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河口盐淡水混合的数值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河口三维非线性斜压潮流盐度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分为水位梯度的正压项和密度变化的斜压项,以反映河口盐淡水混合中的斜压现象。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离散潮流运动方程中的对流项和盐度扩散方程,以提高计算稳定性和数值模拟精度,提出盐度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盐度场计算稳定标准的设置方法,针对长江河口水域的盐淡水混合情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反映了部分混合型河口盐度分布特征,表明所建立的河口三维非线性斜压潮流盐度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长江河口盐淡水混合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2.
海陆界面水体相互作用研究是当代国际海岸带生态水文学的热点.滨海湿地的生态水文环境脆弱,浅层地下水及盐度梯度变化对其生长和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咸水冲淡驱动力主要是地下水动力作用、盐度驱动下的水化学运动作用和海洋潮汐作用的叠加效应.通过国内外学者近30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滨海湿地咸水冲淡研究程度及进展情况,认为掌握咸水冲淡驱动...  相似文献   

3.
于2010年5月~10月采用现场模拟培养法探讨了辽河口芦苇湿地沉积物中的总氮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梯度C/N比(5∶1、10∶1、15∶1)对沉积物中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有植被芦苇湿地总氮去除率比无植被湿地高;当施加C/N因素后可以提高沉积物中总氮去除率,C/N比对裸滩湿地中氮的去除效果比芦苇湿地明显;在有植被芦苇湿地中C/N比为10时总氮去除率最高,而在无植被湿地中C/N比值为15时总氮去除率最高;8月份各实验组中总氮去除率最高。影响辽河口湿地沉积物脱氮效果主要环境因子还有温度、盐度、含水率和pH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关于切萨皮克湾潮汐盐沼湿地修复的理论基础,创建了低盐度、中盐度和高盐度湿地,并且提出了如何确定适当地点、设计方案及重建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水位变化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2个填充复合基质的湿地同步运行。湿地上层均为厚35cm、粒径5~10mm的炉渣;中层为厚度35cm的砾石,粒径分别为10~20(湿地1)和5~10mm(湿地2);底层均铺设厚15cm、粒径50~100mm的粗砾石作为支撑层;湿地表面种植黄花鸢尾。研究期间2个湿地均为连续进水,设置6个运行水位:85、66、51、36、19和2cm。结果表明,2个湿地系统对COD、NH_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0.5%~81.1%、34.1%~84.6%、29.1%~75.7%和49.1%~84.6%。统计分析表明,水位对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36cm水位时TN去除率最高,湿地1和湿地2分别达到68.8%和75.7%;85cm水位时NO_3~--N去除率最高,湿地1和湿地2分别为95.5%和96.6%;2cm水位时COD和NH_4~+-N的去除率最高,湿地1分别为75.9%和81.1%,湿地2分别达到79.4%和84.6%。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位可以有效地改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湿地2对磷的净化效果显著高于湿地1(P0.05)。  相似文献   

6.
利用4个连续进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水位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阐析湿地中脱氮功能菌数量的演变规律。3个湿地栽种黄花鸢尾,水位分别控制在19、51和84cm,另一个湿地不栽种植物,水位为51cm。结果表明,水位对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栽种植物的湿地中,51cm水位时总氮去除率(67.4%~79.2%)最高,19cm水位时氨氮(85.3%~93.0%)和COD(81.8%~92.9%)去除效果最好。试验中黄花鸢尾均生长良好,植物吸收对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去除的贡献分别为19.2%~27.3%和14.7%~19.2%;植物地上部分发挥更重要作用,其TN和TP含量及对TN和TP的吸收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湿地表层基质中3种脱氮功能菌数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0~4~10~6和10~5~10~7 MPN/g,随水位升高而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为10~3~10~6 MPN/g,随水位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辽河口芦苇湿地氨氧化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大或然数(MPN)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对辽河口芦苇湿地不同盐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数量分布和群落变化进行了解析,旨在探究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中AOB群落结构与土壤盐分的关系,为河口湿地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中盐分含量越高,AOB数量越少,表现为土壤盐分含量为10g/kg的S10组AOB数量大于土壤盐分含量为15g/kg的S15组AOB数量,大于土壤盐分含量为20g/kgS20;其中S10组AOB数量多于对照组,S15组AOB数量与对照组相当,S20组AOB数量小于对照组,即土壤盐分较低时,盐分的升高能促进AOB的增长,当土壤盐分超过一定范围时,盐分的增加则抑制AOB数量的增加;不同盐度胁迫下AOB菌群群落结差异很大,而聚类结果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盐度对AOB的影响体现在低、中高、高盐度土壤中氨氧化菌的种类和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不同时期低盐度土壤中的AOB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均发生了变化;中高盐度土壤中的AOB群落结构相似,不同时期优势菌比例不同;高盐度土壤中AOB数量明显减小,种群多样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湿地在干旱缺水的子牙河水系具有重要生态价值。论文研究了该流域典型湖、库、滨海湿地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湿地夏秋春季TN均值分别为2.55、2.68和5.34mg·L~(-1),均超过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限值,夏秋春季TP均值分别为0.09、0.07和0.23mg·L~(-1),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各季节大部分湿地处于磷限制状态;夏秋春季CODCr含量分别为43.52、107.71和41.6mg·L~(-1),均超过国家地表Ⅴ类水标准限值。Chl-a含量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滨海湿地相对其他类型湿地Chl-a含量较高;河流TN、TP、CODCr含量均远高于其它湿地,从上游山区至中游城市湖泊及下游滨海湿地,水体污染程度逐渐加剧;各季节大部分水体均处于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状态,其中邯郸北湖、北大港及河流春季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九龙江河口西起石码镇,东至大担岛(24°20′—24°30 N,117°49′—118。10′E),全长约35公里,是个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区域,水体盐度随淡水和海水混合程度不同而成梯度变化。该区西部的石码镇,水体盐度小于2‰,东部大担岛一带水域盐度约为25—32‰。雨季,盐度普遍降低;旱季时,盐度随之相应升高,本区气候属亚热带,  相似文献   

