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探索和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切实满足行业高素质人才需求、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本文以兰州交通大学测绘学科为例,对测绘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1)系统剖析兰州交通大学测绘类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置、跨度6年的应届毕业生生源及就业流向趋势,总结了现有条件下人才培养的不足与局限;2)针对上述问题,尝试构建5个"3"模式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示范中心建设、多层次学科技能竞赛体系与专业认证、国际视野引导四个专业建设的发展模式,力求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通识能力、就业渠道及行业方面扩展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3)立足扎根西部和面向铁路交通行业特色办学背景,力图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期为"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赵红  李敬军 《测绘通报》2013,(1):101-103,114
从测绘科技发展、社会需求和专科教育特点等方面出发,分析测绘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并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岗课证三位一体“的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以顶岗实习为抓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学校定位及专业实际出发,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基本思路及课程结构体系.从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的建立、测绘工程专业专项建设经费的设立、实训基地的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俊  李明峰  蒋辉 《现代测绘》2005,28(3):47-48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介绍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以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邹滨  曾永年 《测绘科学》2012,37(5):224-226
在"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24字总体战略背景下,如何培养测绘地理信息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我国测绘领域"十二五""监测地理国情"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从明确测绘地理信息融合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入手,笔者对测绘工程专业地理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围绕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本文结合"卓越计划",对测绘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计划、实践性教材、实践性教学措施、实践性教学平台、实践性教学师资、实践性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测绘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职教育的激烈变革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模式、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提升。本文对现行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专业教学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比较和分析,旨在对下一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构建工程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文中围绕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在分析专业人才定位、规格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工程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及实施效果,对同类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红  李爱霞 《测绘通报》2017,(8):142-145
从测绘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分析了测绘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主线、二融合、三统一"的测绘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具体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刘小阳  李峰  孙广通  宋萍  刘军  王秋玲  钱安 《测绘通报》2018,(6):144-147,152
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为背景,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不足,结合防灾科技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实际,对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测绘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研究,探索职业能力评价和管理方法,对技能人才评价和职业教育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根据客观、合理、先进等原则,构建了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体系及其等级标准框架。本文符合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制度的改革思路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我国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方面具有先进性,对自然资源其他行业技能人才水平评价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探索了"地理素养、测绘技能"驱动下的GIS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厚基础、重知识、强技能"的贯通式培养途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创新型教师团队与新型教学方法、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与创新条件、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与激励机制等4个方面开展了创新型发展探索。结合实践表明,本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走访,设计、分发、回收纸质、电子问卷,查阅期刊等调查方式收集与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相关的评价项,将出现次数大于总次数10%的评价项作为最终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含义确定各二级指标对应的评价依据,构建了新时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可用于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现状的评价,为后期高校从多方面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加强双语教学环节,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战略选择。文中围绕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目标,论述学院在双语教学环节中采取的方法、途径以及所取得的经验,对同类高校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汪志明 《测绘工程》2010,19(5):78-80
教材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介绍学院在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过程中,针对教材的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日益平民化、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如何解决通识人才与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矛盾,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地理、测绘、师范和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状况的调研,结合本校发展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培养思路,特别是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使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的毕业生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提出了以缩短与应用生产单位的差距为目标,以培养服务于三农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并在非课程教学环节中,以“阶梯层次式”竞赛模式对重点学生进行专项竞赛培养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才作为学科的核心要素,直接检验学科建设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近7年来测绘类专业就业数据发现,其就业率都在97%以上,形成了升学出国、测绘类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测绘类专业发展面临国家战略、能源革命、高教改革、科技发展、国际合作等新形势和机遇,提出了4类分层的人才结构培养方向和能力目标,始终坚持打造矿业特色测绘类专业世界标杆,从而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一定的社会需求调查,指出了加强GIS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结合目前GIS市场人才需求现状以及国内有关院校GIS专业的培养情况,提出了GIS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并设计了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进教育创新、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测绘工程专业系列精品课程建设分析,总结在精品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