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城市舒适性研究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城市发展中所关注的研究内容随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而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舒适性的研究已经有长达70年的历史,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甚少,并且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相关研究缺乏全面的认识。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外研究中关于城市舒适性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及其与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研究趋势展望,进而提出,从城市发展前瞻性的视角出发,有必要在中国深入开展城市舒适性研究,并对如何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借鉴城市舒适性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浩飞龙  张杰  王士君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2):2396-2409
城市舒适性理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解释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动力的理念,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70年的研究历史,而中国相关的研究甚少。新时期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已成为学界、政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而城市舒适性理论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视角。论文首先从城市舒适性概念的提出及内涵探讨、理论形成、水平评价以及舒适性影响的实证研究4个方面的梳理入手,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的研究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其次,从舒适性概念引入与评价、舒适性与人才流动、舒适性与创意产业集聚、城市发展与舒适物配置4个方面系统总结国内的城市舒适性研究的前沿进展;最后,在比较国内外城市舒适性研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献述评,从城市发展的前瞻性视角提出有必要在中国深入开展城市舒适性研究,并对如何在中国城市经济转型、人才迁移及城市规划研究中借鉴国外城市舒适性研究理念和实证经验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国外乡村舒适性研究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岚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29-2138
乡村舒适性(rural amenity)是国外乡村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在国内学术界一直缺少关注。论文通过对国外乡村舒适性研究的系统梳理,回顾和总结了国外乡村舒适性的概念内涵和4个研究热点:乡村舒适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其效应,乡村舒适性、逆城市化与乡村重构,乡村舒适性与乡村发展,舒适性移民特征及其影响。通过对乡村舒适性概念的理论思考,进一步比较了“舒适性”和“舒适物”的中文翻译、乡村舒适性与乡村绅士化概念,以及乡村舒适性与城市舒适性的具体特征。最后,探讨了乡村舒适性概念对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的启示。论文强调,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乡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对中国情境下的乡村舒适性展开全面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国外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逐步应用到了旅游产业中,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也产泛开展。理论研究主要是从功能尺度和空间集聚角度探讨旅游产业集群,实践应用主要从地方旅游业发展战略角度在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和组成合作的“集群组织”;国外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显示出多学科多角度的特征,而且一般是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而实践中则强调政府的作用和项目组织者对于推进集群内部企业合作性竞争和创新的重要作用。国内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刚刚起步,实践也仅是政府在口头上或书面上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关注;因此,借鉴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和方法,我国应尽快开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充分发挥政府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外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特点;从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案例设计、合作学习评价方面对国内中学地理合作学习进行分析;现有合作学习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探索,定量研究较少,且较少关注合作学习的教学条件、实施条件的差异以及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学地理合作学习应加强合作学习理论依据研究、注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关注合作学习开展条件的差异、尽快建立地理学科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舒适性已经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及其综合竞争力评估的新视角。基于国外城市舒适性内涵、需求理论及中西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差异,对中国城市舒适性概念框架及空间格局分异进行探索性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在分类舒适性中,南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健康环境等级最高,自我发展环境以经济基础较好城市为优,休闲环境等级从东部、西部到中部依次降低,社会氛围环境与自我发展环境在空间格局上呈现较高的相似性;2综合城市舒适性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降低,舒适性最高两个等级所涵盖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包括北京、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厦门和海口,此外,武汉和西安分别是中部和西部舒适度最高的城市;3综合城市舒适性水平与净迁移人口之间呈高度相关,其与城市迁入人才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表明城市舒适性对人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因此,如何从城市舒适性视角摸索出一套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估体系,对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下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打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空间传统是地理学研究中的四大传统之一,地理学家对城市形态的关注正是对空间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空间句法理论是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其创立之初即关注于空间与建筑、城市之关系的探讨。