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地质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实施“中国晚第四纪海岸带变迁与灾害地质研究”项目中,从1992年始至今年初,行程3万多公里,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伦河口以及海南省沿岸,采用路线控制、重点解剖、点面结合的方法,获取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国海岸带的基本特征、海岸带的类型化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和气候环境演化,展示出一幅全新的图画,使我国海岸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应国家海洋局邀请,以美国海洋大气局海洋及沿岸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Peter Tweedt为团长的美国海岸带管理代表团于5月19-22日来青岛访问.在青期间,代表团参观了我所并作了有关海岸带管理的报告,我所也作了有关"我所海岸带调查情况"、"中国水下沙脊的分布"、"中国海岸类型"、"海滩的变化"的报告,报告后双方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连云港市海岸带地理环境条件的特征,指出该区是江苏海岸带资源植物最丰富的岸段;分别就药用、香料、纤维及油脂四类资源植物,在种类、分布等方面作了较详尽的阐述。最后根据该市海岸带自然条件和资源植物分布特点,提出开发利用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冲刷型和淤积型两类人工海岸带的近海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岸带近海海洋的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冲刷型岸带近海水体中悬浮物含量、Hg+、Pb~(2+)、Cu~(2+)、Zn~(2+)等离子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磷酸盐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淤积型岸带呈与其相反的变化趋势;淤积型岸带近海沉积物重金属离子中Cu~(2+)、Cd~(2+)、Zn~(2+)等离子含量呈下降现象,与冲刷型岸带近海沉积物的变化不同;淤积型岸带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物种数量、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丰度、均匀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优势度呈下降趋势。受近岸海洋冲淤环境及人工岸带的影响,冲刷型岸带与淤积型岸带近海的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有着显著差异;近岸带的淤积环境为海洋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青堆公社隶属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县管辖,位于青堆子湾沿岸。青堆子湾则是辽宁黄海沿岸北部平原岸段最大的一个内湾。青堆公社的岸滩面积宽广,滩面平坦,大潮时潮水后退可达8—9公里,由于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底质适宜,滩涂贝类资源较为丰富。1982年辽宁省海岸带办公室组织了东(沟)、庄(河)岸段海岸带、滩涂资源的综合调查,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认为青堆公社海岸带、滩涂资源具有这一岸段或平原岸段综合开发试验的代表性,为此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经省科委批准,于1983年开始了综合开发试验。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开发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建军 《海洋科学》1998,22(5):39-41
以海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岸带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的相关因素,在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纳入统一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范范畴的前提下,提出了海岸带开发的可持续性判定因子。指出,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观,以海岸带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基础理念,实施一体化管理,依赖科技进步,确保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给达到动态平衡,通过动态规划和及时的反馈调整,最终走出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灾害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在环渤海西南岸海岸带科学考察中发现的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滨海湿地萎缩、海岸带污染和环境恶化等海岸带灾害,指出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开发海岸带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将是开发者首先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岸带和近海的高度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也引发出一系列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和发展适用于我国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技术系统,旨在实现宏观、动态、同步监测区域资源开发和保护,以及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和协调解决整体技术方案,对此着重阐述了面向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系统的构建.本技术系统主要包括海岸带科学数据平台和信息提取模块、针对海洋过程的应用模块、我国海岸带及近海生态环境集成用户平台等,其目的是推进我国海洋遥感由研究阶段转向应用阶段,并为实现数字海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张明书、陈民本等著的《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一书已于2000年7月由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台北)出版。本书为中、英文对照 ;图文并茂。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全海岸带晚第四纪的沉积记录 ,本书可供国内外第四纪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地理、地貌、环境与灾害地质等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和专业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也是地学爱好者的科普读物。《中国海岩带晚第四纪地质》一书出版@曲美艳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开发与管理分会,山东(青岛)海岸工程学会主办,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学会、广东省海洋学会协办的"2010全国海岸带和海涂开发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9—22日在云南腾冲举行。来自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所、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广西、河北等省海洋与渔业(厅)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我国海岸带环境蠕变问题的若干事实,如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及风暴潮等灾害加剧,海洋污染,赤潮频发,渔业资源衰退,红树林遭受破坏,珊瑚礁生态环境退化,海草床生态环境退化以及滨海湿地锐减等。探讨了我国海岸带环境蠕变问题适应性研究体系的建立及未来亟待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重要聚散地带。