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国家"九五"期间建设的重大科学工程,自1998年开始观测以来,获取了大量的地壳形变GPS观测资料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为认知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定量约束。"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二期工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对网络中观测站点的空间密度、观测方式和应用功能进行大幅度强化。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运行现状和主要成果及二期工程的建设规划。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二期工程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地学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地测量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
王椿镛  刘琼林 《地震学报》2003,25(5):503-511
简要回顾了近4年来(1999~2002年)我国在地震构造方面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在地壳上地幔结构、活动断裂和大地震构造背景、地壳形变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大陆地震的范畴,因此,中国地震学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大陆地震上.中国在九五期间完成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大科学工程为地震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因此,4年来的地震构造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和西伯利亚—蒙古亚板块的夹持,是全球岩石圈变形和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大陆地震多发区。因而,研究我国大陆内部的变形,对于认识长期的岩石圈动力学过程与变形模式,了解断层的作用机制以及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用GPS监测地壳形变,之后的20多年,先后在青藏高原、川滇、天山等地区陆续开展了流动GPS观测,获取了大量的GPS测站资料。随着中国地壳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震的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活动构造、大陆地壳形变与现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区与大震震源区的深部探测及动力学、大陆强震区的地壳介质结构与地震成因、构造的物理及数值模拟、大陆岩石圈动力学以及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七个方面扼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与地震有关的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一系列新认识以及研究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动态地球动力学,上地幔的非均匀性、深浅部构造关系及其动力学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理论研究三个应该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监测和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需要,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融。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学”已初步形成。地壳形变学已拥有空间-地面-深部立体测地系统,具有在多种空间尺度内精确测定现今地壳运动(秒 ̄数十年)和灾害孕育过程的空前强大能力,从而可望击破长期制约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的地球空间信息的“瓶颈”。在21世纪,地壳形变学将成为推动大陆动力学和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6.
王阅兵  师宏波  李瑜  王坦  邹锐  张锐  谭凯 《中国地震》2023,39(3):516-530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GNSS技术在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与构造形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等诸多领域的业务深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该网络产出的中国大陆长期构造运动速度场、中国大陆应变率场、位移时间序列、基线时间序列和多边形应变时间序列等几类基础产品,分析这些产品在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动态趋势和地震预测分析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最后展望未来GNSS在高精度地壳运动监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大力推进国内海量GNSS观测数据的共享,提升GNSS多系统融合定位精度,将产出更为精细的科学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和地震预测分析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汶川Ms8.0级地震孕育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网络工程的GPS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相对中国大陆整体1999~2007年的趋势运动速率和2004~2007年的动态运动速率,用青藏亚板块和华南亚板块的参数计算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参量,研究了中国大陆运动场和其变化,分析了地壳运动场的特征与汶川Ms8级地震的孕育关系.结果揭示出:现今地壳的运动分区与地质新构造单元基本一致,显示现代地壳构造活动足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动力主要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俯冲产生的作用力有关.汶川Ms8级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对青藏亚板块的向北推挤、产生侧向运动,致使龙门山断裂带遭受挤压产生能量积累所致.2004~2007年的地壳动态运动,使龙门山断裂带走滑活动加强,从稳定的压应变积累状态转入了剪切作用下的易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根据网络工程的GPS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相对中国大陆整体1999~2007年的趋势运动速率和2004~2007年的动态运动速率,用青藏亚板块和华南亚板块的参数计算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参量,研究了中国大陆运动场和其变化,分析了地壳运动场的特征与汶川MS8级地震的孕育关系.结果揭示出:现今地壳的运动分区与地质新构造单元基本一致,显示现代地壳构造活动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动力主要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俯冲产生的作用力有关.汶川MS8级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对青藏亚板块的向北推挤、产生侧向运动,致使龙门山断裂带遭受挤压产生能量积累所致.2004~2007年的地壳动态运动,使龙门山断裂带走滑活动加强,从稳定的压应变积累状态转入了剪切作用下的易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王双绪  薛富平  李宁 《地震》2012,32(2):114-120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壳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实践的简要回顾, 结合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 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变形背景的已有研究结果, 分析阐述了在现今地壳形变观测技术不断向高精度、 高分辨和高效便捷发展的趋势下, 注重地质构造活动背景和构造变形模式差异布局, 提升地震形变监测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而根据鄂尔多斯西南缘区域构造动力背景和变形模式, 探讨了针对这一重点监视区优化监测布局、 有效捕捉地形变异常动态信息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GPS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强  苏小宁 《地震》2014,34(1):97-103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至2011年底的全部GPS观测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和最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分别获取了中国大陆相对于全球ITRF2005参考框架和欧亚板块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场分析,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大背景和基本特征,为地震预测、地球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谢觉民  王若柏 《地震地质》1996,18(3):212-214
板缘地震地壳形变前兆一例谢觉民,王若柏,李延兴(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天津300180)板缘地震又称为板块边界地震。全球尺度的大板块的周边地区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带,这已被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监测和日本列岛的形变监测所  相似文献   

