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暴雨灾变事件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水害严重区段暴雨灾变事件的分析,确定暴雨灾变事件的临界雨强,并运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根据暴雨灾变序列确立相应的灾变年份序列,运用GM(1,1)模型,分别求出灾变年份序列的GM(1,1)序号响应式和灾变年份预测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广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同尺度经济背景和演化梯度,以灰色系统GM(1,1)结合科技贡献率的定量方法预测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当观测资料的数据量少而又存在多个相互影响或关联的变量时,常用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不能全面考虑多个变量。为此,采用自适应MGM(1,n)模型—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针对一些地区气象数据较少甚至缺失的情况,以内蒙古正蓝旗的气象资料用Penman-Monteith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MGM(1,3)模型,模拟预测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规律,并与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比较,结果表明MGM(1,3)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湖南省解放以来几次严重干旱出现的年份作为指标,建立GM(1,1)模型,预测模型为:X^(1)t=18.0155e^0.3811t-14.0155及X^(1)t=32.8846e^0.3395t-25.8846,后验差检验该模精度为第一级“GOOD”,预测下次干旱年份将在1996-1997年出现。  相似文献   

5.
刘玉龙  陆大道 《地理科学》1996,16(4):305-311
着重讨论一种基于灰色GM(1,1)模型及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模型而建立的新组合模型。该模型建模方法简单,组合性强,并且在各模型的拟合精度提高。该模型汲取了灰色GM(1,1)模型模拟国民收入变化趋势的优点和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模型模拟国民收入波动的优点,使组合模型不但在趋势上符合国民收入的发展,而且也给出了在波动方面的比较一致的模拟。  相似文献   

6.
灰色预测模型在径流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灰色系统的建模理论,利用河西地区有关河流的径流观测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残差序列周期修正径流预测模型,并用于春旱缺水期3~6月河流来水量的长期预报,经生产部门验证,准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小良试验站三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国逸  余作岳 《热带地理》1995,15(4):306-312
本文分析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地表径流在汇流、洪峰及径流过程上的特征,差异是巨大的。在径流过程上桉树林和裸地的变地剧烈,几乎没有什么调蓄作用,洪峰流量占一次性降水径流量的绝大部分,涨水和退水流量都较小。本文应用灰色系统GM(2,1)模型,成功地预测了以年和以月为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序列,其预测模型可以用来对这些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4个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先全 《福建地理》2002,17(3):35-37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福建省4个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GM(1,1)模型,模型输出结果与历史情况相当吻合,进而利用该模型对2000-2005年的境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勤沙井子地区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俄有洁  严平 《中国沙漠》1997,17(1):70-76
水是民勤沙区生态演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随地表来水锐减,地下水在民勤沙区农、林业生产及水分平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民勤沙井子地区35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分析,用GM(1,1)模型作了近期水位预测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在耕地预测中的应用——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高耕地动态变化预测精度是土地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思想。根据芜湖市耕地统计资料历史变化特点,分时段建立灰色系统模型来对比分析和筛选。并结合残差辩识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同时,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较,验证GM(1,1)模型在耕地变化预测中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并提出运用对比分析与综合分析选择模型的思想来优化GM(1,1)模型,为科学精确地进行耕地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姚作芳  刘兴土  杨飞 《地理科学》2010,30(3):452-457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粮食生产的波动必然会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因此人们在努力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期望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以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基于吉林省1949~2008年粮食总产量数据,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动态模拟该省粮食产量变化态势,并运用马尔柯夫状态转移矩阵对灰色GM(1,1)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粮食产量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马尔柯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能够大大提高粮食产量的模拟精度,模型修正后的模拟产量的相对误差较之修正前下降了0.10(由0.19下降到0.09),将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柯夫状态转移矩阵相结合用于粮食产量预测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a吉林省将增产粮食100亿kg,增产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南昌地区风沙化土地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和风沙活动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学勇 《地理研究》1991,10(3):51-58
本文通过对南昌地区风沙化土地扩展方式,沙源量及人为因素在风沙地貌发育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初步认为本风沙地貌发育规模不会很大,且目前已接近其顶锋状态。在建立GM(1,1)和方差分析(ANOVA)联合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厚田地区三个月的干旱程度和冬季风沙活动强度进行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灰色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滑坡预测中的对比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GM(1,1)模型的基础上,经过不同方式的残差修正,分别建立了一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和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根据滑坡的监测资料,对变形曲线为光滑型滑坡(如黄龙西村滑坡、某滑坡)和阶跃型滑坡(如新滩滑坡、洒勒山新滑坡)分别建立了传统GM(1,1)模型和一阶、二阶残差修正模型,并对不同滑坡各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对变形曲线为光滑型的滑坡,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一般高于一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对变形曲线为阶跃型的滑坡,一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徐杨  李秀芬  葛全胜  郝志新 《地理学报》2022,77(9):2338-2352