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导致严重的环境变异、资源破坏,对区域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我国流域高强度开发河口和邻近海岸带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新世纪我国的河口海岸面临着4个方面的挑战:入海泥沙量急剧减少;入海污染物质显著增加;滨海湿地丧失;全球海平面上升对中国低海岸的严重威胁。为此,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变异的研究,为解决国家目标和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无疑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苏海岸带环境的压力分析与政策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省的海岸以淤泥质为主,岸外发育有辐射沙脊群,陆域则是人工灌溉系统和天然水系复合构成的复杂水网体系,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海岸带环境受到很大压力,而传统的管理思路不能解决江苏海岸这一复杂系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以压力分析的方法,对江苏海岸带的环境问题进行分解,找出重要的影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案,供江苏海岸带管理实践之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环境地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海洋地质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50至60年代,80至90年代是我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形成和快速发展时期。灾害地质是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先行领域,全球变化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全球变化、区域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滨海城市地质、沿海地下水环境、海洋灾害地质、海底不稳定性、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对海洋地质环境影响等,都是今后我国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国海岸带地质环境,具有构造活动性强、入海泥沙大、多风暴潮、人工环境非常突出等特征。海岸带基本环境问题包括地质资源利用、人为工程环境、流域环境变化、海平面上升等对海岸带环境影响4个方面。黄河、长江、珠江三大三角洲,除共性问题外,还存在各自独特的环境地质问题。海底不稳定性和灾害地质因素是目前近海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大抵可分为构造、斜坡、底型和结构4种不稳定性。中国近海有六大类约40种灾害地质因素。根据地质环境特征,中国近海可分为17个环境地质区。  相似文献   

15.
Chemometric approach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spatial variances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Zhujiang River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 (ZREAW)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PCA result shows that the ZREAW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zon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s of the study stations, and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regional variances on environmental feat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s among different ar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features was implied to be influenced by various degrees of the different water resources, such as the Pearl River discharges, the coastal current and the oceanic water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variation of the biomass maximum zone and the complex impact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production were also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6.
滨海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海旅游业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沿海地区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是解决滨海旅游业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方法。按照综合管理的原则在对海岸带地区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做出估计后确定其环境容量及旅游容量,在保证国家宏观调控和地区优先发展方向的大前提下,做出滨海旅游可能的最优发展规划,最终应在地区性法规体现以保证实施。同时旅游业行业管理条例中同样应做出规定,提倡生态旅游,真正地实现海岸带和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布容法则及其在中国海岸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布容(Bruun)法则是预测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侵蚀最早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根据中国砂质和淤泥质海岸的情况,布容法则可定性地解释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的关系,在满足它要求条件的海岸地段和发育时期,用它预测海岸侵蚀或许是可能的。但是,若不严格审查海岸环境和条件,把它作为海平面上升情况预测海岸侵蚀的普遍模式,有待更多的研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带具有丰富的资源,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而海岸带的环境资源对外界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十分敏感,因此海岸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模型,探讨了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海岸带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连云港市海岸带功能区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 2 1世纪连云港海岸带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进行海岸带功能区划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该地区野外实地调查和现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我国南黄海海岸带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及海岸带功能区划分类系统 ;在分析研究连云港海岸带环境与资源特点的基础上 ,划分出对连云港海岸带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 7种主导功能区 ,并对各主导功能区进行了理论与实际综述 ,最后对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海岸带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海岸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过程,详细论述了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内容与实现,介绍了海岸带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最后针对当前我国的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未来我国海岸带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