10.
湿地水文模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湿地系统模型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湿地水量模型、地表及地下水模型、溶质运移模型、蒸散模型及泥沙运移模型,并对当前湿地综合模型系统进行评述,指出建立湿地模型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晋江河口及泉州湾湿地生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永源 《台湾海峡》2005,24(2):183-188
泉州湾受晋江河口径流影响很大,导致湿地生物的水平分布与盐度的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分为湾外和外湾种、内湾低盐种、感潮河段咸淡水种.长腕和尚蟹、扁平蛛网海胆和文昌鱼仅分布在外湾或湾外的砂质海底.3种红树植物、互花米草、招潮蟹、弹涂鱼是内湾泥滩的优势种.咸水草是感潮河段咸淡水指标种.河蚬虽是淡水种,也分布在低盐河段.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型间歇增氧垂直流人工湿地,揭示了不同进水N H4+-N浓度下盐度提升对湿地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歇增氧垂直流人工湿地在盐胁迫下的脱氮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垂直流人工湿地,高盐(2.0% 盐度)对TN去除性能影响较大,对COD去除性能影响相对较小.进水NH4+-N浓度为40 mg/L时,当盐度由0%...  相似文献   

13.
象山港盐度分布和水体混合I.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81—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与混合密切相关的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并对盐度锋面出现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盐度受长江冲淡水活动影响较大,冬、夏口门附近盐度分别为24—25左右和31以上,湾顶附近盐度季节变化不大。冬季湾内盐度空间梯度较小。夏季湾内有两个盐度锋面出现,水体垂向略有层化但并无明显的跃层出现。此外,象山港狭湾内以重力环流为主,狭湾外以水平环流为主。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皇岛地区滨海湿地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沙质海岸湿地分布区,主要湿地类型为沙质海岸湿地、岩石性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泻湖湿地、浅海水域和人工湿地.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滨海湿地生态束皖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湿地植被自然演变缓慢、淡水供蛤量严重不足、海岸侵蚀日趋严重、人工围垦导致大面积自然湿地消失以及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合理调控人类干扰活动是促使湿地脆弱生态束皖向良性和狍定方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象山港盐度分布和水体混合Ⅰ. 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981-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与混合密切相关的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并对盐度锋面出现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盐度受长江冲淡水活动影响较大,冬、复口门附近盐度分别为24-25左右和31以上,湾顶附近盐度季节变化不大。冬季湾内盐度空间梯度较小。夏季湾内有两个盐度锋面出现,水体垂向略有层化但并无明显的跃层出现。此外,象山港狭湾内以重力环流为主,狭湾外水平环流为主。  相似文献   

16.
滨海湿地发育于海洋、淡水、陆地环境的过渡地带,河流径流、地下水流、波浪、潮流、当地的降水及蒸发等水文条件,在湿地的形成、发育、演替直至消亡的全过程中都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水文条件是湿地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因素,水文条件控制着湿地的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水文条件的变化对我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滨海湿地是大陆边缘淡水输入与潮汐作用的产物,同时它可通过生物薄膜、沉积物的生物扰动、浪和流的振动、沉积物的有机物富集以及营养盐的循环终结对生物因素的控制作用进行反馈.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对滨海湿地功能的认识得到快速提高,并且对不同气候带的滨海湿地的地貌过程、水动力特征、生物反馈以及指示人类活动干扰的代理指标有了足够深...  相似文献   

18.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湿地的类型有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和水稻田等。湿地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者充满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在控制污染、调节径流和气候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和退化的自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损失和功能退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黄河入海水沙是形成滨海湿地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减少,新生湿地的形成速率变小;波浪、潮汐、风暴潮、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导致了滨海湿地的损失,湿地的面积呈减小趋势.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导致滨海湿地土壤严重的盐碱化和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20.
强潮河口三维无结构网格盐度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面无结构网格和垂向直接分层,建立了强潮河口盐度三维斜压力数学模型。无结构网格使模型能够适应河口复杂的边界,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局部加密。Casulli的半隐式法离散模型水位梯度和垂项紊动扩散项,克服了水位梯度和垂项紊动扩散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Semi-Lagrangian法用于模型对流项的离散,使模型具有"无条件"稳定性。采用水池风生流和盐度异重流算例检验了模型,并应用模型模拟了强潮河口(瓯江口)的潮流盐度运动,计算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