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是传统的海洋大国,十分重视利用高端科学技术进行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获取海洋利益。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的海洋管理体制,包括主要行政管理机构、下属的协调机构的政府设置及历史沿革,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日本海洋管理体制由分散型向专门型机构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与日本同属海洋大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希望日本的海洋管理体制及其发展趋势能对我国的海洋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所参考,从而推动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2.
海洋重力测量网自检校平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洋重力测量是在测量平台不断动态状态下进行的一种动态测量,由于受海浪起伏,风,流等扰动因素的干扰,海洋重力观测值将受到水平加速度,垂直加速度,交叉耦合以及Eoetvoes效应等于交错面干扰加速度的影响。最扣一个时期为了提高海洋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世界各国海洋重力测量工作者曾就海洋重力观测网平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海洋与气候变化等重大前沿科学与应用对空间海洋观测系统的需求出发,基于当前国内外空间激光技术水平与前期海洋激光遥感的探索,提出了海洋遥感从二维向三维发展的紧迫性,并将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作为未来“海洋三维遥感”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对近50年国内外激光海洋剖面探测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基础性关键探测机理问题,尤其是近10年来的试验性探索及其在多个海洋科学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结合中国自主“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计划中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的系统论证与指标要求,提出了未来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发展路线图建议以及中国有望率先在空间海洋剖面激光探测领域取得突破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海洋盐度是海洋水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战场环境研究的重点。在介绍海水盐度数据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局部体样条函数法对散乱的大规模盐度场标量数据进行建模,并利用遗传算法和非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体样条函数法的区域划分问题。通过一组实测数据进行建模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场进行可视化,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散乱数据场的建模,可为海洋战场环境的数据分析和场景构建提供建模手段。  相似文献   

5.
海洋测深大多是在移动的测量船上进行的,测量船的移动则不可避免地产生船移效应,因而船移效应是影响海洋测深精度的因素之一.在系统推证海洋测深中的船移效应模型基础上,对几种典型船速、水深、海底坡度和波束角情形下的船移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船移效应的影响规律和量级,揭示了船移效应的非对称性影响.根据海洋测深的IHO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6.
张倩然  乔平玉 《测绘通报》2016,(12):124-126
为了更好地对海洋进行开发、保护和搜救工作,需要更多地了解海洋环境,并对海洋表面漂浮物的运动轨迹进行准确预测。本文通过监测获取的漂流浮标的实际运行轨迹数据,将其与海洋模型FVCOM预测出的位置轨迹数据进行对比,并计算比较两个位置轨迹之间的误差距离及关键点的位置情况,以此了解FVCOM海洋模型在各海域的实际预测情况,并根据风速情况对模型轨迹结果进行进一步矫正,从而使海洋模型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际预测,进行海洋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7.
天宫二号近天底角交轨干涉SAR的海洋涡旋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航  种劲松 《遥感学报》2020,24(9):1070-1076
海洋涡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海洋热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卫星高度计通常能够探测到水平尺度超过100 km的中尺度涡旋,但是由于其分辨率较为粗糙,对于1—100 km的亚中、小尺度涡旋难以探测。天宫二号搭载的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InIRA)是国际上第1个可以用于进行海面高度测量的Ku波段干涉SAR,为观测和研究海洋亚中、小尺度涡旋提供了数据来源。InIRA不仅可以获取海洋涡旋2维SAR图像,同时通过两个天线获取复图像间的干涉相位,能够获取涡旋海表面高度异常,为海洋涡旋的探测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基于天宫二号InIRA数据,开展了海洋涡旋探测的研究,提出一种通过计算涡旋海面相对高度变化实现海洋涡旋探测的方法。通过对InIRA涡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实现海洋涡旋的探测,并利用MODIS叶绿素浓度数据和海表温度数据对海洋涡旋探测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高校GIS教学是近年来国内探讨的热点教学问题之一,但是专门针对海洋信息的GIS教学研究还鲜有文献对其进行探讨。本文分析了海洋GIS的学科及教育特点,并结合海洋信息的特色GIS教学现状,对具有海洋特色的GIS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实践环节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推进海洋信息的特色GIS课程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水的温度是海洋物理性质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对地球研究的逐步深入,数字地球的建模范围也从陆地向海洋延伸,从静态向动态建模发展。由于海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对海洋温度场的三维建模尤其是动态三维建模尤为困难。本文分析了海洋温度场数据获取的方法,并从动态温度场数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三棱柱11剖分法的海洋温度场动态三维建模方法,提取对象中的等温面作为特征对三维温度场进行建模和表达。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高效地对动态三维温度场进行建模和表达。  相似文献   

10.
海洋科学数据是典型的多源异构三维空间数据,其特征为数据的管理、应用与共享带来了困难.本体作为一种可共享的、明确的、规范化的说明,是处理异构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构建海洋科学数据本体为目标,首先梳理了海洋空间本体的构建流程.然后针对流程中的两个核心步骤进行了创新和改进:①为更完整地表达海洋空间本体中的对象属性,在海洋科学...  相似文献   

