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麻尔峪滑石矿为优质中型滑石矿床,矿床位于英落-草河口巨型复向斜的北翼,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中部地层。岩性以菱镁矿大理岩和白云石大理岩为主。矿体赋存于滑石化硅质菱镁矿大理岩层中,主矿体呈似层状,矿体中滑石平均含量50.04%~69.47%,矿石矿物成份为滑石,脉石矿物以菱镁矿为主,次为石英,少量为白云石、炭质等,矿床成因:与热卤水有关,产于石英(硅质)菱镁矿大理岩中的,中深中温高盐度热液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2.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大石桥组中分布有富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并产有大型或超大型菱镁矿、滑石矿床。笔者等近期在该地区野外工作中发现了沉积型石膏岩,并对其和菱镁矿滑石围岩进行了相应的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为δ^13C一般-1.8‰~ 1.2‰、δ^18Ol0‰~20‰,δ^14SVCDT23.9‰~26.5‰;结合菱镁矿和白云岩流体包裹体形态和成分特征,笔者等认为早期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的海相蒸发岩系有关,古海水演化而来的变质成矿流体对后期滑石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北鹤峰县杨家坪滑石矿位于走马—东山峰背斜南西段之南东翼,是新发现的具有中型规模的滑石矿矿床。通过对滑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认为矿体赋矿层位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三段中上部,分为黑滑石、白滑石两层矿,两者上下相距7~10 m,均呈似层状大致与围岩整合产出,矿石具沉积特征的鲕粒结构。矿石自然类型为块状滑石、片状滑石,黑滑石矿工业类型为白云石—滑石型,白滑石矿不具备工业价值。矿体特征、矿石成分、矿石结构特征以及稀土配分模式等共同表明,矿石为同生海相沉积成因,而矿石的片理化构造显示矿床叠加有后期的变质变形作用,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滑石矿床。研究成果可为走马—东山峰背斜一带滑石矿进一步找矿和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4.
辽河群镁质碳酸盐建造及其非金属矿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群镁质碳酸盐岩系,含矿岩石组合有黑尔峪组镁质碳酸盐含矿建造和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含矿建造。其中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白云石-滑石-菱镁矿、滑石-菱镁矿-透闪石、滑石-菱镁矿-水镁石-蛇纹石和硼矿物-蛇纹石-菱镁石-水镁石-滑石-金云母-透辉石等4种矿床组合形式,构成规律明显,经济价值大的非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5.
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赋存有富镁质的碳酸盐岩建造,其中产有大型或超大型菱镁矿、滑石矿床。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从大地构造背景、含矿建造、岩相古地理、成矿构造、成矿流体等几方面讨论了辽东菱镁矿和滑石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菱镁矿矿床是元古代海相蒸发沉积条件下形成的,而滑石矿床则是由埋藏海水演化而来的富硅质高盐度的变质流体对镁质碳酸盐岩交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和特征,指出菱镁矿、硼矿、磷矿、滑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赋存于不同的沉积建造、火山堆积以及不同变质岩系之中,是由古陆块的构造部位所决定的。前寒武纪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大陆地壳演化关系密切,古元古代大陆拼合焊接的造山带和新元古代稳定地块的海相沉积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非金属矿产成矿构造环境,前者在中国北方(如胶辽裂谷、佳木斯地块)形成菱镁矿、硼矿、滑石矿和石墨矿等矿床,后者在南方(如扬子陆块、苏鲁大别带)主要形成磷矿床。前寒武纪产出大型、超大型非金属矿床数十个,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岩浆热液型和沉积(弱变质)型,文中着重对硼、石墨、菱镁矿、滑石、磷矿等五个主要矿种的资源分布及矿床地质特征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发达菱镁矿、滑石矿矿区地层、构造、赋矿层位等控矿因素,对区内菱镁矿、滑石矿矿体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矿石化学成分、质量、品级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该矿床成因为区域沉积变质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茫崖地区目前有两处滑石矿床,为野马滩滑石矿及茫崖石棉伴生滑石矿,两处滑石矿床的赋存地层及成矿类型不同。野马滩滑石矿赋存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片麻岩组的大理岩段中,主要含矿岩性为白云石大理岩,由于构造多期叠加、热液活动强烈,滑石矿床具有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特征,属区域变质叠加热液交代型;茫崖石棉矿床中的滑石矿体集中产于岩体中下部的蛇纹岩中,受超基性岩体及控岩构造的控制,成因为超基性岩热液蚀变型。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岩性及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进行对比,了解区内滑石成矿类型,为寻找高品质滑石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Zoltá  n N 《岩石学报》2004,20(4):837-854