国外运用句法理论对建筑空间的研究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对于建筑空间的句法研究则相对匮乏。从渗透与隔离、引导与暗示、交流与共享3个方面对国外建筑空间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观概述与分析,以期为国内建筑空间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并为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空间与社会的关联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洪水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经济损失及风险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脆弱性的确定是评估模型的关键.文章在对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方法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对洪水情景模拟中代表脆弱性的灾损率曲线开展探讨.对灾损曲线的起源、建立方法和综合运用的趋势进行研究.国外保险业与政府开展此类工作较早,相比于国外已经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而言,国内灾损率研究远远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与我国面临的巨大洪灾风险不相称.政府、保险等部门与科研工作急需结合起来,填补城市洪灾脆弱性研究空白,多参数综合调研、深入各种承灾体内部系统而细致地开展灾损率调查,对于减少未来洪灾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佳  甄峰  汪侠 《地理科学》2020,40(8):1245-1255
以引用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的898篇英文文献和36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引文内容分析和引文情境分析方法,基于中外引文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研究发现:“流动空间”是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理论观点,且国内研究的引用比例明显高于国外研究;国内外研究对于“网络社会理论”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社会的外在空间形态及其的转型,而国外研究则更加关注网络社会的内在空间动力;引文内容承担着9种引用功能以及3类知识贡献,体现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批判性引用揭示了“网络社会理论”的不足之处,指出了“空间二元论”的抽象性、地方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数据、方法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为未来“网络社会理论”在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引用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的898篇英文文献和36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引文内容分析和引文情境分析方法,基于中外引文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研究发现:"流动空间"是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理论观点,且国内研究的引用比例明显高于国外研究;国内外研究对于"网络社会理论"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社会的外在空间形态及其的转型,而国外研究则更加关注网络社会的内在空间动力;引文内容承担着9种引用功能以及3类知识贡献,体现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批判性引用揭示了"网络社会理论"的不足之处,指出了"空间二元论"的抽象性、地方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数据、方法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为未来"网络社会理论"在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毛曦  高松凡 《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从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及通论性着作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及学术进展的了解乃至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台湾省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大陆有所差异,陈芳惠所着《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一般原理意义上整合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撰,姜道章所着《历史地理学》重点论述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情况。启示如下:建设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需要继续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外,更应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问题研究,进而在整体推进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期待有通论性的“历史地理学”教材及着作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2.
李冰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4):107-109
目前在国内工业旅游是新兴的旅游项目。人们普遍对此还比较陌生,许多国内学者在研究工业旅游时,往往只侧重于讨论它如何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对国外工业旅游的研究也多见于一般介绍,或照搬人家的理论和案例,深入调查研究的不多。深圳大学刘会远、李蕾蕾二位老师在《现代城市研究》连载的《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12期文章以及由他们主要撰稿的电视专题片《德国工业旅游》,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德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同时也追溯了德国工业旅游过去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进一步从人文的角度去看待开展工业旅游,深入挖掘工业旅游景点所包含的人文内涵,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德国有关工业景观所承载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旅游消费行为和偏好等旅游市场研究是旅游理论发展与操作实践的核心内容,而代际研究能很好地解释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文章通过对代际理论发展及其在旅游研究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从代际理论内涵、代际划分和代际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代际理论在旅游研究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国外从代际理论视角研究游客旅游消费行为,既注重代际之间差异的横向对比,又重视同个代不同时段的纵向分析,还关注年龄、代群、周期性外部事件等对游客旅游活动的影响,其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增强,科学的实证分析也为旅游开发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而国内相关的研究还未广泛展开,既无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又缺乏严谨、科学的实证探索。因此,当前中国在应用代际理论研究游客旅游消费行为时,应明确中国代际划分、辨析旅游消费行为,开展代际理论与区域差异耦合研究,拓展代际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时空尺度。  相似文献   

14.
