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经过3年多的科研攻关,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腹地,结合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成了3000多亩人工肉苁蓉示范基地。自今年4月开始,其中的1000多亩已经采挖鲜肉苁蓉达13×104kg,让“死亡之海”产生了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焕发出  相似文献   

2.
<正> 一、发展纲要 1.目标:有林地面积从现在的601万亩发展到701万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的比例逐步调整到4:3:1.5:1.5的合理格局;活立木蓄积量从现在的1013万立方米增至13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27.6%提高到3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要达到95%以上;年森林采伐限额从现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沙漠》1982,2(4):34-36
固力本花公社总土地面积为835,000亩,共有26个大队,34个小队,社办牧场、林场、治沙站各一处。1,874户,人口有10,829人,其中男女整、半劳力3200余名。全社有林面积25,195亩,大小牲畜总头数47,296头(只)。是一以牧为主、农林牧相结合的公社。我社位于奈曼旗中部教来河南岸,属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草原区。境内沙丘起伏,土地贫瘠,植被稀疏。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沙多,干旱。  相似文献   

4.
农田防护林健康对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减少风沙灾害、改善局地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对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整体上处于亚健康水平,瓜州县、酒泉市肃州区、嘉峪关市和临泽县的农田防护林处于健康水平,民勤、民乐、高台和阿克塞的农田防护林处于不健康水平,其余区县农田防护林处于亚健康状态。(2)林带连续性、疏透度、修枝情况和地区经济收入是驱动区域农田防护林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起砂风和流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去年10月召开的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六省区治矽规划会议上,党发出了十年内把我国16亿多亩的全部砂漠绿化,变砂漠戈壁为良田、牧场的伟大号召。这是世界上空前的壮举。在治砂工作上,我们将再一次显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皮的无此优越性,将使东风更强有力地压倒西风。  相似文献   

6.
在去年10月召开的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六省区治矽规划会议上,党发出了十年内把我国16亿多亩的全部砂漠绿化,变砂漠戈壁为良田、牧场的伟大号召。这是世界上空前的壮举。在治砂工作上,我们将再一次显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皮的无此优越性,将使东风更强有力地压倒西风。  相似文献   

7.
层次分析法在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防护林的定位观测数据,利用AHP法建立了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数,并用该指数评价了民勤绿洲不同状态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防风效益是决定民勤农田防护林的关键因素,林网内温湿度改变率、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分的改变率等因素对防护效益的影响也较大。防护林层次结构和疏透度是影响防护效益的主要参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疏透结构、林下乔灌草结构完整的林网防护效益相对较高,而通风结构或紧密结构、林下层次结构不完整的防护效益并不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对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环境作用进行了初步预测,并提出水源林、水土保持林的分区原则,以及防护林作用的累积效应,对长江上游防护林的规划和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绿洲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保护绿洲免遭风沙危害,但规格过高的防护林体系不仅消耗水资源,而且有胁地和减产等负面作用,因此在景观尺度上研究农田防护林空间格局、带斑比及其结构是建立节水型绿洲的基础。酒泉绿洲位于讨赖河流域中游、河西走廊西段,是典型的干旱区绿洲。本文选择酒泉绿洲为研究对象,围绕基于遥感数据提取绿洲防护体系的数据源选择与提取方法、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格局及其尺度依赖性、农田防护林结构等科学问题,探讨了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农田防护林属性的方法、分析讨赖河中游农田防护林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研究表明:(1)使用哨兵-2A遥感影像,利用防护林与农作物生长的物候差异,选择合适时间的遥感数据,可以有效提取农田防护林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绿洲农田防护林网的带斑比及其分布状况,计算结果与实地调查相符;(2)讨赖河中游酒泉绿洲农田防护林以新疆杨为主,农田中超过80%的林网带斑比为2.50%~7.50%,具有明显的随尺度变化特征,表现为0.1~10 km内尺度效应明显,10~20 km内随幅度增加尺度效应减弱,当幅度大于20 km时尺度效应逐渐消失;(3)农田防护林平均树高17.5 m,平均胸径25.7 cm...  相似文献   

10.
草牧场防护林营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文标  陈立新 《中国沙漠》2002,22(3):214-219
草牧场防护林是具有特殊作用、功能和意义的防护林林种。它不仅可以改善草牧场微域气候,增加牧草产量,改善牧草质量,提高草牧场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而且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促进区域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20世纪以来对草牧场防护林的研究就已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其研究日趋活跃。该文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草牧场防护林的概念、功能、作用、特别是营造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草牧场防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展望。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加强草牧场防护林建设,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申元村 《地理研究》1994,13(2):20-26
本文简要总结了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区土地资源的区域分异、质量、数量及防护林体系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人口稠密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成败的关健在于:能否掌握生态生产双重功能,是否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为此进行了防护林体系分类,提出了林种的生态功能指标和生产功能指标。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经济分区要研究生态经济系绽的地域差异,有助于发挥各个林种的生态生产双重功能,是建设防护林体系的重要途径,为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草牧场防护林综合效益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牧场防护林是为改善草牧场小气候、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增加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提高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而营造的防护林。由于其具有多种功能和效益,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草牧场防护效益的大量文献,综合论述了草牧场防护林气象效益、改良土壤效益、生物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人工措施对川中丘陵区防护林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措施对防护林建设初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存率,林木生长,林分结构等方面,而这些都与防护林效益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了营建和管理防护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的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极大地鼓舞着“三北”地区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决心。推动了边陲地带绿化造林的发展。迄今,关心“三七”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人士,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先后发表过许多意见。中国林学会1979年曾召开过“三北”防护林学术会议,《中国林业》、《林业科技通讯》等杂志曾报道过有关这方面的学术性见解。通过讨论使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伟大战略意义及其建设目标与实施步骤进一步得到明确。但在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对有些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诸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应怎样确定,  相似文献   

16.
何洪鸣  周杰 《中国沙漠》2002,22(2):197-200
在中国北方干旱一半干旱区,防护林对阻止沙漠化的推进和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建立微分方程动态模型的方法讨论防护林对风沙扬尘阻滞作用的机理,在对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营建防护林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新垦绿洲内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存在干旱、风沙和盐碱等生态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防护林体系来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内绿洲防护林林带特征和现有防护林的防风效能、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背风面随着距林带距离的增加,其防风效能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防护林的生长,其防风效果也随之提高;在背风面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防风效能呈现递增的趋势,林带有叶期的防风效果明显优于无叶期。林带较之荒漠区具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增湿作用,同时林带对于防护林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围场距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较近,历史上风积形成厚度达几十厘米至十几米的潜在沙漠化土地600多万亩。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已沙化土地面积达91万亩。塞罕坝高原上的御道口乡,过去曾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牧场,现在沙漠化相当严重。据调查,那里1980年100m~2以上的沙坑和沙包只有500个,到1983年达950个,平均每年增加150个,沙坑深度达2m以上。当地年平均大风日数69天,瞬时最大风速达40m/S。1984年县有关部门在那里  相似文献   

19.
防护林搭配灌草条件下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金文  王元  张玮 《中国沙漠》2003,23(5):600-603
在低速风洞中,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采用2帧-互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疏透度为30%、带前搭配灌草的防护林绕林流场的流动特征进行实验测量,获得其较大范围(11 H×3 H,H为防护林高度)绕林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图、流速分布图和涡量分布图,与带前无草的防护林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且利用CFD软件STAR CD对其数值模拟计算,从而发现防护林在搭配灌草条件下对防护林防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三北“防护林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其质量数量构成,阐明了该区防护林体系合理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