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对中亚棉花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乌兹别克斯坦赞格阿塔实验站棉花大田试验数据评估了APSIM-Cotton模型的适用性,根据CMIP6气候模式模拟的SSP1-2.6、SSP3-7.0和SSP5-8.5等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气候变化数据集,分析了2021—2090年SPEI-3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而利用APSIM-Cotton模型模拟了考虑CO2肥效作用的气象干旱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PSIM-Cotton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的生育期和产量变化趋势;未来塔什干地区呈现温度明显升高、干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的特征;气象干旱将导致棉花产量下降,SSP1-2.6、SSP3-7.0和SSP5-8.5等3种排放情景下,严重气象干旱导致2021—2050年棉花产量较1961—1990年分别下降28.0%、29.6%和32.1%,2061—2090年棉花分别减产31.5%、33.1%和35.7%,在SSP3-7.0和SSP5-8.5情景下,极端气象干旱导致2061—2090年棉花产量分别下降41.3%和54.2%;CO2浓度升高可提高棉花产量,贡献率为14.9%~25.0%,但浓度达到750 µmol/mol以上时,棉花增产幅度将不再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5.
Rice is the main food crop in densely populated Bangladesh. Regional climatic variation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ice productivity. For example, excessive heat or extremely cool conditions disrupt normal pl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cause plant injury which, in turn, results in reduction of yield. In this study, the climatic crop productivity model YIELD has been applied to calculate rice productivity for the boro rice growing season (December/January-May) in Bangladesh under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model estimates climatic influences on various rice plant-growth parameters. YIELD was tuned and validated to Bangladesh's environment to represent appropriate agroecological conditions. The model was run using long-term average climate data of 1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major rice-growing regions in Bangladesh to establish baseline estimates of yield. For the climate change study, 20 scenarios were created by synthetically fluctuating thermal and solar climates in Bangladesh.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per 1° C increase in growing season mean air temperature, boro rice yield was reduced by 4.6%. It was also found that each 10% increase in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resulted in a 6.5% increase of boro rice yield in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评价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韦海东  赵有益  陈英 《中国沙漠》2009,29(3):571-576
利用兰州市及其郊区(永登、榆中、皋兰3县)1958—2004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热岛强度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75年以后,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呈上升趋势,但热岛强度整体保持在3.0 ℃以下;1981—1998年平均热岛强度为3.30 ℃,1990年以后城郊热岛强度增加到3.6 ℃以上;1996年达到最高为4.25 ℃;根据兰州市社会发展状况及前人的研究结果,分别分析了兰州市城市热岛强度在1971—1980年、1990—1995年和1997—2003年3个时段的季节变化规律,未来兰州夏季热岛效应将会排在第一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因子群进行了贡献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为热释放是造成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风速、总云量是影响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气象因子。最后通过改进GM(1,1)模型的拟合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一致性,表明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粮食供需安全状况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省近18年来粮食生产与需求进行对比,定量分析了当前云南省粮食供需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0~2030年粮食产量,同时参照云南省的权威人口预测数据,对未来云南省粮食供需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在未来20多年内,云南省土地提供的粮食能基本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的粮食消费水平,距小康型粮食消费水平有一定差距,达到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的可能性很小。根据研究结论和目前云南省粮食供需状况,提出了相关解决云南省粮食产能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修正研究——以芜湖市耕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M(1,1)模型预测的不足,对其进行修正得到修正模型,并利用芜湖市耕地变化进行实例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1)应用灰色预测的修正模型对耕地变化进行预测比直接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更精确;2)分段建模和建立灰色—马尔柯夫模型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GM(1,1)模型进行修正,但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使预测结果更准确。3)建立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可以避免其他多种影响因素,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