本文总结并报导了斯洛伐克西喀尔巴阡山脉内侧的石炭纪岩石中产出的菱镁矿和滑石成因的最新资料.这些矿床赋存于Veporicum构造超单元中和该超单元与Gemericum的接触带中.北部Sinec成矿带是主要的菱镁矿和滑石矿化区,产出的主要矿床有Kokava,Sinec,Samo,Hnsta-Mutnik等矿床.而南部的Ochtina成矿带只产有菱镁矿床,主要矿床包括在Dubrava地体上的Dubrava,Mikov?JedL'vec;Luben韐,Ochtina,Kosice-Bankov,Banisko,Medvedia等矿床.菱镁矿形成于变质M1期石炭系中方解石被白云石和菱镁矿连续交代过程(北矿带成矿温度为280~400℃,南矿带成矿温度为370~420℃;Radvanec&Prochska,2001;Kodera&Radvanec,2002).Permoscythian蒸发卤水提供了Mg.成矿事件和华力西期碰撞后运动有关.拉伸构造和高热流值促使成矿热液系统的产生.滑石矿化则形成于稍晚的不同期变质事件(M2),成矿流体来源也与菱镁矿化不同.构造的、微构造的、变质的以及地质年代学的数据将滑石成矿作用和阿尔卑斯上白垩系的构造地热事件AD2联系在一起.AD2事件是阿尔卑斯碰撞(AD1)地壳加厚和变质核杂岩体起源的结果,体现在地壳不整合面上的区域拉伸,及开放系统中大规模热液流动.这一过程在更靠近Veporic热穹的北带区域(Sinec剪切带)很显著,而向着Veporic热穹的周围部分(南Ochtina带),M2变质过程和块滑石化则逐渐减弱.Sinec剪切带是北Sinec带中突出的AD2-AD3结构,白云石/菱镁矿透镜体(在M1期交代造成的)和相伴随的岩石夹杂在AD1中更坚硬的基底岩石之中.本研究证明了AD2中块滑石化的普遍性,滑石和白云石2形成于拉伸显微构造中(变质过程M2;温度为490~540℃,压力为240~330MPa).在Sinec带中AD3阶段的对偶剪切作用形成了该带中的滑石矿.它是AD2事件从去顶到区域扭压剪切的动力学转变过程的逐步延续.北Sinec带使AD3变形处于由坚硬岩石包围的软岩石的狭窄的剪切带中,而在南Ochtina带中AD3变形产生在由里面漂浮着坚硬碳酸盐块的软的岩石柱中.在Ochtina带中,在AD2和AD3阶段由于M2期较低的P-T条件和变形梯度导致了该区有经济价值的滑石矿化不发育.总之,现有的研究结果能用作阿尔卑斯型地体中菱镁矿和滑石找矿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0.
蓝海洋 《化工矿产地质》2020,42(1):37-41,65
辽东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盛产菱镁矿产品基地之一,菱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省海城至大石桥一带。通过地质背景分析,研究菱镁矿的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质量特征,认为辽东南地区菱镁矿应属浅海相化学沉积碳酸盐岩建造,菱镁矿层的形成受特定古沉积环境控制,经区域变质重结晶作用或热力变质作用再次重结晶形成菱镁矿层。菱镁矿的形成是原生沉积与变质和变形作用的综合产物,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沉积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11.
所渭镁质事件,是指镁硅质石陨石陨落事件。镁的克拉克值为1.94%,是地球上极常见的造岩元素之一,主要分布在超基性岩和镁质碳酸盐岩中。菱镁矿矿床和滑石矿床与上述两类岩石关系密切,关于镁质来源和矿床成因问题,众说纷云,归纳起来,郡属于“地因说”范筹。我国菱镁矿和滑石资源十分丰富,菱镁矿矿床和滑石矿床,主要集中在辽南,形成一个镁质集中区。关于镁质来源问题,笔者认为与旱元古代镁质事件有关。这次镁质事件不仅为辽南带来大量的镁质和硅质,也带来大量的能量,这就为成岩和成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种将成岩成矿作用与天体陨落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认识,简称为“陨落说”。如果能用“陨落说”去解释地壳上的一些现象,不仅对辽南的菱镁矿矿床和滑石矿床的成因,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认识,而且对于具有全球性分布的菱镁矿矿床和滑石矿床的成因,也能得出恰当的解释。从而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加快地质理论的更新,促进找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巴西两个最重要的滑石产地,Parana和Bahia区中滑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矿床的可能成因。巴西的滑石在世界滑石储量与产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巴西Parana和Bahia区的滑石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地体中。尽管该区的滑石具有不同的地质产状,与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共生的滑石最为重要。其他类型的滑石,如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共生的、在花岗岩与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的、在花岗岩体中呈包体或顶垂体状的、则相对不重要。在巴西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滑石矿化主要发生在前寒武纪(Bahia区)和白垩纪(Parana区)。滑石的成因模式主要有两类:一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热液交代成矿模式,另一是起源于盆地热卤水的变质流体交代成矿模式。其中后一种成因模式可用来解释巴西的大多数大型滑石矿床,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如中国辽宁和乌拉尔南部的滑石成矿。  相似文献   

13.
