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灌云地震台远震事件记录,将灌云地震台测算的面波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正式报目录震级进行对比,计算二者面波震级偏差平均值,并分析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震中方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云地震台面波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正式报目录震级平均偏差为-0.08,总体偏差较小,表明该台地震记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IASPEI推荐的宽频震级计算公式MBB,重新量取并计算北京地震台1993—2003年(数字宽频地震记录系统与模拟地震仪器记录并行时期)的MBB、MSK、MKIRNOS震级,并分别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震级MCENC进行震级偏差比较。对比结果显示:采用宽频带垂直向速度型面波震级的MBB,震级偏差在震中距0°—180°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稳定性,且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级偏差最小。遂利用最小二乘法,采用IASPEI公布的宽频带面波震级计算框架,拟合出北京地震台宽频震级公式。  相似文献   

3.
地震震级是地震三要素之一,如何准确测定震级对于地震速报与应急工作至关重要。选取赤峰中心地震台2016年1月1日到2019年5月31日测定的674个地震事件的面波震级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进行比较,并根据不同的震中距和方位角,给出面波震级偏差及校正值。结果表明:随着震级和震中距增大,震级偏差增大;赤峰中心地震台以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15、-0.13,以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22、0.16;根据参考校正值重新计算震级,通过震级对比结果表明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全球1966—1980年期间,面波震级5.4级以上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求出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面波震级与其国际主要测报机构的震级偏差及其分布关系,从而对我国现行面波震级使用效果是一种较好检验。  相似文献   

5.
国内一些地震台已经开展了面波均匀震级系统工作.结果表明,每个台所算出的若干次地震的震级值,其标准误差明显减小,从而使大多数台站报出的某一次地震的震级值彼此相近。为使更多地震台掌握均匀震级系统的工作方法及基本原理,本文给出与该系统有关的部分计算程序、程序结构、数据分析、绘图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选取宝昌地震台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外MS≥5.0地震震级资料,将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网站公布的标准震级进行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并从震级、震中距、震中方位、震源深度等方面讨论了宝昌地震台面波震级存在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面波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近几年观测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震级为标准,计算出本站面波震级校正值,并从震中距、深度两方面分析了偏差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行地震定量分析,国内外地震学家开展了面波震级与矩震级(地震矩)的关系研究。考虑到我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国外关于面波震级与矩震级关系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应用时尚需要论证其适用性。国内相关的研究由于5级以下和6.5级以上地震样本较少,其统计关系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另外,由于未能给出经验关系的标准差等参数,导致无法评估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为建立适用于中国及邻区的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拟利用1990—2014年中国地震台网地震  相似文献   

9.
安西地震台数字记录面波震级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安西地震台数字记录所测定远震面波的震级与中国地震局给出的平均面波震级(Ms)的偏差,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致性、差异性,初步结果表明安西地震台测定的震级比中国地震局的平均震级略高0.04。这种偏差是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最后给出了安西地震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参考校正值,并得到较好的校正结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IASPEI新推荐的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标准,选取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0~2011年云南及周边地区4.0级以上的433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同时也重新测定面波震级M_S,并采用线性回归和正交回归方法,对M_S(BB)与M_S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式。结果表明:M_S比M_S(BB)系统偏高,当震级较大时,二者之间差别也偏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乌兰浩特地震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的震级精度,基于面波震级公式和残差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之间的偏差,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测定的面波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19、0.17;震级偏差总体呈现随震级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震级偏差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而乌兰浩特台则先增大后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乌兰浩特地震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的震级精度,基于面波震级公式和残差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之间的偏差,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兰浩特台、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测定的面波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19、0.17;震级偏差总体呈现随震级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震级偏差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而乌兰浩特台则先增大后减少.  相似文献   

13.
整理校正淮北地震台测震编目资料面波震级M_S 4.5及以上中强震震例,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CENC)发布的震级参数作为标准震级,分析CENC震级与淮北地震台单台分析结果中的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级、方位角、震中距等参数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建立CENC震级关于单台分析结果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于淮北地震台记录的中强震面波震级偏差修正。检验结果显示,该修正方法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震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发布以后,收集整理鹤岗地震台2018年1月—2020年3月测定的远震面波震级M_(S(HEG)),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给定的面波震级M_(S(CENC))进行比较,统计二者偏差值。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和反方位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发布震级相比,鹤岗地震台测定的面波震级偏高,且震级偏差与震中距表现为正相关性;震中位于鹤岗地震台站西北方位,震级偏差较小,而在其他方位,震级偏差则较大。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地震台宽频带面波震级与传统面波震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ASPEI新推荐的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标准,选取库尔勒地震台记录到的2015~2016年772个数字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版JOPENS6. 0-MSDP软件测定其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同时对传统面波震级M_(S7)重新测定,经过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与传统面波震级MS7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整理校正淮北地震台测震编目资料面波震级MS4.5及以上中强震震例,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CENC)发布的震级参数作为标准震级,分析CENC震级与淮北地震台单台分析结果中的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级、方位角、震中距等参数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建立CENC震级关于单台分析结果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于淮北地震台记录的中强震面波震级偏差修正。检验结果显示,该修正方法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国台网记录到的全球1966—1980年期间面波5.3级以上地震资料的统计及计算,求出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面波震级与部分国际地震机构面波震级的相关公式,给出拟合直线及相关简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泉州台基式仪测定面波震级所存在的偏差,本文选取了泉州台基式仪记录到的715个Ms≥4.0的地震以及泉州台和北京台基式仪共同记录到的315个Ms≥4.5的地震,比较《中国台网观测报告》中有关参数,考虑观测误差,地壳厚度,区域构造等因素对震级偏差的影响,分析偏差值与震中距、方位、震级,周期之间的关系,并求出泉州台对全国台网面波平均震级的偏差值和地区校正值,泉州台相对于北京台的台基校正值和地区校正值,以及泉州台的面波震级起算函数。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现行公式测算的面波震级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它在 90°零点严重失控 ,致使震级水平偏高 ,与国际上没有可比性。在地震月报和年报中长期地、大量地、不规范地使用单一水平向记录测报Ms ,这不仅不符合公式定义 ,是一种概念性的失误 ,而且也降低了公式的理论测值。利用中国一类台站实际观测资料 ,并且采用与其他文献不同的方法 ,分三段震中距建立起三个新的计算公式 ,其震级水平与IASPEI标度一致 ,并在均匀程度上有所改善 ,从而能够彻底消除中国面波震级与国际主要地震机构所测面波震级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0-2016年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中面波震级和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项目的矩震级数据,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给出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分析该统计关系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残差分布,并将其与已有统计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统计关系式具有较好的无偏性,更能体现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