山地环境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6,24(5):525-530
对国内外山地环境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对国外山地环境研究发展特点和国内山地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对山地环境概念和山地环境系统特点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山地环境研究的前沿领域:①山地表层环境过程及其变化的综合模型研究;②山地环境演化动力学研究;③山地环境脆弱性与山地环境保育研究;④山地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对开展这四个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黄晓燕  曹小曙  李涛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608-1619
城市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研究作为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投资及政策制定的基础, 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城市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为主题, 从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模型方法等方面解析了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论点, 总结现有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 系统回顾国内研究的重点内容。国内外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的研究都经历了由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国外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特征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等方面;国内研究从早期单纯关注小汽车快速发展对城市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到开始关注小汽车交通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最后, 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 对研究趋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今后的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研究提供分析架构。  相似文献   

16.
李宏定 《地理教学》2005,(11):40-42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代表了研究性学习与网络化学习两种教育发展趋势的有机融合。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最为领先和深入,国内也有学和大量一线教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国内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在理论方面还没有什么创新和突破性进展,依然停留在对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介绍和模仿层面匕。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漂流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琼  陈岚雪  孙琳 《热带地理》2013,33(1):104-111,118
国内外漂流旅游发展日臻成熟,漂流旅游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漂流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从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研究内容3方面评述了国内外漂流旅游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外漂流旅游研究从多学科、多视角切入,研究内容涉及漂流者动机与体验、漂流游憩资源的承载量及价值评估、漂流旅游安全、漂流河流流量、漂流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与加强,其基于准确和科学的数据分析的研究结论为漂流旅游开发与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而国内的漂流旅游研究则停留于实践运作层面,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较少.最后,指出了我国漂流旅游应拓展研究对象,丰富研究内容;加强定量研究,强化学术规范;获得漂流业界支持,合作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何金廖  彭珏  胡浩 《地理科学》2021,41(9):1525-1535
从城市舒适性理论出发,系统梳理了创意人才及其空间集聚过程的相关文献,构建了驱动中国设计创意人才空间集聚的城市舒适性指标体系,通过大数据方法从国内设计师社交平台站酷网获取设计创意人才的属性数据,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负二项回归方法,深入剖析了中国设计创意人才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机理。研究表明:① 中国设计创意人才及其创作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现象,以北京为主的一线城市最为集中,但杭州、长沙、武汉、郑州这些新兴城市也表现良好,甚至超过部分一线城市;② 城市舒适性理论在解释中国设计创意人才空间集聚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影响设计创意人才空间集聚的核心因素;③ 证实了西方创意阶层理论的部分结论,发现文化基础设施、文化遗产、文化旅游、高素质人力资本、温暖的气候与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提升城市对创意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子,同时发现科研投入对设计创意人才集聚具有明显挤出效应,并且西方学者普遍强调的生活环境舒适性因子对设计创意人才影响有限。为深入理解创意人才的空间过程及其影响机理提供了详实的实证案例,为地方政府改善城市创意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风景道研究已经成为国外景观学、旅游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对风景道的研究更是领了风气之先。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美国风景道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风景道迅速发展的背景及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介绍风景道目前研究概况及相关文献分析,其中包括风景道的概念、类型和风景道研究重点及典型的案例分析等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国内近期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风景道的相关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指出了目前风景道研究中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风景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检索了科学引文数据(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中的边境医疗服务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 Space文献分析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边境医疗服务相关研究的重点。从研究区域上看,国外研究多关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地区,国内的研究则聚焦于云南省边境地区;从研究对象上看,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族裔和女性群体,国内研究多关注少数民族群体;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研究主要关注边境地区的健康与疾病管控和跨境就医行为两方面,而国内主要集中于对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的疾病流行和医疗服务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外研究中定性与定量方法兼有,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总体来看,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区域,综合健康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的多元视角,全面分析新时代下的边境健康问题。中国的邻国众多,边境地区地缘环境复杂,边境医疗服务的研究有待加强。未来需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空间分析等新兴方法,结合多种概念模型和边境研究的相关理论,在多学科背景下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