11.
海洋测深大多是在移动的测量船上进行的,测量船的移动则不可避免地产生船移效应,因而船移效应是影响海洋测深精度的因素之一。在系统推证海洋测深中的船移效应模型基础上,对几种典型船速、水深、海底坡度和波束角情形下的船移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船移效应的影响规律和量级,揭示了船移效应的非对称性影响。根据海洋测深的IHO最低标准要求,提出了采用窄波束和限制船速的降低测深船移效应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洋测量信息处理是海洋测绘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着重对当前海洋测量信息处理技术的几个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海陆基准的统一、海洋遥感图像的精校正、卫星测高和遥感测深技术,并对海洋测量信息处理与多元化表示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刘贤三  张新  梁碧苗  池天河 《测绘科学》2010,35(6):142-144,133
本文主要对已有的时空数据模型、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种模型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ArcGIS海洋数据模型中针对海洋要素产品时空数据的组织方法,并通过建立多维时空索引的方式对其进行改进,并运用到了"数字海洋"原型系统项目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字海洋"原型系统中海洋要素产品时空数据的组织与存储和可视化表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测绘》2008,(6):82-82
海洋测量是测绘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海洋几何场和物理场参数进行精密测定和描述,其目的是为人类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海洋空间信息。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我国海洋测量技术在多个研究与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具体体现在:测量平台和测量设备呈现多元化趋势;测量信息采集实现了由模拟记录到数字化和自动化作业模式的飞跃;测量信息处理由粗加工、半手工作业模式向细加工、全自动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周兴华  付延光  许军 《测绘学报》2017,46(10):1770-1777
海洋垂直基准的构建是海洋测绘的基础性工作。2009—2012年,我国初步构建了中国近岸80海里范围内高程/深度基准转换与统一模型。近年来,这一模型扩展到了我国南海、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接下来将逐步构建南北极和全球的无缝垂直基准面模型,这对推动我国数字海洋建设具有基础的支撑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和梳理目前国内外主要沿海国家进行海洋垂直基准构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海洋垂直基准构建的主要工作、途径及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我国在海洋垂直基准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冰山亦被称为“海洋杀手”,其对在其附近海洋上航行的船舶构成很大的威胁。本文阐述了海洋上冰山的特性及其对海上船舶的危害,且研讨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海洋上冰山踪迹进行监测的方法并设法告知海洋上船舶冰山的位置,使船舶提前躲避冰山避免灾难的发生。文章研讨的结果亦可以为以后数字海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洋重力测量网自检校平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绘学报》1999,28(th):6
海洋重力测量是在测量平台不断运动状态下进行的一种动态测量,由于受海浪起伏、风、流等扰动因素的干扰,海洋重力观测值将受到水平加速度、垂直加速度、交叉耦合以及  相似文献   

18.
海洋时空基准网的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时空基准网是获取地球时空信息的基础设施,它包括地基时空基准网、空间时空基准网和海洋时空基准网3个部分,其中海洋时空基准网的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先就海洋时空基准网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从海洋定位导航基准、高精度海洋水平及垂直定位基准等角度介绍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海洋时空基准网的主要构建方式是综合运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卫星定位、水下声学定位以及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将全球统一的时空基准传递到海洋表层、内部和底部。它的建设在我国还属于空白,故需结合国情、配合国家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指出当前全球和各国海洋环境监测的需求普遍甚旺,而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网多为局域网络,未与时空基准网融合,故海洋环境缓变或快变的时空位置不清楚或不精确,因此,将海洋时空基准网与海洋环境监测网融合起来建设,实现效益、效率和功能的互补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此基础上还认为,融合后的海洋时空基准网与环境监测网加上通信和数据交换功能,以实现海洋环境精准监测并进行海洋信息传输的目的,进而逐渐推进以形成具有时空位置属性的全球性海洋环境感知认知网络,即为海洋物联网。进一步探讨设想:将海洋物联网与海底通信光缆链接起来,同时通过海面浮标观测舱与通信卫星链接起来,就构成了有时空位置属性的海洋互联网。最后认为,我国应加快建立以中国周边海域为主的精密动态海洋时空基准和环境监测网,并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全球性海洋时空基准与环境监测网的布设。  相似文献   

19.
海洋区域与陆地区域自然现象的重要区别在于分布有时刻运动着的水体,而海洋测绘的对象是海洋,其测绘方法与陆地测绘方法有明显的差别。本文结合浙江省海洋基础测绘项目测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控制海洋基础测绘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从利用3S技术、水位控制测量、水位控制资料整理、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处理与数据入库等方面提出了方法,为基础海洋测绘项目更好地实施作准备,给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这篇短文中,主要简述了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认为海洋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统一强大、人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阐明海洋测量和制图一直是伴随世界强国发展的重要历史主线,建设现代化的海洋测量制图体系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