Antonio  Carlos  GONDIM  蒋少涌 《岩石学报》2004,20(4):829-836
本文总结了巴西两个最重要的滑石产地,Paran岷虰ahia区中滑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矿床的可能成因.巴西的滑石在世界滑石储量与产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巴西Paran岷虰ahia区的滑石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地体中.尽管该区的滑石具有不同的地质产状,与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共生的滑石最为重要.其他类型的滑石,如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共生的、在花岗岩与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的、在花岗岩体中呈包体或顶垂体状的、则相对不重要.在巴西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滑石矿化主要发生在前寒武纪(Bahia区)和白垩纪(Parana区.滑石的成因模式主要有两类一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热液交代成矿模式,另一是起源于盆地热卤水的变质流体交代成矿模式.其中后一种成因模式可用来解释巴西的大多数大型滑石矿床,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如中国辽宁和乌拉尔南部的滑石成矿.  相似文献   

14.
Cudappah盆地是位于印度南部的一个元古代盆地,盆地中含有许多矿床,包括菱镁矿和滑石矿。该盆地发育于Chat活动带东部边缘,并发育沙质、粘土质和碳酸盐岩的多期重复沉积旋回。盆地可划分为四个次级盆地,即Papaghni、Nallamalai、Srisailam和Kurnool次级盆地。晶质菱镁矿床赋存于Papashni次级盆地的Vempalli组地层中。每个次级盆地很可能都沿着一系列裂谷中的断块发育,并且这些裂谷形成于中元古代的热事件。每个沉积旋回中发育有相似的沉积岩套表明,在盆地演化过程中具有相同的构造和气候环境。根据盆地中矿床(重晶石矿、菱镁矿和滑石矿)的产出,我们对每个次级盆地均提出了一个多期重复沉积旋回的演化模式,该旋回包括了从角砾岩到白云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湖南滑石矿床类型可分为变质型、沉积风化残余型、中低温热液交代型三类。变质型又可分为区域动力变质和接触变质交代两个亚型。据湖南滑石矿床分布特点、成矿地质条件,全省滑石矿可划为四个成矿带、九个远景区,作为今后滑石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海城滑石矿田成矿地球化学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滑石矿矿石质量高,可满足各种工业用途的要求。微量元素含量、包裹体测量、同位素等资料表明矿田成矿物质镁、硅主要来自近矿围岩,成矿热液来自区域变质作用。据稀土元素分馏特征,滑石的成矿时代大约为早元古代末。在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强应力作用,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高盐度热液使围岩中的菱镁矿被交代而生成滑石,而白云石很少参与滑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黄勇  陈能松  白龙  刘豪  刘国付  张欧邦  刘俊 《贵州地质》2019,36(2):120-127, 136
罗甸滑石矿是贵州首次发现的白滑石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辉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内,与罗甸玉共生。罗甸滑石为低铝、低铁质矿石,MgO含量接近滑石的理论值,结晶细、质纯、白度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填补了贵州没有优质滑石矿的空白。罗甸滑石矿与罗甸玉矿的地质背景及其空间产出部位相同,并且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揭示二者为相同成因,属于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三道河滑石矿床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镁质碳酸盐岩中。矿体多为扁豆状、透镜状、脉状,少数为不规则状。矿石主要特点是高滑石含量、高白度,化学成分特点为高MgO、SiO_2,低Al_2O_3、Fe_2O_3。矿床成因属热液交代型。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永丰县长田坑滑石矿床产于中二叠统小江边组第四段滑石(泥)岩夹灰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根据风化程度矿体分为风化矿体、半风化矿体与原生矿体三种类型,矿石矿物组成以滑石为主,次为蒙脱石、高岭石、石英及少量氧化铁、方解石、绢云母、白云石等。按照矿石自然类型和工艺性能,将矿石划分为原生滑石矿石、风化残余滑石矿石。原生滑石矿石以显微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风化残余滑石矿多为土状、多孔状构造。矿床类型为残积型、沉积和残积过渡型、沉积型。中二叠统小江边组第四段、第五段局部及其风化带为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陈从喜  蔡克勤 《矿床地质》1998,17(Z3):465-468
本文论述了辽东地区占元古界辽河群中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及所产滑石、菱镁矿、块状水镁石、硼镁石、蛇纹石等多种镁质非金属矿床特征,并从沉积和变质两个方面讨论它们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