12.
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对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晶  王辉  曹建玲  高原  王琼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8):2023-2033
华北地区是我国地震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强震空间分布可能与地壳介质的不均匀性有关.本文建立了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Maxwell模型,并尝试采用剪切波分裂参数为新的约束条件,对区域地壳运动场和应力应变场进行了模拟,探讨地壳介质不均匀性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动力源控制了华北地区整体的地壳运动方式,地...  相似文献   

13.
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第二次大会(SecondMeet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of Geosci-ences)于1983年3月28日~31日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召开。会议对地震活动性、地壳应力和应变、现代地壳运动;古地磁的发展;无脊椎动物化石中的壳层结构;地壳的变化过程及全球事件;测定冰岛北部的垂直地壳运动的大地测量等十几个专题交流了成果,展开了讨论。这次地震活动性、地壳应力和应变、现代地壳运动专题讨论会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聚集了不同研究领域的地球科学家们——地震学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地壳介质受力作用而快速破裂的一种地壳运动形式,当地应力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地壳介质时才能引起应力的局部集中,促成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苏联格佐夫斯基(1973)等人认为,构造应力场是随时间变化的。固体潮、地震及地壳的现代缓慢运动都是这种变化的间接显示标志。岩体力学应力变化的记录可以提供关于引起现代地壳运动的这些力的直接信息。因此,探索地壳中的应力状态,对于地震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在地震测报工作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地应力现象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从地震预报的观点出发,对于这些资料,首先要  相似文献   

15.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因为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故从研究地震开始人们就注意到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随着地震科学的发展,地震地质工作也迅速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底地壳形变监测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学军  王伟  林牧  陈威  刘刚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355-4363
海底地壳形变监测对研究洋中脊扩展、火山、海洋板块运动及俯冲带地震活动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 GNSS定位与声呐测距技术(GNSS-A)是海底地壳形变监测的主要手段,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目前 GNSS-A的精度达亚厘米级,可以满足很多海底构造形变的监测需求.我国虽然在大陆地壳形变监测与研究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但在海底地壳形变监测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海岸线长达 3.2 万公里,沿海地区的大型活动断裂具有发生大震的风险,如横穿渤海的郯庐断裂带、东南沿海的滨海断裂带都曾发生过大震,因此开展海底地壳形变监测及相关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基于 GNSS-A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关键技术,并结合我国沿海主要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性特点,提出了我国利用 GNSS-A技术开展海底地壳形变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兵库县南部地震前后观测到了震源区周围的地壳运动变化。地震等地壳运动与表层的地质情况密切相关。我们认为,支配这些活动的是地壳深部的断层运动及含水层的动态。  相似文献   

18.
黄秀铭 《地震地质》1996,18(4):427-435
地壳运动全变率指标(NDR)系由地表横向变形弯曲度S,垂向切变反差度τ和地壳运动总强度Mt组成,是一组定量表示地震危险性的动态地质标志。对华北地区1966~1996年5次地震(M>6)震前地壳运动进行NDR系计算,发现NDR系异常特征与地震事件间存在密切关系。该法对地震预报、工程地震、评估地壳活动性及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兰州地区现代地壳垂直形变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兰州及周围地区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现代地壳运动的时间尺度,并对现代地壳垂直运动与地震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周友华(湖南省地震办公室)地壳发生构造运动,必然是受到了不平衡力的作用。在探讨推动地壳构造运动多种力的作用时,首先应当去研究最强大的和最现实的对地壳的作用力.1布格重力异常是产生推动地壳垂直运动动力的根本来源地球表面普遍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