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亚松迪凝析气田发育三套储层,讨论了储层的岩石学和物性特征,并划分了成岩序列,分析了有利于储集层孔隙形成的成岩作用,而且认为下二叠统南闸组灰岩和上石炭统小海子组顶部白云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2.
陈英富 《地质与勘探》2016,52(2):357-362
四川盆地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2008)表明,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待发现资源量约为50111.84×108m~3,资源勘探潜力巨大。本文从地层的划分、层序格架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等方面,对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做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研究区烃源岩包括下志留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等4套岩石,及局部发育的上二叠统大隆组。储集层粉为构造成因类和沉积成因类,构造成因主要包括裂缝性储层;沉积成因类储层主要是礁滩储层、内幕白云岩储层和风化壳岩溶储层。中二叠统气藏主要为自生自储的裂缝性气藏和台内滩相气藏;茅口组顶部和雷口坡组顶部发育风化壳型气藏;吴家坪组、长兴组及飞仙关组地层含礁滩型气藏;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地层含内幕白云岩型气藏。  相似文献   

3.
孙光旭  尹诗琪  陈婷 《地下水》2012,34(6):39-41
通过对万源龙潭河地区的遥感地质解译、野外地质调查,对其构造特征、地热水的径流等分析认为,以下二叠统茅口组和栖霞组的厚层石灰岩为热储层,下伏巨厚的志留系砂页岩为垫层,上二叠统王坡段页岩和下二叠统茅口组顶部硅质岩层为主要盖层的下二叠统—志留系地热水组合是最重要的含水组合。大气降水是主要水源。划分出红岩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基准面旋回识别技术,根据区域构造旋回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特征,将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作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基于南黄海盆地钻井资料,以岩电组合旋回性特征及特殊岩性(煤层、白云岩、砂岩)为依据,将长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C1—MC5)。连井对比分析表明,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潮坪相、台地相和陆棚相,水体西北深、东南浅。依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和沉积环境变迁,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发育两种基准面旋回充填模式,即上二叠统龙潭组相对稳定的潮坪相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下三叠统青龙组快速海侵陆棚相至稳定的台地相,这些模式可为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地质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含气为主、含油为辅的叠合盆地。多旋回的沉积演化过程,孕育了多套海相、陆相烃源岩,且不同区域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烃源岩。目前下寒武统、志留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五套主要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演化阶段,并以成气为主。由于多阶成烃、混源聚集和后期遭受TSR次生蚀变等成藏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天然气组分较干、碳同位素组成复杂,常规方法进行气源对比较困难。文中在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探讨,分区域进行了气藏的分析,特别是对天然气组分、非烃组成(H2S、CO2、N2等)和碳同位素等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基本确定了各区块各含气层系的主力源岩。认为川东主力产层石炭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的气源分别为志留系、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下二叠统;川南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产层的气源分别主要来自下寒武统,上、下二叠系源岩;川西气区侏罗系和三叠系须家河组主产层的气源主要来自三叠系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下二叠统和嘉陵江组产层气源则可能主要来自二叠系;川中主要为产油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群原油应来自侏罗系源岩,浅部层系气源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陆相烃源岩,深部气藏则为寒武系烃源岩。由于川东北部烃源岩发育层数最多,且质量都较好,因此川东北部是烃类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上二叠统及下三叠统古岩溶不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描述了桂西北乐业、天峨等地区发现于上二叠统顶部、下三叠统顶部的2个古岩溶不整合面,及其暴露、沉积间断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时代。通过这2个Ⅰ型层序界面的确认,讨论了其与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环境及盆地分析、断裂的发育及与微粒型金矿的关系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雷波地区的古岩溶主要指下二叠统灰岩顶部在其形成后并在其上覆玄武岩沉积前,由于环境影响而发育的古岩溶现象。因其分布广泛,对水利枢纽工程岩溶水渗漏评价有重要意义。通过典型剖面沉积特征的综合对比,总结了本区古岩溶发育的一般特征,并在分析、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区古岩溶发育较微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古剥蚀面岩溶发育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北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沉积后,加里东运动使地壳上升,沉积间断,形成与上覆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不整合接触;华南下二叠统茅口灰岩沉积后,东吴运动使地壳短暂上升,形成与上覆晚二叠世龙潭煤系地层的假整合。石灰岩顶部与上覆地层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面,都遭受到风化与溶蚀,成为岩溶发育的古剥蚀面。   相似文献   

