洋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都没有发生过大海啸 ,而且印度洋并不是地震的多…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在河北省唐山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使人们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这次强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否与气候异常有联系?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切。因为,一次大地震前若确有某些异常的气候背景相衬托,那么将来再有类似的气候条件重现时,我们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力争做到事先有所警惕。  相似文献   

8.
王玲 《辽宁气象》2005,(1):48-48
2004年岁末东南亚海啸把全人类带入痛苦之中。15万(乃至更多)的生命在短短的时间内消失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不仅仅满目创痍的灾难让我们目瞪口呆,更让我们内心不安的是这场灾难离我们“气象”是那么近。“海啸”离我们有多远?气象灾害离我们有多近?泰国的气象局长因为这次“海啸”被撤职了,尽管泰国是地震与气象在同一个机构,这次海啸与气象“无关”。可是我们却轻松不起来。当那天出了台风、龙卷风或大暴雨成灾了.我们能说什么?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气环流、海洋、天文以及宜昌单站气象资料,对2008年初宜昌市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欧亚地区出现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导致2008年初宜昌市乃至我国南方大范嗣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直接原因.南海夏季风的季节转换偏迟与这次灾害天气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拉尼娜事件对这次过程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对这次灾害天气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学首次举行了“全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现象动力学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发起,并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数值模拟开放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和南京气象学院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会议邀请国内知名的大尺度动力学专家以及在这领域中颇有成就的一些中青年气象学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一次区域性冻害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4年5月3~5日清晨,河西走廊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区域性强霜冻天气,对武威市农林业生产造成有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危害。文中应用实时MICAPS气象资料和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对这次冻害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和气候学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霜冻预报的着眼点,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爆发是造成冻害的直接原因,前期气温异常偏高使农作物生育期提前、长时间持续0℃以下气温和地温加剧了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FY-2气象卫星资料,从天气形势、能量场特征和卫星TBB演变特征分析2006年4月23日发生在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强降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降雹当日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是高能舌,中高层低能中心和负能量平流中心位于其西—西北方。东北—西南向的强能量锋区是触发这次强降雹过程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次强降雹天气过程出现在强对流云团前沿TBB梯度大值区内,云顶温度值及其水平梯度是识别冰雹云的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13.
气象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 ,也是变化最快、最复杂的要素之一。人类生活在这种气象多变的环境中生理和心理时时都在受其影响。剧烈的气象变化甚至会使部分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 ,1982年至 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全球大约 10万人患上了忧郁症 ,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 8% ,至于交通事故也增加了至少 5 0 0 0次以上 ,可见像厄尔诺事件这种异常的气象变化会导致人的心理异常。其原因是 ,异常气象事件能够引起全球气候发生异常或反常 ,引起异常气象灾害。在巨大的灾害面前 ,人们容易坐卧不安 ,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孕震过程中伴生的气象效应着手,探讨利用气象指标预告地震的可能途径.为气象台、站作震前预报提供一种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东亚大气环流国际讨论会”于4月10—15日在成都气象学院召开。八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有以日本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东京大学浅井富雄教授及筑波大学吉野正敏教授为首的日本气象界知名学者一行七人,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蒂帕尔迪(Tibaldi)教授等。中国科学院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教授,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陶诗言教授增加并主持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交流并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东亚大尺度环流,它的统计特征、变化及异常规  相似文献   

16.
文莉 《气象知识》2010,(3):20-23
地震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自然灾害,不过,与地震同样可怕的,还有它的“帮凶”——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及气象次生灾害。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不但夺去了成千上万四川同胞的生命,而且更可怕的是,地震还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7.
2月12日,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后,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副局长沈晓农分别致电新疆气象局,询问气象部门职工安全及受灾情况,同时对和田地区气象职工和受地震影响的喀什等地气象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并对救灾气象服务做出指导。郑国光局长要求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气象预报预警,做好设备维护及业务运行保障,为救灾工作及后期灾后恢复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气象学会在世界气象日(三月二十三日)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于三月二十九日在桂林市胜利闭幕。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外气象专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及部队系统的气象工作者一百八十多人。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学会、青岛天文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天地生与减轻灾害学术讲座”,于1990年7月20—70日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举行,来自全国有关部委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民解放军及17个省、市、自治区气象、海洋、天文、水利、地震、航空、保险、盐业等共58个单位的93位从事有关天地生和减灾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讲座。  相似文献   

20.
孙建奇  王会军  袁薇 《气象学报》2009,67(3):469-477
2007年3月3-5日,中国东部北方地区发生了近50年来历史同期最强的一次暴风雪事件,给该地造成了严莺的灾害和损失.通过分析这次暴风雪事件发生前期和同期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探讨形成这次极端天气的可能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这次暴风雪事件发牛的前两周中,存在持续异常的北极涛动、南极涛动、欧亚型遥相关以及北太平洋涛动等大气模态.这些异常环流在中国东部沿岸地区引起了强劲的偏南风,由此给中国东部北方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暖湿空气,使得该地的水汽含量和气温不断升高,为这次暴风雪事件的发生准备厂良好的暖空气条件.当3月初大气环流发生调整,极地冷空气南下时,强劲的冷、暖空气交汇于中国东部北方地区,从而在该地形成了强大的冷锋系统,最终导致了这次强暴风雪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报与降水相关的天气时,必须考虑事发前期异常大气环流的信息,关注预报区域前期水汽的积累状况,这对于提高降水预报、特别是强降水预报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