9.
新疆二叠纪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韩玉玲 《新疆地质》2000,18(4):330-334
根据国际地科联(1989)地质年代表,二叠纪为290~245 Ma,划分方案采用传统的二分法。海相下二叠统的确定主要依据沉积相特征及腕足类及珊瑚等海相化石。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划在Pseudoschwagerina带的底界,原划为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及其相应的地层归入下二叠统底部。陆相上、下二叠统的确定是从开始出现盾籽类植物作为上统的底界1。1 早二叠世古地理1.1 北天山-准噶尔区 早二叠世大部分地区为陆相沉积区,呈独立的沉积盆地或处于被剥蚀状态。火山活动极为发育,具多旋回喷溢特征。海相沉积仅局限于北天山前,主体位于博格达至甘新边…  相似文献   

10.
哈密坳陷上二叠统──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吐哈盆地哈密坳陷上二叠统-三叠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把上二叠统-三叠系划分为两个层序,每个层序发育LST,TST和HST等3个体系域。论述了哈密坳陷上三叠统-三叠系的沉积格局及其演化,确定出两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1.
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本文描述的化石采自上下两个层位,下部化石少,以石燕贝类为主, 其组合特征反映了石炭纪腕足类的特点与改则县玛米雪山地区上石炭统所产相似;上部化石丰富,以石燕贝类的Spiriferella和Syrin-gothyris的出现为特征,共生还有长身贝类的Chonetinella,Echinauris,Tylo-pecta等。这个化石组合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同时代的化石组合不同。特别是Syringothy-ris在下二叠统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蜀南纳溪-合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纳溪—合江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组成以及该区烃源岩发育特征,认为嘉陵江组天然气为混源气,主要为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成的油型干气,混有下二叠统梁山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生成的煤成气,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质源岩可能也有贡献.研究区嘉陵江组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组成较重.纳溪气田烷烃气具有正常的碳...  相似文献   

13.
滨里海盆地普遍发育一套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层 ,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它把盆地分为盐上和盐下两大复合成藏组合。海西运动晚期 ,盆地东部地区断续、强烈的构造运动决定了地层空间展布、组合特点 ,控制了三个成藏带的形成 ,共发育三套成藏组合。盆地东部地区盐下油气藏规模、储量较大 ,大中型油气藏主要与石炭系两套海相碳酸盐岩层 (KT Ⅰ和KT Ⅱ )有关。在盆地东部发现的 10个盐下油气藏中 ,KT Ⅰ、KT Ⅱ产层的盖层均为其顶部泥岩层。下石炭统生物碎屑灰岩和下二叠统页岩是有效生油岩 ,分散有机质属混合类型。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 ,溶洞型、孔洞型储层较发育 ,裂缝型储层偶尔发育 ;储层的次生改造作用非常重要。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分布 ,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位置及其特点所控制。 90 %以上的失利探井是因为构造不落实 ,精确落实构造圈闭的具体位置 ,成为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滨里海盆地东部盐下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滨里海盆地普遍发育一套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层,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它把盆地分为盐上和盐下两大复合成藏组合。海西运动晚期,盆地东部地区断续、强烈的构造运动决定了地层空间展布、组合特点,控制了三个成藏带的形成,共发育三套成藏组合。盆地东部地区盐下油气藏规模、储量较大,大中型油气藏主要与石炭系两套海相碳酸盐岩层(KT-Ⅰ和KT-Ⅱ)有关。在盆地东部发现的10个盐下油气藏中,KT-Ⅰ、KT-Ⅱ产层的盖层均为其顶部泥岩层。下石炭统生物碎屑灰岩和下二叠统页岩是有效生油岩,分散有机质属混合类型。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溶洞型、孔洞型储层较发育,裂缝型储层偶尔发育;储层的次生改造作用非常重要。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分布,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位置及其特点所控制。90%以上的失利探井是因为构造不落实,精确落实构造圈闭的具体位置,成为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龙永煤田中二叠统童子岩组煤系的顶底部广泛发育着一种缓倾角的断裂构造,这种地质构造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造成地层的缺失,对煤系的赋存影响较大。在福建煤田地质界将其称之为"滑脱断层"。这种断层的发育具一定的层位性,在剖面上沿多个固定的层位顺层发育,上下叠置,相互平行、成组出现。发育层位从老至新主要有:栖霞组灰岩与下伏上泥盆系-石炭系之间的F0下断层;二叠统栖霞组灰岩和童子岩组煤系间的F0断层;童子岩组煤系一段与三段直接的F01断层;童子岩组煤系与上二叠统屏山组之间的F02断层;翠屏山组与下三叠统溪口组的F03断层等滑脱断层。龙永煤田滑脱断层的成因机制为: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些大背斜,并且在印支期进一步隆升,造成岩层重力不稳定趋势;岩层从高处向低处脱离有个力学性质软弱面;外来的触发因素如地震、火山喷发等促使岩层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由于断层发育的层位不同,其对煤系的影响作用也不同。若发育于煤系的底部,对煤系起破坏作用,不利于地质找煤。若发育于煤系的顶部,则对煤系起保护作用,使煤系的埋藏相对变浅,利于深部找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博格达山东北缘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上二叠统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征与沉积相特征,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博格达山东北缘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发育泉子街组、梧桐沟组与锅底坑组;泉子街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冲积扇、曲流河,冲积扇砂砾岩体内有大量的砂岩砾石与油页岩砾石,为博格达山周缘地区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芦草沟组被剥蚀后在山前沉积的产物;梧桐沟组沉积期,博格达山隆升为物源区,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砂砾岩体内火山岩砾石较多;锅底坑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早二叠世早期地层——常么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正> 近年来,贵州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桂西北地区开展的区调工作中,发现下二叠统栖霞组Misellina claudiae带与上石炭统马平组Pseudoschwagerina带间,发育有一套浅海相灰岩地层,含丰富的(竹蜓)、珊瑚等化石,其中以含Parafusulina,Pseudofusulina inusitata,Robustoschwagerina,Misellina,Wentzellophyllum,Yatsengia,Iranophyllum等为主要特征,厚60—95米,与上覆及下伏地层均为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该地层生物组合与马平组和栖霞组有明显差别,横向稳定,展布广,尤以广西隆林常么附近发育良好,故名为常么组,以代表下二叠统最低层位。  相似文献   

18.
滨里海盆地普遍发育一套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层,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它把盆地分为盐上和盐下两大复合成藏组合.海西运动晚期,盆地东部地区断续、强烈的构造运动决定了地层空间展布、组合特点,控制了三个成藏带的形成,共发育三套成藏组合.盆地东部地区盐下油气藏规模、储量较大,大中型油气藏主要与石炭系两套海相碳酸盐岩层(KT-Ⅰ和KT-Ⅱ)有关.在盆地东部发现的10个盐下油气藏中,KT-Ⅰ、KT-Ⅱ产层的盖层均为其顶部泥岩层.下石炭统生物碎屑灰岩和下二叠统页岩是有效生油岩,分散有机质属混合类型.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溶洞型、孔洞型储层较发育,裂缝型储层偶尔发育;储层的次生改造作用非常重要.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分布,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位置及其特点所控制.90%以上的失利探井是因为构造不落实,精确落实构造圈闭的具体位置,成为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拉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拉萨地区的二叠系,是李樸等(1955)在拉萨以北林周县洛巴堆首次发现,并采得Neoschwagerina等,证实属于下二叠统,命名为洛巴堆层。1974—197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旁多县西乌鲁龙区马驹拉一带,发现较好的下二叠统剖面,但未见上二叠统。根据岩性特征和所含化石,科考队将下二叠统自上而下划分为: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上二叠统包括龙潭组/吴家坪组和长兴组,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海湾-泻湖-潮坪)及浅海碳酸盐沉积,其中龙潭组和吴家坪组为同期异相沉积。通过对区内钻井剖面及露头剖面的分析,在本区上二叠统中识别出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地层界面,并将上二叠统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基于近海煤盆地的背景,研究区厚煤层常靠近初始海泛面发育。总体来看,近海含煤盆地三级层序以海侵体系域聚煤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